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6-硝基喹啉 | 613-50-3

中文名称
6-硝基喹啉
中文别名
六硝基癸啉;6-硝基喹碄;硝基喹啉
英文名称
6-nitro quinoline
英文别名
6-Nitroquinoline
6-硝基喹啉化学式
CAS
613-50-3
化学式
C9H6N2O2
mdl
MFCD00006799
分子量
174.159
InChiKey
SMHPLBXIVNQFBA-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151-153 °C(lit.)
  • 沸点:
    305.12°C (rough estimate)
  • 密度:
    1.2190 (estimate)
  • 保留指数:
    1650.1;278.95;281;282.49;283.16
  • 稳定性/保质期:
    性质与稳定性:在常温常压下,该物质不会分解。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8
  • 重原子数:
    13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58.7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3

安全信息

  • 危险品标志:
    Xn
  • 安全说明:
    S22,S36,S45,S7
  • 危险类别码:
    R20/21/22,R40
  • WGK Germany:
    3
  • 海关编码:
    2933499090
  • 危险品运输编号:
    NONH for all modes of transport
  • RTECS号:
    VC1900000
  • 危险标志:
    GHS07,GHS08
  • 危险性描述:
    H302,H312,H332,H351
  • 危险性防范说明:
    P280
  • 储存条件:
    贮存: 将密器密封,储存在密封的主容器中,并放置于阴凉、干燥处。

SDS

SDS:afebcbe9c363bbdcf4fc8e172b2c228f
查看
6-硝基喹啉 修改号码:5

模块 1. 化学品
产品名称: 6-Nitroquinoline
修改号码: 5

模块 2. 危险性概述
GHS分类
物理性危害 未分类
健康危害
急性毒性(经口) 第4级
急性毒性(经皮) 第4级
急性毒性(吸入) 第4级
环境危害 未分类
GHS标签元素
图标或危害标志
信号词 警告
危险描述 吸入或皮肤接触或吞咽有害。
防范说明
[预防] 避免吸入。
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的环境下使用。
使用本产品时切勿吃东西,喝水或吸烟。
处理后要彻底清洗双手。
穿戴防护手套/护目镜/防护面具。
[急救措施] 吸入:将受害者移到新鲜空气处,在呼吸舒适的地方保持休息。若感不适,呼叫解毒
中心/医生。
食入:若感不适,呼叫解毒中心/医生。漱口。
皮肤接触:用大量肥皂和水轻轻洗。
被污染的衣物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若感不适: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废弃处置] 根据当地政府规定把物品/容器交与工业废弃处理机构。
6-硝基喹啉 修改号码:5

模块 3. 成分/组成信息
单一物质/混和物 单一物质
化学名(中文名): 6-硝基喹啉
百分比: >98.0%(GC)(T)
CAS编码: 613-50-3
分子式: C9H6N2O2

模块 4. 急救措施
吸入: 将受害者移到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通畅,休息。若感不适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皮肤接触: 立即去除/脱掉所有被污染的衣物。用大量肥皂和水轻轻洗。
若皮肤刺激或发生皮疹:求医/就诊。
眼睛接触: 用水小心清洗几分钟。如果方便,易操作,摘除隐形眼镜。继续清洗。
如果眼睛刺激:求医/就诊。
食入: 若感不适,呼叫解毒中心/医生。漱口。
紧急救助者的防护: 救援者需要穿戴个人防护用品,比如橡胶手套和气密性护目镜。

模块 5. 消防措施
合适的灭火剂: 干粉,泡沫,雾状水,二氧化碳
特殊危险性: 小心,燃烧或高温下可能分解产生毒烟。
特定方法: 从上风处灭火,根据周围环境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
非相关人员应该撤离至安全地方。
周围一旦着火:如果安全,移去可移动容器。
消防员的特殊防护用具: 灭火时,一定要穿戴个人防护用品。

模块 6. 泄漏应急处理
个人防护措施,防护用具, 使用个人防护用品。远离溢出物/泄露处并处在上风处。
紧急措施: 泄露区应该用安全带等圈起来,控制非相关人员进入。
环保措施: 防止进入下水道。
控制和清洗的方法和材料: 清扫收集粉尘,封入密闭容器。注意切勿分散。附着物或收集物应该立即根据合适的
法律法规处置。

模块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处理
技术措施: 在通风良好处进行处理。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具。防止粉尘扩散。处理后彻底清洗双手
和脸。
注意事项: 如果粉尘或浮质产生,使用局部排气。
操作处置注意事项: 避免接触皮肤、眼睛和衣物。
贮存
储存条件: 保持容器密闭。存放于凉爽、阴暗处。
远离不相容的材料比如氧化剂存放。
包装材料: 依据法律。

模块 8.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工程控制: 尽可能安装封闭体系或局部排风系统,操作人员切勿直接接触。同时安装淋浴器和洗
眼器。
个人防护用品
呼吸系统防护: 防尘面具。依据当地和政府法规。
手部防护: 防护手套。
眼睛防护: 安全防护镜。如果情况需要,佩戴面具。
皮肤和身体防护: 防护服。如果情况需要,穿戴防护靴。
6-硝基喹啉 修改号码:5

模块 9. 理化特性
固体
外形(20°C):
外观: 晶体-粉末
颜色: 微浅黄色-浅红黄色
气味: 无资料
pH: 无数据资料
熔点: 151°C
沸点/沸程 无资料
闪点: 无资料
爆炸特性
爆炸下限: 无资料
爆炸上限: 无资料
密度: 无资料
溶解度:
[水] 微溶于
[其他溶剂]
溶于: 醚, 苯, 氯仿, 乙醇
log水分配系数 = 1.40

模块 10. 稳定性和反应性
化学稳定性: 一般情况下稳定。
危险反应的可能性: 未报道特殊反应性。
须避免接触的物质 氧化剂
危险的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氮氧化物 (NOx)

模块 11. 毒理学信息
急性毒性: 无资料
对皮肤腐蚀或刺激: 无资料
对眼睛严重损害或刺激: 无资料
生殖细胞变异原性: mmo-sat 100 nmol/plate (+S9)
mmo-sat 2 umol/plate (-S9)
dns-rat-lvr 100 umol/L
mmo-esc 5700 nmol/L
致癌性:
IARC = 无资料
NTP = 无资料
生殖毒性: 无资料
RTECS 号码: VC1900000

模块 12. 生态学信息
生态毒性:
鱼类: 无资料
甲壳类: 无资料
藻类: 无资料
残留性 / 降解性: 无资料
潜在生物累积 (BCF): 无资料
土壤中移动性
log水分配系数: 1.40
土壤吸收系数 (Koc): 无资料
6-硝基喹啉 修改号码:5

模块 12. 生态学信息
亨利定律 无资料
constant(PaM3/mol):

模块 13. 废弃处置
如果可能,回收处理。请咨询当地管理部门。建议在可燃溶剂中溶解混合,在装有后燃和洗涤装置的化学焚烧炉中
焚烧。废弃处置时请遵守国家、地区和当地的所有法规。

模块 14. 运输信息
联合国分类: 与联合国分类标准不一致
UN编号: 未列明

模块 15. 法规信息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1月26日国务院发布,2011年2月16日修订): 针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使用、
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的规定。


模块16 - 其他信息
N/A



制备方法与用途

化学性质
浅黄色针状结晶。熔点为153-154℃(也可在150℃下熔化)。此物质能升华,并且溶于热水及热乙醇,易溶于苯和稀无机酸,微溶于冷水。

用途
主要用于有机合成领域。

生产方法
有两种主要的制备方法:

  1. 丙烯醛法:将丙烯醛与对硝基苯胺加入反应锅中,并升温至75-80℃,保温1小时后,逐步加入碘、碘化钾和硫酸。继续升温至110℃,维持20分钟;随后升至120℃,再保持30分钟后,进一步加热到136℃以上完成反应。反应结束后,加大量水稀释并使用活性炭脱色处理。中和至pH值为3-4后,过滤,并用水洗至pH值恢复至7左右,低温干燥即可获得6-硝基喹啉。
  2. 甘油法:将对硝基苯胺、甘油以及砷酸加入反应锅中加热升温至70℃时开始滴加硫酸。在132-136℃下继续反应1小时后加水稀释,用活性炭脱色处理,并以20%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到2.5-3之间。过滤并依次用水和饱和硫化钠溶液进行洗涤,最后干燥即可得到成品。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1
    • 2
    • 3
    • 4
    • 5
    • 6
    • 7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QUINOLINE DERIVATIVES FROM 2- AND 4-CHLOROQUINOLINES1
    摘要:
    DOI:
    10.1021/jo01186a002
  • 作为产物:
    描述:
    6-nitroquinoline-N-oxide 在 tris(bipyridine)ruthenium(II) dichloride hexahydrate 、 2,6-二甲基-1,4-二氢吡啶-3,5-二甲酸二叔丁酯 作用下, 以 乙腈 为溶剂, 反应 0.08h, 以73%的产率得到6-硝基喹啉
    参考文献:
    名称:
    使用Hantzsch酯作为轻度还原剂对N-杂环N-氧化物进行高度化学选择性脱氧
    摘要:
    在此,我们公开了适用于各种官能化的N-杂环N的高度化学选择性的室温脱氧方法。通过使用Hantzsch酯作为唯一的化学计量还原剂的可见光介导的金属光氧化还原催化而生成二氧化氮。尽管无催化剂条件可行,但大多数脱氧反应仅需使用少量催化剂即可在几分钟内完成。即使在极低的催化剂负载量为0.01 mol%的情况下,该技术也可以进行多克级反应。此可扩展且操作方便的方案的范围涵盖了广泛的官能团,例如酰胺,氨基甲酸酯,酯,酮,腈基,硝基和卤素,它们可以很好地接触到相应的脱氧N-杂环产量(总共45个实例的平均产量为86.8%)。
    DOI:
    10.1021/acs.joc.0c02805
  • 作为试剂:
    描述:
    鸟苷4-甲氧基三苯基氯甲烷6-硝基喹啉 作用下, 以 二甲基亚砜 为溶剂, 以66%的产率得到5'-O-(monomethoxytrityl)guanosine
    参考文献:
    名称:
    Okupniak, Janina; Adamiak, Ryszard W.; Wiewiorkowski, Maciej, Polish Journal of Chemistry, 1981, vol. 55, # 3, p. 679 - 682
    摘要:
    DOI: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氢化反应方法
    申请人:郑州大学
    公开号:CN111099986B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本发明涉及一种氢化反应方法,属于有机合成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氢化反应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氢受体化合物、频哪醇硼烷、催化剂在质子氢存在的条件下于溶剂中进行氢转移反应,使得氢受体化合物进行氢化反应;所述催化剂为钯催化剂、铱催化剂、铑催化剂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所述氢受体化合物包含碳碳双键、碳碳三键、碳氧双键、碳氮双键、氮氮双键、硝基、碳氮三键、环氧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官能团。本发明的方法反应条件温和,易操作,收率高,反应时间短,底物适用范围广,适应于碳碳双键、碳碳三键、碳氧双键、碳氮双键、氮氮双键、硝基、碳氮三键、环氧官能团,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反应专一性强。
  • Copper-Based Intermetallic Electride Catalyst for Chemoselective Hydrogenation Reactions
    作者:Tian-Nan Ye、Yangfan Lu、Jiang Li、Takuya Nakao、Hongsheng Yang、Tomofumi Tada、Masaaki Kitano、Hideo Hosono
    DOI:10.1021/jacs.7b08252
    日期:2017.11.29
    The development of transition metal intermetallic compounds, in which active sites are incorporated in lattice frameworks, has great potential for modulating the local structure and the electronic properties of active sites, and enhancing the catalytic activity and stability. Here we report that a new copper-based intermetallic electride catalyst, LaCu0.67Si1.33, in which Cu sites activated by anionic
    过渡金属间化合物的开发,其中活性位点并入晶格骨架中,具有很大的潜力来调节活性位点的局部结构和电子性质,并增强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在这里,我们报道了一种新型的铜基金属间电催化剂LaCu 0.67 Si 1.33,其中具有低功函的阴离子电子激活的Cu位原子原子地分散在晶格骨架中,并提供硝基芳烃的选择性加氢,其营业额高40倍以上频率(TOF高达5084 h –1),而不是经过深入研究的金属负载催化剂。利用同位素效应的动力学分析表明,氢键的裂解是决定速率的步骤。出乎意料的是,LaCu 0.67 Si 1.33的高载流子密度和低逸出功(LWF)特性使得能够以极低的活化能(E a = 14.8 kJ·mol –1)活化氢分子。此外,LaCu 0.67 Si 1.33的高氧亲合力可实现通过硝基优先吸附硝基芳烃表面,导致高化学选择性。本发明的有效催化剂可以进一步引发具有高活性的其他含氧官能团例如醛和酮的氢化
  • Palladium nanoparticles stabilized by aqueous vesicles self-assembled from a PEGylated surfactant ionic liquid for the chemoselective reduction of nitroarenes
    作者:Zhu-bing Xu、Guo-ping Lu、Chun Cai
    DOI:10.1016/j.catcom.2017.04.051
    日期:2017.8
    can be applied for stabilizing palladium nanoparticles, which prove to be an efficient catalytic system for chemoselective hydrogen transfer of nitroarenes using hydrazine hydrate as a hydrogen source. The particle sizes of vesicles are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ionic liquid's concentrations and relatively small particle sizes are beneficial to the reduction. Moreover, the aqueous catalytic system
    由聚乙二醇化表面活性剂离子液体水溶液自组装的囊泡可用于稳定钯纳米颗粒,这被证明是使用肼水合物作为氢源进行硝基芳烃化学选择性氢转移的有效催化体系。囊泡的粒径随着离子液体浓度的增加而减小,相对小的粒径有利于减小。而且,水性催化体系通过简单的萃取仍停留在反应器中,并且无需进一步处理即可重复使用。
  • Chemoselective transfer hydrogenation of nitroarenes by highly dispersed Ni-Co BMNPs
    作者:Jia-wei Zhang、Guo-ping Lu、Chun Cai
    DOI:10.1016/j.catcom.2016.05.023
    日期:2016.9
    Highly dispread Ni-Co bimetallic nanoparticles (Ni-Co BMNPs) are synthesized and applied as an efficient catalyst in the chemoselective transfer hydrogenation of nitroarenes (CTH) using hydrazine hydrate as the hydrogen donor. The BMNPs can efficiently catalyze the reduction reaction without any additives under mild conditions with high TOF. Significantly higher activity is achieved when compared with
    合成了高度分散的Ni-Co双金属纳米颗粒(Ni-Co BMNPs),并使用水合肼作为氢供体,将其作为有效的催化剂用于硝基芳烃(CTH)的化学选择性转移加氢。在高TOF的温和条件下,无需任何添加剂,BMNP即可有效催化还原反应。与相应的单组分催化剂相比,可以显着提高活性,筛选出Ni-Co BMNPs的最佳组成,事实证明这对选择性和收率都至关重要。Ni-Co BMNP的出色性能归因于BMNPs表面活性位点的改善分散性(与Ni NPs相比)以及电子从钴到镍的转移。
  • Efficient and Selective Room-Temperature Gold-Catalyzed Reduction of Nitro Compounds with CO and H2O as the Hydrogen Source
    作者:Lin He、Lu-Cun Wang、Hao Sun、Ji Ni、Yong Cao、He-Yong He、Kang-Nian Fan
    DOI:10.1002/anie.200904647
    日期:2009.12.7
    Taking hydrogen from water: Gold catalysis enabled the selective reduction of nitro compounds under very mild conditions with a combination of H2O and CO as the reductant (see scheme). This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reaction proceeded in high yield and with high chemoselectivity in the presence of a wide range of functional groups.
    从水中吸收氢:金催化能够在非常温和的条件下以H 2 O和CO的组合作为还原剂选择性还原硝基化合物(参见方案)。在多种官能团存在的情况下,这种对环境友好的反应以高收率和高化学选择性进行。
查看更多

表征谱图

  • 氢谱
    1HNMR
  • 质谱
    MS
  • 碳谱
    13CNMR
  • 红外
    IR
  • 拉曼
    Raman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mass
cnmr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 峰位数据
  • 峰位匹配
  • 表征信息
Shift(ppm)
Intensity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Assign
Shift(ppm)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测试频率
样品用量
溶剂
溶剂用量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