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S)-2-(2-((1H-吲哚-4-基)(甲基)氨基)-3-甲基丁酰氨基)丙烯酸 | 1271141-46-8

中文名称
(S)-2-(2-((1H-吲哚-4-基)(甲基)氨基)-3-甲基丁酰氨基)丙烯酸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methyl (S)-2-(2-((1H-Indol-4-yl)(methyl)amino)-3-methylbutanamido)acrylate
英文别名
(S)-2-(2-((1H-indol-4-yl)(methyl)amino)-3-methylbutanamido)acrylicacid;methyl 2-[[(2S)-2-[1H-indol-4-yl(methyl)amino]-3-methylbutanoyl]amino]prop-2-enoate
(S)-2-(2-((1H-吲哚-4-基)(甲基)氨基)-3-甲基丁酰氨基)丙烯酸化学式
CAS
1271141-46-8
化学式
C18H23N3O3
mdl
——
分子量
329.399
InChiKey
OYMVLQLMXWFPOB-INIZCTEO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4
  • 重原子数:
    24
  • 可旋转键数:
    7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3
  • 拓扑面积:
    74.4
  • 氢给体数:
    2
  • 氢受体数:
    4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S)-2-(2-((1H-吲哚-4-基)(甲基)氨基)-3-甲基丁酰氨基)丙烯酸咪唑N-溴代丁二酰亚胺(NBS)锂硼氢 、 lithium tetrafluoroborate 、 Schwartz's reagent 、 di-μ-bromobis(tri-tert-butylphosphine)dipalladium(I) 、 camphor-10-sulfonic acid 、 potassium tert-butylate氯化锆(IV)四丁基碘化铵碳酸氢钠 、 lithium bromid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甲醇二氯甲烷N,N-二甲基甲酰胺甲苯 为溶剂, 生成 鞘丝藻毒素 a
    参考文献:
    名称:
    吲哚内酰胺生物碱 (-)-吲哚内酰胺 V、(-)-pendolmycin、(-)-lyngbyatoxin A 和 (-)-teleocidin A-2† 的全合成
    摘要:
    我们报告了 (-)-吲哚内酰胺 V 和 C7 取代的吲哚内酰胺生物碱 (-)-pendolmycin、(-)-lyngbyatoxin A 和 (-)-teleocidin A-2 的全合成。制备吲哚内酰胺 V 的策略依赖于变形控制的吲哚炔官能化反应来建立 C4-N 键,此外还需要添加分子内共轭物来构建构象灵活的九元环。然后,吲哚内酰胺 V 的全合成为其他目标生物碱的不同合成奠定了基础。具体来说,后期 sp 2 –sp 3吲哚内酰胺 V 衍生物上的交叉偶联用于引入关键的 C7 取代基和必要的季碳。除了其他微妙的操作外,这些具有挑战性的偶联都在碱性叔胺、未受保护的仲酰胺和未受保护的吲哚存在下进行。因此,我们的方法不仅能够实现四种吲哚内酰胺生物碱的对映特异性全合成,而且还可以作为探索生物碱全合成背景下产生复杂性和化学选择性转化的平台。
    DOI:
    10.1039/c4sc00256c
  • 作为产物:
    描述:
    4-溴吲哚copper(l) iodide 、 sodium hydride 、 sodium cyanoborohydride 、 caesium carbonatemagnesium溶剂黄146三乙胺 作用下, 以 甲醇二氯甲烷二甲基亚砜N,N-二甲基甲酰胺乙腈 为溶剂, 反应 59.25h, 生成 (S)-2-(2-((1H-吲哚-4-基)(甲基)氨基)-3-甲基丁酰氨基)丙烯酸
    参考文献:
    名称:
    蛋白质激酶C激活剂(-)-吲哚内酰胺V的模块化全合成
    摘要:
    据报道,简明的八步全合成式合成了蛋白激酶C的纳摩尔激动剂(-)-吲哚酰胺V。合成依靠有效的铜催化氨基酸芳基化来建立吲哚C4-氮键。这种交叉偶联方法适用于一系列疏水性氨基酸,为吲哚内酰胺生物碱支架的进一步多样化提供了一个平台,并对其潜在的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
    DOI:
    10.1021/acs.orglett.6b00614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The Synthesis and Biological Evaluation of Indolactam Alkaloids
    作者:Manuel Mendoza、Ryan Eom、Celeste Salas、Jeremy Haynes-Smith、Kelvin L. Billingsley
    DOI:10.1055/s-0039-1690198
    日期:2019.12
    between in vitro activity and the conformation of the macrocyclic lactam ring was discovered, which can guide design efforts for therapeutics that target the PKC regulatory domain. In this work, we execute a general synthetic strategy to access novel indolactam alkaloids, which are agonists of protein kinase C. This protocol allowed for the most efficient reported syntheses of indolactam V (ILV) stereoisomers
    抽象的 在这项工作中,我们执行一般的合成策略来访问新颖的吲哚内酰胺生物碱,它们是蛋白激酶C的激动剂。该方案允许最有效地报道吲哚内酰胺V(ILV)立体异构体的合成,同时还可以大规模生产天然产物(–)-ILV。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结构活性研究,以阐明促进PKC介导的细胞应答所必需的元素。白血病和淋巴瘤细胞系的EC 50测量,以及与PKCδC1B结构域的分子对接分析,为这些研究提供了基础。体外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 发现了大环内酰胺环的活性和构象,可指导针对PKC调节域的疗法的设计工作。 在这项工作中,我们执行一般的合成策略来访问新颖的吲哚内酰胺生物碱,它们是蛋白激酶C的激动剂。该方案允许最有效地报道吲哚内酰胺V(ILV)立体异构体的合成,同时还可以大规模生产天然产物(–)-ILV。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结构活性研究,以阐明促进PKC介导的细胞应答所必需的元素。白血病和淋巴瘤细胞系的EC 50测量,以及与
  • Overturning Indolyne Regioselectivities and Synthesis of Indolactam V
    作者:Sarah M. Bronner、Adam E. Goetz、Neil K. Garg
    DOI:10.1021/ja200437g
    日期:2011.3.23
    We report the design and synthesis of an indolyne that displays a reversal in regioselectivity, in both nucleophilic addition and cycloaddition reactions, compared to typical 4,5-indolynes. Our approach utilizes simple computations to predict regioselectivity in reactions of unsymmetrical arynes. With this methodology, novel benzenoid-substituted indoles can be accessed with significant regiocontrol. Furthermore, the technology provides an unconventional tactic for the synthesis of C4-substituted indole alkaloids, as demonstrated by a synthesis of indolactam V.
  • Modular Total Synthesis of Protein Kinase C Activator (−)-Indolactam V
    作者:Jeremy Haynes-Smith、Italia Diaz、Kelvin L. Billingsley
    DOI:10.1021/acs.orglett.6b00614
    日期:2016.5.6
    A concise, eight-step total synthesis of (−)-indolactam V, a nanomolar agonist of protein kinase C, is reported. The synthesis relies upon an efficient copper-catalyzed amino acid arylation to establish the indole C4–nitrogen bond. This cross-coupling method is applicable to a range of hydrophobic amino acids, providing a platform for further diversification of indolactam alkaloid scaffolds and studies
    据报道,简明的八步全合成式合成了蛋白激酶C的纳摩尔激动剂(-)-吲哚酰胺V。合成依靠有效的铜催化氨基酸芳基化来建立吲哚C4-氮键。这种交叉偶联方法适用于一系列疏水性氨基酸,为吲哚内酰胺生物碱支架的进一步多样化提供了一个平台,并对其潜在的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
  • Total syntheses of indolactam alkaloids (−)-indolactam V, (−)-pendolmycin, (−)-lyngbyatoxin A, and (−)-teleocidin A-2
    作者:Noah F. Fine Nathel、Tejas K. Shah、Sarah M. Bronner、Neil K. Garg
    DOI:10.1039/c4sc00256c
    日期:——
    nine-membered ring. The total synthesis of indolactam V then sets the stage for the divergent synthesis of the other targeted alkaloids. Specifically, late-stage sp2–sp3 cross-couplings on an indolactam V derivative are used to introduce the key C7 substituents and the necessary quaternary carbons. These challenging couplings, in addition to other delicate manipulations, all proceed in the presence of a basic tertiary
    我们报告了 (-)-吲哚内酰胺 V 和 C7 取代的吲哚内酰胺生物碱 (-)-pendolmycin、(-)-lyngbyatoxin A 和 (-)-teleocidin A-2 的全合成。制备吲哚内酰胺 V 的策略依赖于变形控制的吲哚炔官能化反应来建立 C4-N 键,此外还需要添加分子内共轭物来构建构象灵活的九元环。然后,吲哚内酰胺 V 的全合成为其他目标生物碱的不同合成奠定了基础。具体来说,后期 sp 2 –sp 3吲哚内酰胺 V 衍生物上的交叉偶联用于引入关键的 C7 取代基和必要的季碳。除了其他微妙的操作外,这些具有挑战性的偶联都在碱性叔胺、未受保护的仲酰胺和未受保护的吲哚存在下进行。因此,我们的方法不仅能够实现四种吲哚内酰胺生物碱的对映特异性全合成,而且还可以作为探索生物碱全合成背景下产生复杂性和化学选择性转化的平台。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甲基3-(二甲基氨基)-2-苯基-2H-azirene-2-羧酸乙酯) (±)-盐酸氯吡格雷 (±)-丙酰肉碱氯化物 (d(CH2)51,Tyr(Me)2,Arg8)-血管加压素 (S)-(+)-α-氨基-4-羧基-2-甲基苯乙酸 (S)-阿拉考特盐酸盐 (S)-赖诺普利-d5钠 (S)-2-氨基-5-氧代己酸,氢溴酸盐 (S)-2-[3-[(1R,2R)-2-(二丙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异丙基-3,3-二甲基丁酰胺 (S)-1-(4-氨基氧基乙酰胺基苄基)乙二胺四乙酸 (S)-1-[N-[3-苯基-1-[(苯基甲氧基)羰基]丙基]-L-丙氨酰基]-L-脯氨酸 (R)-乙基N-甲酰基-N-(1-苯乙基)甘氨酸 (R)-丙酰肉碱-d3氯化物 (R)-4-N-Cbz-哌嗪-2-甲酸甲酯 (R)-3-氨基-2-苄基丙酸盐酸盐 (R)-1-(3-溴-2-甲基-1-氧丙基)-L-脯氨酸 (N-[(苄氧基)羰基]丙氨酰-N〜5〜-(diaminomethylidene)鸟氨酸) (6-氯-2-吲哚基甲基)乙酰氨基丙二酸二乙酯 (4R)-N-亚硝基噻唑烷-4-羧酸 (3R)-1-噻-4-氮杂螺[4.4]壬烷-3-羧酸 (3-硝基-1H-1,2,4-三唑-1-基)乙酸乙酯 (2S,3S,5S)-2-氨基-3-羟基-1,6-二苯己烷-5-N-氨基甲酰基-L-缬氨酸 (2S,3S)-3-((S)-1-((1-(4-氟苯基)-1H-1,2,3-三唑-4-基)-甲基氨基)-1-氧-3-(噻唑-4-基)丙-2-基氨基甲酰基)-环氧乙烷-2-羧酸 (2S)-2,6-二氨基-N-[4-(5-氟-1,3-苯并噻唑-2-基)-2-甲基苯基]己酰胺二盐酸盐 (2S)-2-氨基-3-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苯基甲基)丁酰胺, (2S,4R)-1-((S)-2-氨基-3,3-二甲基丁酰基)-4-羟基-N-(4-(4-甲基噻唑-5-基)苄基)吡咯烷-2-甲酰胺盐酸盐 (2R,3'S)苯那普利叔丁基酯d5 (2R)-2-氨基-3,3-二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氯丙烯基)草酰氯 (1S,3S,5S)-2-Boc-2-氮杂双环[3.1.0]己烷-3-羧酸 (1R,4R,5S,6R)-4-氨基-2-氧杂双环[3.1.0]己烷-4,6-二羧酸 齐特巴坦 齐德巴坦钠盐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苯基甲基酯,(2a,3a)-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羧基甲基酯,(2a,3b)-(9CI) 黄酮-8-乙酸二甲氨基乙基酯 黄荧菌素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 (1-5) 酰肼 黄体瑞林 麦醇溶蛋白 麦角硫因 麦芽聚糖六乙酸酯 麦根酸 麦撒奎 鹅膏氨酸 鹅膏氨酸 鸦胆子酸A甲酯 鸦胆子酸A 鸟氨酸缩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