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标编号: | 61712 |
CAS: | 554-84-7 |
中文名称: | 3-硝基(苯)酚 |
英文名称: | m-Nitrophenol |
别 名: | 间硝基苯酚 |
分子式: | C 6 H 5 NO 3 ;O 2 NC 6 H 4 OH |
分子量: | 139.11 |
熔 点: | 97℃ |
密 度: | 相对密度(水=1)1.49 |
蒸汽压: | |
溶解性: | 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丙酮、稀酸、碱等 |
稳定性: | 稳定 |
外观与性状: | 淡黄色结晶 |
危险标记: | 15(毒害品) |
用 途: | 用作指示剂 |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对皮肤有强烈刺激作用。能经皮肤和呼吸道吸收。动物实验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体温升高,肝肾损害。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急性毒性:LD50328mg/kg(大鼠经口);500mg/kg(大鼠皮下) 致突变性:DNA修复:枯草菌500ug/皿。 对生物防解的影响:水中浓度20mg/L时,荧光假单孢菌对葡萄糖的降解受到抑制。浓度300mg/L时,大肠杆菌对葡萄糖降解受到抑制。
危险特性:遇高热、明火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的危险。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氧化氮烟气。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气相色谱法《环境监测资料,1986(1-2)》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水中间硝基酚含量的测定:样品经氯甲烷萃取后,再用火焰离子化或电子捕获检测器的气相色谱分析(EPA 604法)或色质联用仪测定(EPA 625法)
前苏联(1975) | 水体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 | 0.06mg/L |
前苏联 | 污水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 | 3mg/L |
空气中嗅觉阈浓度 | 3.0mg/m 3 | |
水中嗅觉阈浓度 | 0.6mg/L(觉察阈) |
一、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用沙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用清洁的铲子收集于干燥净洁有盖的容器中,运至废物处理场所。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废弃物处置方法:用控制焚烧法。必须保证充分燃烧,焚烧大量的废料时焚烧炉排出的氮氧化物要通过洗涤器除去。从废水中回收间硝基酚。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较低高时,佩带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应该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紧袖工作服,长统胶鞋。 手防护:戴橡皮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及时换洗工作服。工作前后不饮酒,用温水洗澡,进行就业前和定期体检。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吸入:迅速脱 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患者清醒时立即给饮植物油15~30ml。催吐,尽快彻底洗胃。就医。
由间硝基苯胺经重氮化、水解而得。具体步骤如下:将间硝基苯在搅拌下慢慢加入稀硫酸中,降温至0℃以下;随后在搅拌条件下缓慢滴加亚硝酸钠水溶液,并保持温度低于15℃。完成重氮化反应后,反应液应呈现深棕色透明液体状态。接着,在搅拌下将重氮盐缓慢加入125℃的热稀硫酸中,保温1-2小时。待冷却后,析出结晶并过滤,用水洗涤至pH值在3-4之间,滤干后减压蒸馏即可得到成品。
合成制备方法同样地,由间硝基苯胺经重氮化、水解而得。具体步骤包括:将间硝基苯在搅拌下慢慢加入稀硫酸中,降温至0℃以下;随后在搅拌条件下缓慢滴加亚硝酸钠水溶液,并保持温度低于15℃。完成重氮化反应后,反应液应呈现深棕色透明液体状态。接着,在搅拌下将重氮盐缓慢加入125℃的热稀硫酸中,保温1-2小时。待冷却后,析出结晶并过滤,用水洗涤至pH值在3-4之间,滤干后减压蒸馏即可得到成品。
用途简介间硝基苯磺酸钠可用作指示剂、杀真菌剂以及有机合成的原料。
用途间硝基苯磺酸钠同样用作指示剂、杀真菌剂和有机合成的原料。[21]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3-硝基苯甲醚 | 3-nitroanisole | 555-03-3 | C7H7NO3 | 153.137 |
3-硝基苯乙醚 | 1-ethoxy-3-nitrobenzene | 621-52-3 | C8H9NO3 | 167.164 |
苯,1-(乙烯氧基)-3-硝基- | 1-nitro-3-(vinyloxy)benzene | 1441-07-2 | C8H7NO3 | 165.148 |
3-硝基-4-氨基苯酚 | 4-amino-3-nitrophenol | 610-81-1 | C6H6N2O3 | 154.125 |
(3-硝基苯基)甲酸盐 | m-Nitrophenyl-formiat | 1988-17-6 | C7H5NO4 | 167.121 |
2-(3-硝基苯氧基)乙胺 | m-nitrophenoxyethylamine | 26646-35-5 | C8H10N2O3 | 182.179 |
—— | 1-allyloxy-3-nitro-benzene | 58621-55-9 | C9H9NO3 | 179.175 |
1-(2-溴乙氧基)-3-硝基苯 | 2-(3-nitrophenoxy)bromoethane | 13831-59-9 | C8H8BrNO3 | 246.06 |
—— | 3-(but-3-enyloxy)nitrobenzene | 374588-08-6 | C10H11NO3 | 193.202 |
3-硝基苯氧乙酸 | 2-(3-nitrophenoxy)acetic acid | 1878-88-2 | C8H7NO5 | 197.147 |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3-硝基苯甲醚 | 3-nitroanisole | 555-03-3 | C7H7NO3 | 153.137 |
4-硝基儿茶酚 | 1,2-dihydroxy-4-nitrobenzene | 3316-09-4 | C6H5NO4 | 155.11 |
2-硝基对苯二酚 | 2-nitrohydroquinone | 16090-33-8 | C6H5NO4 | 155.11 |
3-硝基苯乙醚 | 1-ethoxy-3-nitrobenzene | 621-52-3 | C8H9NO3 | 167.164 |
—— | 3-nitro-1-(fluoromethoxy)benzene | —— | C7H6FNO3 | 171.128 |
苯,1-(乙烯氧基)-3-硝基- | 1-nitro-3-(vinyloxy)benzene | 1441-07-2 | C8H7NO3 | 165.148 |
(3-硝基苯基)甲酸盐 | m-Nitrophenyl-formiat | 1988-17-6 | C7H5NO4 | 167.121 |
2-氯-5-硝基苯酚 | 5-nitro-2-chlorophenol | 619-10-3 | C6H4ClNO3 | 173.556 |
1-硝基-3-苯氧基苯 | 1-nitro-3-phenoxybenzene | 620-55-3 | C12H9NO3 | 215.208 |
1-硝基-3-(3-硝基苯氧基)苯 | 3,3'-dinitrodiphenyl ether | 38490-83-4 | C12H8N2O5 | 260.2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