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标编号: | 32022 |
CAS: | 110-83-8 |
中文名称: | 环己烯 |
英文名称: | cyclohexene;tetrahydrobenzene |
别 名: | 1,2,3,4-四氢化苯;甲氢化苯,四氢化苯 |
分子式: | C 6 H 10 ;CHCH(CH 2 ) 4 |
分子量: | 82.15 |
熔 点: | -103.7℃ 沸点:83.0? |
密 度: | 相对密度(水=1)0.81; |
蒸汽压: | <-20℃ |
溶解性: | 不溶于水,溶于乙醇、醚 |
稳定性: | 稳定 |
外观与性状: | 无色液体,有特殊刺激性气味 |
危险标记: | 7(中闪点易燃液体) |
用 途: | 用于有机合成、油类萃取及用作溶剂 |
一、健康危害
前苏联 |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 50mg/m 3 |
前苏联(1975) | 水体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 | 0.02mg/L |
前苏联(1975) | 污水排放标准 | 0.1mg/L |
环烯烃中的环己烯是一种无色、可燃且具有特殊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它常温下为液态,长期放置在空气中会氧化生成过氧化物。天然存在于煤焦油中,并能溶于丙酮、四氯化碳、苯、乙醚、乙醇和己烷等有机溶剂,与低级醇类、乙酸形成二元恒沸物。环己烯具有烯烃的一般性质,在铀盐存在下于日光或紫外线照射下快速分解;在封管中200℃长时间加热不变;400~500℃时会生成苯和萘。
工业上,环己烯由环己醇在酸催化剂的存在下经高温脱水制得。实验室中可通过硫酸处理环己醇来制备环己烯。图1展示了环己醇经硫酸脱水制得环己烯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环己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用于生产己二酸、己二醛、马来酸、环己酸、环己醛、顺丁烯二酸、环己基甲酸和环己基甲醛等。此外,它还可作为萃取剂,并用作高辛烷值汽油的稳定剂。吸入该物质可引起轻度中毒。
以下是通过环己烯制备的一些重要化合物:
此外,该品也可直接用于有机中间体、溶剂及香料的制备,并在实验室中可用于丁二烯的合成。相关信息由Chemicalbook瑶瑶编辑整理。
化学性质
用途 环己烯广泛用于有机合成和作为溶剂,适用于生产赖氨酸、环己酮、苯酚、聚环烯树脂、氯代环己烷、橡胶助剂及环己醇原料等。它还可用作催化剂溶剂和石油萃取剂,并具备高辛烷值汽油的稳定性能。
用途 用于制备己二酸、马来酸、六氢化苯甲酸和乙醛;实验室中可用于生成丁二烯,作为高辛烷值汽油的稳定剂。
生产方法 由环己醇在硫酸催化剂的作用下加热反应生成粗环己烯制品。随后通过精盐饱和液洗涤,使用硫酸钠溶液中和微量残留酸,并经过水洗、分层、干燥、过滤及精馏步骤收集82-85℃的馏分获得成品环己烯。
类别 易燃液体
毒性分级 中毒
急性毒性 吸入 - 大鼠 TCL0: 600 PPM/ 6 小时/ 26周
爆炸物危险特性 与空气混合可能引发爆炸
可燃性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温或氧化剂易燃,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刺激烟雾
储运特性 应存放在通风、低温且干燥的库房中,并与其他氧化剂和酸类分开存放;不宜长期储存以防聚合
灭火剂 干粉、干砂、二氧化碳、泡沫、1211灭火剂
职业标准 TWA 1015 毫克/立方米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环庚烯 | Cycloheptene | 628-92-2 | C7H12 | 96.1723 |
环戊烯 | cyclopentene | 142-29-0 | C5H8 | 68.1185 |
1-己烯 | 1-hexene | 592-41-6 | C6H12 | 84.1613 |
1,7-辛二烯 | 1,7-Octadiene | 3710-30-3 | C8H14 | 110.199 |
反-4-辛烯 | oct-4-ene | 14850-23-8 | C8H16 | 112.215 |
1,6-庚二烯 | 1,6-heptadien | 3070-53-9 | C7H12 | 96.1723 |
1,8-壬二烯 | nona-1,8-diene | 4900-30-5 | C9H16 | 124.226 |
—— | 1,5-hexadiene | 144368-14-9 | C16H30 | 222.414 |
1,9-癸二烯 | 1,10-decadiene | 1647-16-1 | C10H18 | 138.253 |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环庚烯 | Cycloheptene | 628-92-2 | C7H12 | 96.1723 |
反式,反式-2,8-癸二烯 | trans,trans-2,8-decadiene | 19398-85-7 | C10H18 | 138.253 |
—— | Tetradeca-1,7,13-triene | —— | C14H24 | 192.345 |
2-壬烯 | 2-Nonen | 6434-78-2 | C9H18 | 126.242 |
环戊烯 | cyclopentene | 142-29-0 | C5H8 | 68.1185 |
顺-环辛烯 | (Z)-Cyclooctene | 931-87-3 | C8H14 | 110.199 |
—— | cyclooctene | 3958-30-3 | C8H14 | 110.199 |
1-己烯 | 1-hexene | 592-41-6 | C6H12 | 84.1613 |
1,7-辛二烯 | 1,7-Octadiene | 3710-30-3 | C8H14 | 110.199 |
4-甲基-1-环己烯 | 4-methylcyclohexene | 591-47-9 | C7H12 | 96.1723 |
正癸烯 | 1-Decene | 872-05-9 | C10H20 | 140.269 |
壬烯 | non-1-ene | 124-11-8 | C9H18 | 126.242 |
4-甲基-环戊烯 | 4-methylcyclopentene | 1759-81-5 | C6H10 | 82.1454 |
3-甲基-环戊烯 | 3-methyl-1-cyclopentene | 1120-62-3 | C6H10 | 82.1454 |
1-甲基环戊烯 | 1-methylcyclopent-1-ene | 693-89-0 | C6H10 | 82.1454 |
顺-3-壬烯-1-醇 | (Z)-non-3-en-1-ol | 10340-23-5 | C9H18O | 142.241 |
3-甲基-1-环己烯 | 1-Methylcyclohexene | 591-49-1 | C7H12 | 96.1723 |
1,3-环庚二烯 | Cyclohepta-1,3-diene | 4054-38-0 | C7H10 | 94.1564 |
—— | (5E,7E)-5,7-dodecadiene | 30651-68-4 | C12H22 | 166.307 |
3-甲基-1-环己烯 | 3-methyl-1-cyclohexene | 591-48-0 | C7H12 | 96.1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