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9-cis β-apo-8'-carotenal | 1107-26-2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9-cis β-apo-8'-carotenal
英文别名
8'-Apo-beta,psi-carotenal;(2E,4E,6E,8E,10E,12E,14Z,16E)-2,6,11,15-tetramethyl-17-(2,6,6-trimethylcyclohexen-1-yl)heptadeca-2,4,6,8,10,12,14,16-octaenal
9-cis β-apo-8'-carotenal化学式
CAS
1107-26-2
化学式
C30H40O
mdl
——
分子量
416.647
InChiKey
DFMMVLFMMAQXHZ-IPIGPKAO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138-141 °C
  • 沸点:
    575.7±19.0 °C(Predicted)
  • 密度:
    0.949±0.06 g/cm3(Predicted)
  • 溶解度:
    氯仿:1 mg/mL,清澈至微浑浊,强烈的橙红色
  • LogP:
    9.652 (est)
  • 物理描述:
    Soli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9.4
  • 重原子数:
    31
  • 可旋转键数:
    9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7
  • 拓扑面积:
    17.1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1

安全信息

  • WGK Germany:
    2
  • 海关编码:
    3204196000

SDS

SDS:569a793ebefa2782b0241722fbfcdb17
查看

制备方法与用途

含量分析

所有的操作均在低闪光玻璃器皿和柔和的光线中进行。

试样液 A:精确称取约 40mg 试样,移入一 100ml 容量瓶中,溶于 10ml 无酸氯仿,用环己烷定容后混匀。吸移此溶液 2ml 至 50ml 容量瓶中,再用环己烷定容后混匀。

试样液 B:吸移 5ml 试样液 A 至 50ml 容量瓶中,用环己烷定容后混匀。

测定步骤:使用适宜的分光光度计,在最大吸收波长约 460nm 处测定试样液 B 在 1CiTI 吸收池中的吸光度,用环己烷作为空白试液。按公式 25000A/264 计算所取试样中本品 (C₃₀H₄₀O) 的含量(以 mg 计),式中 A 是溶液的吸光度,264 是纯 β-阿朴胡卜素醛的吸光系数。

毒性

ADI 0~5mg/kg(FAO/WHO,2001)。

使用限量

FAO/WHO,1984 (mg/kg):食用油脂、人造奶油等,GMP;果酱、果冻、即食肉汤、羹,200(单用或与 β-胡萝卜素合用量);冷饮 100(最终产品色素总量 300)。

FDA §73.90:15mg/456g(2000)。

化学性质

带金属光泽的深紫色晶体或结晶性细粉。柑橘类所含的类胡萝卜素氧化生成物之一,熔点 136~140℃。不溶于水,能分散于热水中。易溶于氯仿,难溶于乙醇。微溶于植物油、丙酮。溶于油脂或有机溶剂中的工业制品性能稳定。或为可分散于水中的橙至红色粉末或颗粒。其晶体对氧和光不稳定,需保存于充有惰性气体的遮光容器内。

生理上具有维生素 A 原的作用,每克相当于维生素 A 活性 12 万国际单位。

天然品存在于柑橘皮 (0.9~3.4mg/kg)、橙汁 (0.005~0.02mg/kg) 等中。

用途

食用橙至黄红色色素。可用于冰淇淋、食用油脂、人造奶油、蜜饯、果酱、果冻、肉汤或羹。除单用外,可与 β-胡萝卜素、β-阿朴-8’-胡萝卜素酸的甲酯和乙酯合用(加于易食用的基料中)。

用途

天然类胡萝卜素,在小鼠受体反应中能诱导细胞色素 P450 1A (CYP1A)。

生产方法

用高锰酸钾氧化 β-胡萝卜素而得。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β-阿朴胡萝卜素醛三氯化铁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生成 (2E,4E,6E,8E,10Z,12E,14Z,16E)-2,6,11,15-tetramethyl-17-(2,6,6-trimethylcyclohexen-1-yl)heptadeca-2,4,6,8,10,12,14,16-octaenal 、 (2E,4E,6Z,8E,10E,12E,14Z,16E)-2,6,11,15-tetramethyl-17-(2,6,6-trimethylcyclohexen-1-yl)heptadeca-2,4,6,8,10,12,14,16-octaenal 、 9-cis β-apo-8'-carotenal 、 13-cis β-apo-8'-carotenal 、 13'-cis β-apo-8'-carotenal
    参考文献:
    名称:
    本体电解和氯化铁(III)氧化形成的类胡萝卜素的顺式/反式异构体的选定
    摘要:
    大规模电解和氯化铁(FeCl3)化学氧化全反式的卡餐黄素(I)和8'-阿波-β-胡萝卜素-8'-醛(II)主要生成9-和13-顺式异构体,这些异构体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离,并通过1H NMR光谱鉴定。光学吸收测量表明,这些方法还形成了15-顺式和9,13-双顺式异构体I。在不对称化合物II的情况下,形成了额外的异构体。顺式异构体占生成的产品约40-60%。异构体的形成被认为是通过氧化过程生成的阳离子自由基或二阳离子在某些键周围的旋转而发生。随后,顺式中性物种通过顺式阳离子自由基与溶液中的中性全反式胡萝卜素之间的电子交换反应生成。电化学和铁(III)氯化物氧化诱导的异构化被证明是形成选定胡萝卜素异构体的有效且改进的方法。
    DOI:
    10.1039/a605027a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elected cis/trans isomers of carotenoids formed by bulk electrolysis and iron(III) chloride oxidation
    作者:Chih-Chang Wei、Guoqiang Gao、Lowell D. Kispert
    DOI:10.1039/a605027a
    日期:——
    Bulk electrolysis and chemical oxidation with FeCl3 of all-trans canthaxanthin (I) and 8′-apo-β-caroten-8′-al (II) gave primarily the 9- and 13-cis-isomers, which were separated by HPLC and identified by 1H NMR spectroscopy. Optical absorption measurements showed that the 15-cis, 9,13-di-cis isomers of I are also formed by these methods. In the case of the unsymmetrical compound II, additional isomers were formed. The cis isomers account for about 40–60% of products formed. Formation of the isomers is believed to occur by rotation about certain bonds in the cation radicals or dications, which are formed in the oxidation processes. The neutral cis species are then formed by an electron exchange reaction of the cis-cation radicals with neutral all-trans carotenoids in solution. The electrochemical and iron(III) chloride oxidation induced isomerization are shown to be efficient and improved methods for forming selected carotenoid isomers.
    大规模电解和氯化铁(FeCl3)化学氧化全反式的卡餐黄素(I)和8'-阿波-β-胡萝卜素-8'-醛(II)主要生成9-和13-顺式异构体,这些异构体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离,并通过1H NMR光谱鉴定。光学吸收测量表明,这些方法还形成了15-顺式和9,13-双顺式异构体I。在不对称化合物II的情况下,形成了额外的异构体。顺式异构体占生成的产品约40-60%。异构体的形成被认为是通过氧化过程生成的阳离子自由基或二阳离子在某些键周围的旋转而发生。随后,顺式中性物种通过顺式阳离子自由基与溶液中的中性全反式胡萝卜素之间的电子交换反应生成。电化学和铁(III)氯化物氧化诱导的异构化被证明是形成选定胡萝卜素异构体的有效且改进的方法。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5β,6α,8α,10α,13α)-6-羟基-15-氧代黄-9(11),16-二烯-18-油酸 (3S,3aR,8aR)-3,8a-二羟基-5-异丙基-3,8-二甲基-2,3,3a,4,5,8a-六氢-1H-天青-6-酮 (2Z)-2-(羟甲基)丁-2-烯酸乙酯 (2S,4aR,6aR,7R,9S,10aS,10bR)-甲基9-(苯甲酰氧基)-2-(呋喃-3-基)-十二烷基-6a,10b-二甲基-4,10-dioxo-1H-苯并[f]异亚甲基-7-羧酸盐 (+)顺式,反式-脱落酸-d6 龙舌兰皂苷乙酯 龙脑香醇酮 龙脑烯醛 龙脑7-O-[Β-D-呋喃芹菜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 龙牙楤木皂甙VII 龙吉甙元 齿孔醇 齐墩果醛 齐墩果酸苄酯 齐墩果酸甲酯 齐墩果酸乙酯 齐墩果酸3-O-alpha-L-吡喃鼠李糖基(1-3)-beta-D-吡喃木糖基(1-3)-alpha-L-吡喃鼠李糖基(1-2)-alpha-L-阿拉伯糖吡喃糖苷 齐墩果酸 beta-D-葡萄糖酯 齐墩果酸 beta-D-吡喃葡萄糖基酯 齐墩果酸 3-乙酸酯 齐墩果酸 3-O-beta-D-葡吡喃糖基 (1→2)-alpha-L-吡喃阿拉伯糖苷 齐墩果酸 齐墩果-12-烯-3b,6b-二醇 齐墩果-12-烯-3,24-二醇 齐墩果-12-烯-3,21,23-三醇,(3b,4b,21a)-(9CI) 齐墩果-12-烯-3,11-二酮 齐墩果-12-烯-2α,3β,28-三醇 齐墩果-12-烯-29-酸,3,22-二羟基-11-羰基-,g-内酯,(3b,20b,22b)- 齐墩果-12-烯-28-酸,3-[(6-脱氧-4-O-b-D-吡喃木糖基-a-L-吡喃鼠李糖基)氧代]-,(3b)-(9CI) 鼠特灵 鼠尾草酸醌 鼠尾草酸 鼠尾草酚酮 鼠尾草苦内脂 黑蚁素 黑蔓醇酯B 黑蔓醇酯A 黑蔓酮酯D 黑海常春藤皂苷A1 黑檀醇 黑果茜草萜 B 黑五味子酸 黏黴酮 黏帚霉酸 黄黄质 黄钟花醌 黄质醛 黄褐毛忍冬皂苷A 黄蝉花素 黄蝉花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