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质 白色或微黄色结晶性粉末。
应用 作为食品品质改良剂使用:
鉴别试验
含量分析 准确称取约100mg试样,移入一100ml容量瓶中,使溶于0.1mol/L氢氧化钠液约90ml后定容混匀。取该液5mL移入另一100ml容量瓶中加水定容混匀。取该液1mL加入5%试剂级苯酚1mL和硫酸试液(TS-240)5mL,剧烈摇振后在冰水中冷却。用0.1mol/L水和试剂级葡萄糖作同上试验作为参比标准液,在1cm池中于490nm处测定吸光度,并以空白液为比较基准。试样中凝结多糖的含量计算公式如下:
毒性 LD₅₀ > 10g/kg(大鼠,经口)。 亚急性及慢性毒性试验、致畸、致癌、多代繁殖试验等20余种安全性试验,均无异常。 ADI不作特殊规定(FAO/WHO,2001)。
化学性质 白色至近白色的粉末,几乎无臭。在1%水悬浮液中加热至54~78℃后冷却至40℃以下可形成热可逆性凝胶;如加热至80℃以上则形成不可逆性凝胶。2%水悬浮液加热至90℃时凝胶强度达到75g/cm²,而4%悬浮液加热至100℃并维持10min后,凝胶强度可达2000g/cm²。在此过程中,胶体的强度随加热温度和时间增加而增强;硼酸的存在可进一步提高强度。该物质在pH值为2.0~10.0范围内均可形成凝胶,并且不被人体消化、不产生热量,含膳食纤维98%。
生产方法 通过纯种培养发酵法生产,使用非致病性和无毒菌株革兰氏阴性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的产碱杆菌(Alacligenes facalis var. myrzogenes)或土壤放线菌(Agrobaclerium radibactor),将培养基中所蓄积的凝结多糖用碱溶解,分离掉菌体后经酸中和、浓缩、析出、洗净、干燥、粉碎而得。作为商品,有CD-1型(含瓜尔豆胶15%)、CD-3型(含槐豆胶15%)及CD-7型(含瓜尔豆胶4%、蔗糖脂肪酸酯14%和谷蛋白14%)等多种型号。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可得然胶 | β-D-glucose | 492-61-5 | C6H12O6 | 180.158 |
—— | D-fructose | 10247-46-8 | C6H12O6 | 180.158 |
D-果糖 | D-fructose | 470-23-5 | C6H12O6 | 180.158 |
蔗糖 | Sucrose | 57-50-1 | C12H22O11 | 342.3 |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 | glucose pentaacetate | 1192012-92-2 | C16H22O11 | 390.344 |
—— | ((2R,3R,4S,5R)-6-allyloxy-3,4,5-tris-benzyloxy-tetrahydro-pyran-2-yl)-methanol | 54606-68-7 | C30H34O6 | 490.5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