为促进海洋化学领域学术交流与学科发展,拟定于2025年11月21日至23日在杭州联合主办“中国海洋学会海洋化学分会2025年度学术研讨会”。会议将设特邀报告、专题报告、研究生专场报告及展板交流等环节。诚挚邀请海内外专家学者及研究生踊跃参会,分享创新成果,共同探讨前沿科学问题与技术进展。
南方科技大学谢作伟院士课题组诚聘博士后、研究学者、科研助理,对于符合要求并通过初审者,将会通知安排面试,简历未通过筛选者,恕不另行通知。本招聘启事长期有效,招满为止。
本文报道了铑催化的α-氨甲基丙烯酸酯高效不对称氢化,以高达99%的对映选择性得到一系列手性β-氨基丙酸酯。该方法具有温和的反应条件、广泛的底物范围和优异的反应活性与对映选择性。更重要的是,该策略也适用于未保护的仲α-氨甲基丙烯酸酯,能够以高达98%的对映选择性得到游离的手性仲β-氨基丙酸酯。
华南理工发光材料与器件全国重点实验室李远研究员课题组招聘博士后、博士生、科研助理(具有读博意愿的硕士生) - 材料科学、化学、物理学、光电器件。
近日,三峡大学王能中/黄年玉/姚辉团队报道了一种α,β-不饱和酮与MBH酯的化学多样性串联反应的新方法,通过有机膦介导或PIII/PV=O氧化还原循环催化,选择性合成多种双环化合物,相关成果发表在Organic Letters上,第一作者为2023级硕士研究生刘晏妃与2024级硕士研究生陈勇,通讯作者为王能中、黄年玉和姚辉。
为促进电化学能源系统产业技术进步,加强国内外电化学能源科技交流,推动电化学工程学科发展,“第六届国际电化学能源系统大会”定于2025年12月5-7日在中国南宁举办。竭诚欢迎国内外电化学能源材料、器件和系统应用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研究生、企业家、投资者参加本次盛会!
10月20日,位于无锡江阴梅园大街618号的江苏澄星磷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发生火灾。现场视频显示,厂区内腾起阵阵白雾,火光冲天。人民网从江阴市委宣传部获悉,火灾未造成人员伤亡,具体原因正在调查。
2025年10月18日,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清华大学教授杨振宁先生因病于北京逝世,享年103岁。回望他过去的人生,是足够精彩的一生,也是动荡的百年。
根据行业发展需要,中国日用化学研究院决定于2025年10月22日—24日在享有中国美业港美誉的江苏省杭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组织召开“2025中国新剂型洗涤产品发展大会暨2025中国日用化学品可降解、可回收、 可再生技术创新发展论坛”。
中国化学会第七届化学类专业研究生化学课程与教学研讨会定于2025年11月7-9日在浙江省杭州市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召开。大会组委会诚邀全国高等院校、研究院所从事研究生教育和管理的工作者共聚杭州,展示相关领域新观点、新进展。与此同时,会议面向化学类研究生教育工作者征集论文(征文),入选会议论文将择优在《化学教育》正刊发表。
中国化学快报编委会拟于2025年11月28日~12月1日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召开2025年中国化学快报无机化学学术交流会,本次会议面向中国的无机化学及相关材料化学领域的研究者和学生。
近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David. W. C. MacMillan报道了一种烷基醇与N-羟胺酯的脱氧C–N交叉偶联反应,高效构建叔胺分子。该方法通过N-自由基捕获过程,借助一种特定设计的、具有空间位阻的镍双噁唑𬭩联吡啶催化剂,成功推动了具有挑战性的C(sp3)−N(sp3)还原消除步骤。
德国马克思普朗克化学研究所招聘,全奖博士/岗位制博士后,主要针对大气气溶胶系统,也非常欢迎非大气方向,但理论与计算分析能力强的同学申请,相关大气背景可过来后补充
十月初的诺贝尔奖周,日本科研界迎来了久违的“关西奇迹”。大阪大学的坂口志文(Shimon Sakaguchi)因发现“调节性 T 细胞(Regulatory T cells)”在维持免疫耐受中的关键作用,获得202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京都大学的北川进(Susumu Kitagawa)则凭借在“金属—有机框架(MOFs)”领域的开创性研究,摘得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近日,中国科大傅尧团队/安徽农大操海群团队合作,开发了丰产金属钴催化的双环[2.2.1]烯烃不对称氢烷基化反应。该转化保留了氧杂或氮杂双环骨架,立体选择性地构建了叔碳手性中心(最高 99% e.e.)。该方法对多种双环烯烃及烷基亲电试剂展现出优异的兼容性。
本文报道了铑催化的α-氨甲基丙烯酸酯高效不对称氢化,以高达99%的对映选择性得到一系列手性β-氨基丙酸酯。该方法具有温和的反应条件、广泛的底物范围和优异的反应活性与对映选择性。更重要的是,该策略也适用于未保护的仲α-氨甲基丙烯酸酯,能够以高达98%的对映选择性得到游离的手性仲β-氨基丙酸酯。
近日,三峡大学王能中/黄年玉/姚辉团队报道了一种α,β-不饱和酮与MBH酯的化学多样性串联反应的新方法,通过有机膦介导或PIII/PV=O氧化还原循环催化,选择性合成多种双环化合物,相关成果发表在Organic Letters上,第一作者为2023级硕士研究生刘晏妃与2024级硕士研究生陈勇,通讯作者为王能中、黄年玉和姚辉。
近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David. W. C. MacMillan报道了一种烷基醇与N-羟胺酯的脱氧C–N交叉偶联反应,高效构建叔胺分子。该方法通过N-自由基捕获过程,借助一种特定设计的、具有空间位阻的镍双噁唑𬭩联吡啶催化剂,成功推动了具有挑战性的C(sp3)−N(sp3)还原消除步骤。
近日,中国科大傅尧团队/安徽农大操海群团队合作,开发了丰产金属钴催化的双环[2.2.1]烯烃不对称氢烷基化反应。该转化保留了氧杂或氮杂双环骨架,立体选择性地构建了叔碳手性中心(最高 99% e.e.)。该方法对多种双环烯烃及烷基亲电试剂展现出优异的兼容性。
近日,广东工业大学环境健康与污染控制研究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安太成教授团队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Joseph S. Francisco教授团队合作,在大气气溶胶中硫酸盐促进胺盐臭氧化的微观化学机制上取得重要进展。本研究结合高分辨率质谱分析技术和从头算理论计算方法,揭示了细颗粒物中胺盐臭氧化新机制。
近日,吉林大学化学学院饶衡、秦俊生团队通过在MOF-818(Cu)的笼状结构中锚定Co团簇合成了具有Co和Cu双活性位点的MOF-818(Cu)-Co,并且在含有0.5M K2SO4和0.1M KNO3的溶液中评估了其还原硝酸盐为氨的能力。
近日,学院肖书奇教授团队运用自由基介导脱氧磷酰胺化策略靶向合成并开发了一系列新型抗病毒药物,在探究脱氧转化机理的同时阐明了合成化合物N-(2-(二苯基磷酰基)-1H-茚-3-基)-P,P-二苯基次膦酰胺(IDPA)抗PRRSV的具体机制,为抗病毒药物设计提供了新思路和新工具,也展示了自由基化学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潜力。
Brian M. Stoltz团队近期在J. Am. Chem. Soc.发表重要研究,开发出钼催化的不对称烯丙基烷基化反应。该反应以廉价非贵金属钼为催化剂,结合新型配体,成功实现 electrophile 衍生全碳季碳立体中心的构建。该策略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收率高、对映选择性高等特点。此外,通过后期的衍生化实验,进一步证明了反应的实用性。
近日,印度中央药物研究所的Ravindra Kumar研究团队报道了有机催化的三组分(简单易得的酮、2-甲酰基芳基硼酸和TMSN3)偶联反应(图1e),通过环烷酮或酮的[1,2]-迁移和扩环过程,模块化地合成了一系列环稠合BN电子等排体和BN-2,1-氮硼杂萘(高达58种)。对照实验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表明该反应是通过[1,2]-C-C/C-H迁移进行的,这类似于Wolff重排。相关成果发表在Nature Chemistry 上。
近日,英国约克大学William P. Unsworth和Gideon Grogan报道了生物催化转化呋喃与胺类化合物为4-吡咯啉-2-酮的反应,可通过I类非特异性过加氧酶artUPO实现。反应适用范围广,采用简单易扩产的过氧化氢驱动方案,且无需外源酶辅因子参与。
郑州大学牛林彬/李世俊/蓝宇团队构建了一种基于锰(II)盐、双齿氮配体、叠氮试剂和醇类模块化原位组装的锰基低能量光氧化还原催化平台,实现了烯烃的氧化氮化反应,可耐受多种官能团并生成高附加值的酮腈、酮类或腈类产物。通过药物及天然分子衍生物的后期官能团化以及假木贼碱的合成,充分证实了其合成应用价值。
近日,香港大学何健课题组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上发表了一篇重要论文,报道了一种基于含有三联吡啶结构的共价有机框架负载镍(TPY-COF-Ni)的新型光催化体系,在可见光照射下,汉斯酯(Hantzsch ester, HE)能够与COF骨架进行高效电子传输生成具有高度还原性的一价镍物种,为惰性卤代烃的还原偶联反应提供了极具前景的解决方案。
2025年7月2日,在法国巴黎举行的第41届欧洲人类生殖与胚胎学会(ESHRE)年会上,西班牙穆尔西亚大学研究团队一项新研究引发广泛关注 - 科学家首次在人类生殖液中检测到微塑料的存在。这一发现敲响了关乎人类生殖健康的警钟。据此,浙江大学医学院邵逸夫医院童晓嵋副主任医师、张松英教授、蒋凌英副主任医师合作通过改良热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Py-GC/MS),首次在51对接受试管婴儿治疗的夫妇样本中检出聚乙烯(PE)和聚氯乙烯(PVC)纳米塑料。
近日,武汉大学易红、雷爱文、张恒团队设计提出了一种电化学激活的镍催化体系,利用醋酸根离子(OAc-)调控镍的氧化还原循环,促进氧化加成、加速配体交换并抑制酚类底物的副反应,从而有效提升还原消除效率与反应选择性。机理研究表明,OAc-可能与酚羟基及NiII中心形成六元环中间体,稳定并加速反应过程。进一步,通过改变碱(NaOAc与DMAP的切换),可在芳基卤化物与酚类或醇类底物之间实现可编程的化学选择性调控。
近日,美国埃默里大学Huw M. L. Davies团队开发了一种通过两步串联卡宾反应,成功合成了2-取代双环[1.1.1]戊烷(BCPs)羧酸酯。计算结果表明,反应涉及三重态卡宾中间体加成至双环[1.1.0]丁烷中C-C键的过程。同时,芳基取代基对稳定双自由基中间体至关重要,这是实现双环[1.1.1]戊烷高效合成的关键因素。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J. Am. Chem. Soc.上
10月20日,位于无锡江阴梅园大街618号的江苏澄星磷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发生火灾。现场视频显示,厂区内腾起阵阵白雾,火光冲天。人民网从江阴市委宣传部获悉,火灾未造成人员伤亡,具体原因正在调查。
2025年10月18日,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清华大学教授杨振宁先生因病于北京逝世,享年103岁。回望他过去的人生,是足够精彩的一生,也是动荡的百年。
十月初的诺贝尔奖周,日本科研界迎来了久违的“关西奇迹”。大阪大学的坂口志文(Shimon Sakaguchi)因发现“调节性 T 细胞(Regulatory T cells)”在维持免疫耐受中的关键作用,获得202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京都大学的北川进(Susumu Kitagawa)则凭借在“金属—有机框架(MOFs)”领域的开创性研究,摘得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10月8日,2025诺贝尔化学奖揭晓!京都大学北川进(Susumu Kitagawa)教授、墨尔本大学Richard Robson教授以及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Omar Yaghi教授因开创了金属有机骨架(MOF)的全新领域,摘得诺贝尔化学奖桂冠。
9月25日,科睿唯安(Clarivate)公布了2025年度“引文桂冠奖”(Citation Laureates)获奖名单,共有来自8个国家的22位杰出学者获此殊荣。2024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获奖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涛因其在“单原子催化”领域的开创性贡献,荣获 2025年度化学领域“引文桂冠奖”,成为首位获得该奖项的中国内地科学家。
2025 年 6 月 3 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河西区泰河路 6号的康龙化成(北京)新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发生一起亡人事件,造成 2 人死亡。官方近日发布事件调查报告,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2025年The Palladium Global Science Award(钯全球科学奖)获奖者名单揭晓。该奖项分为三个类别:Best Scientific Development(最佳科学发展奖)、Best Scientific Article(最佳科学论文奖)和Best Applied Concept(最佳应用概念奖)。其中最佳科学发展奖一等奖获得者为加拿大麦吉尔大学Chao-Jun Li(李朝军)教授,奖金为12万美元。
9月15日晚,浙江杭州市余杭区闲林街道办事处就网传“女子散步踩到氢氟酸后去世”一事发布情况通报称,9月9日,涂某某(女,52岁)在进入闲林中路附近空地时,不慎接触废弃氢氟酸中毒,送医后经抢救无效于9月14日凌晨不幸身亡。公安机关在接警后第一时间介入调查;生态环境部门已按规范完成现场无害化处置;街道正在全力推进善后处置工作。目前,事发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近日,美国化学会《化学与工程新闻》(C&EN) 编辑重点介绍了过去一年中读者们最喜欢的一些分子,其中经过读者投票,α-ʟ-环糊精 (α-ʟ-cyclodextrin) 被选为年度分子。
市值2000亿的大巨头与700亿的小巨头,在精化细分赛道上演“火星撞地球”,是好事还是坏事?8月11日,万华化学公告称,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909.01亿元(全年有望冲关2000亿),同比下降6.35%;净利润61.23亿元,同比下降25.1%。
“第十六届华北地区五省市化学学术研讨会”将于2025年7月15日-7月19日在龙城太原召开。本次会议以“表里山河,化学赋能”为主题,旨在回顾华北地区五省市化学学术研究、化学教学改革及化学相关产业近年来取得的辉煌成果,展望未来化学学科发展趋势,加强华北地区乃至全国化学的学术交流,推动华北地区化学学术研究向更高目标迈进。
近日,赫尔大学宣布关闭其化学系,并表示该系 “在财政和教育上都不再具有可持续性”。这是继去年多所大学提议关闭化学系之后,首次确认关闭化学系的知名学府。
由点及面的“新一轮供给侧改革,化工结构升级调整”浪潮袭来,利好中长期价市改善。并且落后、同质及缺少竞争力的产能加速出清,行业集中度日渐提升,率先布局转型升级的龙头,已经先一步进入并将持续引领“下一个景气周期” 。
全球化工已是生死局,不卷就是你死我活,卷出头,则成王。当然要科学地卷,鼓励进化升级式的卷,放下同质化的卷。随着中国企业在催化剂研发和聚合工艺上的突破,POE国产化进程正加速推进,为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带来新机遇。但同时这一国产替代黄金赛道也正在走上“开卷”之路。
7月10日晚间,宁德时代发布公告称,公司股东及副董事长李平及其配偶拟向上海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赠其持有的公司405万股股票,上述股票均为无限售流通股。按宁德时代7月10日收盘价272元计算,这笔捐赠估值超过11亿元。
为促进海洋化学领域学术交流与学科发展,拟定于2025年11月21日至23日在杭州联合主办“中国海洋学会海洋化学分会2025年度学术研讨会”。会议将设特邀报告、专题报告、研究生专场报告及展板交流等环节。诚挚邀请海内外专家学者及研究生踊跃参会,分享创新成果,共同探讨前沿科学问题与技术进展。
为促进电化学能源系统产业技术进步,加强国内外电化学能源科技交流,推动电化学工程学科发展,“第六届国际电化学能源系统大会”定于2025年12月5-7日在中国南宁举办。竭诚欢迎国内外电化学能源材料、器件和系统应用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研究生、企业家、投资者参加本次盛会!
根据行业发展需要,中国日用化学研究院决定于2025年10月22日—24日在享有中国美业港美誉的江苏省杭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组织召开“2025中国新剂型洗涤产品发展大会暨2025中国日用化学品可降解、可回收、 可再生技术创新发展论坛”。
中国化学会第七届化学类专业研究生化学课程与教学研讨会定于2025年11月7-9日在浙江省杭州市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召开。大会组委会诚邀全国高等院校、研究院所从事研究生教育和管理的工作者共聚杭州,展示相关领域新观点、新进展。与此同时,会议面向化学类研究生教育工作者征集论文(征文),入选会议论文将择优在《化学教育》正刊发表。
中国化学快报编委会拟于2025年11月28日~12月1日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召开2025年中国化学快报无机化学学术交流会,本次会议面向中国的无机化学及相关材料化学领域的研究者和学生。
由海南大学主办的“2025年南海海洋化学与先进材料会议”将于2025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会议以“聚焦化学材料前沿,赋能南海蓝色经济”为主题,拟设置“海洋环境化学与催化”、“团簇与纳米功能材料”、“多孔与框架材料化学”、“光电活性材料与传感”、“前沿学科交叉”等共八个分会场。
为了持续推动AI与化学工业的交叉融合,促进产、学、研、用深度合作。我单位决定于2025年10月24-26日在烟台市举办首届“2025化学人工智能大会”届时将邀请行业专家教授、企业技术总监作专题报告,分享我国现阶段人工智能在化学工业领域的的发展现状及应用成果,并就相关热点话题展开讨论与交流。
第十三届岭南有机化学会议暨广东省化学学会AI化学专委会第一届学术研讨会将 于2025年12月5-7日在广州隆重召开。本次会议将重点聚焦有机化学、药物化学及其交叉学科的前沿进展,涵盖有机合成 方法学、天然产物与药物合成、药物化学与抗呼吸系统疾病药物研发、以及AI赋能分子设计与化学合成等多个领域。
“2025全国新时代结构化学前沿发展学术交流会”定于2025年11月14日-16日在桂林市召开。会议旨在为我国从事结构化学及其相关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和科研工作者搭建高规格、高层次交流平台,会议将邀请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知名专家学者进行报告,分享报告人课题组近期科研进展。
“第四届新兴功能材料与器件前沿交叉(国际)论坛暨2025年生医材料化学创新论坛”拟于2025年11月7-9日在广东深圳召开,会议将围绕新兴功能材料及器件的最新进展,特别是磁性纳米结构与分子磁体、二维与自旋量子材料与器件、电磁屏蔽材料、能源转化与存储、生物化学与医用材料等相关主题,开展研讨和学术交流。
为了促进能源材料与环境催化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探讨最新研究成果与技术趋势,特举办本次“2025能源材料与环境催化前沿研讨会”,旨在进一步促进能源材料与 环境催化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与技术趋势, 同时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与产业升级,激发创新思维,为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我们诚挚邀请您参与本次盛会,共同为推动能源材料与环境催化领域的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第七届能源与环境催化会议将于2025年11月14日-17日在江西南昌举行,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报名主要采取网上报名的方式。在线报名截止日期:2025年11月9日。申请报告人员务必在注册时备注好自己报告的分会场。已申请做报告的人员如有变动请及时通知相关分会场助理(联络方式见会务咨询信息)。报告申请截止日期:2025年10月31日
2025年9月28-30日将在哈尔滨召开“第四届全国精细化工大会”,本次大会由中国化工学会精细化工专业委员会及《精细化工》编辑部联合主办,哈尔滨工业大学承办。2025年恰逢哈尔滨工业大学建校105周年,热忱欢迎全国各地精细化工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行业企业代表踊跃投稿、参展、参会。期待与各位在哈尔滨相聚!
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第十届全国微纳尺度分离分析学术会议定于2025年10月29日-10月31日在南京召开。本次会议旨在为从事微流控学与纳流控学、微全分析系统、微纳尺度分离分析,以及相关领域基础、应用和开发研究的学者提供广泛的多学科交叉的学术交流平台。
2025年全国药物化学与新药研发学术交流会议将于2025年11月7日-9日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本次会议围绕药物化学对新药研发的具体贡献、药物化学的发展与应用前景、未来新药研发的热点方向、如何推动药物化学的创新发展等展开讨论。
南方科技大学谢作伟院士课题组诚聘博士后、研究学者、科研助理,对于符合要求并通过初审者,将会通知安排面试,简历未通过筛选者,恕不另行通知。本招聘启事长期有效,招满为止。
华南理工发光材料与器件全国重点实验室李远研究员课题组招聘博士后、博士生、科研助理(具有读博意愿的硕士生) - 材料科学、化学、物理学、光电器件。
德国马克思普朗克化学研究所招聘,全奖博士/岗位制博士后,主要针对大气气溶胶系统,也非常欢迎非大气方向,但理论与计算分析能力强的同学申请,相关大气背景可过来后补充
重磅开启!中科院招聘专场来袭,多领域优质岗位同步释放,科研人才速来抢占国家级平台机遇!年薪可达50W!有机会纳入院级人才计划!
上海交大杨寄课题组招聘催化与高分子化学博士后,长期有效!多相催化招聘1人,高分子合成化学招聘1人
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Vanderbilt University)化学系Dr. Zhongyue John Yang课题组诚招2025-2026 研究助理,博士生,以及博士后。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有机固体实验室刘云圻院士、任龙斌研究员招收2026年入学博士研究生,同时拟聘用从事共轭分子材料合成与光电器件研究的博士后工作人员2名及项目聘用人员。
北京大学唐水晶课题组诚聘高分子化学、生物成像、微纳光子学方向博士后2名,其中,一名博士后开展高折射率发光材料的化学合成与生物应用研究,一名博士后开展光声显微成像研究。
曹晖课题组隶属于香港科技大学清水湾校区化学系,研究领域为酶催化的有机合成,研究重点为人工设计酶在非天然自由基反应中的应用。目前诚招2名博士后(2025年入职)和2-3名博士生(2026年秋季入学)。
华南理工大学綦戎辉教授课题组2025年博士后/科研助理招聘(长期有效),拟招聘博士后1-2人、并招聘科研助理1-2人(科研助理也有自己的研究课题,按研究生管理并可参加组会,同时需承担实验室管理、日常事务等,双休)
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李娟课题组诚聘博士后和科研助理,课题组主要聚焦于化学、生物与医学交叉科学研究,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开发新型分子工具,通过分子设计与改造、材料制备与改性等手段,发展其在生物分析、生物成像和肿瘤诊疗领域的基础与临床转化研究。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韩布兴课题组招聘1-2名具有热催化、生物质转化背景的博士后
四川大学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常年招聘优秀人才,诚邀海内外青年才俊加入学院,“碳”索创新,共筑未来。我们将为您提供自由的学术环境、良好的工作条件和优厚的薪酬待遇,助您施展才华、成就学术大师梦想,携手共建世界一流的新工科学院!
南方科技大学王启迪课题组诚聘碱金属离子电池方向硕士、博士研究生/博士后,申请者请将申请材料电子版形式发送到邮箱wangqd@sustech.edu.cn,邮件主题请注明“申请岗位+姓名+毕业学校名称”,来信时请注明可到岗时间。本课题组长期招聘具有相关背景的优秀访问学生,具体要求与待遇面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