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羟基-1,4-萘醌 | 83-72-7

中文名称
2-羟基-1,4-萘醌
中文别名
指甲花醌;散沫花素;2-羟基,4-萘二酮;劳索酮;2-羟基对萘醌;劳松黄;2-羟基-1,4-萘二酮;散沫花醌;羟萘醌
英文名称
lawsone
英文别名
2-Hydroxy-1,4-naphthoquinone;2-hydroxynaphtho-1,4-quinone
2-羟基-1,4-萘醌化学式
CAS
83-72-7
化学式
C10H6O3
mdl
MFCD00001678
分子量
174.156
InChiKey
CSFWPUWCSPOLJW-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192-195 °C (dec.)(lit.)
  • 沸点:
    265.11°C (rough estimate)
  • 密度:
    1.2346 (rough estimate)
  • 溶解度:
    乙腈(微溶)、氯仿(微溶)、甲醇(微溶)
  • LogP:
    1.380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98
  • 重原子数:
    13.0
  • 可旋转键数:
    0.0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54.37
  • 氢给体数:
    1.0
  • 氢受体数:
    3.0

安全信息

  • TSCA:
    Yes
  • 危险品标志:
    Xn
  • 安全说明:
    S26,S36/37/39,S37/39
  • 危险类别码:
    R22,R36,R68
  • WGK Germany:
    3
  • 海关编码:
    2914690090
  • 危险品运输编号:
    NONH for all modes of transport
  • RTECS号:
    QL8200000
  • 包装等级:
    II
  • 储存条件:
    本品应密封保存在阴凉干燥的地方。

SDS

SDS:d74c4afeb357a1679aadb0292ba2a33d
查看
1.1 产品标识符
: 2-Hydroxy-1,4-naphthoquinone
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
1.2 鉴别的其他方法
Lawsone
Natural Orange 6
1.3 有关的确定了的物质或混合物的用途和建议不适合的用途
仅供科研用途,不作为药物、家庭备用药或其它用途。

模块 2. 危险性概述
2.1 GHS分类
皮肤刺激 (类别2)
眼刺激 (类别2A)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类别3)
2.2 GHS 标记要素,包括预防性的陈述
危害类型象形图
信号词 警告
危险申明
H315 造成皮肤刺激。
H319 造成严重眼刺激。
H335 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
警告申明
预防
P261 避免吸入粉尘/ 烟/ 气体/ 烟雾/ 蒸汽/ 喷雾。
P264 操作后彻底清洁皮肤。
P271 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之处使用。
P280 穿戴防护手套/ 眼保护罩/ 面部保护罩。
措施
P302 + P352 如果在皮肤上: 用大量肥皂和水淋洗。
P304 + P340 如果吸入: 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休息,并保持呼吸舒畅的姿势。
P305 + P351 + P338 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清洗几分钟。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
隐形眼镜。继续冲洗。
P312 如感觉不适,呼救解毒中心或医生。
P321 具体治疗(见本标签上提供的急救指导)。
P332 + P313 如发生皮肤刺激:求医/ 就诊。
P337 + P313 如仍觉眼睛刺激:求医/ 就诊。
P362 脱掉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储存
P403 + P233 存放于通风良的地方。 保持容器密闭。
P405 存放处须加锁。
处理
P501 将内容物/ 容器处理到得到批准的废物处理厂。
2.3 其它危害物 - 无

模块 3. 成分/组成信息
3.1 物 质
: Lawsone
别名
Natural Orange 6
: C10H6O3
分子式
: 174.15 g/mol
分子量
成分 浓度
2-Hydroxy-1,4-naphthoquinone
-
化学文摘编号(CAS No.) 83-72-7
EC-编号 201-496-3

模块 4. 急救措施
4.1 必要的急救措施描述
一般的建议
请教医生。 出示此安全技术说明书给到现场的医生看。
如果吸入
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如果停止了呼吸,给于人工呼吸。 请教医生。
在皮肤接触的情况下
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 请教医生。
在眼睛接触的情况下
用大量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并请教医生。
如果误服
切勿给失去知觉者从嘴里喂食任何东西。 用水漱口。 请教医生。
4.2 最重要的症状和影响,急性的和滞后的
据我们所知,此化学,物理和毒性性质尚未经完整的研究。
4.3 及时的医疗处理和所需的特殊处理的说明和指示
无数据资料

模块 5. 消防措施
5.1 灭火介质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用水雾,耐醇泡沫,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
5.2 源于此物质或混合物的特别的危害
碳氧化物
5.3 救火人员的预防
如必要的话,戴自给式呼吸器去救火。
5.4 进一步的信息
无数据资料

模块 6. 泄露应急处理
6.1 人员的预防,防护设备和紧急处理程序
使用个人防护设备。 防止粉尘的生成。 防止吸入蒸汽、气雾或气体。 保证充分的通风。
将人员撤离到安全区域。 避免吸入粉尘。
6.2 环境预防措施
不要让产物进入下水道。
6.3 抑制和清除溢出物的方法和材料
收集、处理泄漏物,不要产生灰尘。 扫掉和铲掉。 存放在合适的封闭的处理容器内。
6.4 参考其他部分
丢弃处理请参阅第13节。

模块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7.1 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项
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 防止粉尘和气溶胶生成。
在有粉尘生成的地方,提供合适的排风设备。一般性的防火保护措施。
7.2 安全储存的条件,包括任何不兼容性
贮存在阴凉处。 容器保持紧闭,储存在干燥通风处。
7.3 特定用途
无数据资料

模块 8.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8.1 控制参数
最高容许浓度
没有已知的国家规定的暴露极限。
8.2 暴露控制
适当的技术控制
根据工业卫生和安全使用规则来操作。 休息以前和工作结束时洗手。
人身保护设备
眼/面保护
带有防护边罩的安全眼镜符合 EN166要求请使用经官方标准如NIOSH (美国) 或 EN 166(欧盟)
检测与批准的设备防护眼部。
皮肤保护
戴手套取 手套在使用前必须受检查。
请使用合适的方法脱除手套(不要接触手套外部表面),避免任何皮肤部位接触此产品.
使用后请将被污染过的手套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有效的实验室规章程序谨慎处理. 请清洗并吹干双手
所选择的保护手套必须符合EU的89/686/EEC规定和从它衍生出来的EN 376标准。
身体保护
防渗透的衣服, 防护设备的类型必须根据特定工作场所中的危险物的浓度和含量来选择。
呼吸系统防护
如须暴露于有害环境中,请使用P95型(美国)或P1型(欧盟 英国
143)防微粒呼吸器。如需更高级别防护,请使用OV/AG/P99型(美国)或ABEK-P2型 (欧盟 英国 143)
防毒罐。
呼吸器使用经过测试并通过政府标准如NIOSH(US)或CEN(EU)的呼吸器和零件。

模块 9. 理化特性
9.1 基本的理化特性的信息
a) 外观与性状
形状: 粉末
颜色: 淡黄
b) 气味
无数据资料
c) 气味临界值
无数据资料
d) pH值
无数据资料
e) 熔点/凝固点
熔点/熔点范围: 192 - 195 °C - 分解
f) 起始沸点和沸程
无数据资料
g) 闪点
无数据资料
h) 蒸发速率
无数据资料
i) 可燃性(固体,气体)
无数据资料
j) 高的/低的燃烧性或爆炸性限度 无数据资料
k) 蒸气压
无数据资料
l) 相对蒸气密度
无数据资料
m) 相对密度
无数据资料
n) 水溶性
无数据资料
o)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无数据资料
p) 自燃温度
无数据资料
q) 分解温度
无数据资料
r) 粘度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0.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10.1 反应性
无数据资料
10.2 化学稳定性
无数据资料
10.3 危险反应的可能性
无数据资料
10.4 避免接触的条件
无数据资料
10.5 不兼容的材料
强氧化剂
10.6 危险的分解产物
其它分解产物 -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1. 毒理学资料
11.1 毒理学影响的信息
急性毒性
无数据资料
吸入: 无数据资料
皮肤腐蚀/刺激
无数据资料
严重眼损伤 / 眼刺激
无数据资料
呼吸道或皮肤过敏
无数据资料
生殖细胞诱变
无数据资料
致癌性
IARC:
此产品中没有大于或等于 0。1%含量的组分被 IARC鉴别为可能的或肯定的人类致癌物。
生殖毒性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吸入 - 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
无数据资料
吸入危险
无数据资料
潜在的健康影响
吸入 吸入可能有害。 引起呼吸道刺激。
摄入 如服入是有害的。
皮肤 如果通过皮肤吸收可能是有害的。 造成皮肤刺激。
眼睛 造成严重眼刺激。
接触后的征兆和症状
据我们所知,此化学,物理和毒性性质尚未经完整的研究。
附加说明
化学物质毒性作用登记: QL8200000

模块 12. 生态学资料
12.1 毒性
无数据资料
12.2 持久存留性和降解性
无数据资料
12.3 生物积累的潜在可能性
无数据资料
12.4 土壤中的迁移
无数据资料
12.5 PBT 和 vPvB的结果评价
无数据资料
12.6 其它不利的影响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3. 废弃处置
13.1 废物处理方法
产品
将剩余的和未回收的溶液交给处理公司。 联系专业的拥有废弃物处理执照的机构来处理此物质。
与易燃溶剂相溶或者相混合,在备有燃烧后处理和洗刷作用的化学焚化炉中燃烧
污染了的包装物
作为未用过的产品弃置。

模块 14. 运输信息
14.1 UN编号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2 联合国(UN)规定的名称
欧洲陆运危规: 无危险货物
国际海运危规: 无危险货物
国际空运危规: 无危险货物
14.3 运输危险类别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4 包裹组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5 环境危险
欧洲陆运危规: 否 国际海运危规 海运污染物: 否 国际空运危规: 否
14.6 对使用者的特别预防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5 - 法规信息
N/A


模块16 - 其他信息
N/A



制备方法与用途

用途

2-羟基-1,4-萘醌是无毛劳森(H. inermis)叶提取物的活性成分。它具有潜在的抗菌活性,并可用于检测纸张表面上的潜在指印、染料和代谢产物。

生物活性

Lawsone 是一种从无毛香木(Lawsonia inermis)叶片中分离得到的萘醌染料,展现出抗菌和抗氧化活性。

化学性质

2-羟基-1,4-萘醌为亮黄色棱状结晶。熔点为 195-196℃(分解),溶于冰醋酸。

用途

该化合物主要用于染发剂和杀菌剂,也可用作紫外线吸收剂和染料。

生产方法

2-羟基-1,4-萘醌的生产方法是将 1,2-萘醌-4-磺酸铵与硫在甲醇中反应,得到甲氧基萘醌,再通过氢氧化钠水解得到目标产物。收率约为58-65%。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1
    • 2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羟基-1,4-萘醌 在 palladium on activated charcoal 氢气ethylenediamine Tetraacetic Acid 作用下, 以 乙酸乙酯 为溶剂, 反应 5.33h, 生成 ALPHA-拉杷醌
    参考文献:
    名称:
    A Concise Route for the Synthesis of Pyranonaphthoquinone Derivatives
    摘要:
    通过乙二胺二乙酸盐催化4-羟基-2-喹诺酮与多种α,β-不饱和醛的反应,可高效合成吡喞萘醌类化合物,产率适中。该方法为快速合成具有多种吡喃环取代基的生物学上引人关注的α-拉帕醇衍生物提供了便捷途径。
    DOI:
    10.1055/s-2005-916031
  • 作为产物:
    描述:
    2-萘酚 在 aluminum (III) chloride 、 N-溴代丁二酰亚胺(NBS)potassium carbonate三氯氧磷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N,N-二甲基甲酰胺丙酮 为溶剂, 反应 25.25h, 生成 2-羟基-1,4-萘醌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DNA拓扑异构酶-II抑制作用合成重要的药理萘醌和2-苄基劳酮的抗癌活性
    摘要:
    萘醌是天然存在的生物活性实体。实用的从头合成三种萘醌的方法,即Lawone (1),lapachol(2)和β-lapachone(3b)是从可商购的起始原料中获得的。通过p-TSA /碘/ BF 3-醚酸酯介导的区域选择性环化作用,可将拉帕胆(2)转化为β-拉帕酮(3b)。此外,已经制备了2-烷基和2-苄基紫罗兰酮衍生物作为可能的抗癌剂。四种衍生物表现出显着的抗癌活性,最好的类似物即化合物21a表现出潜在的抗癌活性(IC 50 = 5.2μM)的FaDu细胞系。化合物21a通过激活caspase途径诱导凋亡,并在FaDU细胞的S期发挥细胞周期阻滞作用。它还显示出显着的拓扑异构酶II抑制活性。发现化合物21a在口服剂量高达1000 mg / kg的瑞士白化病小鼠中是安全的。
    DOI:
    10.1016/j.bmc.2016.12.043
  • 作为试剂:
    描述:
    苏合香醇2-羟基-1,4-萘醌 、 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 、 magnesium chloride 作用下, 以 aq. buffer 为溶剂, 反应 24.0h, 以97%的产率得到
    参考文献:
    名称:
    A quinone mediator drives oxidations catalysed by alcohol dehydrogenase-containing cell lysates
    摘要:
    在大肠杆菌细胞裂解液中,添加醌洛色素足以驱动由重组醇脱氢酶催化的氧化反应。
    DOI:
    10.1039/c5cc10316a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Optimization of 1,4-Naphthoquinone Hit Compound: A Computational, Phenotypic, and In Vivo Screening against Trypanosoma cruzi
    作者:Leonardo S. Lara、Guilherme C. Lechuga、Caroline dos S. Moreira、Thaís B. Santos、Vitor F. Ferreira、David R. da Rocha、Mirian C. S. Pereira
    DOI:10.3390/molecules26020423
    日期:——
    library of compounds (1a–i and 2a–j) was designed based on the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of a Hit compound derived from 1,4-naphthoquinones (C2) previously identified. The biological activity,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SAR), and the in silico physicochemical profiles of the naphthoquinone derivatives were analyzed. Most modifications resulted in increased trypanocidal activity but some substitutions
    恰加斯病 (CD) 在拉丁美洲仍然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即使在其发现 100 多年之后也是如此。临床治疗(硝呋莫司和苯硝唑)被认为是不够的,特别是因为在疾病的慢性阶段不良副作用和低疗效,突出了发现新的有效和安全药物的紧迫性。基于先前鉴定的源自 1,4-萘醌 (C2) 的 Hit 化合物的结构优化,设计了一个小型化合物库(1a-i 和 2a-j)。分析了萘醌衍生物的生物活性、构效关系 (SAR) 和计算机理化特性。大多数修改导致增加的锥虫杀灭活性,但一些替代也增加了毒性。数据强调了苯硫酚苯环中氯原子对锥虫杀灭活性的重要性,突出显示了 1g 具有药物相似性,是一种有希望的抗克氏锥虫化合物。SAR 分析还揭示了 1g 作为结构-活性相似性图(SAS 图中)中的悬崖生成器。然而,化合物 C2 和 1g 不能减少寄生虫负荷,并且不能防止 T. cruzi 急性感染中的小鼠死亡。表型筛选和计算分析为推进具有更好药理学特征的新型
  • Synthesis of New Xanthenes Based on Lawsone and Coumarin via a Tandem Three‑Component Reaction
    作者:Mariana Cardoso、Luana Forezi、Victor Cavalcante、Cecília Juliani、Jackson Resende、David da Rocha、Fernando da Silva、Vitor Ferreira
    DOI:10.21577/0103-5053.20170032
    日期:——
    The synthesis of several new xanthenes based on the 1,3-dicarbonyl scaffolds lawsone and coumarin was developed using tandem three-component reactions involving the reagents ortho-hydroxybenzaldehyde, as bifunctional reagent, and an appropriate thiol. These reactions generated two series of paraand ortho-naphthoxanthenes that are structurally related to αand β-pyranaphthoquinones and one series of
    基于串联的三组分反应,包括邻羟基苯甲醛试剂(作为双功能试剂)和合适的硫醇,开发了基于1,3-二羰基支架Lawsone和香豆素的几种新的黄嘌呤的合成方法。这些反应产生了与α和β-吡喃萘醌在结构上相关的两个对位和邻萘氧杂蒽,以及一系列香豆素-氧杂蒽衍生物。
  • Addition of thiols to o-quinone methide: New 2-hydroxy-3-phenylsulfanylmethyl[1,4]naphthoquinones and their activity against the human malaria parasite Plasmodium falciparum (3D7)
    作者:Abhinay Sharma、Isabela O. Santos、Pratibha Gaur、Vitor F. Ferreira、Celia R.S. Garcia、David R. da Rocha
    DOI:10.1016/j.ejmech.2012.10.052
    日期:2013.1
    phenylsulfanylmethyl[1,4]naphthoquinones (7–42) were synthesized by a three-component reaction that involves lawsone, the appropriate aldehyde and thiols with variable substitution patterns. These reactions involve the in situ generation of o-quinone methides (o-QM) via Knoevenagel condensation and 1,4-nucleophilic addition under conventional heating or microwave irradiation. The new naphthoquinones obtained by
    通过三组分反应合成了一系列36种新的苯基硫烷基甲基[1,4]萘醌(7 – 42),该反应涉及Lawone,适当的醛和具有可变取代方式的硫醇。这些反应包括在常规加热或微波辐射下通过Knoevenagel缩合和1,4-亲核加成反应原位生成邻醌甲基化物(o- QM)。通过这种方法获得的新萘醌显示出对恶性疟原虫(3D7)具有中等至良好的体外抗疟活性。
  • Asymmetric Synthesis of Natural <i>cis</i>-Dihydroarenediols Using Tetrahydroxynaphthalene Reductase and Its Biosynthetic Implications
    作者:Nirmal Saha、Michael Müller、Syed Masood Husain
    DOI:10.1021/acs.orglett.9b00500
    日期:2019.4.5
    Asymmetric reduction of hydroxynaphthoquinones to secondary metabolites, (3S,4R)-3,4,8- and (2S,4R)-2,4,8-trihydroxy-1-tetralone, a putative biosynthetic diketo intermediate and a probable natural analogue, (3S,4R)-7-acetyl-3,4,8-trihydroxy-6-methyl-3,4-dihydronaphthalene-1(2H)-one, using NADPH-dependent tetrahydroxynaphthalene reductase (T4HNR) of Magnaporthe grisea is described. This work implies
    羟基萘醌不对称还原为次级代谢产物(3 S,4 R)-3,4,8-和(2 S,4 R)-2,4,8-三羟基-1-四氢萘酮,一种假定的生物合成二酮中间体和可能天然类似物,(3小号,4 - [R)-7-乙酰基3,4,8-三羟基-6-甲基-3,4-二氢萘-1(2 ħ) -酮,使用NADPH依赖性羟基萘还原酶(T描述了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的4 HNR)。这项工作暗示通过减少含羟基萘醌支架的底物,在其他二氢芳烃的(生物)合成过程中,T 4 HNR或相关酶的参与。
  • Oxidative iodination of carbonyl compounds using ammonium iodide and oxone®
    作者:Mahender Reddy Marri、Arun Kumar Macharla、Swamy Peraka、Narender Nama
    DOI:10.1016/j.tetlet.2011.09.106
    日期:2011.12
    A simple, efficient, mild, and regioselective method for oxyiodination of carbonyl compounds has been reported by using NH4I as the source of iodine and Oxone® as an oxidant. Various carbonyl compounds such as aralkyl ketones, aliphatic ketones (acyclic and cyclic), and β-keto esters proceeded to the respective α-monoiodinated products in moderate to excellent yields. Unsymmetrical aliphatic ketones
    通过使用NH 4 I作为碘的来源和Oxone®作为氧化剂,已经报道了一种简单,有效,温和和区域选择性的羰基化合物氧碘化方法。各种羰基化合物(如芳烷基酮,脂族酮(无环和环状)和β-酮酯)以中等至优异的收率发展为各自的α-单碘化产物。不对称脂族酮反应平稳,生成1-碘和3-碘酮的混合物,主要形成1-碘产物。
查看更多

表征谱图

  • 氢谱
    1HNMR
  • 质谱
    MS
  • 碳谱
    13CNMR
  • 红外
    IR
  • 拉曼
    Raman
hnmr
mass
cnmr
ir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 峰位数据
  • 峰位匹配
  • 表征信息
Shift(ppm)
Intensity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Assign
Shift(ppm)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测试频率
样品用量
溶剂
溶剂用量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