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祝贺!张涛院士荣获科睿唯安2025年度“引文桂冠奖”,首位中国内地引文桂冠奖得主

  • 科睿唯安
  • 引文桂冠奖
  • 中科院院士张涛
  • 单原子催化
网络资讯 10/02

9月25日,科睿唯安(Clarivate)公布了2025年度“引文桂冠奖”(Citation Laureates)获奖名单,共有来自8个国家的22位杰出学者获此殊荣。2024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获奖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涛因其在“单原子催化”领域的开创性贡献,荣获 2025年度化学领域“引文桂冠奖”,成为首位获得该奖项的中国内地科学家。

2025年9月25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涛在引文桂冠奖颁奖现场发表获奖感言。受访者供图

张涛是谁

15岁上大学,从一所“双非高校”汉中师范学院起步,今年62岁的张涛一直深耕工业催化研究。张涛201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6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化学奖,2018年11月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20年当选加拿大工程院国际院士,2024年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

“单原子催化”是为数不多由中国人提出并具有国际广泛影响力的新概念。张涛等人于2011年提出“单原子催化”概念,制备出首例具有实用意义的单原子铂催化剂,将催化研究推进到原子精准尺度,开拓出一个全新的研究方向。

对于单原子催化,张涛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他和团队的追求,一要“上货架”,变成商品;二要“上书架”,写入教科书。

如今,张涛团队在单原子催化领域的系统性研究,不仅引领了催化科学本身的发展,还广泛影响了能源化工、材料科学、生物医药等多个前沿交叉学科,目前已实现万吨级规模工业化应用,为绿色化工和“双碳”目标提供新的技术支撑。

在科研上孜孜以求,是张涛的工作常态。解放日报记者从大连化物所官网获悉,就在上个月,张涛与多位同事合作开发了一种拟酶铜基单原子催化剂,实现甲烷高效转化制含氧化合物;今年7月张涛与同事合作研发的化电双模式绿色推进剂,搭载天舟九号货运飞船升空,首次实现在轨飞行。

张涛团队在单原子催化领域的系统性研究,不仅推动了催化科学本身的发展,还广泛影响了能源化工、材料科学、生物医药等多个前沿交叉学科。单原子催化不仅在学术界产生广泛影响,还指导和推动了实际工业应用,目前已有万吨级规模的新过程实现工业化应用,为绿色化工和“双碳”目标提供新的技术支撑。

为何是诺奖风向标

“引文桂冠奖”素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称。自2002年设立至2024年底,441位研究人员获此殊荣,已有83位获奖人最终荣获诺贝尔奖,其中13位在当年即获得诺贝尔奖,包括首位华人得主钱永健先生,也有2位于16年后获得,平均间隔是4.86年。

由科睿唯安科学信息研究所专家团队评选的“引文桂冠奖”,基于多维度数据综合评估,包括科研成果的被引表现、研究内容的原创性和突破性、核心贡献者识别、同行认可度等,涵盖化学、医学、物理学等多个领域,旨在表彰研究工作具有诺奖水准、值得全球认可的科学家。自1970年以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收录的超过6400万篇论文中,只有不到0.02%被引用次数超过2000次。“引文桂冠奖”得主通常从这些论文作者中甄选产生。

引文桂冠奖得主的奠基性研究论文在所在领域内被引用次数均位居全球前列,体现了跨学科与跨国界的深远影响力。今年获奖者的研究领域涵盖全球亟须关注的议题:

· 生理学或医学:白血病、食欲调节与免疫系统研究

· 物理学:信号处理、量子计算、星际化学与图像压缩

· 化学:储能、绿色化学、可持续能源与细胞工程

· 经济学:远程办公、自动化、不平等、贫困,以及文化与歧视的经济影响

此次引文桂冠奖,涵盖固有免疫信号通路、白血病干细胞治疗、食欲激素调控、小波理论、量子点与量子计算、星际分子云与恒星形成、相分离、能量存储与转化、单原子催化等领域,22 名获奖学者来自中国、法国、美国、德国、瑞士、日本、德国、荷兰等 8 个国家的研究机构。

张涛院士说:“我非常荣幸获得2025年引文桂冠奖。该奖项是对我们‘单原子催化’概念原创性和重要国际影响力的肯定。过去,我和我的合作伙伴站在前人肩膀上提出了单原子催化的新概念,未来,我希望有更多的年轻科学家站在我们的肩膀上推动催化科学和化学的进一步发展。我相信单原子催化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将塑造原子精准的催化研究新范式,使高效催化剂的理性设计成为可能,推动全球新能源和绿色化工的发展。”

关于单原子催化

张涛等人于2011年提出“单原子催化”概念,将多相催化研究推进到原子精准尺度,为实现多相催化过程的精准调控奠定了科学基础,开拓出一个全新的研究方向。以下关于单原子催化的几个问题,让我们来听听张涛院士的答案。

为什么选择化学?为什么选择催化?

“学习化学是一个偶然,但是热爱化学是一个必然。化学是一门可以创造物质的学科,这当时深深吸引了我。”“催化对于人类吃饱饭、穿暖衣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这也是我终身‘陷于’催化的重要原因。”

一位真正具有影响力的科学家身上应该有哪些特质?

“想要成为一名真正的科学家,除了洞察力、独立思考(能力)、执行力,其实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团结协作。”

简单向大家介绍一下“单原子催化”。

“催化中一类重要的催化剂就是金属催化,单原子催化可以通过科学理解构效关系、原子精准设计大幅度降低催化剂中金属用量。”“贵金属之所以‘贵’,是因为资源稀少,所以我们必须要珍惜每一个贵金属原子。单原子催化能最大效率地运用每一个贵金属原子,使我们每一步的成本都大幅度降低。”

小结

此次,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员张涛因单原子催化领域的开创性贡献,为这份名单首添中国内地科学家的风采。此外,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的华人免疫学家陈志坚,则因阐明 cGAS-STING 通路这一固有免疫的基本机制获奖。未来,期待更多科研成果的涌现。

【免责声明】发布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业内人士投稿以及微信公众号等公开资源,我们对文中观点持中立态度,文中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所有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和交流使用。转载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行为,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删除。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