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7-bromo-14-O-TBDMS-indolactam-V | 214267-83-1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7-bromo-14-O-TBDMS-indolactam-V
英文别名
(10S,13S)-5-bromo-13-[[tert-butyl(dimethyl)silyl]oxymethyl]-9-methyl-10-propan-2-yl-3,9,12-triazatricyclo[6.6.1.04,15]pentadeca-1,4,6,8(15)-tetraen-11-one
(-)-7-bromo-14-O-TBDMS-indolactam-V化学式
CAS
214267-83-1
化学式
C23H36BrN3O2Si
mdl
——
分子量
494.547
InChiKey
FHIUWDDECJFGSQ-KKSFZXQI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602.0±55.0 °C(Predicted)
  • 密度:
    1.182±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5.45
  • 重原子数:
    30
  • 可旋转键数:
    5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61
  • 拓扑面积:
    57.4
  • 氢给体数:
    2
  • 氢受体数:
    3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7-bromo-14-O-TBDMS-indolactam-V 在 lithium tetrafluoroborate 、 Schwartz's reagent 、 di-μ-bromobis(tri-tert-butylphosphine)dipalladium(I) 、 camphor-10-sulfonic acid 、 potassium tert-butylate 、 lithium bromid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甲苯 为溶剂, 生成 鞘丝藻毒素 a
    参考文献:
    名称:
    吲哚内酰胺生物碱 (-)-吲哚内酰胺 V、(-)-pendolmycin、(-)-lyngbyatoxin A 和 (-)-teleocidin A-2† 的全合成
    摘要:
    我们报告了 (-)-吲哚内酰胺 V 和 C7 取代的吲哚内酰胺生物碱 (-)-pendolmycin、(-)-lyngbyatoxin A 和 (-)-teleocidin A-2 的全合成。制备吲哚内酰胺 V 的策略依赖于变形控制的吲哚炔官能化反应来建立 C4-N 键,此外还需要添加分子内共轭物来构建构象灵活的九元环。然后,吲哚内酰胺 V 的全合成为其他目标生物碱的不同合成奠定了基础。具体来说,后期 sp 2 –sp 3吲哚内酰胺 V 衍生物上的交叉偶联用于引入关键的 C7 取代基和必要的季碳。除了其他微妙的操作外,这些具有挑战性的偶联都在碱性叔胺、未受保护的仲酰胺和未受保护的吲哚存在下进行。因此,我们的方法不仅能够实现四种吲哚内酰胺生物碱的对映特异性全合成,而且还可以作为探索生物碱全合成背景下产生复杂性和化学选择性转化的平台。
    DOI:
    10.1039/c4sc00256c
  • 作为产物:
    描述:
    (-)-14-O-TBDMS-indolactam-V 在 N-溴代丁二酰亚胺(NBS)四丁基碘化铵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反应 0.33h, 以64%的产率得到(-)-7-bromo-14-O-TBDMS-indolactam-V
    参考文献:
    名称:
    作为纳摩尔 Gli 抑制剂的吲哚内酰胺二肽
    摘要:
    Hedgehog (Hh) 信号通路中的 Gli 转录因子在人类发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成人组织中 Gli 蛋白的重新激活具有致瘤性,并会促进多种癌症的进展,包括大多数基底细胞癌。在这里,我们描述了一组新颖的吲哚内酰胺二肽,其靶向蛋白激酶 C (PKC),利用 PKC 同工酶的独特能力作为 Gli 的调节剂。我们设计了一种基于吲哚内酰胺的天然产物 (−)-pendolmycin 和一系列类似物的有效合成路线,并在机械上不同的 Gli 报告基因测定中评估了这些类似物。这些研究中的先导化合物,N-hexylindolactam V,相对于临床抑制剂表现出优异的 Gli 抑制作用,并阻止 Gli 依赖性基底细胞癌细胞的生长。更广泛地说,我们的结构-活性研究为新型 Gli 拮抗剂的开发提供了进展,并为对抗 Gli 驱动的癌症提供了新途径。
    DOI:
    10.1021/acsmedchemlett.1c00562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and Biological Activities of (-)-6-<i>n</i>-Octyl-indolactam-V, a New Potent Analogue of the Tumor Promoter (-)-Indolactam-V
    作者:Yu NAKAGAWA、Kazuhiro IRIE、Yoshimasa NAKAMURA、Hajime OHIGASHI、Hideo HAYASHI
    DOI:10.1271/bbb.62.1568
    日期:1998.1
    (-)-Indolactam-V (1) without a hydrophobic chain at positions 6 and 7 of the indole ring is a weak tumor promoter compared with teleocidin B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he hydrophobic substituent at position 6 of teleocidin Bs, we synthesized (-)-6-n-octyl-indolactam-V (2) by a palladium-catalyzed coupling reaction from (-)-6-bromo-indolactam-V (7) which had been obtained by microbial conversion with Streptoverticillium blastmyceticum NA34-17 as the key step. (-)-7-n-Octyl-indolactam-V (3) with potent biological activities comparable to those of teleocidin Bs was similarly synthesized from (-)-7-bromo-indolactam-V as a positive control. Compound 2 showed similar biological activities to those of 3, indicating that the effect of the hydrophobic substituent at position 6 of 1 was identical to that at position 7.
    与 teleocidin Bs 相比,吲哚环 6 和 7 位没有疏水链的 (-)-Indolactam-V (1) 是一种弱肿瘤促进剂。为了研究 teleocidin Bs 第 6 位疏水取代基的影响,我们以(-)-6-溴-吲哚内酰胺-V (7)为原料,通过钯催化偶联反应合成了(-)-6-正辛基-吲哚内酰胺-V (2)。以(-)-7-溴-吲哚内酰胺-V 为阳性对照,同样合成了(-)-7-正辛基-吲哚内酰胺-V (3),其生物活性与 teleocidin Bs 相当。化合物 2 显示出与 3 类似的生物活性,表明 1 的第 6 位疏水取代基与第 7 位疏水取代基的作用相同。
  • Total syntheses of indolactam alkaloids (−)-indolactam V, (−)-pendolmycin, (−)-lyngbyatoxin A, and (−)-teleocidin A-2
    作者:Noah F. Fine Nathel、Tejas K. Shah、Sarah M. Bronner、Neil K. Garg
    DOI:10.1039/c4sc00256c
    日期:——
    nine-membered ring. The total synthesis of indolactam V then sets the stage for the divergent synthesis of the other targeted alkaloids. Specifically, late-stage sp2–sp3 cross-couplings on an indolactam V derivative are used to introduce the key C7 substituents and the necessary quaternary carbons. These challenging couplings, in addition to other delicate manipulations, all proceed in the presence of a basic tertiary
    我们报告了 (-)-吲哚内酰胺 V 和 C7 取代的吲哚内酰胺生物碱 (-)-pendolmycin、(-)-lyngbyatoxin A 和 (-)-teleocidin A-2 的全合成。制备吲哚内酰胺 V 的策略依赖于变形控制的吲哚炔官能化反应来建立 C4-N 键,此外还需要添加分子内共轭物来构建构象灵活的九元环。然后,吲哚内酰胺 V 的全合成为其他目标生物碱的不同合成奠定了基础。具体来说,后期 sp 2 –sp 3吲哚内酰胺 V 衍生物上的交叉偶联用于引入关键的 C7 取代基和必要的季碳。除了其他微妙的操作外,这些具有挑战性的偶联都在碱性叔胺、未受保护的仲酰胺和未受保护的吲哚存在下进行。因此,我们的方法不仅能够实现四种吲哚内酰胺生物碱的对映特异性全合成,而且还可以作为探索生物碱全合成背景下产生复杂性和化学选择性转化的平台。
  • Indolactam Dipeptides as Nanomolar Gli Inhibitors
    作者:Manuel Mendoza、UyenPhuong Tran、Grace C. Zhang、Jeffrey Leister、Kyle To、Theodore Malepeai-Tofaeono、Alison E. Ondrus、Kelvin L. Billingsley
    DOI:10.1021/acsmedchemlett.1c00562
    日期:2022.7.14
    of several cancers, including the majority of basal cell carcinomas. Here we describe a novel set of indolactam dipeptides that target protein kinase C (PKC), exploiting the unique capacity of PKC isozymes to act as regulators of Gli. We devised an efficient synthetic route for the indolactam-based natural product (−)-pendolmycin and a series of analogues, and we evaluated these analogues in mechanistically
    Hedgehog (Hh) 信号通路中的 Gli 转录因子在人类发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成人组织中 Gli 蛋白的重新激活具有致瘤性,并会促进多种癌症的进展,包括大多数基底细胞癌。在这里,我们描述了一组新颖的吲哚内酰胺二肽,其靶向蛋白激酶 C (PKC),利用 PKC 同工酶的独特能力作为 Gli 的调节剂。我们设计了一种基于吲哚内酰胺的天然产物 (−)-pendolmycin 和一系列类似物的有效合成路线,并在机械上不同的 Gli 报告基因测定中评估了这些类似物。这些研究中的先导化合物,N-hexylindolactam V,相对于临床抑制剂表现出优异的 Gli 抑制作用,并阻止 Gli 依赖性基底细胞癌细胞的生长。更广泛地说,我们的结构-活性研究为新型 Gli 拮抗剂的开发提供了进展,并为对抗 Gli 驱动的癌症提供了新途径。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甲基3-(二甲基氨基)-2-苯基-2H-azirene-2-羧酸乙酯) (±)-盐酸氯吡格雷 (±)-丙酰肉碱氯化物 (d(CH2)51,Tyr(Me)2,Arg8)-血管加压素 (S)-(+)-α-氨基-4-羧基-2-甲基苯乙酸 (S)-阿拉考特盐酸盐 (S)-赖诺普利-d5钠 (S)-2-氨基-5-氧代己酸,氢溴酸盐 (S)-2-[3-[(1R,2R)-2-(二丙基氨基)环己基]硫脲基]-N-异丙基-3,3-二甲基丁酰胺 (S)-1-(4-氨基氧基乙酰胺基苄基)乙二胺四乙酸 (S)-1-[N-[3-苯基-1-[(苯基甲氧基)羰基]丙基]-L-丙氨酰基]-L-脯氨酸 (R)-乙基N-甲酰基-N-(1-苯乙基)甘氨酸 (R)-丙酰肉碱-d3氯化物 (R)-4-N-Cbz-哌嗪-2-甲酸甲酯 (R)-3-氨基-2-苄基丙酸盐酸盐 (R)-1-(3-溴-2-甲基-1-氧丙基)-L-脯氨酸 (N-[(苄氧基)羰基]丙氨酰-N〜5〜-(diaminomethylidene)鸟氨酸) (6-氯-2-吲哚基甲基)乙酰氨基丙二酸二乙酯 (4R)-N-亚硝基噻唑烷-4-羧酸 (3R)-1-噻-4-氮杂螺[4.4]壬烷-3-羧酸 (3-硝基-1H-1,2,4-三唑-1-基)乙酸乙酯 (2S,3S,5S)-2-氨基-3-羟基-1,6-二苯己烷-5-N-氨基甲酰基-L-缬氨酸 (2S,3S)-3-((S)-1-((1-(4-氟苯基)-1H-1,2,3-三唑-4-基)-甲基氨基)-1-氧-3-(噻唑-4-基)丙-2-基氨基甲酰基)-环氧乙烷-2-羧酸 (2S)-2,6-二氨基-N-[4-(5-氟-1,3-苯并噻唑-2-基)-2-甲基苯基]己酰胺二盐酸盐 (2S)-2-氨基-3-甲基-N-2-吡啶基丁酰胺 (2S)-2-氨基-3,3-二甲基-N-(苯基甲基)丁酰胺, (2S,4R)-1-((S)-2-氨基-3,3-二甲基丁酰基)-4-羟基-N-(4-(4-甲基噻唑-5-基)苄基)吡咯烷-2-甲酰胺盐酸盐 (2R,3'S)苯那普利叔丁基酯d5 (2R)-2-氨基-3,3-二甲基-N-(苯甲基)丁酰胺 (2-氯丙烯基)草酰氯 (1S,3S,5S)-2-Boc-2-氮杂双环[3.1.0]己烷-3-羧酸 (1R,4R,5S,6R)-4-氨基-2-氧杂双环[3.1.0]己烷-4,6-二羧酸 齐特巴坦 齐德巴坦钠盐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苯基甲基酯,(2a,3a)- 齐墩果-12-烯-28-酸,2,3-二羟基-,羧基甲基酯,(2a,3b)-(9CI) 黄酮-8-乙酸二甲氨基乙基酯 黄荧菌素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 (1-5) 酰肼 黄体瑞林 麦醇溶蛋白 麦角硫因 麦芽聚糖六乙酸酯 麦根酸 麦撒奎 鹅膏氨酸 鹅膏氨酸 鸦胆子酸A甲酯 鸦胆子酸A 鸟氨酸缩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