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杭州市余杭区闲林街道办事处发布情况通报称,一52岁女子散步时,误踩化学品中毒抢救无效身亡,相关话题随即冲上热搜!
9月14日晚,网友“LIV元宝”发文称,母亲上午9点外出散步时误踩到化学品氢氟酸,当场便无法行走,送医后被确诊氢氟酸中毒。下午3点开始出现心脏衰竭、呼吸停跳,送入ICU后当晚心肺功能衰竭,最终离世。9月15日晚,杭州余杭闲林街道办事处发布情况通报:
9月16日,新京报记者联系闲林派出所,工作人员表示,女子踩到氢氟酸中毒身亡一事已立案,氢氟酸的来源仍在调查中。事发地位于闲林街道范围内,是拆迁后废弃的地块,并非私人用地,当地部分居民平时会在此种菜。调查人员还在现场再次挖出两瓶氢氟酸。公安机关在接警后第一时间介入调查;生态环境部门已按规范完成现场无害化处置;街道正在全力推进善后处置工作。目前,事发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中。对涂某某的不幸离世,我们深表痛心和惋惜,向当事人家属表示深切慰问。
氟化氢,分子式HF,CAS号7664-39-3,分子量20.01,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氢氟酸是氟化氢气体的水溶液,无色透明,有刺激性气味,具有极强的腐蚀性。它能够腐蚀金属、玻璃和含硅的物体,甚至可侵蚀人体骨骼,被称为可怕的“化骨水”。需储存在塑料(如聚四氟乙烯)、蜡质制或铅制的容器中。
氢氟酸广泛应用于半导体、电子、玻璃、金属、氟化工等行业,可作催化剂、氟化剂等用于有机或无机氟化物的制造,也用于不锈钢、非铁金属酸洗、玻璃器皿磨砂和酸洗、磨砂灯泡的处理等用途。氟化氢和氢氟酸均被列入《危险化学品目录》,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管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相关文件显示,在《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中,查询到“1650号”即为“氢氟酸溶液”,即证明该商品确系危险化学品。而根据其危险分类说明,依据《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氢氟酸属于“急性毒性”危害级别中的类别1,即毒性最高,皮肤接触会致命。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2022 年发表的《氢氟酸烧伤救治研究进展》一文中指出,氢氟酸烧伤是临床上遇到的非常紧急的状况,接触氢氟酸后除了造成皮肤等部位的烧伤外,还会引起严重的全身中毒。虽然只是小面积氢氟酸烧伤,患者也有可能在数小时内死亡。
具体来说,氢氟酸是这样对人体造成危害的:
■局部破坏:氢氟酸通过皮肤后,可溶解细胞膜,腐蚀皮下组织,进一步侵蚀骨骼,严重可导致骨坏死。
■全身中毒:氢氟酸进入人体后,氟离子与血钙结合,使血钙降低,引发肌肉痉挛、手足抽搐、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此外,还会影响肝、肾等器官,导致肝肾功能衰竭。
事件发生后,多家媒体和健康机构紧急发布氢氟酸急救指南。
1. 立即冲洗:一旦皮肤接触,应立刻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至30分钟,同时剪除污染衣物。
2. 使用解毒剂:冲洗后尽快涂抹2.5%的葡萄糖酸钙凝胶,并持续按摩患处;在医院可通过局部注射或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中和氟离子。
3. 眼部暴露:需持续冲洗至少15分钟,并尽快就医,必要时使用葡萄糖酸钙滴眼液。
4. 吸入或误食:应立即脱离现场或口服牛奶稀释,不可催吐,医院会采取雾化吸入或静脉补钙等措施。
5. 全身监护:患者需持续监测血钙、心电图,以防因低血钙导致致命并发症。
医生还提醒人们,即便初期症状轻微,氢氟酸伤害也可能在数小时后突然恶化,因此必须第一时间送医救治。而医院的类似病例一般是化工厂事故,一般在生活中很难遇到,作为普通老百姓不用担心。但事实并非如此。
氢氟酸听起来陌生,但其实不少人家中常备的清洁剂可能就含有这种成分,如一些用于清洁瓷砖表面的清洁剂,会添加氢氟酸来增强去污效果。今年1月,福建钟先生在清理陶瓷时,虽已戴上两层工业布手套,并用棉签蘸取氢氟酸,但因未使用专业橡胶手套,且蘸取量较大,氢氟酸渗透进了布手套,三根手指被腐蚀出黑洞。
且由于氢氟酸的反应活性较高,该溶液在多种工业领域及日常生活中也被广泛运用,尤其是在半导体、电子、玻璃、金属、氟化工等行业,会经常性接触到氢氟酸。而从事实验室操作员、电子厂蚀刻工人、玻璃雕刻师、空调维修工、珠宝首饰加工企业倒模工人等这些职业的高危人群,经常跟氢氟酸“打交道”,更是要特别注意。
因此在实验室中,氢氟酸通常被密封存储于塑料瓶中,并需要放置于阴凉处;在操作时,由于氢氟酸蒸气或液体接触皮肤可引起严重灼伤,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因此通常在实验室操作时,也须佩戴专业防护装备,避免接触与吸入。
被明确列入《危险化学品名录》的“化骨水”为何会出现在日常行走的街道上?针对此类化学品,我国一直以来有着较为严格的标准和明确的要求。但在日常生活中,氢氟酸等各类危险化学品的管理仍存在一些漏洞。
9月15日晚,广州日报记者在网购平台上搜索“氢氟酸溶液”“HF水溶液”“氢氟酸清洗剂”等,页面上却可直接跳转出多家再售的标准溶液,价格从8-42元不等,部分商家的销售数量甚至超过4000件。
在商品页面上,不少商家提及其功能,写有“清洗玻璃霉斑、彩虹斑,瓷器陶瓷、酸洗金属”等宣传语,但在介绍产品时却仅说明“戴好手套、棉签蘸取;不可与皮肤直接接触,如若接触到皮肤,立即用清水清洗。”并未提及要在通风、戴安全面罩的情况下使用,也未提及剩余试剂的保存问题;同时注明免责条约“买家拍下即默认使用常识和化学使用经验”等内容。
记者采访时,一位化学老师表示,普通人甚至是未成年人购买危险化学品,不仅让人担心他们对化学用剂的安全取用问题;在用完后,如何处理残余的化学品,更让人担心。对此,其建议有关部门和平台均应加强对化学用品及化学用剂的监管。
据了解,2025年9月12日,12件法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2025年10月11日 。其中就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危险化学品安全法(草案二次审议稿)》,草案中有提及,要对危险化学品实行电子标识和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和监控;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有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加强危险化学品信息化监管等。
涂女士的死亡引发了热议。公众质问:危险化学品为何会遗弃在居民日常出入的空地?拆迁区域为何多年无人监管?如果事先有围挡或警示标志,是否可以避免悲剧?
法律界人士指出,《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均对危险废弃物的储存、转运和处置有明确规定,遗弃氢氟酸的行为涉嫌违法。若查明责任主体,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可能面临刑事追责。
截至目前,涂女士家属正与街道办沟通善后事宜。有关赔偿、责任认定等问题仍未公开。当地政府表示,会继续调查危险化学品来源,并对辖区范围展开隐患排查。
在此我们呼吁,国家应强化对氢氟酸全流程的的监管力度,源头消除潜在风险!要加强对网购平台的监管,不能让网购成为悲剧的通道!守护公众安全!
【免责声明】发布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业内人士投稿以及微信公众号等公开资源,我们对文中观点持中立态度,文中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所有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和交流使用。转载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行为,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