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izzaro反应是碱催化诱导的醛之间的歧化反应。无α活泼氢的醛在强碱作用下发生分子间氧化还原,一分子醛被还原成醇,一分子醛被氧化成酸。如果醛中含有α -活泼氢,碱则会夺取其α -活泼氢,进而发生羟醛缩合反应,导致Cannizzaro反应的收率降低。
Cadiot-Chodkiewicz偶联反应是从炔基卤和炔基铜试剂制备二乙炔基化合物的反应,用于合成非对称二炔。其反应机理和Castro-Stephens反应类似。而Sonogashira偶联也是合成非对称共轭二炔的方法。
Büchner扩环反应是苯环在铑催化剂催化下和重氮乙酸酯反应得到环庚-2,4,6-三烯甲酸酯的反应,又被称为Büchner(布赫纳)反应。
Bergman cyclization(伯格曼环化)反应是烯二炔类化合物在H• 供体(如1,4-环己二烯)存在下通过热或光诱导环化构建取代苯环的反应。此反应由Bergman在1972年报道。
Bucherer–Bergs反应是指由羰基化合物、氰化钾(KCN)和碳酸铵[(NH4)2CO3]或者氰醇和碳酸铵制备乙内酰脲的反应。此反应属于多组分反应(MCRs)。1929年,一篇专利首次报道了用醛或酮与氰化钾、碳酸铵、二氧化碳加压进行反应,最终得到乙内酰脲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1934年,德国的化学家Bucherer也报道了类似反应,对反应进行了改进利用,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
Bischler-Napieralski反应是指β-芳基乙基酰胺在氯代试剂的作用下,发生分子内亲电取代,环合生成二氢异喹啉类化合物的反应。该反应是由德国化学家比希勒(August Bischler)和其合作者瑞士化学家纳皮拉尔斯基(Bernard Napieralski)于1893年在研究生物碱时发现。其广泛应用于合成含有异喹啉环系的生物碱类天然产物,也可应用于以酰基吲哚乙胺合成咔啉,是合成含有异喹啉环系的类化合物常用方法
Buchwald–Hartwig偶联反应,是钯催化下芳基卤代物或芳基磺酸酯和胺或酰胺偶联制备芳胺或酰基芳胺的反应。此反应的主要特点是利用催化量的钯和富电子配体进行偶联反应。
Barbier Reaction(巴比耶反应,Barbier Coupling)是羰基化合物等亲电试剂的催化下,卤代烃和镁、铝、锡、铟、锌等金属或者其盐类等作用生成有机金属试剂,并与反应体系中的羰基化合物反应,生成仲醇或者叔醇的反应。
Brown Hydroboration(布朗硼氢化)反应,是硼烷对烯烃进行协同顺式加成得到有机硼加成产物,然后在碱性条件下氧化得到醇的反应。1956 年,美国普渡大学的布朗 (Herbert C. Brown) 教授首先报道发现了该反应。在后来的几十年中, Brown 又对该反应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揭示了该反应的机理、区域选择性、立体选择性以及在有机合成中的许多重要应用。所以,现在人们称该类反应为 Brown 硼氢化反应 。
Brook 重排反应,是α-硅基氧负离子通过生成一个五配位硅中间体重排得到α-硅氧基碳负离子的反应,也称为[1,2]-Brook 重排, 或 [1,2]-硅基迁移。后来发现此类硅迁移反应普遍存在,因此[1,n]-硅基由碳原子迁移到氧原子的反应统称为Brook重排。
随着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的揭晓,我们再次见证了科学界对于化学领域重大贡献的认可。今年的奖项特别引人注目,不让我联想到了以往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科学家。在有机化学领域,发展至今,已经有成千上万的各类化学反应被发现,其中许多重要的有机反应被冠以人名,称为人名反应(Name reaction),以纪念首次发现或是对该反应做出深入研究、取得突出成就的科学家,这也是给予有机化学家们最崇高的嘉奖和荣誉。在国内外,均有专门介绍人名反应的书籍出版,比如《有机人名反应——机理及合成应用》,也建有专门的网站,比如摩熵化学MolAid。
提到芳香化合物的去芳构化(dearomatization),估计不少读者立马会想到Birch 还原反应。Birch还原是连接芳香族和脂肪族化合物的桥梁,它使许多芳香族衍生物成为合成脂肪族化合物,尤其六元脂环天然产物的起始原料。 本文将通过反应定义、反应机理、合成应用等多个方面详细解析伯奇还原反应。
Heck(赫克)反应,亦称为沟吕木-赫克反应(Mizoroki-Heck反应),是指不饱和卤代烃(或三氟甲磺酸酯)与烯烃在强碱和钯催化下生成取代烯烃的偶联反应(Coupling reaction),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反应。
重排指某种化合物在试剂、温度或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发生分子中某些基团的转移或分子内碳原子骨架的改变的过程。重排反应(rearrangement reaction)是分子的碳骨架发生重排生成结构异构体的化学反应,是有机反应中的一大类。重排通常涉及取代基由一个原子转移到同一个分子中的另一个原子上的过程。
二苯乙醇酸重排反应(benzilic acid rearrangement )是指α-二酮与碱(NaOH、KOH等)反应,得到α-羟基酸的反应。该反应主要在芳基上发生,脂肪族的二酮或α-酮醛脂肪也能进行,但如果原料中α位存在质子,会伴有烯醇化副反应,影响反应。
早期化学家对化学反应的理解有限,“氧化反应”这一概念最初来源于观察物质与氧气反应的现象, 如铁生锈、燃烧等。 随着化学理论的发展,人们认识到氧化和还原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为了统一描述各种反应,科学界将“氧化”定义为失去电子或氧化数升高,这种定义更具有普遍性,可以适用于更复杂的化学反应(如无氧条件下的反应)。
Biginelli 反应作为常用的合成嘧啶环的反应之一,向来广为人知。其也称为Biginelli嘧啶酮合成,是芳香醛、脲和β-二羰基化合物在酸性乙醇溶液中“一锅法”缩合反应,以及这类缩合反应的拓展。属于多组分反应(MCRs)的一种变形。产物二氢嘧啶酮也被称为Biginelli化合物,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医药中间体。本文从反应定义、反应机理、反应应用与反应实例等方面,详细解析了Biginelli 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