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味剂是一类食品添加剂,主要用于提升或增强食品的风味,使其更加鲜美可口。它们可以改善食物的味道,弥补天然食材在味道上的不足。根据其作用机理和化学性质,增味剂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氨基酸类:例如谷氨酸钠(即食盐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它是最常见的增味剂。通过模拟人体自然产生的鲜味物质来增强食品的风味。
核苷酸类:如5′-肌苷酸二钠和5′-鸟苷酸二钠,它们可以与氨基酸类增味剂共同作用以产生更强烈的鲜味效果。
有机酸类:如柠檬酸、苹果酸等,这类物质不仅能提供特定的风味,还能改善食物的口感。
复合型增味剂:由多种不同类型的增味剂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可以同时改善食品的味道和质地。例如鸡精中就含有上述各种成分。
其他类:除了以上提到的主要类型外,还有一些非典型性的物质也被用作增味剂,如一些天然存在的甜菜碱、琥珀酸二钠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增味剂时,需要遵循相关国家或地区的法律法规,确保其安全性及合理使用。虽然适量的增味剂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小,但过量摄入某些类型的增味剂可能会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特别是对于有特殊健康状况的人群而言更是如此。因此,在食品加工和消费过程中应谨慎选择并控制使用。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结构式图片 |
---|---|---|---|---|
糖精苄铵酰胺 | denatonium Saccharide | 90823-38-4 | C7H4NO3S*C21H29N2O |
|
戊二酸单 L-薄荷酯 | (-)-menthyl glutarate | 220621-22-7 | C15H26O4 |
|
孟二醇 | p-menthane-3,8-diol | 42822-86-6 | C10H20O2 |
|
5’-肌苷酸 | 5'-inosine monophosphate | 131-99-7 | C10H13N4O8P |
|
2-乙酰基-1-吡咯啉 | 2-acetyl-1-pyrroline | 85213-22-5 | C6H9NO |
|
—— | Disodium 2-aminopentanedioate | 32221-81-1 | C5H7NNa2O4 |
|
—— | Fumaric acid, sodium salt | 7704-73-6 | C4H4NaO4+ |
|
—— | Glutamic acid, monosodium salt | 32221-81-1 | C5H9NNaO4+ |
|
—— | Sodium 2-amino-4-carboxybutanoate hydrate | 32221-81-1 | C5H11NNaO5 |
|
—— | 9-(<i>O</i><sup>5</sup>-phosphono-α-<i>L</i>-arabinofuranosyl)-1,9-dihydro-purin-6-one | 131-99-7 | C10H13N4O8P |
|
—— | [(2R,3S,4R)-3,4-dihydroxy-5-(6-oxo-1H-purin-9-yl)oxolan-2-yl]methyl dihydrogen phosphate | 131-99-7 | C10H13N4O8P |
|
—— | 9-(<i>O</i><sup>5</sup>-phosphono-β-<i>D</i>-lyxofuranosyl)-1,9-dihydro-purin-6-one | 131-99-7 | C10H13N4O8P |
|
—— | monosodium glutamate | 32221-81-1 | C5H8NO4*Na |
|
—— | Inosine 5'-monophosphate | 131-99-7 | C10H13N4O8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