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有机合成后处理阶段,金属残留去除方法

  • 有机合成
  • 金属残留
  • 实验后处理
网络资讯 09/23

在有机合成中,金属试剂(如催化剂、氧化剂、还原剂等)的使用常常会导致产物中残留金属(如 Pd、Cu、Fe、Ni、Rh、Mg、Al 等),尤其在制药、电子化学品等领域,金属残留需严格控制;

已知反应后处理中去除金属残留的方法比较多,但分离原理离不开物理分离、化学转化、吸附捕获三大类;

一、物理分离法:

底层逻辑是利用相分配或粒径差异实现金属与样品的分离,包括:

1. 固 - 液分离

适用于非均相催化剂残留。

通过过滤、离心等方法去除未反应的金属固体颗粒,用助滤剂如硅藻土,或一小截硅胶可以提高过滤效率,避免细小金属颗粒穿透滤膜。对胶体状金属颗粒,如纳米 Pd,可先离心再过滤。

2.洗涤萃取

适用于水溶性金属离子残留。

一般通过调节 pH 或加入极性溶剂,使金属离子进入水相,与有机相产物分离,达到除杂目的。对于碱性金属,一般用稀盐酸或柠檬酸水溶液洗涤有机相,金属离子形成水溶性盐进入水相。对于过渡金属,用稀氨水或碳酸钠溶液调节 pH 至弱碱性,使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或碳酸盐进入水相。

3. 结晶 / 重结晶

适用于高纯度要求的固体产物。

利用金属杂质与产物在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通过结晶富集产物、排除杂质。一般选择对产物溶解度适中、对金属杂质溶解度高的溶剂,常用混合溶剂如甲醇-水。

4.蒸馏/精馏

适用于沸点比较低的化合物,把目标化合物蒸出来,金属(离子)留在釜残。

方法很好,但满足的条件难找,导致应用较少。

二、化学转化法

底层逻辑是将金属转化为易分离形态,一般要么将金属转化为水溶性的,要么使其成团析出来。通常见于以下方法:

1. 络合沉淀法

适用于可溶性金属离子;

加入络合剂与金属离子形成稳定、难溶于有机相的络合物,通过过滤或分液去除。一般要溶剂匹配,有时候容易成粘油,导致不好分。这部分内容,相关报道层出不穷,可以找一些综述看看,特别是OPRD上的文章,如:Org. Process Res. Dev. 2023, 27, 9, 1585–1615等,下面主要总结一些个人常用络合剂及适用金属:

1️⃣EDTA:强络合性,适用于 Cu²⁺、Fe³⁺、Ni²⁺等,一般酸性条件(pH 4-6)用于 Cu/Zn,碱性(pH 10)用于 Ca/Mg,能和金属形成稳定水溶性络合物,水洗除去。

2️⃣硫脲/硫化钠/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硫基强配位,尤其是最后者,一般生成沉淀,对于不同有机溶剂中的多种类型金属(如Pd、Cu、Al、Fe、Ni、Ru、Rh)或者不同价态的同一种金属(Pd⁰,Pdᴵᴵ;Rh⁰,Rhᴵᴵ)都能很好去除;Org. Process Res. Dev. 2015, 19, 1369−1373.

3️⃣8 - 羟基喹啉:在弱酸性至中性条件下沉淀金属离子,与 Al³⁺、Zn²⁺、Fe³⁺、Cu²⁺、Zr⁴⁺等形成中性络合物。

4️⃣酒石酸盐/苹果酸:这个做过氢化铝锂后处理的应该知道,能掩蔽Al³⁺,形成可溶性络合物。

5️⃣三乙醇胺,工业中替代EDTA,用于去除铝杂质。

说个多此一举的话,Suzuki 偶联反应后去除 Pd 残留,个人倾向于向反应液中加入 10% 硫脲水溶液(过量 5-10 倍),60℃搅拌 1 h,Pd²⁺与硫脲形成络合物,冷却后过滤,有机相再经水洗、干燥,一般Pd 残留可从初始 100 ppm 降至<1 ppm。

2. 氧化 / 还原转化(适用于变价金属)

底层逻辑是通过氧化或还原改变金属价态,使其转化为易分离的形态。

如去除 Cr⁶⁺(氧化反应中使用的 CrO₃),一般要将其还原为 Cr³⁺,调 pH 至 8-9,生成 Cr (OH)₃沉淀分离。

三、吸附捕获法

底层逻辑是利用有孔径的吸附剂选择性吸附金属,从而达到溶液中金属离子的去除,常用吸附剂如下:

1️⃣活性炭:对金属颗粒(如 Pd 黑、Ni 粉)和部分有机金属络合物有物理吸附作用,需加热搅拌(50-60℃)增强吸附效率,适用于非极性体系,金属残留可减少至10ppm或以下。

2️⃣硅胶 / 氧化铝:通过过柱子,表面基团与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阻碍金属洗脱,达到脱除的目的,对于极性产物的纯化(如羧酸、胺类),如果酸碱洗涤效果不好,最好的方法就是走此流程,另外一些均相催化剂如四三苯基膦钯,也是优先采取此法。

3️⃣巯基硅胶:通常在API反应液中加入5%的巯基硅胶室温搅拌,然后过滤去除金属残留,比较适合钯金属,体系残留可以降低到5ppm或以下。

4️⃣含氨基、巯基、亚胺基等的螯合树脂:常用的如 Dowex M4195、Chelex 100,对特定金属(如 Pd、Cu、Hg)有极强选择性,可通过柱过滤或搅拌吸附,金属残留可限定到1ppm。

【免责声明】发布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业内人士投稿以及微信公众号等公开资源,我们对文中观点持中立态度,文中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所有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和交流使用。转载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行为,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删除。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