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4,4'-二甲基-2,2'-联吡啶 | 1134-35-6

中文名称
4,4'-二甲基-2,2'-联吡啶
中文别名
2,2'-联-4-甲基吡啶;2,2'-二-4-甲基吡啶;4,4’-二甲基-2,2’-联吡啶;4,4"-二甲基-2,2"-联吡啶;4,4'-二甲基-2,2-联吡啶
英文名称
4,4'-dimethyl-2,2'-bipyridine
英文别名
4,4'-dimethyl-2,2'-bipyridines;4,4′-dimethyl-2,2′-bipyridine;4,4'-dimethyl-2,2'-bipyridyl;dmbpy;4,4’-dimethyl-2,2’-bipyridine;4,4’-dimethyl-2,2’-bipyridyl;4,4’-dimethyl-2,2’-dipyridyl;4,4′-dimethyl-2,2′-bipyridyl;4,4′-dimethyl-2,2′-dipyridyl;4,4'-dimethyl-2,2'-dipyridyl;2,2' -bi-4-picoline;4,4’-dimethyl-2,2'-bipyridine;4,4’-dimethylbipyridine;dmbipy;4-methyl-2-(4-methylpyridin-2-yl)pyridine
4,4'-二甲基-2,2'-联吡啶化学式
CAS
1134-35-6
化学式
C12H12N2
mdl
MFCD00006441
分子量
184.241
InChiKey
NBPGPQJFYXNFKN-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169-174 °C(lit.)
  • 沸点:
    308.2°C (rough estimate)
  • 密度:
    1.1160 (rough estimate)
  • 溶解度:
    可溶于氯仿(少量)、DMSO(少量)
  • 稳定性/保质期:
    如果按照规定使用和储存,则不会发生分解,尚未发现任何已知的危险反应。请避免与氧化物接触。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2
  • 重原子数:
    14
  • 可旋转键数:
    1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66
  • 拓扑面积:
    25.8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安全信息

  • TSCA:
    Yes
  • 危险品标志:
    Xn
  • 安全说明:
    S26,S36,S37/39
  • 危险类别码:
    R22,R36/37/38
  • WGK Germany:
    3
  • 海关编码:
    2933399090
  • 危险品运输编号:
    NONH for all modes of transport
  • RTECS号:
    DW1765000
  • 危险性防范说明:
    P261,P305+P351+P338
  • 危险性描述:
    H315,H319,H335
  • 储存条件:
    请将贮藏器保持密封,并存放在阴凉干燥处。确保工作环境有良好的通风或排气设施。

SDS

SDS:7c5f11ffa00306e0ff12ab29a764e16d
查看
4,4'-二甲基-2,2'-联吡啶 修改号码:5

模块 1. 化学品
产品名称: 4,4'-Dimethyl-2,2'-bipyridyl
修改号码: 5

模块 2. 危险性概述
GHS分类
物理性危害 未分类
健康危害
皮肤腐蚀/刺激 第2级
严重损伤/刺激眼睛 2A类
环境危害 未分类
GHS标签元素
图标或危害标志
信号词 警告
危险描述 造成皮肤刺激
造成严重眼刺激
防范说明
[预防] 处理后要彻底清洗双手。
穿戴防护手套/护目镜/防护面具。
[急救措施] 眼睛接触:用水小心清洗几分钟。如果方便,易操作,摘除隐形眼镜。继续冲洗。
眼睛接触:求医/就诊
皮肤接触:用大量肥皂和水轻轻洗。
若皮肤刺激:求医/就诊。
脱掉被污染的衣物,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模块 3. 成分/组成信息
单一物质/混和物 单一物质
化学名(中文名): 4,4'-二甲基-2,2'-联吡啶
百分比: >98.0%(GC)(T)
CAS编码: 1134-35-6
俗名: 2,2'-Bi-4-picoline , 2,2'-Di-4-picolyl
4,4'-二甲基-2,2'-联吡啶 修改号码:5

模块 3. 成分/组成信息
分子式: C12H12N2

模块 4. 急救措施
吸入: 将受害者移到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通畅,休息。若感不适请求医/就诊。
皮肤接触: 立即去除/脱掉所有被污染的衣物。用大量肥皂和水轻轻洗。
若皮肤刺激或发生皮疹:求医/就诊。
眼睛接触: 用水小心清洗几分钟。如果方便,易操作,摘除隐形眼镜。继续清洗。
如果眼睛刺激:求医/就诊。
食入: 若感不适,求医/就诊。漱口。
紧急救助者的防护: 救援者需要穿戴个人防护用品,比如橡胶手套和气密性护目镜。

模块 5. 消防措施
合适的灭火剂: 干粉,泡沫,雾状水,二氧化碳
特殊危险性: 小心,燃烧或高温下可能分解产生毒烟。
特定方法: 从上风处灭火,根据周围环境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
非相关人员应该撤离至安全地方。
周围一旦着火:如果安全,移去可移动容器。
消防员的特殊防护用具: 灭火时,一定要穿戴个人防护用品。

模块 6. 泄漏应急处理
个人防护措施,防护用具, 使用个人防护用品。远离溢出物/泄露处并处在上风处。
紧急措施: 泄露区应该用安全带等圈起来,控制非相关人员进入。
环保措施: 防止进入下水道。
控制和清洗的方法和材料: 清扫收集粉尘,封入密闭容器。注意切勿分散。附着物或收集物应该立即根据合适的
法律法规处置。

模块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处理
技术措施: 在通风良好处进行处理。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具。防止粉尘扩散。处理后彻底清洗双手
和脸。
注意事项: 如果粉尘或浮质产生,使用局部排气。
操作处置注意事项: 避免接触皮肤、眼睛和衣物。
贮存
储存条件: 保持容器密闭。存放于凉爽、阴暗处。
远离不相容的材料比如氧化剂存放。
包装材料: 依据法律。

模块 8.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工程控制: 尽可能安装封闭体系或局部排风系统,操作人员切勿直接接触。同时安装淋浴器和洗
眼器。
个人防护用品
呼吸系统防护: 防尘面具。依据当地和政府法规。
手部防护: 防护手套。
眼睛防护: 安全防护镜。如果情况需要,佩戴面具。
皮肤和身体防护: 防护服。如果情况需要,穿戴防护靴。

模块 9. 理化特性
外形(20°C): 固体
外观: 晶体-粉末
4,4'-二甲基-2,2'-联吡啶 修改号码:5

模块 9. 理化特性
颜色: 白色-微浅红黄色
气味: 无资料
pH: 无数据资料
熔点:
172°C
沸点/沸程 无资料
闪点: 无资料
爆炸特性
爆炸下限: 无资料
爆炸上限: 无资料
密度: 无资料
溶解度:
[水] 无资料
[其他溶剂] 无资料

模块 10. 稳定性和反应性
化学稳定性: 一般情况下稳定。
危险反应的可能性: 未报道特殊反应性。
须避免接触的物质 氧化剂
危险的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氮氧化物 (NOx)

模块 11. 毒理学信息
急性毒性: ipr-mus LD50:78700 ug/kg
对皮肤腐蚀或刺激: 无资料
对眼睛严重损害或刺激: 无资料
生殖细胞变异原性: 无资料
致癌性:
IARC = 无资料
NTP = 无资料
生殖毒性: 无资料
RTECS 号码: DW1765000

模块 12. 生态学信息
生态毒性:
鱼类: 无资料
甲壳类: 无资料
藻类: 无资料
残留性 / 降解性: 无资料
潜在生物累积 (BCF): 无资料
土壤中移动性
log水分配系数: 无资料
土壤吸收系数 (Koc): 无资料
亨利定律 无资料
constant(PaM3/mol):

模块 13. 废弃处置
如果可能,回收处理。请咨询当地管理部门。建议在可燃溶剂中溶解混合,在装有后燃和洗涤装置的化学焚烧炉中
焚烧。废弃处置时请遵守国家、地区和当地的所有法规。
4,4'-二甲基-2,2'-联吡啶 修改号码:5

模块 14. 运输信息
联合国分类: 与联合国分类标准不一致
UN编号: 未列明

模块 15. 法规信息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1月26日国务院发布,2011年2月16日修订): 针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使用、
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的规定。


模块16 - 其他信息
N/A

制备方法与用途

简介

4,4'-二甲基-2,2'-联吡啶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化工合成中间体,广泛用于各类药物和染料化合物的合成。近年来,这类化合物与多种金属络合形成具有共轭电子体系的配合物,具有显著的光电转换效应,因此引起了研究人员的极大兴趣。

用途

4,4'-二甲基-2,2'-联吡啶是一种有用的研究化学品,可用作双齿配体与金属络合用于检测,还可应用于有机合成反应等。

合成

在干燥、N₂冲洗的50mL圆底烧瓶中,装有磁力搅拌棒。在规定温度下,在无水THF(3mL)中加入适当的新制备的格氏试剂(3mmol)。使用注射器将CuLi2Cl4在无水THF(5mL, 0.15mmol, 0.03M)中的溶液一次性加入。同时,通过套管将干燥的O₂鼓泡到混合物中。搅拌2小时后,停止O₂的流动,并用饱和NH₄Cl溶液(5毫升)骤冷混合物。除去溶剂,并用EtOAc(3×20mL)提取水层。将合并的有机相用盐水(20mL)洗涤,用无水Na₂SO₄干燥,在真空下浓缩。残留物通过在硅胶上的快速色谱法纯化以提供产物4,4'-二甲基-2,2'-联吡啶(13b)。产率:79%;白色固体。

合成路线如图所示:

图 4,4'-二甲基-2,2'-联吡啶的合成路线

该化合物还可用作合成蓝色发光分子的起始物质,在43%的量子产率和450 nm激发下表现出优异性能。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4,4'-二甲基-2,2'-联吡啶N-溴代丁二酰亚胺(NBS)偶氮二异丁腈 作用下, 以 四氯化碳 为溶剂, 反应 24.0h, 以28%的产率得到4-(溴甲基)-4-甲基-2,2-联吡啶
    参考文献:
    名称:
    利用分子内能量转移将非光敏、可见光吸收发色团转化为光氧化还原反应的敏化剂
    摘要:
    这项工作讨论了多发色分子的合成、光物理行为和光诱导电子转移反应性,该多发色分子具有与具有相同自旋多重性的局部激发态的配体偶联的可见光吸收 MLCT 组分,用于延长激发态寿命的复杂性显着。合适的配体通过联吡啶衍生物与芘甲醛的 Wittig 偶联制备。修饰的配体,芘-乙烯基-联吡啶合奏 (pyrv-bpy),然后与 RuCl(3) 反应以产生 [(pyrv-bpy)(2)RuCl(2)]。该复合物在 800 nm 处具有 MLCT 吸收,激发导致配体局部激发态的形成,其寿命足以进行双分子电子转移反应。芘乙烯基“本地化” 复合物的激发态通过光致电子转移与各种紫精和敌草快电子受体发生反应。电子转移过程的显着方面是,虽然可以认为激发态是配体定位的,但光氧化还原反应几乎肯定涉及单电子氧化金属中心的直接形成。
    DOI:
    10.1021/ja909785b
  • 作为产物:
    描述:
    4,4'-二甲基-2,2'-联吡啶1,1'-二氧化物 在 lithium tetrafluoroborate 作用下, 以 乙腈 为溶剂, 反应 4.0h, 以81%的产率得到4,4'-二甲基-2,2'-联吡啶
    参考文献:
    名称:
    一种温和的杂环氮氧化物电化学还原方法。
    摘要:
    杂芳族 N-氧化物的脱氧通常使用化学或酶促方法完成。在这项工作中,我们报告了在温和条件下电化学还原吡啶 N-氧化物衍生物的权宜之计。多种单氮氧化物和双氮氧化物以良好的产率转化为相应的氮碱。重要的是,该方法对 N-氧化物具有高度选择性,并且可以耐受杂芳环中​​具有挑战性的卤素和硝基取代基。
    DOI:
    10.1002/ejoc.202000377
  • 作为试剂:
    描述:
    1-chloropyrrolidin-2-one 、 4-bromobenzyl 2-((2,3-dimethylphenyl)amino)benzoate 在 4,4'-二甲基-2,2'-联吡啶 、 magnesium chloride 、 nickel dichloride 、 作用下, 以 N,N-二甲基乙酰胺 为溶剂, 以44 %的产率得到4-(2-oxopyrrolidin-1-yl)benzyl 2-((2,3-dimethylphenyl)amino)benzoate
    参考文献:
    名称:
    镍催化芳基卤化物和N-氯酰胺之间的还原C-N键交叉偶联
    摘要:
    开发了一种通过 Ni 催化还原 C-N 偶联反应直接合成N-芳基内酰胺和酰胺与芳基卤和N-氯酰胺的方法。该反应具有条件温和、官能团耐受性好、底物范围广泛(包括药物衍生底物)等优点,并且还为一些生物活性分子的关键合成中间体提供了直接途径,表明该方法的实用性。最后,进行DFT计算以进一步阐明反应机理,发现可能涉及酰胺基。
    DOI:
    10.1039/d4ob00970c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New Pd(II) Binuclear Complexes as Effective Catalysts in Oxidative-Heck Reaction Using Arylboronic Acid Derivatives
    作者:Rami Suleiman、S. M. Shakil Hussain、Mohammed Fettouhi、Bassam El Ali
    DOI:10.1080/15533174.2011.618480
    日期:2012.7.1
    tylene, DPE = 1,2-bis(diphenylphosphino)ethylene, 4,4-byp = 4,4-bipyridine, and t-ype = trans 1,2-bis(4-pyridyl)ethylene)]. The catalytic activities of the new complexe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in the coupling of arylboronic acid derivatives to various olefins. Results obtained showed interesting catalytic activities and chemoselectivities for the new complexes in the coupling reactions to produce
    已经合成并成功表征了一系列基于螯合二亚胺和桥接二膦或二亚胺配体的新型双核Pd(II)配合物。新络合物的公式为[Pd 2(mbyp)2(DPA)2 ] [PF 6)4(1),[Pd 2(mbyp)2(DPE)2 ](PF 6)4(2),[ Pd 2(mbyp)2(4,4-byp)2 ](PF 6)4(3),[Pd 2(mbyp)2(t-pye)2 ](PF 6)4(4)[mbyp = 4,4'-二甲基-2,2'-联吡啶,DPA = 1,2-双(二苯基膦基)乙炔,DPE = 1,2-双(二苯基膦基)乙烯,4,4-byp = 4,4'-联吡啶,t-ype =反式1,2-双(4-吡啶基)乙烯)]。在芳基硼酸衍生物与各种烯烃的偶联中,已经研究了新络合物的催化活性。获得的结果表明,在游离碱或氧化剂条件下,新配合物在偶联反应中产生有趣的催化活性和化学选择性,以产生共轭加成和heck偶联产物。
  • Metal–Organic Layers as Multifunctional Two-Dimensional Nanomaterials for Enhanced Photoredox Catalysis
    作者:Guangxu Lan、Yangjian Quan、Maolin Wang、Geoffrey T. Nash、Eric You、Yang Song、Samuel S. Veroneau、Xiaomin Jiang、Wenbin Lin
    DOI:10.1021/jacs.9b08956
    日期:2019.10.9
    Metal-organic layers (MOLs) have recently emerged as a novel class of molecular 2D materials with significant potential for catalytic applications. Herein we report the design of a new multifunctional MOL, Hf12-Ir-Ni, by laterally linking Hf12 secondary building units (SBUs) with photosensitizing Ir(DBB)[dF(CF3)ppy]2+ [DBB-Ir-F, DBB = 4,4'-di(4-benzoato)-2,2'-bipyridine; dF(CF3)ppy = 2-(2,4-difluo
    金属有机层 (MOL) 最近已成为一类具有催化应用潜力的新型分子 2D 材料。在此,我们报告了一种新型多功能 MOL Hf12-Ir-Ni 的设计,通过将 Hf12 二级构建单元 (SBU) 与光敏 Ir(DBB)[dF(CF3)ppy]2+ [DBB-Ir-F, DBB] 横向连接= 4,4'-di(4-benzoato)-2,2'-联吡啶;dF(CF3)ppy = 2-(2,4-difluorophenyl)-5-(trifluoromethyl)pyridine] 桥接配体并用催化 Ni(MBA)Cl2 [MBA = 2-(4'-methyl-[2]) 垂直终止 SBU ,2'-联吡啶]-4-基)乙酸酯]封端剂。Hf12-Ir-Ni 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合成,并通过多种技术进行表征,包括 TEM、AFM、PXRD、TGA、NMR、ICP-MS、UV-Vis 和发光光谱。光敏 Ir 中心和催化
  • Synthesis of a Novel Re(I)-Ru(II)-Re(I) Trinuclear Complex as an Effective Photocatalyst for CO<sub>2</sub> Reduction
    作者:Akinari Umemoto、Yasuomi Yamazaki、Daiki Saito、Yusuke Tamaki、Osamu Ishitani
    DOI:10.1246/bcsj.20190284
    日期:2020.1.15
    Supramolecular photocatalysts, which consist of redox photosensitizer and catalyst units, have recently attracted attention in the field of artificial photosynthesis. Aiming to construct a durable supramolecular photocatalyst for CO2 reduction, a new Re–Ru–Re trinuclear complex was successfully developed, where one Ru unit, acting as photosensitizer, was linked to two Re units, acting as catalysts, through ethylene chains. The novel complex was synthesized by creating two chelate moieties on the ligand of a Ru complex using the Negishi-coupling reaction, which were then coordinated to Re complexes. This trinuclear complex selectively photocatalyzed the reduction of CO2 to CO under visible light irradiation, with high durability compar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Ru–Re binuclear complex and a mixed system of model mononuclear complexes. Absorption spectra and mass spectroscopic data of the reaction solutions revealed a rapid consumption of the electrons on the one-electron reduced species of the Ru unit, which led to suppression of the Ru unit decomposition, thereby maintaining its photosensitizing ability and product selectivity.
    超分子光催化剂由氧化还原光敏剂和催化单元组成,在人工光合作用领域近期受到了关注。为了构建用于CO2还原的长效超分子光催化剂,成功开发了一种新型Re–Ru–Re三核络合物,其中一个作为光敏剂的Ru单元通过乙烯链连接到两个作为催化剂的Re单元。这一新颖的络合物通过Negishi偶联反应在Ru络合物的配体上创建了两个螯合基团,随后与Re络合物结合而合成。该三核络合物在可见光照射下选择性光催化CO2还原为CO,相比于相应的Ru–Re双核络合物和单核络合物模型混合体系,具有更高的耐久性。反应溶液的吸收光谱和质谱数据显示,Ru单元的一电子还原物种上的电子迅速消耗,导致Ru单元的分解受到抑制,从而维持了其光敏化能力和产品选择性。
  • Visible-Light-Driven, Copper-Catalyzed Decarboxylative C(sp<sup>3</sup> )−H Alkylation of Glycine and Peptides
    作者:Chao Wang、Mengzhun Guo、Rupeng Qi、Qinyu Shang、Qiang Liu、Shan Wang、Long Zhao、Rui Wang、Zhaoqing Xu
    DOI:10.1002/anie.201809400
    日期:2018.11.26
    well‐developed and growing body of work in Cu catalysis, the potential of Cu to serve as a photocatalyst remains underexplored. Reported herein is the first example of visible‐light‐induced Cu‐catalyzed decarboxylative C(sp3)−H alkylation of glycine for preparing α‐alkylated unnatural α‐amino acids. It merits mentioning that the mild conditions and the good functional‐group tolerance allow the modification
    尽管铜催化方面的工作已经发展成熟并且在不断发展,但是铜作为光催化剂的潜力仍未得到开发。本文报道的是第一个可见光诱导的铜催化甘氨酸脱羧C(sp 3)-H烷基化制备甘氨酸α-烷基化非天然α-氨基酸的例子。值得一提的是,温和的条件和良好的官能团耐受性允许使用此方法对肽进行修饰。机理研究表明,该反应涉及自由基-自由基偶联途径。
  • Nickel-Catalyzed Cyanation of Aryl Halides and Hydrocyanation of Alkynes via C–CN Bond Cleavage and Cyano Transfer
    作者:Hui Chen、Shuhao Sun、Yahu A. Liu、Xuebin Liao
    DOI:10.1021/acscatal.9b04586
    日期:2020.1.17
    methods to prepare aryl nitriles and vinyl nitriles from aryl halides and alkynes, respectively. Using inexpensive and non-toxic 4-cyanopyridine N-oxide as the cyano shuttle, the methods provide an efficient approach to prepare aryl cyanides and vinyl nitriles under mild and operationally simple reaction conditions with a broad range of functional group tolerance. In hydrocyanation of alkynes, the method
    我们报告镍催化氰化和氢氰化方法分别从芳基卤化物和炔烃制备芳基腈和乙烯基腈。使用廉价且无毒的4-氰基吡啶N-氧化物作为氰基梭,该方法提供了一种在温和且操作简单的反应条件下制备具有宽泛官能团耐受性的芳基氰化物和乙烯基腈的有效方法。在炔烃的氢氰化中,该方法表现出良好的区域选择性,可控方式主要产生E或Z烯基腈,而分别以内部二芳基炔烃和末端炔烃为底物时,则仅产生马尔可夫尼科夫乙烯基腈。
查看更多

表征谱图

  • 氢谱
    1HNMR
  • 质谱
    MS
  • 碳谱
    13CNMR
  • 红外
    IR
  • 拉曼
    Raman
hnmr
mass
cnmr
ir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 峰位数据
  • 峰位匹配
  • 表征信息
Shift(ppm)
Intensity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Assign
Shift(ppm)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测试频率
样品用量
溶剂
溶剂用量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同类化合物

(S)-氨氯地平-d4 (R,S)-可替宁N-氧化物-甲基-d3 (R)-N'-亚硝基尼古丁 (5E)-5-[(2,5-二甲基-1-吡啶-3-基-吡咯-3-基)亚甲基]-2-亚磺酰基-1,3-噻唑烷-4-酮 (5-溴-3-吡啶基)[4-(1-吡咯烷基)-1-哌啶基]甲酮 (5-氨基-6-氰基-7-甲基[1,2]噻唑并[4,5-b]吡啶-3-甲酰胺) (2S)-2-[[[9-丙-2-基-6-[(4-吡啶-2-基苯基)甲基氨基]嘌呤-2-基]氨基]丁-1-醇 (2R,2''R)-(+)-[N,N''-双(2-吡啶基甲基)]-2,2''-联吡咯烷四盐酸盐 黄色素-37 麦斯明-D4 麦司明 麝香吡啶 鲁非罗尼 鲁卡他胺 高氯酸N-甲基甲基吡啶正离子 高氯酸,吡啶 高奎宁酸 马来酸溴苯那敏 马来酸左氨氯地平 顺式-双(异硫氰基)(2,2'-联吡啶基-4,4'-二羧基)(4,4'-二-壬基-2'-联吡啶基)钌(II) 顺式-二氯二(4-氯吡啶)铂 顺式-二(2,2'-联吡啶)二氯铬氯化物 顺式-1-(4-甲氧基苄基)-3-羟基-5-(3-吡啶)-2-吡咯烷酮 顺-双(2,2-二吡啶)二氯化钌(II) 水合物 顺-双(2,2'-二吡啶基)二氯化钌(II)二水合物 顺-二氯二(吡啶)铂(II) 顺-二(2,2'-联吡啶)二氯化钌(II)二水合物 非那吡啶 非洛地平杂质C 非洛地平 非戈替尼 非尼拉朵 非尼拉敏 阿雷地平 阿瑞洛莫 阿培利司N-6 阿伐曲波帕杂质40 间硝苯地平 间-硝苯地平 锇二(2,2'-联吡啶)氯化物 链黑霉素 链黑菌素 银杏酮盐酸盐 铬二烟酸盐 铝三烟酸盐 铜-缩氨基硫脲络合物 铜(2+)乙酸酯吡啶(1:2:1) 铁5-甲氧基-6-甲基-1-氧代-2-吡啶酮 钾4-氨基-3,6-二氯-2-吡啶羧酸酯 钯,二氯双(3-氯吡啶-κN)-,(SP-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