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炔环己醇 | 78-27-3

中文名称
炔环己醇
中文别名
1-乙炔基-1-环己醇;环己炔醇;乙炔环己醇;1-乙炔基-1-环己;乙炔基环己醇;1-乙炔基环己醇;1-乙炔基环己醇;1-乙炔环己醇
英文名称
1-Ethynyl-1-cyclohexanol
英文别名
1-Ethynylcyclohexan-1-ol;1-ethynylcyclohexanol;ethynylcyclohexanol;acetylene cyclohexanol
炔环己醇化学式
CAS
78-27-3;28652-54-2
化学式
C8H12O
mdl
——
分子量
124.183
InChiKey
QYLFHLNFIHBCPR-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30-33 °C(lit.)
  • 沸点:
    180 °C(lit.)
  • 密度:
    0.967 g/mL at 25 °C(lit.)
  • 闪点:
    163 °F
  • 溶解度:
    水中的溶解度为10 克/升 (20°C)
  • LogP:
    1.49 at 25℃
  • 物理描述:
    OtherSoli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7
  • 重原子数:
    9
  • 可旋转键数:
    1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75
  • 拓扑面积:
    20.2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1

安全信息

  • TSCA:
    Yes
  • 危险等级:
    6.1
  • 危险品标志:
    Xn
  • 安全说明:
    S26,S36/37,S36/37/39
  • 危险类别码:
    R21/22,R36
  • WGK Germany:
    1
  • 海关编码:
    29061900
  • 危险品运输编号:
    UN 2811 6.1/PG 3
  • RTECS号:
    GV9100000
  • 包装等级:
    III
  • 危险类别:
    6.1
  • 危险性防范说明:
    P280,P305+P351+P338,P312
  • 危险性描述:
    H302,H311,H315,H319

SDS

SDS:c1618eb0360f9c80b91e87b68be1108d
查看

制备方法与用途

乙炔环己醇

概述

乙炔环己醇是一种重要中间体。在中高温下表现为无色透明液体,在低温条件下则为白色结晶。它能溶于醇、醚和苯等有机溶剂,水中的溶解度约为10 g/L(20 ℃)。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反应、医药和农药领域,并可用作稳定剂、抑制剂、阻聚剂及缓蚀剂。

应用

  • 在油井或气井中:作为阻聚剂用于防止有机硅组合物在运输途中固化。
  • 化学性质
    • 具有醇的特性,可以与酸酐、酰氯和卤代烷反应生成醚和酯。
    • 含有炔基,能够与卤素、卤化氢以及水发生加成反应;还能够生成金属炔化物。

防腐蚀作用

添加乙炔环己醇于腐蚀介质中,能显著降低金属的腐蚀速率。它既可单独作为缓蚀剂使用,也可与其他物质配合作用以提高缓蚀效果。常用胺类缓蚀剂及碘化钾、碘化亚铜与之复配,在200~260 ℃温度范围内表现良好。

物理性质

  • 外观:白色结晶。
  • 熔点:30-31℃。
  • 沸点:180℃(在 1.07kPa 压力下)。
  • 折射率:20 ℃时为 1.4820。

生产方法

制备乙炔环己醇的过程涉及以下步骤:

  • 将干燥的乙炔通入液氨中,同时加入钠,并滴加环已酮。
  • 反应混合物在室温下静置约20小时,以挥发掉氨。
  • 加入冰水来分解剩余固体物质。
  • 用50%硫酸酸化后,从有机相和水相中分别取样并合并。
  • 蒸发乙醚,并采用减压蒸馏方法收集相应馏分。收率为65-74%。

用途

  1. 用于有机合成
  2. 作为硅橡胶生产中的稳定剂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1
    • 2
    • 3
    • 4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Dimroth, Chemische Berichte, 1938, vol. 71, p. 1333,1345
    摘要:
    DOI:
  • 作为产物:
    描述:
    triethyl((1-ethynylcyclohexyl)oxy)silane 在 potassium fluoride 、 三缩四乙二醇 作用下, 反应 24.0h, 以82%的产率得到炔环己醇
    参考文献:
    名称:
    一种在四甘醇存在下使用KF选择性脱保护甲硅烷基醚的温和有效方法†
    摘要:
    一个温和而有效的协议,用于使用以下方法脱甲硅烷基醚 肯尼迪 在 四甘醇被报道。在某些对酸和碱不稳定的官能团的存在下,可以高产率选择性地裂解多种醇式甲硅烷基醚。此外,在室温下仅裂解酚类甲硅烷基醚,而不会影响醇类甲硅烷基醚。
    DOI:
    10.1039/c1ob06300f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One-Pot Synthesis of 2,5-Dihydropyrroles from Terminal Alkynes, Azides, and Propargylic Alcohols by Relay Actions of Copper, Rhodium, and Gold
    作者:Tomoya Miura、Takamasa Tanaka、Kohei Matsumoto、Masahiro Murakami
    DOI:10.1002/chem.201405357
    日期:2014.12.1
    of copper, rhodium, and gold formulate a onepot multistep pathway, which directly gives 2,5‐dihydropyrroles starting from terminal alkynes, sulfonyl azides, and propargylic alcohols. Initially, copper‐catalyzed 1,3‐dipolar cycloaddition of terminal alkynes with sulfonyl azides affords 1‐sulfonyl‐1,2,3‐triazoles, which then react with propargylic alcohols under the catalysis of rhodium. The resulting
    铜,铑和金的接力作用形成了一个单步多步路径,该路径直接从末端炔烃,磺酰叠氮化物和炔丙醇开始生成2,5-二氢吡咯。最初,末端炔烃与磺酰叠氮化物的铜催化1,3-偶极环加成反应生成1-磺酰基-1,2,3-三唑,然后在铑的催化下与炔丙醇反应。所得的烯基炔丙基醚随后进行热克莱森重排,得到α-烯基-α-氨基酮。最后,金催化剂提示5-内的环化,以产生2,5-二氢吡咯。
  • Application of Pd Nanoparticles Supported on Mesoporous Hollow Silica Nanospheres for the Efficient and Selective Semihydrogenation of Alkynes
    作者:Oscar Verho、Haoquan Zheng、Karl P. J. Gustafson、Anuja Nagendiran、Xiaodong Zou、Jan-E. Bäckvall
    DOI:10.1002/cctc.201501112
    日期:2016.2
    Herein, the preparation of a heterogeneous catalyst consisting of 1–2 nm sized Pd nanoparticles supported on amino‐functionalized mesoporous hollow silica nanospheres and its use for the semihydrogenation of mono‐ and disubstituted alkynes is reported. By utilizing this Pd nanocatalyst together with the green poisoning agent DMSO, high yields of the desired alkenes could be achieved, while suppressing
    在本文中,报道了由负载在氨基官能化介孔空心二氧化硅纳米球上的1-2 nm大小的Pd纳米颗粒组成的非均相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单和双取代炔烃的半氢化反应中的应用。通过将此Pd纳米催化剂与绿色中毒剂DMSO一起使用,可以实现所需烯烃的高收率,同时抑制了烷烃过度还原的程度。令我们高兴的是,Pd纳米催化剂对炔烃部分表现出卓越的化学选择性,从而可以在其他可还原的官能团(例如卤素,羰基和硝基)存在下进行转化。
  • Substrate Activity Screening:  A Fragment-Based Method for the Rapid Identification of Nonpeptidic Protease Inhibitors
    作者:Warren J. L. Wood、Andrew W. Patterson、Hiroyuki Tsuruoka、Rishi K. Jain、Jonathan A. Ellman
    DOI:10.1021/ja0547230
    日期:2005.11.1
    A new fragment-based method for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ovel and distinct classes of nonpeptidic protease inhibitors, Substrate Activity Screening (SAS), is described. This method consists of three steps: (1) a library of N-acyl aminocoumarins with diverse, low molecular weight N-acyl groups is screened to identify protease substrates using a simple fluorescence-based assay, (2) the identified N-acyl
    描述了一种新的基于片段的方法,用于快速开发新型和不同类别的非肽蛋白酶抑制剂,即底物活性筛选 (SAS)。该方法由三个步骤组成:(1) 筛选具有多种低分子量 N-酰基的 N-酰基氨基香豆素库,以使用简单的基于荧光的测定来鉴定蛋白酶底物,(2) 已鉴定的 N-酰基氨基香豆素底物通过快速类似物合成和评估进行优化,并且 (3) 优化的底物通过用已知机制的药效团直接替换氨基香豆素而转化为抑制剂。SAS 方法已成功应用于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的半胱氨酸蛋白酶组织蛋白酶 S。在筛选 N-酰基氨基香豆素文库时鉴定出多种不同类别的非肽底物。两种非肽底物类别针对底物进行了优化,每个类别的切割效率提高了 8000 倍以上。然后将选择的非肽底物直接转化为对组织蛋白酶 S 具有纳摩尔亲和力的低分子量新型醛抑制剂。本研究证明了这种基于底物的快速鉴定和优化弱片段方法的独特特征和优点,并提供了框架用于开发针对许多不同蛋白酶的完全非肽抑制剂。
  • Synthesis and click reaction of tubulin polymerization inhibitor 9-azido-α-noscapine
    作者:Naresh Kumar Manchukonda、Praveen Kumar Reddy Nagireddy、Balasubramanian Sridhar、Srinivas Kantevari
    DOI:10.1007/s11164-016-2773-7
    日期:2017.4
    Abstract An efficient protocol for the synthesis of tubulin polymerization inhibitor, 9-azido-α-noscapine 2h from 9-amino-α-noscapine 2g is developed using mild reaction conditions ( t -butyl nitrite/trimethylsilyl azide in acetonitrile at room temperature). Operational simplicity, high product yield without formation of any side products are the advantages of this protocol. Further copper catalyzed
    摘要 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亚硝酸 叔 丁酯/叠氮化三甲基甲硅烷基叠氮化物在室温下),开发了一种由9-氨基-α-芥子 碱 2g 合成微管蛋白聚合抑制剂9-叠氮基-α-芥子碱 2h的有效方法 。该协议的优点是操作简单,产品产率高而不形成任何副产品。进一步的铜催化的9-叠氮基-α-芥子碱 2h 与炔烃 6a-f的 点击反应 产生了9-三唑基类胡萝卜素 7a-f, 产生了优异的收率。图形概要 开发了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由9-氨基-α-芥子碱合成9-叠氮基-α-芥子碱的友好协议;使用点击化学将其进一步衍生为三唑。
  • Half-Sandwich Ruthenium Carbene Complexes Link<i>trans</i>-Hydrogenation and<i>gem</i>-Hydrogenation of Internal Alkynes
    作者:Alexandre Guthertz、Markus Leutzsch、Lawrence M. Wolf、Puneet Gupta、Stephan M. Rummelt、Richard Goddard、Christophe Farès、Walter Thiel、Alois Fürstner
    DOI:10.1021/jacs.8b00665
    日期:2018.2.28
    E-alkenes are formed by trans-delivery of the two H atoms of H2. A combined experimental and computational study now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mechanistic picture: a metallacyclopropene (η2-vinyl complex) is primarily formed, which either evolves into the E-alkene via a concerted process or reacts to give a half-sandwich ruthenium carbene; in this case, one of the C atoms of the starting alkyne is converted
    用 [Cp*Ru] 基催化剂对内部炔烃进行氢化的特点是非正统的立体化学过程,因为 E-烯烃是通过 H2 的两个 H 原子的反式传递形成的。一项结合实验和计算的研究现在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机理图:主要形成金属环丙烯(η2-乙烯基配合物),它要么通过协同过程演变成 E-烯烃,要么反应生成半夹心钌卡宾;在这种情况下,起始炔烃的一个碳原子被转化为亚甲基。这种转变代表了 π 键的正式宝石氢化,这几乎没有任何先例。反式氢化和宝石氢化的障碍相似:而 DFT 预测偏向于反式氢化,而 CCSD(T) 发现宝石氢化稍微容易一些。卡宾一旦形成,将结合第二个 H2 分子并演变成所需的 E-烯烃、位置烯烃异构体或相应的烷烃;这种缔合途径解释了为什么双键异构化和过度还原与反式氢化竞争。计算的场景与副氢诱导极化转移 (PHIP) NMR 数据一致,该数据证实了 H2 的直接传递、通过 gem-氢化形成卡宾中间体,以及它们向
查看更多

表征谱图

  • 氢谱
    1HNMR
  • 质谱
    MS
  • 碳谱
    13CNMR
  • 红外
    IR
  • 拉曼
    Raman
hnmr
mass
cnmr
ir
raman
  • 峰位数据
  • 峰位匹配
  • 表征信息
Shift(ppm)
Intensity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Assign
Shift(ppm)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测试频率
样品用量
溶剂
溶剂用量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