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波沙星是一种杀菌剂,其杀菌活性具有浓度依赖性。敏感细菌在暴露后20~30分钟内死亡。与其他氟喹诺酮类药物一样,马波沙星对革兰氏阴性和阳性菌均显示出显著的抗生素后效应,并且能够作用于细菌复制的静止期和生长期。尽管其具体的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研究表明它可通过抑制II型拓扑异构酶(即DNA回旋酶),阻止DNA超螺旋形成和DNA合成来发挥作用。
与其他兽医商品化的氟喹诺酮类药物一样,马波沙星具有相似的抗菌活性谱,对大多数革兰氏阴性杆菌和球菌具有很好的活性,包括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氏菌、大肠埃希氏菌、肠球菌、弯曲杆菌属、志贺氏杆菌、沙门氏菌、气单胞菌属、嗜血杆菌、变形菌、耶尔森菌以及部分弧菌属的种和菌株。其他普遍敏感的病原体还包括布鲁氏菌属、沙眼衣原体、葡萄球菌(包括产青霉素酶和耐甲氧西林菌)、衣原体和分枝杆菌。氟喹诺酮类药物对大多数链球菌的效果不一,通常不建议用于治疗该菌属感染。此外,这些药物对多数厌氧菌的活性较弱,不能有效治疗厌氧菌感染。
生物活性马波沙星是一种有效的抗生素,能够抑制细菌DNA复制。
靶点马波沙星是氟喹诺酮类抗菌剂的一种,专门用于兽医领域。它具有高度杀菌活性,作用于广谱需氧革兰氏阴性和一些革兰氏阳性菌以及支原体属。作为第三代氟喹诺酮类药物之一,马波沙星主要靶向复制和转录酶如DNA解旋酶和拓扑异构酶IV,这两种酶对细菌存活至关重要。
研究发现,马波沙星能够显著杀死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和细胞内无鞭毛体,并且这种作用存在剂量依赖性。与葡甲胺锑酸盐和葡萄糖酸锑钠相比,它的效果更为有效。此外,处理后通过NO合成酶通路,巨噬细胞获得抗感染的能力并增强对利什曼原虫的活性。
体内研究在实验中,马波沙星按治疗剂量处理M. hyopneumoniae 116野生型菌株和克隆再分离菌株4天,在对数期而不是滞后期具有mycoplasmacidal效果。然而,这种治疗不会消除M. hyopneumoniae,87.5%至100%的猪在检测后仍然呈现阳性,并且不能有效降低临床症状。不过,马波沙星处理似乎可以减轻肺损伤。
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小马组织结构,按6 mg/kg剂量每天一次治疗7天也不能从隐蔽位点消除这种感染。
用途抗菌药。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麻保沙星EP杂质D | 6-fluoro-8-hydroxy-1-(methylamino) 7-(4-methyl-1-piperazinyl)-4-oxo-1,4-dihydroquinoline-3-carboxylic acid | 117380-92-4 | C16H19FN4O4 | 350.35 |
麻保沙星EP杂质B | 9,10-difluoro-3-methyl-7-oxo-2,3-dihydro-7H-[1,3,4]oxadiazino[6,5,4-ij]quinoline-6-carboxylic acid | 115551-41-2 | C12H8F2N2O4 | 282.203 |
6,8-二氟-1,4-二氢-1-(甲基氨基)-7-(4-甲基-1-哌嗪基)-4-氧代-3-喹啉羧酸 | 6,8-Difluor-1-(methylamino)-7-(4-methyl-1-piperazinyl)-1,4-dihydro-4-oxo-3-chinolincarbonsaeure | 100276-37-7 | C16H18F2N4O3 | 352.341 |
6,7,8-三氟-1-(甲酰基甲基氨基)-1,4-二氢-4-氧代-3-喹啉羧酸乙酯 | 6,7,8-Trifluor-1-(formylmethylamino)-1,4-dihydro-4-oxo-3-chinolincarbonsaeure-ethylester | 100276-65-1 | C14H11F3N2O4 | 328.248 |
—— | 6,7,8-Trifluoro-1,4-dihydro-1-methylamino-4-oxo-3-quinolinecarboxylic acid | 100276-67-3 | C11H7F3N2O3 | 272.1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