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哆醇又名维生素B6或抗糙皮病维生素,学名为2-甲基-3-羟基-4,5-二羟甲基吡啶,俗名盐酸吡哆辛。通常以盐酸盐的形式存在,为白色或微黄色结晶性粉末,熔点在204—206℃(分解)。它溶于水、乙醇和丙酮,微溶于乙醚,在空气中稳定但遇日光会逐渐变质,并容易升华。与氯化铁反应时呈现红棕色。
食物来源吡哆醇主要存在于米糠、蔬菜、酵母、糖蜜以及脂肪等食物中。
药理作用在体内,吡哆醇通过与ATP结合形成具有生理活性的磷酸吡哆醛和磷酸吡哆胺。这些是某些氨基酸氨基转移酶、脱羧酸及消旋酶的辅酶,参与了多种代谢过程。维生素B6适用于预防和治疗维生素B6缺乏症,同时可用于防治异烟肼和环丝氨酸中毒,以及缓解妊娠、放射病和抗癌药所致的呕吐、脂溢性皮炎等病症。此外,它还可以减轻秋水仙碱的毒性。
功能维生素B6的主要功能是通过活性磷酸吡哆醛的形式形成辅酶并参与代谢,在氨基移换、脱羧和氨基酸分解等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同时,它也参与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谢。维生素B6的拮抗物包括羟基嘧啶、脱氧吡哆醇和异烟肼。维生素B6不足或存在拮抗物时可能导致缺乏症。
临床应用 急症医学中的应用维生素B6通过参与氨基酸代谢,与中枢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的合成有关。因此,在紧急情况下补充维生素B6有助于缓解症状和治疗相关疾病。
儿科及成人疾病的治疗维生素B6不仅在儿科疾病中应用广泛,如婴儿营养不良、发育迟缓等,也在成人的多种病症中发挥重要作用,包括神经退行性疾病、精神病以及一些遗传性代谢障碍。
生产方法吡哆醇可以从稻谷壳、甘蔗、酵母和麦芽等多种原料中提取。进一步的合成可以通过化学途径实现,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食品添加剂最大允许使用量及标准吡哆醇是针状结晶(丙酮)形式存在,熔点在160℃左右。它易升华且口服LD50为4000mg/kg。
用途吡哆醇可以从稻谷壳、甘蔗、酵母以及麦芽等多种原料中提取。进一步的合成可以通过化学途径实现,以提高生产效率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2003年,罗氏(上海)维生素有限公司成功建设了国内首条不用苯作溶剂的维生素B6生产线,这是维生素B6生产工艺的重大突破。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5-羟基-4-甲氧甲基-6-甲基-3-吡啶甲醇 | ginkgotoxin | 1464-33-1 | C9H13NO3 | 183.207 |
5-甲氧基-6-甲基-3,4-吡啶二甲醇 | 3-O-Methyl-pyridoxol | 633-72-7 | C9H13NO3 | 183.207 |
(5-羟基-4-(羟甲基)-6-甲基吡啶-3-基)乙酸甲酯 | <5-hydroxy-4-(hydroxymethyl)-6-methylpyridin-3-yl>methyl acetate | 220092-30-8 | C10H13NO4 | 211.218 |
吡多胺 | pyridoxamine | 85-87-0 | C8H12N2O2 | 168.195 |
吡哆醛 | pyridoxal | 66-72-8 | C8H9NO3 | 167.164 |
1,5-二氢-3-异丙基-8-甲基-[1,3]二氧杂卓并[5,6-c]吡啶-9-醇 | 4,5'-O-isobutylidenepyridoxine | 1622-67-9 | C12H17NO3 | 223.272 |
5-羟基-6-甲基-3,4-吡啶二甲酸 | 5-hydroxy-6-methyl-pyridine-3,4-dicarboxylic acid | 479-30-1 | C8H7NO5 | 197.147 |
—— | 3-Hydroxy-2-methylpyridin-4,5-dicarbonsaeuredimethylester | 18872-74-7 | C10H11NO5 | 225.201 |
—— | 4,5-bis-aminomethyl-2-methyl-pyridin-3-ol | 45996-87-0 | C8H13N3O | 167.211 |
—— | 5-hydroxy-6-methylpyridine-3,4-dicarboxylic acid diethyl ester | 2397-71-9 | C12H15NO5 | 253.255 |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5-羟基-4-甲氧甲基-6-甲基-3-吡啶甲醇 | ginkgotoxin | 1464-33-1 | C9H13NO3 | 183.207 |
—— | 3-hydroxy-4-hydroxymethyl-5-methoxymethyl-2-methylpyridine | 55422-51-0 | C9H13NO3 | 183.207 |
4-脱氧吡哆辛 | 4-deoxypyridoxine | 61-67-6 | C8H11NO2 | 153.181 |
4-(乙氧基甲基)-5-(羟甲基)-2-甲基吡啶-3-醇 | 5-(hydroxymethyl)-4-(ethoxymethyl)-2-methylpyridin-3-ol | 53580-89-5 | C10H15NO3 | 197.234 |
—— | 5'-O-benzylpyridoxine | 26864-21-1 | C15H17NO3 | 259.305 |
—— | 5-(hydroxymethyl)-4-((2-methoxyethoxy)methyl)-2-methylpyridin-3-ol | —— | C11H17NO4 | 227.26 |
5-甲氧基-6-甲基-3,4-吡啶二甲醇 | 3-O-Methyl-pyridoxol | 633-72-7 | C9H13NO3 | 183.207 |
—— | 4-(butoxymethyl)-5-(hydroxymethyl)-2-methylpyridin-3-ol | 59050-89-4 | C12H19NO3 | 225.288 |
1,3-二氢-6-甲基-呋喃并[3,4-c]吡啶-7-醇 | 7-hydroxy-6-methyl-1,3-dihydrofuro<3,4-c>pyridin | 5196-20-3 | C8H9NO2 | 151.165 |
—— | 5-(hydroxymethyl)-4-((isopentyloxy)methyl)-2-methylpyridin-3-ol | 59050-82-7 | C13H21NO3 | 239.3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