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阿立哌唑杂质38 | 58899-27-7

中文名称
阿立哌唑杂质38
中文别名
阿立哌唑代谢物-D6;4-[(2-氧代-1,2,3,4-四氢喹啉-7-基)氧基]丁酸;阿立哌唑代谢物
英文名称
4-(2-Oxo-1,2,3,4-tetrahydro-quinolin-7-yloxy)-butyric acid
英文别名
4-[(2-Oxo-1,2,3,4-tetrahydroquinolin-7-yl)oxy]butanoic acid;4-[(2-oxo-3,4-dihydro-1H-quinolin-7-yl)oxy]butanoic acid
阿立哌唑杂质38化学式
CAS
58899-27-7
化学式
C13H15NO4
mdl
MFCD28118698
分子量
249.266
InChiKey
JLLAHJYNQOJXOM-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216-218°C
  • 沸点:
    533.8±50.0 °C(Predicted)
  • 密度:
    1.265±0.06 g/cm3(Predicted)
  • 溶解度:
    可溶于DMSO(略微加热)、甲醇(略微加热)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9
  • 重原子数:
    18
  • 可旋转键数:
    5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84
  • 拓扑面积:
    75.6
  • 氢给体数:
    2
  • 氢受体数:
    4

SDS

SDS:14ad28229263ec48b9d95673f3efed1d
查看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阿立哌唑杂质38 、 hydroxychlorooxaliplatin(IV) 在 O-(benzotriazol-1-yl)-N,N,N',N'-tetramethyluronium tetrafluoroborate 、 三乙胺 作用下, 以 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48.17h, 以23%的产率得到
    参考文献:
    名称:
    二氢-2-喹诺酮铂(IV)杂化物作为抗肿瘤药物的设计、合成和生物学评价显示线粒体损伤和DNA损伤机制
    摘要:
    除了DNA损伤机制之外,设计具有线粒体损伤能力的新型铂( IV )配合物是开发新型铂类药物的一种有前景的方法。在此,首次将二氢-2-喹诺酮(DHQLO)作为线粒体抑制剂引入到铂( IV )体系中,制备了一系列新的DHQLO铂( IV )化合物。复合物1b在体外和体内均能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它在全细胞和 DNA 中以较高水平积累,并且很容易进行细胞间还原以释放铂 ( II ) 和 DHQLO 部分。释放的铂( II )络合物通过与DNA双链体共价结合造成严重的DNA损伤,并显着增加γ-H2AX蛋白的表达。此外, 1b还引起严重的线粒体损伤,诱导线粒体膜去极化并增加ROS的产生。这种对DNA和线粒体的作用通过上调p53蛋白和凋亡蛋白caspase9和caspase3协同激活肿瘤细胞中的p53凋亡途径,有效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具有这种协同机制的化合物1b在逆转顺铂耐药性和提高抗肿瘤疗效方面表现出巨大的潜力。
    DOI:
    10.1039/d0dt03194a
  • 作为产物:
    描述:
    3,4-二氢-7-羟基-2(1H)-喹啉酮potassium carbonate 、 potassium iodide 、 sodium hydroxide 作用下, 以 乙醇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36.5h, 生成 阿立哌唑杂质38
    参考文献:
    名称:
    二氢-2-喹诺酮铂(IV)杂化物作为抗肿瘤药物的设计、合成和生物学评价显示线粒体损伤和DNA损伤机制
    摘要:
    除了DNA损伤机制之外,设计具有线粒体损伤能力的新型铂( IV )配合物是开发新型铂类药物的一种有前景的方法。在此,首次将二氢-2-喹诺酮(DHQLO)作为线粒体抑制剂引入到铂( IV )体系中,制备了一系列新的DHQLO铂( IV )化合物。复合物1b在体外和体内均能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它在全细胞和 DNA 中以较高水平积累,并且很容易进行细胞间还原以释放铂 ( II ) 和 DHQLO 部分。释放的铂( II )络合物通过与DNA双链体共价结合造成严重的DNA损伤,并显着增加γ-H2AX蛋白的表达。此外, 1b还引起严重的线粒体损伤,诱导线粒体膜去极化并增加ROS的产生。这种对DNA和线粒体的作用通过上调p53蛋白和凋亡蛋白caspase9和caspase3协同激活肿瘤细胞中的p53凋亡途径,有效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具有这种协同机制的化合物1b在逆转顺铂耐药性和提高抗肿瘤疗效方面表现出巨大的潜力。
    DOI:
    10.1039/d0dt03194a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EP2968996A1
    申请人:——
    公开号:EP2968996A1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 [EN] METHODS OF MONITORING FOR ADHERENCE TO ARIPIPRAZOLE THERAPY<br/>[FR] MÉTHODES DE SURVEILLANCE DE LA RÉPONSE AU TRAITEMENT À L'ARIPIPRAZOLE
    申请人:AMERITOX LTD
    公开号:WO2014144426A1
    公开(公告)日:2014-09-18
    Methods for helping to monitor subject adherence with a prescribed antipsychotic drug treatment regimen are disclosed. In various embodiments,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methods for helping monitor patient adherence to aripiprazole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 and other Mental Health Disorders. In one embodiment, the method involves the use of OPC3373 as a biomarker in urine.
  • Design, synthesis and biological evaluation of dihydro-2-quinolone platinum(<scp>iv</scp>) hybrids as antitumor agents displaying mitochondria injury and DNA damage mechanism
    作者:Zhifang Liu、Zuojie Li、Tao Du、Yan Chen、Qingpeng Wang、Guoshuai Li、Min Liu、Ning Zhang、Dacheng Li、Jun Han
    DOI:10.1039/d0dt03194a
    日期:——
    and in vivo. It accumulated at higher levels in both whole cells and DNA, and easily underwent intercellular reduction to release platinum(II) and DHQLO moieties. The released platinum(II) complex caused serious DNA damage by covalent conjunction with the DNA duplex, and remarkably increased the expression of the γ-H2AX protein. Moreover, 1b also caused serious mitochondria injury to induce mitochondrial
    除了DNA损伤机制之外,设计具有线粒体损伤能力的新型铂( IV )配合物是开发新型铂类药物的一种有前景的方法。在此,首次将二氢-2-喹诺酮(DHQLO)作为线粒体抑制剂引入到铂( IV )体系中,制备了一系列新的DHQLO铂( IV )化合物。复合物1b在体外和体内均能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它在全细胞和 DNA 中以较高水平积累,并且很容易进行细胞间还原以释放铂 ( II ) 和 DHQLO 部分。释放的铂( II )络合物通过与DNA双链体共价结合造成严重的DNA损伤,并显着增加γ-H2AX蛋白的表达。此外, 1b还引起严重的线粒体损伤,诱导线粒体膜去极化并增加ROS的产生。这种对DNA和线粒体的作用通过上调p53蛋白和凋亡蛋白caspase9和caspase3协同激活肿瘤细胞中的p53凋亡途径,有效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具有这种协同机制的化合物1b在逆转顺铂耐药性和提高抗肿瘤疗效方面表现出巨大的潜力。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