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青蒿酸 | 80286-58-4

中文名称
青蒿酸
中文别名
蒿酸;2-[(1R,4R,4aS,8aR)-4,7-二甲基-1,2,3,4,4a,5,6,8a-八氢萘-1-基]丙-2-烯酸;春活力
英文名称
artemisinic acid
英文别名
arteannuic acid;artemisic acid;2-[(1R,4R,4aS,8aR)-4,7-dimethyl-1,2,3,4,4a,5,6,8a-octahydronaphthalen-1-yl]prop-2-enoic acid
青蒿酸化学式
CAS
80286-58-4
化学式
C15H22O2
mdl
——
分子量
234.338
InChiKey
PLQMEXSCSAIXGB-SAXRGWBV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129-131℃
  • 沸点:
    373.6±11.0 °C(Predicted)
  • 密度:
    1.019
  • 溶解度:
    可溶于氯仿(少许)、甲醇(少许)
  • LogP:
    5.086 (est)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8
  • 重原子数:
    17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67
  • 拓扑面积:
    37.3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2

安全信息

  • 危险性防范说明:
    P261,P305+P351+P338
  • 危险性描述:
    H302,H315,H319,H335
  • 储存条件:
    2-8°C

SDS

SDS:4e2d88d7e6d0e049f61d34d8201f41b0
查看

制备方法与用途

概述

2006年,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个研究团队报道了一项重要进展:他们通过工程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发酵生产了前体青蒿酸。在合成生物学的帮助下,科研人员使用改进的甲羟戊酸途径,使酵母细胞表达紫穗槐二烯合成酶和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CYP71AV1),这两种酶均来源于工程菌大肠杆菌。经过三步氧化反应,最终生成了青蒿酸,并可以将其传出、纯化并进一步转化为青蒿素。

生物活性

青蒿酸(qing hao acid),又称倍半萜,在黄花蒿中被分离得到,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包括抗疟活性、抗肿瘤活性、解热作用、抗菌活性、化感作用和抗脂肪生成作用。

化学性质

青蒿酸是一种白色结晶粉末,可溶于甲醇、乙醇、DMSO等有机溶剂。该化合物来源于菊科植物黄花蒿。

用途

青蒿酸具有抗炎和调节免疫的作用,并可用于含量测定、鉴定以及药理实验等领域。其主要药理药效包括抗疟疾和杀虫活性。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1
    • 2
    • 3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青蒿酸四苯基卟啉 、 RuCl2[(R)-DTBM-Segphos](DMF)n氢气potassium carbonate三乙胺三氟乙酸 作用下, 以 甲醇二氯甲烷 为溶剂, -15.0~30.0 ℃ 、2.2 MPa 条件下, 生成 青蒿素
    参考文献:
    名称:
    半合成青蒿素,工业生产的化学途径
    摘要:
    通过使用非对映选择性加氢和光氧化作为关键步骤,将生物合成的青蒿酸转化为半合成的青蒿素,描述了一种新的商业规模替代生产工艺,该工艺可生产青蒿素的补充来源以补充植物来源的供应。该过程于2013年被药品资格预审计划(PQP)接受,它是来自意大利Garessio的赛诺菲生产工厂的第一批工业规模的非植物来源青蒿素来源。
    DOI:
    10.1021/op4003196
  • 作为产物:
    描述:
    戴斯-马丁氧化剂 、 lithium bromide 、 sodium hydroxide 、 lithium iodide 作用下, 以 甲醇 为溶剂, 生成 青蒿酸
    参考文献:
    名称:
    对映选择性双峰交叉Diels-Alder反应及其在合成中的应用
    摘要:
    与传统的 Diels-Alder 反应相比,两种不同共轭二烯之间的选择性交叉 Diels-Alder 反应的发展,特别是催化不对称方式的发展一直被忽略。我们现在报道了由铜 (II)-双(恶唑啉) 配合物催化的 3-烷氧基羰基-2-吡喃酮与未活化的共轭二烯的周围选择性和对映选择性交叉 Diels-Alder 反应,从而产生正式的反电子需求加合物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具有高对映选择性。计算研究表明,该反应通过双峰过渡态进行:过渡态后分叉导致具有相同对映选择性的 [2+4] 和 [4+2] 加合物,然后进行简单的 Cope 重排以提供单一观察到的热力学[2+4] 产品。顺式-双环支架。该反应的合成价值通过两种具有重要生物学意义的天然产物青蒿酸和冠状酸的不对称合成得到证明。
    DOI:
    10.1038/s41929-021-00687-x
  • 作为试剂:
    描述:
    一枝蒿酮酸青蒿酸N,N-二异丙基乙胺 、 N-[(dimethylamino)-3-oxo-1H-1,2,3-triazolo[4,5-b]pyridin-1-yl-methylene]-N-methylmethanaminium hexafluorophosphate 作用下, 以 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以75 mg的产率得到5-(4-(di-p-tolylamino)benzylidene)-3-(artemisinic acid acyl)thiazolidine-2,4-dione
    参考文献:
    名称:
    CN116102518
    摘要:
    公开号: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Conjugate addition of a primary carbon radical to α,β-unsaturated carboxylic acids
    作者:Baogen Wu、Bonnie A Avery、Mitchell A Avery
    DOI:10.1016/s0040-4039(00)00528-1
    日期:2000.5
    Triethylborane in the presence of trace oxygen was employed simultaneously as a radical initiator and carboxyl protecting group to promote the conjugate radical addition of 2-phenethyl iodide to α,β-unsaturated carboxylic acids in good yields.
    在痕量氧存在下,三乙基硼烷同时用作自由基引发剂和羧基保护基团,以良好的收率促进2-苯乙基碘化物与α,β-不饱和羧酸的共轭自由基加成。
  • Asymmetric Hydrogenation of α-Substituted Acrylic Acids Catalyzed by a Ruthenocenyl Phosphino-oxazoline–Ruthenium Complex
    作者:Jing Li、Jiefeng Shen、Chao Xia、Yanzhao Wang、Delong Liu、Wanbin Zhang
    DOI:10.1021/acs.orglett.6b00748
    日期:2016.5.6
    hydrogenation of various α-substituted acrylic acids was carried out using RuPHOX–Ru as a chiral catalyst under 5 bar H2, affording the corresponding chiral α-substituted propanic acids in up to 99% yield and 99.9% ee. The reaction could be performed on a gram-scale with a relatively low catalyst loading (up to 5000 S/C), and the resulting product (97%, 99.3% ee) can be used as a key intermediate to
    在5 bar H 2下,使用RuPHOX-Ru作为手性催化剂,对各种α-取代的丙烯酸进行不对称氢化,从而以高达99%的收率和99.9%ee的产率提供相应的手性α-取代的丙酸。该反应可以以克级进行,具有相对较低的催化剂负载量(最高5000 S / C),所得产物(97%,99.3%ee)可用作构建生物活性手性分子的关键中间体。该不对称方案已成功应用于二氢青蒿酸的不对称合成,这是抗疟疾药物青蒿素工业合成所需的关键中间体。
  • [EN] TOTAL SYNTHESIS OF ARTEMISININ<br/>[FR] SYNTHÈSE TOTALE D'ARTÉMISININE
    申请人:UNIV INDIANA RES & TECH CORP
    公开号:WO2012154906A1
    公开(公告)日:2012-11-15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rtemisinin and its congeners from cyclohexenone as a starting material.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从环己烯酮作为起始物质制造青蒿素及其同系物的方法。
  • Discovery of New Biocatalysts for the Glycosylation of Terpenoid Scaffolds
    作者:Lorenzo Caputi、Eng-Kiat Lim、Dianna J. Bowles
    DOI:10.1002/chem.200800548
    日期:2008.7.28
    potential biocatalysts from GT sequence information. To explore the potential of GTs as biocatalysts, their use for the production of terpenoid glycosides was investigated by using a microbial-based whole-cell biotransformation system capable of regenerating the cofactor, UDP-glucose. A high cell density fermentation system was shown to produce several hundred milligrams of a model terpenoid, geranyl-glucoside
    萜类糖苷的合成通常使用化学策略,因为几乎没有识别出识别这些支架的生物催化剂。在这项研究中,已针对一系列模型萜类受体筛选了107个重组糖基转移酶(GTs)平台,该平台包含拟南芥小分子GTs的多基因家族,以鉴定具有高活性的那些酶。27个GTs可以糖基化各种单萜,倍半萜和二萜,例如香叶醇,紫苏醇,青蒿酸和视黄酸。某些显示基本序列相似性的酶识别包含伯醇的萜类化合物,而与支架的线性或环状结构无关。其他含有仲和叔醇的GTs糖基化支架; 其他萜类化合物的羧基也代表了一种特征,这种特征先前已被GT认可,可以与许多不同的化合物形成葡萄糖酯。这些数据支持了根据GT序列信息对潜在生物催化剂的快速预测。为了探索GTs作为生物催化剂的潜力,通过使用能够再生辅因子UDP-葡萄糖的基于微生物的全细胞生物转化系统,研究了它们在生产萜类糖苷中的用途。高细胞密度发酵系统显示出可产生数百毫克模型萜烯,香叶基葡糖苷。关于GTs的
  • Precisely Embedding Active Sites into a Mesoporous Zr-Framework through Linker Installation for High-Efficiency Photocatalysis
    作者:Jiandong Pang、Zhengyi Di、Jun-Sheng Qin、Shuai Yuan、Christina T. Lollar、Jialuo Li、Peng Zhang、Mingyan Wu、Daqiang Yuan、Maochun Hong、Hong-Cai Zhou
    DOI:10.1021/jacs.0c05758
    日期:2020.9.2
    applicability of many elaborately designed materials is often restricted by the small pore sizes of microporous frameworks. Herein, we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a mesoporous MOF based on Zr6 clusters and tetratopic carboxylate ligands, termed PCN-808. The accessible coordinatively unsaturated metal sites as well as the intrinsic flexibility of the framework make PCN-808 a prime scaffold for post-synthetic modification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微孔金属有机框架 (MOF) 的孔工程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并且已经将大量的官能团引入了各种框架中。然而,可靠地采购同时具有目标孔径和首选功能的 MOF 并不常见。这一点尤其重要,因为许多精心设计的材料的适用性通常受到微孔框架小孔径的限制。在此,我们设计并合成了一种基于 Zr6 簇和四位羧酸盐配体的介孔 MOF,称为 PCN-808。可接近的配位不饱和金属位点以及框架的固有灵活性使 PCN-808 成为通过连接器安装进行合成后修饰的主要支架。一种线性钌基金属配体成功且精确地安装到 PCN-808 的开放通道壁中,同时保持框架的介孔性。所得材料 PCN-808-BDBR 的光催化活性在 aza-Henry 反应中进行了检查,并在 6 个催化循环后显示出高转化率。此外,由于骨架的介孔性质,PCN-808-BDBR 在光催化氧化二氢青蒿酸为青蒿素方面也表现出优异的产率。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5β,6α,8α,10α,13α)-6-羟基-15-氧代黄-9(11),16-二烯-18-油酸 (3S,3aR,8aR)-3,8a-二羟基-5-异丙基-3,8-二甲基-2,3,3a,4,5,8a-六氢-1H-天青-6-酮 (2Z)-2-(羟甲基)丁-2-烯酸乙酯 (2S,4aR,6aR,7R,9S,10aS,10bR)-甲基9-(苯甲酰氧基)-2-(呋喃-3-基)-十二烷基-6a,10b-二甲基-4,10-dioxo-1H-苯并[f]异亚甲基-7-羧酸盐 (+)顺式,反式-脱落酸-d6 龙舌兰皂苷乙酯 龙脑香醇酮 龙脑烯醛 龙脑7-O-[Β-D-呋喃芹菜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 龙牙楤木皂甙VII 龙吉甙元 齿孔醇 齐墩果醛 齐墩果酸苄酯 齐墩果酸甲酯 齐墩果酸乙酯 齐墩果酸3-O-alpha-L-吡喃鼠李糖基(1-3)-beta-D-吡喃木糖基(1-3)-alpha-L-吡喃鼠李糖基(1-2)-alpha-L-阿拉伯糖吡喃糖苷 齐墩果酸 beta-D-葡萄糖酯 齐墩果酸 beta-D-吡喃葡萄糖基酯 齐墩果酸 3-乙酸酯 齐墩果酸 3-O-beta-D-葡吡喃糖基 (1→2)-alpha-L-吡喃阿拉伯糖苷 齐墩果酸 齐墩果-12-烯-3b,6b-二醇 齐墩果-12-烯-3,24-二醇 齐墩果-12-烯-3,21,23-三醇,(3b,4b,21a)-(9CI) 齐墩果-12-烯-3,11-二酮 齐墩果-12-烯-2α,3β,28-三醇 齐墩果-12-烯-29-酸,3,22-二羟基-11-羰基-,g-内酯,(3b,20b,22b)- 齐墩果-12-烯-28-酸,3-[(6-脱氧-4-O-b-D-吡喃木糖基-a-L-吡喃鼠李糖基)氧代]-,(3b)-(9CI) 鼠特灵 鼠尾草酸醌 鼠尾草酸 鼠尾草酚酮 鼠尾草苦内脂 黑蚁素 黑蔓醇酯B 黑蔓醇酯A 黑蔓酮酯D 黑海常春藤皂苷A1 黑檀醇 黑果茜草萜 B 黑五味子酸 黏黴酮 黏帚霉酸 黄黄质 黄钟花醌 黄质醛 黄褐毛忍冬皂苷A 黄蝉花素 黄蝉花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