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吲哚内酰胺 V | 90365-57-4

中文名称
吲哚内酰胺 V
中文别名
吲哚内酰胺V;中文名称暂缺
英文名称
indolactam V
英文别名
(10S,13S)-13-(hydroxymethyl)-9-methyl-10-propan-2-yl-3,9,12-triazatricyclo[6.6.1.04,15]pentadeca-1,4(15),5,7-tetraen-11-one
吲哚内酰胺 V化学式
CAS
90365-57-4
化学式
C17H23N3O2
mdl
——
分子量
301.389
InChiKey
LUZOFMGZMUZSSK-LRDDRELG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584.0±50.0 °C(Predicted)
  • 密度:
    1.166±0.06 g/cm3(Predicted)
  • 溶解度:
    DMSO:>10mg/mL,澄清
  • 稳定性/保质期:
    遵照规定使用和储存,则不会分解。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3
  • 重原子数:
    22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7
  • 拓扑面积:
    68.4
  • 氢给体数:
    3
  • 氢受体数:
    3

安全信息

  • 储存条件:
    存放在-20 ºC的阴凉干燥处。

SDS

SDS:d913aa56fe2cb55b891dfbc7113667ea
查看
1.1 产品标识符
: (-)-Indolactam V
产品名称
1.2 鉴别的其他方法
无数据资料
1.3 有关的确定了的物质或混合物的用途和建议不适合的用途
仅供科研用途,不作为药物、家庭备用药或其它用途。

模块 2. 危险性概述
2.1 GHS分类
根据化学品全球统一分类与标签制度(GHS)的规定,不是危险物质或混合物。
2.3 其它危害物 - 无

模块 3. 成分/组成信息
3.1 物 质
: C17H23N3O2
分子式
: 301.38 g/mol
分子量


模块 4. 急救措施
4.1 必要的急救措施描述
吸入
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如果停止了呼吸,给于人工呼吸。
皮肤接触
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
眼睛接触
用水冲洗眼睛作为预防措施。
食入
切勿给失去知觉者从嘴里喂食任何东西。 用水漱口。
4.2 主要症状和影响,急性和迟发效应
据我们所知,此化学,物理和毒性性质尚未经完整的研究。
4.3 及时的医疗处理和所需的特殊处理的说明和指示
无数据资料

模块 5. 消防措施
5.1 灭火介质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用水雾,耐醇泡沫,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
5.2 源于此物质或混合物的特别的危害
无数据资料
5.3 给消防员的建议
如必要的话,戴自给式呼吸器去救火。
5.4 进一步信息
无数据资料

模块 6. 泄露应急处理
6.1 人员的预防,防护设备和紧急处理程序
防止粉尘的生成。 防止吸入蒸汽、气雾或气体。
6.2 环境保护措施
不要让产物进入下水道。
6.3 抑制和清除溢出物的方法和材料
扫掉和铲掉。 存放进适当的闭口容器中待处理。
6.4 参考其他部分
丢弃处理请参阅第13节。

模块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7.1 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项
在有粉尘生成的地方,提供合适的排风设备。
7.2 安全储存的条件,包括任何不兼容性
贮存在阴凉处。 容器保持紧闭,储存在干燥通风处。
建议的贮存温度: -20 °C
7.3 特定用途
无数据资料

模块 8.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8.1 容许浓度
最高容许浓度
没有已知的国家规定的暴露极限。
8.2 暴露控制
适当的技术控制
常规的工业卫生操作。
个体防护设备
眼/面保护
请使用经官方标准如NIOSH (美国) 或 EN 166(欧盟) 检测与批准的设备防护眼部。
皮肤保护
戴手套取 手套在使用前必须受检查。
请使用合适的方法脱除手套(不要接触手套外部表面),避免任何皮肤部位接触此产品.
使用后请将被污染过的手套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有效的实验室规章程序谨慎处理. 请清洗并吹干双手
所选择的保护手套必须符合EU的89/686/EEC规定和从它衍生出来的EN 376标准。
身体保护
根据危险物质的类型,浓度和量,以及特定的工作场所来选择人体保护措施。,
防护设备的类型必须根据特定工作场所中的危险物的浓度和含量来选择。
呼吸系统防护
不需要保护呼吸。如需防护粉尘损害,请使用N95型(US)或P1型(EN 143)防尘面具。
呼吸器使用经过测试并通过政府标准如NIOSH(US)或CEN(EU)的呼吸器和零件。

模块 9. 理化特性
9.1 基本的理化特性的信息
a) 外观与性状
形状: 固体
b) 气味
无数据资料
c) 气味阈值
无数据资料
d) pH值
无数据资料
e) 熔点/凝固点
无数据资料
f) 起始沸点和沸程
无数据资料
g) 闪点
无数据资料
h) 蒸发速率
无数据资料
i) 易燃性(固体,气体)
无数据资料
j) 高的/低的燃烧性或爆炸性限度 无数据资料
k) 蒸汽压
无数据资料
l) 蒸汽密度
10.41 - (空气= 1。0)
m) 相对密度
无数据资料
n) 水溶性
无数据资料
o) n-辛醇/水分配系数
无数据资料
p) 自燃温度
无数据资料
q) 分解温度
无数据资料
r) 粘度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0.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10.1 反应性
无数据资料
10.2 稳定性
无数据资料
10.3 危险反应的可能性
无数据资料
10.4 应避免的条件
无数据资料
10.5 不兼容的材料
强氧化剂
10.6 危险的分解产物
其它分解产物 -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1. 毒理学资料
11.1 毒理学影响的信息
急性毒性
无数据资料
皮肤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眼睛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呼吸道或皮肤过敏
无数据资料
生殖细胞突变性
无数据资料
致癌性
IARC:
此产品中没有大于或等于 0。1%含量的组分被 IARC鉴别为可能的或肯定的人类致癌物。
生殖毒性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
无数据资料
吸入危险
无数据资料
潜在的健康影响
吸入 吸入可能有害。 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
摄入 如服入是有害的。
皮肤 如果通过皮肤吸收可能是有害的。 可能引起皮肤刺激。
眼睛 可能引起眼睛刺激。
接触后的征兆和症状
据我们所知,此化学,物理和毒性性质尚未经完整的研究。
附加说明
化学物质毒性作用登记: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2. 生态学资料
12.1 生态毒性
无数据资料
12.2 持久存留性和降解性
无数据资料
12.3 潜在的生物蓄积性
无数据资料
12.4 土壤中的迁移性
无数据资料
12.5 PBT 和 vPvB的结果评价
无数据资料
12.6 其它不利的影响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3. 废弃处置
13.1 废物处理方法
产品
将剩余的和未回收的溶液交给处理公司。
受污染的容器和包装
作为未用过的产品弃置。

模块 14. 运输信息
14.1 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2 联合国(UN)规定的名称
欧洲陆运危规: 非危险货物
国际海运危规: 非危险货物
国际空运危规: 非危险货物
14.3 运输危险类别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4 包裹组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5 环境危险
欧洲陆运危规: 否 国际海运危规 海运污染物: 否 国际空运危规: 否
14.6 对使用者的特别提醒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5 - 法规信息
N/A


模块16 - 其他信息
N/A

制备方法与用途

生物活性

(-)-Indolactam V 是 PKC 的激活剂,对 η-CRD2 (PKCη 代替肽) 和 γ-CRD2 (PKCγ 代替肽) 的 Ki 值分别为 3.36 nM 和 1.03 μM。此外,它对多个 PKC 结构域的 Kd 值为:η-C1B(5.5 nM)、ε-C1B(7.7 nM)、δ-C1B(8.3 nM)、β-C1A-long(18.9 nM)、α-C1A-long(20.8 nM)、β-C1B(137 nM)、γ-C1A(138 nM)和 γ-C1B(213 nM)。(-)-Indolactam V 具有抗肿瘤活性。

靶点
PKC靶点 Ki / Kd 值
PKCη-CRD2 3.36 nM (Ki)
PKCη-C1B 5.5 nM (Kd)
PKCε-C1B 7.7 nM (Kd)
PKCδ-C1B 8.3 nM (Kd)
PKCθ-C1B 8.7 nM (Kd)
PKCβ-C1A-long 18.9 nM (Kd)
PKCα-C1A-long 20.8 nM (Kd)
PKCβ-C1B 137 nM (Kd)
PKCγ-C1A 138 nM (Kd)
PKCγ-C1B 213 nM (Kd)
PKCγ-CRD2 1030 nM (Ki)
PKCδ-C1A 1900 nM (Kd)
PKCη-C1A 3770 nM (Kd)
PKCα-C1B-long 4000 nM (Kd)
PKCε-C1A 4110 nM (Kd)
体外研究

(-)-Indolactam V 是一个 PKC 激活剂,其对 η-CRD2 (PKCη 代替肽) 和 γ-CRD2 (PKCγ 代替肽) 的 Ki 值分别为 3.36 nM 和 1.03 μM,并具有抗肿瘤活性。(-)-Indolactam V 在 20 nM 至 5 μM 的剂量下能够依剂量依赖性地影响多个 hESC 系列,例如 HUES 2, 4 和 8。此外,(-)-Indolactam V 还能增加 Pdx1、HNF6、PTF1A、SOX9、HB9 和 PROX1 的 mRNA 水平。在小鼠和人类细胞中,(-)-Indolactam V (300 nM) 证实了某些促进胰腺发育的信号。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1
    • 2
    • 3
    • 4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1
    • 2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吲哚内酰胺 V咪唑N-溴代丁二酰亚胺(NBS) 、 lithium tetrafluoroborate 、 Schwartz's reagent 、 di-μ-bromobis(tri-tert-butylphosphine)dipalladium(I) 、 camphor-10-sulfonic acid 、 potassium tert-butylate四丁基碘化铵 、 lithium bromid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N,N-二甲基甲酰胺甲苯 为溶剂, 生成 鞘丝藻毒素 a
    参考文献:
    名称:
    吲哚内酰胺生物碱 (-)-吲哚内酰胺 V、(-)-pendolmycin、(-)-lyngbyatoxin A 和 (-)-teleocidin A-2† 的全合成
    摘要:
    我们报告了 (-)-吲哚内酰胺 V 和 C7 取代的吲哚内酰胺生物碱 (-)-pendolmycin、(-)-lyngbyatoxin A 和 (-)-teleocidin A-2 的全合成。制备吲哚内酰胺 V 的策略依赖于变形控制的吲哚炔官能化反应来建立 C4-N 键,此外还需要添加分子内共轭物来构建构象灵活的九元环。然后,吲哚内酰胺 V 的全合成为其他目标生物碱的不同合成奠定了基础。具体来说,后期 sp 2 –sp 3吲哚内酰胺 V 衍生物上的交叉偶联用于引入关键的 C7 取代基和必要的季碳。除了其他微妙的操作外,这些具有挑战性的偶联都在碱性叔胺、未受保护的仲酰胺和未受保护的吲哚存在下进行。因此,我们的方法不仅能够实现四种吲哚内酰胺生物碱的对映特异性全合成,而且还可以作为探索生物碱全合成背景下产生复杂性和化学选择性转化的平台。
    DOI:
    10.1039/c4sc00256c
  • 作为产物:
    描述:
    D-缬氨酸 在 palladium on activated charcoal N-甲基吗啉2,6-二甲基吡啶氯化亚砜硫酸氢气 、 sodium cyanoborohydride 、 (benzotriazo-1-yloxy)tris(dimethylamino)phosphonium hexafluorophosphate 、 1-羟基苯并三唑溶剂黄146 、 (+)-10-camphorsulfonic acid 、 sodium nitrite 作用下, 以 甲醇二氯甲烷N,N-二甲基乙酰胺1,2-二氯乙烷乙腈 为溶剂, -78.0~70.0 ℃ 、344.73 kPa 条件下, 反应 142.5h, 生成 吲哚内酰胺 V
    参考文献:
    名称:
    (-)-吲哚内酰胺-V的区域和立体控制的全合成
    摘要:
    由L-色氨酸甲酯以10个步骤制备(-)-吲哚内酰胺-V(IL-V)(1),总产率为17.1%。关键步骤包括酰基环中间体(4)的区域特异的thallation ,然后叠氮化物置换和还原以引入13-氨基。通过衍生自D-缬氨酸的手性膨胀剂(10)的S N 2置换来实现对C-11立体中心的控制。al介导的二肽的封闭(17)没有提供替代途径通往IL-V。
    DOI:
    10.1016/s0040-4020(01)87853-4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Protein kinase C modulators. Indolactams. 1. Efficient and flexible route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indolactam V for use in the synthesis of analogs
    作者:James Quick、Bijali Saha、Paul E. Driedger
    DOI:10.1016/s0040-4039(00)78433-4
    日期:1994.11
    Three syntheses of the protein kinase C activator, (-)-indolactam V, are described and are compared for their potential utility in the preparation of ILV analogs. In one route the 4-amino functionality is introduced regiospecifically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dole portion and enantiomeric control is achieved by the alkylation of the amine with a triflate derived from d-valine. One of the routes
    描述了三种蛋白激酶C激活剂(-)-吲哚内酰胺V的合成方法,并比较了它们在制备ILV类似物中的潜在效用。在一种途径中,在吲哚部分的构建过程中区域特异性地引入4-氨基官能团,并且通过胺与衍生自d-缬氨酸的三氟甲磺酸酯的烷基化来实现对映体控制。一种途径提供了外消旋的ILV,通过首次报道的吲哚内酰胺拆分可从中获得(-)-ILV。
  • Synthetic studies on teleocidin IV. An efficient synthesis of (-)-indolactam V
    作者:Shin-ichi Nakatsuka、Toshiya Masuda、Kunisaku Sakai、Toshio Goto
    DOI:10.1016/s0040-4039(00)85313-7
    日期:——
    An efficient synthesis of (-)-indolactam V () was achieved in 12 steps starting from L-tryptophan.
    从L-色氨酸开始,在12个步骤中实现了(-)-吲哚内酰胺V()的有效合成。
  • Modular Total Synthesis of Protein Kinase C Activator (−)-Indolactam V
    作者:Jeremy Haynes-Smith、Italia Diaz、Kelvin L. Billingsley
    DOI:10.1021/acs.orglett.6b00614
    日期:2016.5.6
    A concise, eight-step total synthesis of (−)-indolactam V, a nanomolar agonist of protein kinase C, is reported. The synthesis relies upon an efficient copper-catalyzed amino acid arylation to establish the indole C4–nitrogen bond. This cross-coupling method is applicable to a range of hydrophobic amino acids, providing a platform for further diversification of indolactam alkaloid scaffolds and studies
    据报道,简明的八步全合成式合成了蛋白激酶C的纳摩尔激动剂(-)-吲哚酰胺V。合成依靠有效的铜催化氨基酸芳基化来建立吲哚C4-氮键。这种交叉偶联方法适用于一系列疏水性氨基酸,为吲哚内酰胺生物碱支架的进一步多样化提供了一个平台,并对其潜在的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
  • The Synthesis and Biological Evaluation of Indolactam Alkaloids
    作者:Manuel Mendoza、Ryan Eom、Celeste Salas、Jeremy Haynes-Smith、Kelvin L. Billingsley
    DOI:10.1055/s-0039-1690198
    日期:2019.12
    between in vitro activity and the conformation of the macrocyclic lactam ring was discovered, which can guide design efforts for therapeutics that target the PKC regulatory domain. In this work, we execute a general synthetic strategy to access novel indolactam alkaloids, which are agonists of protein kinase C. This protocol allowed for the most efficient reported syntheses of indolactam V (ILV) stereoisomers
    抽象的 在这项工作中,我们执行一般的合成策略来访问新颖的吲哚内酰胺生物碱,它们是蛋白激酶C的激动剂。该方案允许最有效地报道吲哚内酰胺V(ILV)立体异构体的合成,同时还可以大规模生产天然产物(–)-ILV。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结构活性研究,以阐明促进PKC介导的细胞应答所必需的元素。白血病和淋巴瘤细胞系的EC 50测量,以及与PKCδC1B结构域的分子对接分析,为这些研究提供了基础。体外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 发现了大环内酰胺环的活性和构象,可指导针对PKC调节域的疗法的设计工作。 在这项工作中,我们执行一般的合成策略来访问新颖的吲哚内酰胺生物碱,它们是蛋白激酶C的激动剂。该方案允许最有效地报道吲哚内酰胺V(ILV)立体异构体的合成,同时还可以大规模生产天然产物(–)-ILV。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结构活性研究,以阐明促进PKC介导的细胞应答所必需的元素。白血病和淋巴瘤细胞系的EC 50测量,以及与
  • Synthetic Indolactam V Analogues as Inhibitors of PAR2-Induced Calcium Mobilization in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Cells
    作者:Jan Stein、Sonja Stahn、Jörg-M. Neudörfl、Julia Sperlich、Hans-Günther Schmalz、Nicole Teusch
    DOI:10.1002/cmdc.201700640
    日期:2018.1.22
    anticancer therapy, as it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cell migration and invasion. Selective PAR2 inhibitors therefore have potential as anti‐metastatic drugs. Knowing that the natural product teleocidin A2 is able to inhibit PAR2 in tumor cells, the goal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elaborat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 and to identify potent PAR2 inhibitors with lower activity against the adverse target
    人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是一种跨膜G蛋白偶联受体(GPCR),是新型抗癌治疗的引人注目的靶标,因为它在细胞迁移和侵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选择性PAR2抑制剂具有作为抗转移药物的潜力。知道天然产物telociocidin A2能够抑制肿瘤细胞中的PAR2,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阐明结构与活性之间的关系,并确定对有害靶标蛋白激酶C(PKC)具有较低活性的有效PAR2抑制剂。为了这个目的,开发了吲哚内酰胺V的有效的克级全合成(即,所有teleocidins的母体结构),并制备了衍生物库。实际上,发现某些化合物在低纳摩尔浓度下具有较高的选择性(相对于Teleocidin A2)作为PAR2抑制剂。桥联吲哚核的C3和C4位置的伪肽片段被证明对靶标结合至关重要,而活性和靶标选择性则取决于N1或C7处的取代基。这项研究揭示了新型衍生物,在PAR2拮抗作用中表现出很高的功效,并具有更高的选择性。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甲基3-(二甲基氨基)-2-苯基-2H-azirene-2-羧酸乙酯) (±)-盐酸氯吡格雷 (±)-丙酰肉碱氯化物 (d(CH2)51,Tyr(Me)2,Arg8)-血管加压素 (S)-(+)-α-氨基-4-羧基-2-甲基苯乙酸 (S)-阿拉考特盐酸盐 (S)-赖诺普利-d5钠 (S)-2-氨基-5-氧代己酸,氢溴酸盐 (S)-2-[3-[(1R,2R)-2-(二丙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异丙基-3,3-二甲基丁酰胺 (S)-1-(4-氨基氧基乙酰胺基苄基)乙二胺四乙酸 (S)-1-[N-[3-苯基-1-[(苯基甲氧基)羰基]丙基]-L-丙氨酰基]-L-脯氨酸 (R)-乙基N-甲酰基-N-(1-苯乙基)甘氨酸 (R)-丙酰肉碱-d3氯化物 (R)-4-N-Cbz-哌嗪-2-甲酸甲酯 (R)-3-氨基-2-苄基丙酸盐酸盐 (R)-1-(3-溴-2-甲基-1-氧丙基)-L-脯氨酸 (N-[(苄氧基)羰基]丙氨酰-N〜5〜-(diaminomethylidene)鸟氨酸) (6-氯-2-吲哚基甲基)乙酰氨基丙二酸二乙酯 (4R)-N-亚硝基噻唑烷-4-羧酸 (3R)-1-噻-4-氮杂螺[4.4]壬烷-3-羧酸 (3-硝基-1H-1,2,4-三唑-1-基)乙酸乙酯 (2S,3S,5S)-2-氨基-3-羟基-1,6-二苯己烷-5-N-氨基甲酰基-L-缬氨酸 (2S,3S)-3-((S)-1-((1-(4-氟苯基)-1H-1,2,3-三唑-4-基)-甲基氨基)-1-氧-3-(噻唑-4-基)丙-2-基氨基甲酰基)-环氧乙烷-2-羧酸 (2S)-2,6-二氨基-N-[4-(5-氟-1,3-苯并噻唑-2-基)-2-甲基苯基]己酰胺二盐酸盐 (2S)-2-氨基-3-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苯基甲基)丁酰胺, (2S,4R)-1-((S)-2-氨基-3,3-二甲基丁酰基)-4-羟基-N-(4-(4-甲基噻唑-5-基)苄基)吡咯烷-2-甲酰胺盐酸盐 (2R,3'S)苯那普利叔丁基酯d5 (2R)-2-氨基-3,3-二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氯丙烯基)草酰氯 (1S,3S,5S)-2-Boc-2-氮杂双环[3.1.0]己烷-3-羧酸 (1R,4R,5S,6R)-4-氨基-2-氧杂双环[3.1.0]己烷-4,6-二羧酸 齐特巴坦 齐德巴坦钠盐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苯基甲基酯,(2a,3a)-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羧基甲基酯,(2a,3b)-(9CI) 黄酮-8-乙酸二甲氨基乙基酯 黄荧菌素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 (1-5) 酰肼 黄体瑞林 麦醇溶蛋白 麦角硫因 麦芽聚糖六乙酸酯 麦根酸 麦撒奎 鹅膏氨酸 鹅膏氨酸 鸦胆子酸A甲酯 鸦胆子酸A 鸟氨酸缩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