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K2又称为甲萘醌,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在人体中,它主要由肠道细菌合成,并存在于动物肝脏、发酵乳制品和奶酪等食品中。纳豆则是维生素K2最丰富的来源之一。
作为γ-谷氨酰胺羧化酶的辅助因子,维生素K2能够激活多种维生素K依赖蛋白,在心血管健康和骨骼健康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发现历史在维生素大家族中,维生素K是发现较晚的一种。1929年,丹麦科学家亨利克·达姆从动物肝脏和麻子油中提取了维生素K,并推测其为防止出血的有效成分。1939年,他从绿叶蔬菜中提纯了维生素K1。194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亨利克·达姆和爱德华·阿德尔伯特·多伊西,褒扬他们对维生素K的研究贡献。
然而由于当时人们对维生素K的认知有限,科学家无法区分维生素K1和K2,因此把两者都归为维生素K。这种认知局限导致维生素K2被遗忘了几十年。直到1975年,维生素K2和维生素K1之间的差异性得到了重视,并引发了科学家对维生素K2的深入研究。
传统意义上,维生素K被认为是血液凝结的重要成分。如果没有它,我们可能会因轻微的伤口持续出血。实际上这只是维生素K1的作用,它并不代表整个维生素K族的作用。K族维生素的所有结构形式都基于甲萘醌结构,根据侧链的长度和位置差异分为K1、K2、K3等。维生素K1和K2在侧链结构上的细微差异使得它们的功效作用大相径庭。
食物来源在现代饮食中,维生素K2的平均摄入量非常低,主要存在于发酵食品中,如豆腐、牛奶和纳豆。
生理功能与作用 抗骨质疏松维生素K2的作用是使基质骨钙蛋白活化。在维生素K2的作用下,基质骨钙蛋白活化后,在蛋白质上形成许多钙结合位点。这些活性位点能够与进入骨骼的钙离子结合,完成生理成骨过程,从而使人的骨骼坚硬、能支撑体重。
缺乏维生素K2会导致基质骨钙蛋白不能活化,钙不能与骨钙蛋白结合,从而导致骨无法真正地形成,造成钙流失。流失的钙会进入身体其他器官,在这些器官内沉积,引起器官钙化和多种疾病。因此,维生素K2对于骨骼健康、预防骨质疏松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改善牙齿健康牙齿健康主要依赖于骨钙蛋白这一调节蛋白,它可以被维生素K2激活。牙本质是牙齿上釉质下面的钙化组织,骨钙蛋白可以触发新牙本质生长的机制。
有助于抗击癌症维生素K2可以通过负调控与细胞癌变有关的酪氨酸激酶和磷酸酯酶活性以及调节与细胞增殖相关的因子,最终导致肿瘤细胞周期抑制并减少肿瘤的生长。
改善糖尿病维生素K2可以上调胰岛素基因表达,促进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从而改善身体代谢水平,有助于糖尿病患者的康复。
缺乏症中年以后,由于人体机能衰退,肠道合成维生素K2的能力急剧下降。同时,普通食物中的低活性维生素K2含量极微,无法通过饮食充分补充。因此,中老年人和绝经妇女存在较严重的维生素K2缺乏风险,从而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
为维护骨骼健康及预防骨质疏松,日常额外补充维生素K2必不可少。健康成人每日需补充的维生素K2量约为50—120μg;而骨质疏松及骨骼亚健康人群则需要适当增加补充量。
生产方法统的维生素K2一般采用化学合成法生产,存在化学前体原料来源限制、化学反应产生大量异构体和副产物多等问题,并且产率低。因此,合成的维生素K2活性较低。活性更高的天然维生素K2仅能通过微生物发酵法获得。因此,微生物发酵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