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4-萘醌 | 130-15-4

中文名称
1,4-萘醌
中文别名
1,4-二氢-1,4-二酮萘;1,4-萘并醌;α-萘醌;1,4-萘二酮;1,4-二氢-1,4-萘二酮
英文名称
[1,4]naphthoquinone
英文别名
naphthalene-1,4-dione;naphthoquinone;1,4-NQ;1,4-Naphthoquinone
1,4-萘醌化学式
CAS
130-15-4
化学式
C10H6O2
mdl
MFCD00001676
分子量
158.156
InChiKey
FRASJONUBLZVQX-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119-122 °C(lit.)
  • 沸点:
    243.22°C (rough estimate)
  • 密度:
    1,42 g/cm3
  • 闪点:
    141 °C
  • 溶解度:
    0.09g/l
  • LogP:
    1.71-1.77 at 25℃
  • 物理描述:
    1,4-naphthoquinone appears as yellow needles or brownish green powder with an odor of benzoquinone. (NTP, 1992)
  • 颜色/状态:
    Yellow triclinic needles from alcohol or petroleum ether
  • 气味:
    Odor like that of benzoquinone
  • 蒸汽密度:
    5.46 (NTP, 1992) (Relative to Air)
  • 蒸汽压力:
    2.6 Pa at 50 °C (= 0.0195 mm Hg at 50 °C)
  • 大气OH速率常数:
    3.10e-12 cm3/molecule*sec
  • 分解:
    When heated to decomposition it emits acrid smoke and irritating fumes.
  • 燃烧热:
    1100.8 kcal (solid)
  • 保留指数:
    1410;1418;1427;1365;1384.8
  • 稳定性/保质期:
    1. 具有毒性和刺激性。 2. 加热至100℃时会升华,强烈加热下可能会分解甚至爆炸。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7
  • 重原子数:
    12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34.1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ADMET

代谢
在猪体内产生1,4-二羟基萘;在豌豆中;在大肠杆菌中;在脱硫弧菌巨大亚种中。/来自表格/
Yields 1,4-dihydroxynaphthalene in pig; in pea; in Escherichia coli; in desulfovibrio gigas. /From Table/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代谢
juglans 中产生 5-羟基-1,4-萘醌;大肠杆菌中产生 1,4-萘半醌。/来自表格/
Yields 5-hydroxy-1,4-naphthoquinone in juglans; 1,4-naphthosemiquinone in Escherichia coli. /From Table/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代谢
通过使用还原电化学检测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研究发现1-萘酚在大鼠肝微粒体中被转化为萘醌代谢物。至少有两种独立于细胞色素P450的代谢途径参与其中。铁依赖的脂质过氧化似乎至少部分负责1-萘酚转化为主要产物1,4-萘醌的过程,而且NADPH-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产生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也很可能催化这一转化。因此,1-萘酚似乎是通过在大鼠肝微粒体中产生自由基的机制转化为细胞毒性的萘醌代谢物。
By using HPLC with reductive electrochemical detection, it was shown that 1-naphthol is converted to naphthoquinone metabolites by rat liver microsomes. At least two metabolic pathways, independent of cytochrome p450, appear to be involved. Fe-dependent lipid peroxidation appears to be responsible for at least part of the conversion of 1-naphthol to predominantly 1,4-naphthoquinone, and it seems likely that superoxide anion radical generation by NADPH-cytochrome p450 reductase could also catalyze this conversion. 1-Naphthol therefore seems to be converted to cytotoxic naphthoquinone metabolites by mechanisms dependent upon the generation of free radicals in rat liver microsomes.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代谢
碳氧还原酶是一种对多种酮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特异性的细胞质单体氧化还原酶,它是人类肝脏中主要的NADPH依赖型醌还原酶,而在大鼠肝脏中主要的2电子转移醌还原酶——DT-二氢酶,对人类肝脏的醌还原酶活性贡献非常小。碳氧还原酶为还原天然和人工合成的多种醌类化合物提供了酶学基础。通常,化学活性位置(K区)的氧基团比更惰性位置的氧基团更有效地被还原。最好的底物是多环芳香烃菲、芘、苯(a)蒽和苯并(a)芘的K区邻醌。而非K区邻醌,如1,2-萘醌和1,2-蒽醌,也是最好的底物。
Carbonyl reductase, ... a cytosolic monomeric oxidoreductase of broad specificity for carbonyl compounds, was the main NADPH-dependent quinone reductase in human liver, whereas DT-diaphorase, the principal 2-electron-transferring quinone reductase in rat liver, contributed a very minor part to the quinone reductase activity of human liver. Carbonyl reductase provides the enzymic basis for the reduction of a great variety of natural and man-made quinones. Generally, oxo groups at chemically reactive positions (K-region) were more efficiently reduced than those at more inert positions. The best substrates were the K-region o-quinones of the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henanthrene, pyrene, benz(a)anthracene, and benzo(a)pyrene. ... non-K-region o-quinones, 1,2-naphthoquinone and 1,2-anthraquinone ... were the best substrates. ...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毒理性
  • 致癌物分类
对人类无致癌性(未列入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清单)。
No indication of carcinogenicity to humans (not listed by IARC).
来源:Toxin and Toxin Target Database (T3DB)
毒理性
  • 暴露途径
该物质可以通过吸入和摄入被身体吸收。
The substance can be absorbed into the body by inhalation and by ingestion.
来源:ILO-WHO International Chemical Safety Cards (ICSCs)
毒理性
  • 吸入症状
咳嗽。喉咙痛。灼热感。
Cough. Sore throat. Burning sensation.
来源:ILO-WHO International Chemical Safety Cards (ICSCs)
毒理性
  • 皮肤症状
发红。灼热感。疼痛。
Redness. Burning sensation. Pain.
来源:ILO-WHO International Chemical Safety Cards (ICSCs)
毒理性
  • 眼睛症状
红肿。疼痛。视力模糊。
Redness. Pain. Blurred vision.
来源:ILO-WHO International Chemical Safety Cards (ICSCs)

安全信息

  • TSCA:
    Yes
  • 危险等级:
    6.1
  • 安全说明:
    S24,S26,S28A,S36/37,S36/37/39,S38,S45,S61
  • 危险品运输编号:
    UN 2811 6.1/PG 1
  • WGK Germany:
    3
  • 海关编码:
    29146910
  • 危险类别:
    6.1
  • 危险品标志:
    T+,N
  • 危险类别码:
    R36/37/38,R43,R26,R50,R25
  • RTECS号:
    QL7175000
  • 包装等级:
    I
  • 危险性防范说明:
    P272,P280,P264,P270,P271,P284,P303+P361+P353,P304+P340,P305+P351+P338,P310,P330,P331,P363,P403+P233,P405,P501
  • 危险性描述:
    H314,H317,H331,H335,H410,H301+H311
  • 储存条件:
    | 室温,易燃物品区域 |

SDS

SDS:45cdfb761d3c1b56588f7b0e3862524a
查看
1,4-萘醌 修改号码:5

模块 1. 化学品
产品名称: 1,4-Naphthoquinone
修改号码: 5

模块 2. 危险性概述
GHS分类
物理性危害 未分类
健康危害
急性毒性(经口) 第3级
急性毒性(经皮) 第3级
急性毒性(吸入) 第1级
皮肤腐蚀/刺激 第2级
严重损伤/刺激眼睛 2A类
皮肤敏感性 第1级
生殖细胞敏感性 第2级
环境危害
急性水生毒性 第1级
慢性水生毒性 第1级
GHS标签元素
图标或危害标志
信号词 危险
危险描述 皮肤接触或吞咽会中毒。
吸入致命
造成皮肤刺激
造成严重眼刺激
可能导致皮肤过敏性反应
怀疑会造成遗传缺陷
对水生生物有极毒性
长期影响对水生生物有极毒性
防范说明
1,4-萘醌 修改号码:5

模块 2. 危险性概述
[预防] 使用前获取特定手册。
处理前必须阅读并理解所有安全措施。
切勿吸入。
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的环境下使用。
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使用本产品时切勿吃东西,喝水或吸烟。
受污染的工作服不允许带出工作场所。
处理后要彻底清洗双手。
佩戴防护面具。
穿戴防护手套/护目镜/防护面具。
[急救措施] 吸入:将受害者移到新鲜空气处,在呼吸舒适的地方保持休息。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
生。
食入: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眼睛接触:用水小心清洗几分钟。如果方便,易操作,摘除隐形眼镜。继续冲洗。
眼睛接触:求医/就诊
皮肤接触:用大量肥皂和水轻轻洗。
若皮肤刺激或发生皮疹:求医/就诊。
立即去除/脱掉所有被污染的衣物。
被污染的衣物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如接触到或相关接触:求医/就诊。
收集溢出物。
[储存] 存放于通风良好处。保持容器密闭。
存放处须加锁。
[废弃处置] 根据当地政府规定把物品/容器交与工业废弃处理机构。

模块 3. 成分/组成信息
单一物质/混和物 单一物质
化学名(中文名): 1,4-萘醌
百分比: >98.0%(GC)
CAS编码: 130-15-4
分子式: C10H6O2

模块 4. 急救措施
吸入: 将受害者移到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通畅,休息。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皮肤接触: 立即去除/脱掉所有被污染的衣物。用大量肥皂和水轻轻洗。
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眼睛接触: 用水小心清洗几分钟。如果方便,易操作,摘除隐形眼镜。
求医/就诊。
食入: 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漱口。
紧急救助者的防护: 救援者需要穿戴个人防护用品,比如橡胶手套和气密性护目镜。

模块 5. 消防措施
合适的灭火剂: 干粉,泡沫,雾状水,二氧化碳
特定方法: 从上风处灭火,根据周围环境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
非相关人员应该撤离至安全地方。
周围一旦着火:如果安全,移去可移动容器。
消防员的特殊防护用具: 灭火时,一定要穿戴个人防护用品。
1,4-萘醌 修改号码:5

模块 6. 泄漏应急处理
个人防护措施,防护用具, 使用特殊的个人防护用品(自携式呼吸器)。远离溢出物/泄露处并处在上风处。
紧急措施: 泄露区应该用安全带等圈起来,控制非相关人员进入。
环保措施: 小心,切勿排入河流等。因为考虑对环境有负面影响。
控制和清洗的方法和材料: 清扫收集粉尘,封入密闭容器。注意切勿分散。附着物或收集物应该立即根据合适的
法律法规处置。

模块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处理
技术措施: 在通风良好处进行处理。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具。防止粉尘扩散。处理后彻底清洗双手
和脸。
注意事项: 如果可能,使用封闭系统。如果粉尘或浮质产生,使用局部排气。
操作处置注意事项: 避免所有部位的接触!
贮存
储存条件: 保持容器密闭。存放于凉爽、阴暗、通风良好处。
存放处须加锁。
远离不相容的材料比如氧化剂存放。
包装材料: 依据法律。

模块 8.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工程控制: 尽可能安装封闭体系或局部排风系统。同时安装淋浴器和洗眼器。
个人防护用品
呼吸系统防护: 防尘面具,自携式呼吸器(SCBA),供气呼吸器等。使用通过政府标准的呼吸器。依
据当地和政府法规。
手部防护: 防渗手套。
眼睛防护: 护目镜。如果情况需要,佩戴面具。
皮肤和身体防护: 防渗防护服。如果情况需要,穿戴防护靴。

模块 9. 理化特性
固体
外形(20°C):
外观: 晶体-粉末
颜色: 浅黄色-黄绿色
气味: 无资料
pH: 无数据资料
熔点:
125°C
沸点/沸程 无资料
闪点: 无资料
爆炸特性
爆炸下限: 无资料
爆炸上限: 无资料
密度: 无资料
溶解度:
[水] 极微溶于
[其他溶剂]
溶于: 醚, 苯, 氯仿, 热甲醇
log水分配系数 = 1.77

模块 10. 稳定性和反应性
化学稳定性: 一般情况下稳定。
危险反应的可能性: 未报道特殊反应性。
1,4-萘醌 修改号码:5

模块 10. 稳定性和反应性
须避免接触的物质 氧化剂
危险的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模块 11. 毒理学信息
急性毒性: skn-rat LD50:202 mg/kg
orl-rat LD50:190 mg/kg
scu-rat LD50:202 mg/kg
对皮肤腐蚀或刺激: 无资料
对眼睛严重损害或刺激: 无资料
生殖细胞变异原性: 无资料
致癌性:
IARC = 无资料
NTP = 无资料
生殖毒性: 无资料
RTECS 号码: QL7175000

模块 12. 生态学信息
生态毒性:
鱼类: 无资料
甲壳类: 无资料
藻类: 无资料
残留性 / 降解性: 48- 50 % (by TOC), 89 - 94 % (by HPLC)
潜在生物累积 (BCF): 无资料
土壤中移动性
log水分配系数: 1.77
土壤吸收系数 (Koc): 无资料
亨利定律 无资料
constant(PaM3/mol):

模块 13. 废弃处置
如果可能,回收处理。请咨询当地管理部门。建议在可燃溶剂中溶解混合,在装有后燃和洗涤装置的化学焚烧炉中
焚烧。废弃处置时请遵守国家、地区和当地的所有法规。

模块 14. 运输信息
联合国分类: 第1项 毒害品。
UN编号: 2811
正式运输名称: 有毒固体, 有机物, 不另作详细说明
包装等级: I
海洋污染物: Y

模块 15. 法规信息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1月26日国务院发布,2011年2月16日修订): 针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使用、
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的规定。
1,4-萘醌 修改号码:5


模块16 - 其他信息
N/A



制备方法与用途

生物活性

1,4-萘骈酮是一种潜在的药效基团,能够抑制单胺氧化酶(MAO)和DNA拓扑异构酶的活性。其中,DNA拓扑异构酶与抗肿瘤活性相关。

化学性质

1,4-萘骈酮为黄色晶体,微溶于水,并能溶解于乙醚、氯仿、苯及冰醋酸中。

用途

该化合物用于合成农药杀菌剂2,3-二氯-1,4-萘醌,也作为合成染料中间体蒽醌的重要原料。此外,它还用于蒽醌的生产。通过萘醌加氯反应生成的2,3-二氯萘醌是一种重要的农用杀菌剂,广泛应用于防治小麦腥黑穗病、稻瘟病、马铃薯晚疫病及蔬菜幼苗立枯病等。

用途

1,4-萘骈酮还可用于有机合成中,制备染料中间体蒽醌,以及农药杀菌剂和除草剂。此外,它还应用于合成橡胶和树脂的聚合调节剂等领域。

生产方法

通过氧化法可从1-萘酚、1-萘胺、1,4-氨基萘酚或萘等原料中得到萘醌。常用的氧化剂包括铬酐、重铬酸钠、重铬酸钾及空气。工业上,用萘在五氧化二钡存在下催化氧化生产萘醌的方法较为有利。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4-萘醌盐酸N-溴代丁二酰亚胺(NBS) 、 sodium azide 、 溶剂黄146 作用下, 以 甲醇 为溶剂, 反应 24.0h, 生成 2-氨基-3-溴萘-1,4-二酮
    参考文献:
    名称:
    氨基糖基萘醌和5,8-异喹啉及其卤代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菌性能评价
    摘要:
    抗生素耐药性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近来很少发现抗生素并将其引入临床实践。因此,迫切需要开发具有新的作用机理的抗菌化合物,尤其是能够逃避已知抗性机理的抗菌化合物。在这项工作中,合成了衍生自异喹啉5,8-二酮和1,4-萘醌的两个系列的糖缀合物和非糖缀合物氨基化合物及其卤代衍生物,并评估了它们对革兰氏阳性菌(粪肠球菌ATCC 2921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表皮葡萄球菌ATCC 12228,模拟葡萄球菌ATCC 27851)和革兰氏阴性细菌(大肠杆菌ATCC 25922,奇异变形杆菌ProCC 15290 ,肺炎克雷伯菌ATCC 4352和铜绿假单胞菌(ATCC 27853)具有临床重要性的菌株。这项研究表明,衍生自卤代萘醌的糖缀合物对革兰氏阴性菌株更具活性,据文献报道,这种菌株导致感染的治疗更加困难。在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的MIC值(CLSI为0.08-256μg/
    DOI:
    10.1016/j.ejmech.2018.06.050
  • 作为产物:
    描述:
    1-acetoxy-4-(4-bromobenzyl)oxynaphthalene 在 (1,1'-bis(diphenylphosphino)ferrocene)palladium(II) dichloride双氧水氧气potassium acetate 、 sodium hydroxide 作用下, 以 乙醇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3.33h, 生成 1,4-萘醌
    参考文献:
    名称:
    H 2 O 2介导的硼酸酯探针对氧化还原循环分子的自催化脱保护的指数分子扩增
    摘要:
    在本文中,描述了一种基于H 2 O 2介导的硼酸酯探针脱保护为氧化还原循环化合物的新分子自催化反应方案,在O 2和还原剂或酶的存在下产生指数信号增益。为此,设计了围绕萘醌/萘氢醌氧化还原活性核构建的新型化学传感探针,并被自消旋的硼酸酯保护基团掩盖。使用这些探针,可以通过使用UV / Visible或荧光光学检测或通过电化学监测获得具有特征性滞后和指数相的典型自催化动力学迹线。浓度低到0.5μ的检测米ħ 2 ö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1小时)即可获得2和0.5 n m的萘醌衍生物。通过与自动催化相关的两个交叉活化的催化环的动力学分析,确定了控制自动催化反应网络的关键参数,间接表明分析性能目前受到硼酸盐探针缓慢的非特异性自保护作用的限制。总的来说,目前的结果证明了这种新的指数分子扩增策略的潜力,由于其通用的性质和模块性,该方法对于与涉及H 2 O 2的各种生物测定方法的耦合是很有前途的。 或氧化
    DOI:
    10.1002/chem.201900627
  • 作为试剂:
    描述:
    2-硝基苯甲醚盐酸 、 0.8wt% Pd/C 、 氢气sodium dodecylbenzenesulfonate 、 sodium hydroxide 、 1,4-萘醌 、 sodium nitrite 作用下, 以 乙醇硫酸溶剂黄146乙腈 为溶剂, -5.0~90.0 ℃ 、600.01 kPa 条件下, 反应 5.0h, 生成 4,4'-diiodo-3,3'-dimethoxylbiphenyl
    参考文献:
    名称:
    一种4,4’-二卤素取代-3,3’-二烷(氧)基联苯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4,4’-二卤素取代-3,3’-二烷(氧)基联苯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本方法采用邻硝基烷(氧)基苯为起始原料,在碱性环境下经催化加氢制备2,2’-二烷(氧)基氢化偶氮苯,再经盐酸酸化重排,得4,4’-二氨基-3,3’-二烷(氧)基联苯,最后经重氮化反应,得4,4’-二卤素取代-3,3’-二烷(氧)基联苯类化合物。本发明合成方法所用原料廉价易得,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安全系数高、产率高、成本低。
    公开号:
    CN105348038A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Metal-, Photocatalyst-, and Light-Free Minisci C–H Alkylation of <i>N</i>-Heteroarenes with Oxalates
    作者:Jianyang Dong、Zhen Wang、Xiaochen Wang、Hongjian Song、Yuxiu Liu、Qingmin Wang
    DOI:10.1021/acs.joc.9b00972
    日期:2019.6.7
    for metal-, photocatalyst-, and light-free Minisci C–H alkylation reactions of N-heteroarenes with alkyl oxalates derived from primary, secondary, and tertiary alcohols. The protocol uses environmentally benign persulfate as a stoichiometric oxidant and does not require high temperatures or large excesses of either of the substrates, making the procedure suitable for late-stage C–H alkylation of complex
    在此,我们报告了N-杂芳烃与衍生自伯醇、仲醇和叔醇的草酸烷基酯的无金属、光催化剂和无光 Minisci C-H 烷基化反应的温和方案。该协议使用对环境无害的过硫酸盐作为化学计量氧化剂,不需要高温或任何一种底物的大量过量,使得该程序适用于复杂分子的后期 C-H 烷基化。值得注意的是,可以使用该协议对几种药物和天然产品进行功能化或制备,从而证明其实用性。
  • A New Selective Method for the Homolytic Alkylation and Carboxylation of Quinones by Monoesters of Oxalic Acid
    作者:Fausta Coppa、Francesca Fontana、Edoardo Lazzarini、Francesco Minisci
    DOI:10.1246/cl.1992.1299
    日期:1992.7
    Alkyl and alkoxycarbonyl radicals were generated by oxidative decarboxylation of oxalic acid monoesters by persulfate; they were then utilized for the selective substitution of quinones.
    草酸单酯被过硫酸盐氧化脱羧生成烷基和烷氧羰基;然后将它们用于醌的选择性取代。
  • New Drug Delivery System for Crossing the Blood Brain Barrier
    申请人:Lipshutz H. Bruce
    公开号:US20070203080A1
    公开(公告)日:2007-08-30
    New ubiquinol analogs are disclosed, as well as methods of using these compounds to deliver drug moieties to the body.
    新的泛醌类似物被披露,以及利用这些化合物将药物基团输送到人体的方法。
  • [4+2]-Cycloaddition reactions employing 2-fluoro-2-alkenal N,N-dimethylhydrazones: synthesis of 3-fluoropyridines and dihydro or tetrahydro derivatives thereof
    作者:Somnath Ghosh、Manfred Schlosser
    DOI:10.1016/0022-1139(93)02932-5
    日期:1994.4
    N,N-Dimethylhydrazones prepared from 2-fluoro-2-alkenals undergo smooth [4+2]-cycloaddition reactions with methyl acrylate, dimethyl acetylenedicarboxylates and quinones. The resulting 3-fluoropyridines, or dihydro and tetrahydro derivatives thereof, can be isolated in fair to good yield.
    由2-氟-2-烯烃制备的N,N-二甲基hydr与丙烯酸甲酯,乙炔二羧酸二甲酯和醌进行平滑的[4 + 2]-环加成反应。所得到的3-氟吡啶或其二氢和四氢衍生物可以公平地分离到良好的收率。
  • Photoreactive Composition, Reaction Product,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Reaction Product
    申请人:Tokyo University of Science Foundation
    公开号:US20210253826A1
    公开(公告)日:2021-08-19
    A photoreactive composition including a base-reactive compound, a photobase generator that is represented by the following Formula (1) and that generates a base when irradiated with light, and at least one compound selected from the group consisting of a polycyclic aromatic compound having a fused ring structure having two or more rings and a polycyclic aromatic compound having three or more aromatic rings and having a conjugated structure including any two or more of the three or more aromatic rings, in which the base-reactive compound is a compound having two or more groups that will have their polarity converted by the action of a base and that exhibit reactivity, in one molecule, or a compound having two or more groups that will react under the action of a base, in one molecule.
    一种光反应性组合物,包括一种基反应性化合物,一种由以下化学式(1)表示的光碱发生剂,在受光照射时生成碱,并且从以下组中选择的至少一种化合物:具有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环的融合环结构的多环芳香化合物,以及具有三个或三个以上芳香环并具有包括三个或三个以上芳香环中的任意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共轭结构的多环芳香化合物,其中基反应性化合物是一种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团的化合物,这些基团将通过碱的作用转变极性并表现出反应性,在一个分子中,或者是一种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团的化合物,在一个分子中在碱的作用下发生反应。
查看更多

表征谱图

  • 氢谱
    1HNMR
  • 质谱
    MS
  • 碳谱
    13CNMR
  • 红外
    IR
  • 拉曼
    Raman
hnmr
mass
cnmr
ir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 峰位数据
  • 峰位匹配
  • 表征信息
Shift(ppm)
Intensity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Assign
Shift(ppm)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测试频率
样品用量
溶剂
溶剂用量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