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标编号: | 61756 |
CAS: | 91-66-7 |
中文名称: | N,N-二乙基苯胺 |
英文名称: | N,N-diethylaniline;N,N-diethylphenylamine |
别 名: | 二乙氨基苯 |
分子式: | C 10 H 15 N;C 6 H 5 N(CH 2 CH 3 ) 2 |
分子量: | 149.23 |
熔 点: | -38.8℃ 沸点:215-21 |
密 度: | 相对密度(水=1)0.93(2 |
蒸汽压: | 88℃ |
溶解性: | 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乙醚 |
稳定性: | 稳定 |
外观与性状: | 色至黄色油状液体,有特臭 |
危险标记: | 14(毒害品) |
用 途: | 用于染料及其中间体合成,也用于制造药品 |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吸入、口服或经皮肤吸收可致死。蒸气或雾对眼、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性。吸收进入体内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出现紫绀。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急性毒性:LD50782mg/kg(大鼠经口);LC501920mg/m3,4小时(大鼠吸入) 刺激性:家兔经皮开放性刺激试验:10mg(24小时),轻度刺激。 危险特性:遇明火能燃烧。与氧化剂接触会猛烈反应。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参照《分析化学手册》(第四分册,色谱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 5.环境标准: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到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佩带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带隔离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护服: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及时换洗工作服。工作前后不饮酒,用温水洗澡。注意检测毒物。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灭火剂: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N,N-二乙基苯胺是一种淡黄色油状液体,主要用于制备偶氮染料和三苯甲烷染料等,是合成药物及彩色影片显影剂的重要中间体。其应用范围广泛。
合成路线将1 mg(0.0025 mmol)dppe溶于干燥的nBu2O(1 mL)中,并在氩气气氛下加入Schlenk管中的Karstedt催化剂(29 μL,0.0025 mol)。搅拌混合物10分钟后,依次加入PhSiH3(247 μL,2.0 mmol)、苯胺(45.6 μL,0.5 mmol)作为内标物和CH3CO2H(63 μL,1.1 mmol),再在室温下搅拌18小时。完成后,用乙酸乙酯(15 mL)稀释混合物,并用3 M NaOH水溶液(5 mL)小心骤冷后,在室温下搅拌3小时。通过三次乙酸乙酯提取和无水MgSO4干燥合并的有机层。过滤有机相并浓缩,最终经硅胶柱色谱法纯化得到N,N-二乙基苯胺。
化学性质N,N-二乙基苯胺是一种无色至淡黄色液体,并有特殊气味。它微溶于水,能溶于乙醇、乙醚、氯仿和苯等有机溶剂中。
用途N,N-二乙基苯胺主要用于生产偶氮染料、三苯甲烷染料,可制备碱性艳绿、碱性紫、酸性湖蓝V等;也是制药工业及彩色影片显影剂的中间体。此外,它也可用作分析试剂,并用于检测锌和锰。
用途 生产方法N,N-二乙基苯胺可由苯胺与氯乙烷反应得到。其原料消耗定额为:苯胺645 kg/t、氯乙烷(95%)1473 kg/t、烧碱(42%)1230 kg/t、苯酐29 kg/t。
类别N,N-二乙基苯胺属于有毒物品,具有高毒性。
急性毒性N,N-二乙基苯胺可燃烧,并产生有毒氮氧化物烟雾。与氧化剂起反应。
储运特性库房应通风并保持低温干燥,需与酸类、氧化剂及食品添加剂分开存放。
灭火剂使用泡沫、二氧化碳或砂土进行灭火。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N,N-二丙基苯胺 | N,N-dipropylaniline | 2217-07-4 | C12H19N | 177.29 |
—— | N,N-diethyl-4-iodo-aniline | 57702-49-5 | C10H14IN | 275.132 |
4-溴-N,N-二乙基苯胺 | 4-bromo-N,N-diethylaniline | 2052-06-4 | C10H14BrN | 228.132 |
N-乙基苯胺 | N-ethyl-N-phenylamine | 103-69-5 | C8H11N | 121.182 |
N,N-二甲基苯胺 | N,N-dimethyl-aniline | 86362-18-7 | C8H11N | 121.182 |
N-乙基乙酰苯胺 | N-ethylacetanilide | 529-65-7 | C10H13NO | 163.219 |
3-羟基-N,N-二乙基苯胺 | 3-diethylaminophenol | 91-68-9 | C10H15NO | 165.235 |
—— | N,N-diethylaniline N-oxide | 826-42-6 | C10H15NO | 165.235 |
N-乙酰苯胺 | Acetanilid | 103-84-4 | C8H9NO | 135.166 |
N,N-二甲基对甲苯胺 | Dimethyl-p-toluidine | 99-97-8 | C9H13N | 135.209 |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N,N-二乙基对苯二胺 | N,N-Diethyl-p-phenylenediamine | 93-05-0 | C10H16N2 | 164.25 |
2-(乙基(苯基)氨基)乙腈 | 2-[ethyl(phenyl)amino]acetonitrile | 16728-93-1 | C10H12N2 | 160.219 |
N-乙基-N-丙基苯胺 | N-Propyl-N-ethylaniline | 54813-78-4 | C11H17N | 163.263 |
N,N-双(2-氯乙基)苯胺 | aniline mustard | 553-27-5 | C10H13Cl2N | 218.126 |
N,N-二丙基苯胺 | N,N-dipropylaniline | 2217-07-4 | C12H19N | 177.29 |
—— | N,N-diethyl-4-iodo-aniline | 57702-49-5 | C10H14IN | 275.132 |
3-N,N-二甲基氨基苯胺 | N,N-diethyl-1,3-benzenediamine | 26513-20-2 | C10H16N2 | 164.25 |
N,N-二乙基对甲苯胺 | N,N-diethyl-p-toluidine | 613-48-9 | C11H17N | 163.263 |
4-溴-N,N-二乙基苯胺 | 4-bromo-N,N-diethylaniline | 2052-06-4 | C10H14BrN | 228.132 |
—— | N,N-diethyl-4-methoxyaniline | 347-39-7 | C10H14FN | 167.2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