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
化学品中文名称: | 1,2-二苯乙烷 |
化学品英文名称: | 1,2-Diphenylethane;Dibenzyl |
中文俗名或商品名: | |
Synonyms: | |
CAS No.: | 103-29-7 |
分子式: | C 14 H 14 |
分子量: | 182.25 |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
纯化学品 混合物 | |||
化学品名称:1,2-二苯乙烷 | |||
|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
危险性类别: | |
侵入途径: | 吸入 食入 |
健康危害: | 高浓度具有刺激和麻醉作用。 |
环境危害: |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
燃爆危险: | 本品可燃,具刺激性。 |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
皮肤接触: |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
眼睛接触: | 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
吸入: |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
食入: | 给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
危险特性: | 遇高热、明火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的危险。 |
有害燃烧产物: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
消防员的个体防护: | |
禁止使用的灭火剂: | |
闪点(℃): | 128.8 |
自燃温度(℃): | 480 |
爆炸下限[%(V/V)]: | 无资料 |
爆炸上限[%(V/V)]: | 无资料 |
最小点火能(mJ): | |
爆燃点: | |
爆速: | |
最大燃爆压力(MPa): | |
建规火险分级: |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
应急处理: |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转移至安全场所。若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
操作注意事项: | 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与氧化剂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
储存注意事项: |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
最高容许浓度: | 中 国 MAC:未制订标准前苏联MAC:未制订标准美国TLV-TWA:未制订标准美国 |
监测方法: | |
工程控制: | 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
呼吸系统防护: | 可能接触毒物时,应戴口罩。 |
眼睛防护: | 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
身体防护: | 穿工作服。 |
手防护: | 必要时戴防护手套。 |
其他防护: |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后,淋浴更衣。 |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
外观与性状: | 固体。 |
pH: | |
熔点(℃): | 52 |
沸点(℃): | 284 |
相对密度(水=1): | 1.0 |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 6.29 |
饱和蒸气压(kPa): | |
燃烧热(kJ/mol): | |
临界温度(℃): | |
临界压力(MPa): | |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 |
闪点(℃): | 128.8 |
引燃温度(℃): | 480 |
爆炸上限%(V/V): | 无资料 |
爆炸下限%(V/V): | 无资料 |
分子式: | C 14 H 14 |
分子量: | 182.25 |
蒸发速率: | |
粘性: | |
溶解性: | 溶于乙醚、热乙醇。 |
主要用途: | 用于有机合成。 |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
稳定性: | 在常温常压下 稳定 |
禁配物: | 强氧化剂。 |
避免接触的条件: | |
聚合危害: | 不能出现 |
分解产物: |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
急性毒性: | 低毒 |
急性中毒: | |
慢性中毒: | |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 |
刺激性: | |
致敏性: | |
致突变性: | |
致畸性: | |
致癌性: |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
生态毒理毒性: | |
生物降解性: | |
非生物降解性: | |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
废弃物性质: | |
废弃处置方法: |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 |
废弃注意事项: |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
|
危险货物编号: | |
UN编号: | |
包装标志: | |
包装类别: | |
包装方法: | |
运输注意事项: | 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车辆运输完毕应进行彻底清扫。 |
RETCS号: | |
IMDG规则页码: |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
国内化学品安全管理法规: |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 |
国际化学品安全管理法规: |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
参考文献: | 1.周国泰,化学危险品安全技术全书,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 2.国家环保局有毒化学品管理办公室、北京化工研究院合编,化学品毒性法规环境数据手册,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 3.Canadian Centre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CHEMINFO Database.1998 4.Canadian Centre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RTECS Database, 1989 |
填表时间: | 年月日 |
填表部门: | |
数据审核单位: | |
修改说明: | |
其他信息: | 3 |
MSDS修改日期: | 年月日 |
化学性质
白色针状或小片状结晶。熔点52℃,沸点284℃,在140-150℃时其蒸汽压为1.73kPa,闪点129℃,相对密度0.9782(25/4℃)。易溶于氯仿、醚、二硫化碳和乙酸戊酯,也能溶解于醇中,几乎不溶于水。与三氧化铬或高锰酸作用可生成苯甲酸。
用途
用于有机合成及硝化纤维素的溶剂。此外,它还用作电力容器的浸渍剂,无碳复写纸的染料溶剂,以及塑料增塑剂和高温加热介质。
生产方法
由氯化苄与金属钠作用制得。具体操作为:将氯化苄与金属钠在160-180℃反应4小时即可得到联苯。另一种合成方法是:在铜存在下进行反应,或通过安息香在镍的存在下氢化而获得。
类别
易燃液体
毒性分级
中毒
急性毒性
腹腔注射小鼠 LD50: 2,500 毫克/公斤;静脉注射小鼠 LD50: 78 毫克/公斤
可燃性危险特性
较易燃,燃烧时会产生刺激性烟雾
储运特性
需在通风、低温和干燥条件下储存与运输
灭火剂
推荐使用干粉、泡沫或雾状水进行灭火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对二甲苯二聚体 | [2.2]Paracyclophan | 1633-22-3 | C16H16 | 208.303 |
1,4-双(2-苯乙基)苯 | 1,4-bis(2-phenylethyl)benzene | 1985-58-6 | C22H22 | 286.417 |
1,2-二(4-氯苯基)乙烷 | 1,2-bis(4-chlorophenyl)ethane | 5216-35-3 | C14H12Cl2 | 251.155 |
1-溴-4-[2-(4-溴苯基)乙基]苯 | 4,4'-dibromobibenzyl | 19829-56-2 | C14H12Br2 | 340.057 |
4-苯乙基苯酚 | 4-(2-phenylethyl)phenol | 6335-83-7 | C14H14O | 198.265 |
乙基苯 | ethylbenzene | 100-41-4 | C8H10 | 106.167 |
乙基溴苯 | 1-phenyl-2-bromoethane | 103-63-9 | C8H9Br | 185.063 |
烯丙苯 | allylbenzene | 300-57-2 | C9H10 | 118.178 |
正丙基苯 | Propylbenzene | 103-65-1 | C9H12 | 120.194 |
异丙苯 | Isopropylbenzene | 98-82-8 | C9H12 | 120.194 |
苯乙醛 | phenylacetaldehyde | 122-78-1 | C8H8O | 120.151 |
2-碘代乙基苯 | 2-phenethyl iodide | 17376-04-4 | C8H9I | 232.064 |
邻氯乙苯 | 2-phenylethyl chloride | 622-24-2 | C8H9Cl | 140.612 |
苯乙腈 | phenylacetonitrile | 140-29-4 | C8H7N | 117.15 |
苯乙醇 | 2-phenylethanol | 60-12-8 | C8H10O | 122.167 |
1,2-二苯基乙胺 | (R,S)-1,2-diphenylethylamine | 25611-78-3 | C14H15N | 197.28 |
(S)-1,2-二苯基乙基胺 | (S)-1,2-diphenylethyl amine | 3082-58-4 | C14H15N | 197.28 |
2-苯乙基苯胺 | 2-(2-phenylethyl)aniline | 5697-85-8 | C14H15N | 197.28 |
—— | 1,2-Diphenylethanol | 614-29-9 | C14H14O | 198.265 |
二苯基乙酮 | phenyl benzyl ketone | 451-40-1 | C14H12O | 196.249 |
2,2'-二溴联苄 | 1,2-bis(2-bromophenyl)ethane | 59485-34-6 | C14H12Br2 | 340.057 |
丁苯 | 1-butylbenzene | 104-51-8 | C10H14 | 134.221 |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1,2-二对甲苯基乙烷 | 1,2-di-p-tolylethane | 538-39-6 | C16H18 | 210.319 |
1-甲基-4-(2-苯基乙基)-苯 | 4-methylbibenzyl | 14310-20-4 | C15H16 | 196.292 |
1-甲基-3-(2-苯基乙基)苯 | 1-methyl-3-phenethylbenzene | 34403-06-0 | C15H16 | 196.292 |
—— | 1,2-bis(4-(2-chloroethyl)phenyl)ethane | 397872-17-2 | C18H20Cl2 | 307.263 |
4,4'-二氨基联苄 | 4,4'-diaminodihydrostilbene | 621-95-4 | C14H16N2 | 212.294 |
1,2-二(4-氯苯基)乙烷 | 1,2-bis(4-chlorophenyl)ethane | 5216-35-3 | C14H12Cl2 | 251.155 |
1-溴-4-[2-(4-溴苯基)乙基]苯 | 4,4'-dibromobibenzyl | 19829-56-2 | C14H12Br2 | 340.057 |
4-苯乙基苯酚 | 4-(2-phenylethyl)phenol | 6335-83-7 | C14H14O | 198.265 |
4-溴联苄基 | 1-bromo-4-phenethylbenzene | 14310-24-8 | C14H13Br | 261.161 |
bi苄基-4,4-二醇 | 4,4'-ethylenediphenol | 6052-84-2 | C14H14O2 | 214.264 |
1,2-二(4-乙烯基苯基)乙烷 | 1,2-bis(4-vinylphenyl)ethane | 48174-52-3 | C18H18 | 234.341 |
1-碘-4-[2-(4-碘苯基)乙基]苯 | 1,2-Bis(4-iodophenyl)ethane | 6622-80-6 | C14H12I2 | 434.058 |
4-[2-(4-甲酰基苯基)乙基]苯甲醛 | bibenzyl-4,4'-dicarbaldehyde | 1220-08-2 | C16H14O2 | 238.286 |
4-(2-苯基乙基)苯甲醛 | 4-phenethylbenzaldehyde | 1212-50-6 | C15H14O | 210.276 |
—— | 1,2-bis<4-(chloromethyl)phenyl>ethane | 38058-86-5 | C16H16Cl2 | 279.209 |
—— | 1-[chloro[(14)C]methyl]-4-(2-phenylethyl)benzene | —— | C15H15Cl | 232.726 |
—— | {4-[2-(4-hydroxymethyl-phenyl)ethyl]phenyl}methanol | 88579-94-6 | C16H18O2 | 242.318 |
4-(氯甲基)二苯甲基 | 4-(chloromethyl)-1,2-diphenylethane | 80676-35-3 | C15H15Cl | 230.737 |
1-(溴甲基)-4-[2-[4-(溴甲基)苯基]乙基]苯 | 4,4'-bis(bromomethyl)bibenzyl | 6337-67-3 | C16H16Br2 | 368.111 |
乙基苯 | ethylbenzene | 100-41-4 | C8H10 | 106.167 |
1-甲基-2-(2-苯基乙基)苯 | 1-methyl-2-phenethylbenzene | 34403-05-9 | C15H16 | 196.292 |
1-叔丁基-4-[2-(4-叔丁基苯基)乙基]苯 | 1,2-bis(4-tert-butylphenyl)ethane | 22927-07-7 | C22H30 | 294.48 |
3-苯乙基酚 | 3-phenethylphenol | 33675-75-1 | C14H14O | 198.265 |
—— | 1,2-Bis-<4-(1-hydroxyaethyl)-phenyl>-aethan | 38147-31-8 | C18H22O2 | 270.371 |
1,1'-(1,2-乙二基二-4,1-亚苯基)二-乙酮 | 4,4'-diacetylbibenzyl | 793-06-6 | C18H18O2 | 266.34 |
4-乙酰基联苄 | 4-phenethylacetophenone | 785-78-4 | C16H16O | 224.302 |
—— | 1-Benzyl-4-phenaethyl-benzol | 94871-34-8 | C21H20 | 272.39 |
—— | 1,2-Bis-(4-benzyl-phenyl)-ethan | 7052-61-1 | C28H26 | 362.514 |
—— | bibenzyl-4,4'-diyldi-acetic acid | 93878-05-8 | C18H18O4 | 298.339 |
1-甲氧基-4-(2-苯基乙基)-苯 | 1-(4-methoxyphenyl)-2-phenylethane | 14310-21-5 | C15H16O | 212.291 |
—— | 1,2-Ethandiylbis(3-benzaldehyd) | 142421-25-8 | C16H14O2 | 238.286 |
—— | 1-(2-Phenylethyl)-4-(3,3,3-trifluoropropyl)benzene | 86512-62-1 | C17H17F3 | 278.31 |
苯乙醛 | phenylacetaldehyde | 122-78-1 | C8H8O | 120.151 |
—— | 2-deuterioethylbenzene | 1861-04-7 | C8H10 | 107.159 |
—— | 4,4'-diphenethyl-biphenyl | 4433-12-9 | C28H26 | 362.514 |
1,2-二苯基乙硫醇 | 1,2-diphenylethanethiol | 57682-62-9 | C14H14S | 214.331 |
1,2-二苯基-1-氟乙烷 | (1-fluoroethane-1,2-diyl)dibenzene | 74185-77-6 | C14H13F | 200.256 |
—— | 2-(2-phenylethyl)phenol | 7294-84-0 | C14H14O | 198.265 |
—— | Chloro-1 diphenyl-1,2 ethane | 136904-76-2 | C14H13Cl | 216.71 |
(R)-(-)-1,2-二苯基乙醇 | (R)-1,2-diphenylethanol | 41822-67-7 | C14H14O | 198.265 |
—— | 1,2-Diphenylethanol | 614-29-9 | C14H14O | 198.265 |
二苯基乙酮 | phenyl benzyl ketone | 451-40-1 | C14H12O | 196.249 |
丁苯 | 1-butylbenzene | 104-51-8 | C10H14 | 134.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