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
在大鼠注射了(14)C丁香酚后...呼出空气中的(14)CO2表明丁香酚发生了脱甲基作用。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代谢
丁香酚在大鼠肝细胞中的代谢和毒性效应被研究。将肝细胞与丁香酚一起培养,产生了与硫酸盐、葡萄糖醛酸和谷胱甘肽结合的共轭物。形成的最主要代谢物是葡萄糖醛酸共轭物。使用放射性(3)H丁香酚观察到了与细胞蛋白的共价结合。在这些培养中,还观察到了细胞内谷胱甘肽的丧失和细胞死亡。1 mM丁香酚的浓度导致了超过90%的细胞内谷胱甘肽丧失,并在5小时的培养期间导致大约85%的细胞死亡。大部分谷胱甘肽的丧失发生在细胞死亡之前(2小时)。丁香酚的效应与浓度有关。在含有1 mM丁香酚的培养中加入1 mM N-乙酰半胱氨酸能够完全防止谷胱甘肽丧失和细胞死亡,同时抑制丁香酚代谢物与蛋白的共价结合。相反,用二乙基马来酸酯预处理肝细胞以耗尽细胞内谷胱甘肽,增加了丁香酚的细胞毒性。这些结果表明丁香酚在肝细胞中被积极代谢,并表明丁香酚的细胞毒性效应是由于形成了反应性中间体,可能是醌甲醚。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代谢
丁香酚的两个代谢物,3-哌啶基-1-(3'-甲氧基-4'-羟基苯基)-1-丙酮和3-吡咯烷基-1-(3'-甲氧基-4'-羟基苯基)-1-丙酮,已从大鼠尿液中分离出来。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代谢
丁香酚在大鼠肝细胞培养中的环氧作用已有报道。丁香酚的二氢二醇代谢物已从用丁香酚预处理的大鼠的肝脏匀浆和尿液中分离出来。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代谢
丁香酚已知的人类代谢物包括 (2S,3S,4S,5R)-3,4,5-三羟基-6-(2-甲氧基-4-丙烯基苯氧基)氧杂环己烷-2-羧酸和羟基查夫醇。
来源:NORMAN Suspect List Exchange
毒理性
丁香酚和丁香提取物在局部使用和草本产品中的低浓度并没有被明确地与肝脏损伤的实例联系起来,无论是血清酶水平升高还是临床上明显的肝脏损伤。然而,在高剂量下,丁香酚似乎是一种直接的细胞毒素,有几例因意外过量服用含有丁香酚的草本产品而导致的严重急性肝脏和肾脏损伤的报道,这在很大程度上发生在儿童中。过量服用丁香酚的特点是摄入后几小时内出现激动、意识下降和昏迷(10-30毫升丁香油)。通常伴有酸中毒、呼吸抑制和严重的低血糖,需要通风和静脉注射葡萄糖。肝脏损伤发生在摄入后12到24小时,表现为血清转氨酶水平显著升高和早期凝血异常。肝功能衰竭的迹象迅速出现,黄疸可能会发展和加深。整体临床表现典型急性肝坏死,类似于对乙酰氨基酚、铁或铜过量的情况。肝脏损伤通常在几天内恶化,但然后迅速改善,并在1到3周内最终解决。也可能发生肾功能障碍,但很少需要干预或透析。长期损伤或影响尚未见描述。文献中描述的病例是婴儿吞下了父母使用的丁香油。
来源:LiverTox
毒理性
致癌性分类:1)人类证据:无足够数据。2)动物证据:有限证据。对人类致癌风险的总体评估为第3组:该物质对人类致癌性不可分类。/来自表格/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毒理性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致癌物:丁香酚
来源: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
毒理性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致癌物分类:第3组:对其对人类的致癌性无法分类
来源: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
毒理性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专论:第36卷(1985年)烯丙基化合物、醛、环氧化合物和过氧化物
来源: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
吸收、分配和排泄
腹腔内注射单次450 mg/kg剂量的(14)C甲氧基标记的丁香油酚后,迅速分布到所有器官。大多数组织和排泄物中都能回收到醚溶性和水溶性物质。只有0.2-1.0%的剂量以呼出的(14)CO2形式被排出。在兔子死亡时,从尿液中回收到了超过70%的致死剂量的丁香油酚。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吸收、分配和排泄
在涂抹丁香酚后,未显示对小鼠皮肤的穿透。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