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5-二己氧基对苯二甲醛 | 151903-52-5

中文名称
2,5-二己氧基对苯二甲醛
中文别名
2,5-双(己氧基)对苯二甲醛
英文名称
1,4-bis(hexyloxy)benzene-2,5-dicarbaldehyde
英文别名
2,5-Dihexyloxy-1,4-benzenedicarboxaldehyde;2,5-bis(hexyloxy)-benzene-1,4-dialdehyde;2,5-dihexyloxybenzene-1,4-dicarbaldehyde;2,5-bis(hexyloxy)benzene-1,4-dialdehyde;2,5-bis(hexyloxy)terephthalaldehyde;2,5-dihexyloxy-1,4-terephthaldehyde;2,5-dihexoxyterephthalaldehyde
2,5-二己氧基对苯二甲醛化学式
CAS
151903-52-5
化学式
C20H30O4
mdl
——
分子量
334.456
InChiKey
QNZNMVAGYIDUKL-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75.0-77.2 °C(lit.)
  • 稳定性/保质期:
    在常温常压下保持稳定,应避免与强氧化剂接触。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5.5
  • 重原子数:
    24
  • 可旋转键数:
    14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6
  • 拓扑面积:
    52.6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4

安全信息

  • 危险品标志:
    Xi
  • 安全说明:
    S26
  • 危险类别码:
    R36/37/38
  • 海关编码:
    2912499000
  • 危险性防范说明:
    P261,P280,P301+P312,P302+P352,P305+P351+P338
  • 危险性描述:
    H302,H315,H319,H335

SDS

SDS:2668435b217bf1740eaf42966c774ae0
查看
1.1 产品标识符
: 2,5-双(己氧基)对苯二甲醛
产品名称
1.2 鉴别的其他方法
无数据资料
1.3 有关的确定了的物质或混合物的用途和建议不适合的用途
仅供科研用途,不作为药物、家庭备用药或其它用途。

模块 2. 危险性概述
2.1 GHS分类
皮肤刺激 (类别2)
眼刺激 (类别2A)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类别3)
2.2 GHS 标记要素,包括预防性的陈述
象形图
警示词 警告
危险申明
H315 造成皮肤刺激。
H319 造成严重眼刺激。
H335 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
警告申明
预防
P261 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64 操作后彻底清洁皮肤。
P271 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之处使用。
P280 穿戴防护手套/ 眼保护罩/ 面部保护罩。
措施
P302 + P352 如与皮肤接触,用大量肥皂和水冲洗受感染部位.
P304 + P340 如吸入,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并保持呼吸顺畅的姿势休息.
P305 + P351 + P338 如与眼睛接触,用水缓慢温和地冲洗几分钟。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
出,取出隐形眼镜,然后继续冲洗.
P312 如感觉不适,呼救中毒控制中心或医生.
P321 具体治疗(见本标签上提供的急救指导)。
P332 + P313 如发生皮肤刺激:求医/ 就诊。
P337 + P313 如仍觉眼睛刺激:求医/就诊。 如仍觉眼睛刺激:求医/就诊.
P362 脱掉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储存
P403 + P233 存放于通风良的地方。 保持容器密闭。
P405 存放处须加锁。
处理
P501 将内容物/ 容器处理到得到批准的废物处理厂。
2.3 其它危害物 - 无

模块 3. 成分/组成信息
3.1 物 质
: C20H30O4
分子式
: 334.45 g/mol
分子量
组分 浓度或浓度范围
2,5-(Bishexyloxy)terephthalaldehyde
-
CAS 号 151903-52-5

模块 4. 急救措施
4.1 必要的急救措施描述
一般的建议
请教医生。 出示此安全技术说明书给到现场的医生看。
吸入
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如果停止了呼吸,给于人工呼吸。 请教医生。
皮肤接触
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 请教医生。
眼睛接触
用大量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并请教医生。
食入
切勿给失去知觉者从嘴里喂食任何东西。 用水漱口。 请教医生。
4.2 主要症状和影响,急性和迟发效应
据我们所知,此化学,物理和毒性性质尚未经完整的研究。
4.3 及时的医疗处理和所需的特殊处理的说明和指示
无数据资料

模块 5. 消防措施
5.1 灭火介质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用水雾,耐醇泡沫,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
5.2 源于此物质或混合物的特别的危害
碳氧化物
5.3 给消防员的建议
如必要的话,戴自给式呼吸器去救火。
5.4 进一步信息
无数据资料

模块 6. 泄露应急处理
6.1 人员的预防,防护设备和紧急处理程序
使用个人防护设备。 防止粉尘的生成。 防止吸入蒸汽、气雾或气体。 保证充分的通风。
将人员撤离到安全区域。 避免吸入粉尘。
6.2 环境保护措施
不要让产物进入下水道。
6.3 抑制和清除溢出物的方法和材料
收集、处理泄漏物,不要产生灰尘。 扫掉和铲掉。 存放进适当的闭口容器中待处理。
6.4 参考其他部分
丢弃处理请参阅第13节。

模块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7.1 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项
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 防止粉尘和气溶胶生成。
在有粉尘生成的地方,提供合适的排风设备。一般性的防火保护措施。
7.2 安全储存的条件,包括任何不兼容性
贮存在阴凉处。 容器保持紧闭,储存在干燥通风处。
7.3 特定用途
无数据资料

模块 8.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8.1 容许浓度
最高容许浓度
没有已知的国家规定的暴露极限。
8.2 暴露控制
适当的技术控制
按照良好工业和安全规范操作。 休息前和工作结束时洗手。
个体防护设备
眼/面保护
带有防护边罩的安全眼镜符合 EN166要求请使用经官方标准如NIOSH (美国) 或 EN 166(欧盟)
检测与批准的设备防护眼部。
皮肤保护
戴手套取 手套在使用前必须受检查。
请使用合适的方法脱除手套(不要接触手套外部表面),避免任何皮肤部位接触此产品.
使用后请将被污染过的手套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有效的实验室规章程序谨慎处理. 请清洗并吹干双手
所选择的保护手套必须符合EU的89/686/EEC规定和从它衍生出来的EN 376标准。
身体保护
防渗透的衣服, 防护设备的类型必须根据特定工作场所中的危险物的浓度和含量来选择。
呼吸系统防护
如须暴露于有害环境中,请使用P95型(美国)或P1型(欧盟 英国
143)防微粒呼吸器。如需更高级别防护,请使用OV/AG/P99型(美国)或ABEK-P2型 (欧盟 英国 143)
防毒罐。
呼吸器使用经过测试并通过政府标准如NIOSH(US)或CEN(EU)的呼吸器和零件。

模块 9. 理化特性
9.1 基本的理化特性的信息
a) 外观与性状
形状: 粉末
颜色: 黄色
b) 气味
无数据资料
c) 气味阈值
无数据资料
d) pH值
无数据资料
e) 熔点/凝固点
熔点/凝固点: 75.0 - 77.2 °C - lit.
f) 起始沸点和沸程
无数据资料
g) 闪点
无数据资料
h) 蒸发速率
无数据资料
i) 易燃性(固体,气体)
无数据资料
j) 高的/低的燃烧性或爆炸性限度 无数据资料
k) 蒸汽压
无数据资料
l) 蒸汽密度
无数据资料
m) 相对密度
无数据资料
n) 水溶性
无数据资料
o) n-辛醇/水分配系数
无数据资料
p) 自燃温度
无数据资料
q) 分解温度
无数据资料
r) 粘度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0.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10.1 反应性
无数据资料
10.2 稳定性
无数据资料
10.3 危险反应的可能性
无数据资料
10.4 应避免的条件
无数据资料
10.5 不兼容的材料
强氧化剂
10.6 危险的分解产物
其它分解产物 -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1. 毒理学资料
11.1 毒理学影响的信息
急性毒性
无数据资料
皮肤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眼睛刺激或腐蚀
无数据资料
呼吸道或皮肤过敏
无数据资料
生殖细胞突变性
无数据资料
致癌性
IARC:
此产品中没有大于或等于 0。1%含量的组分被 IARC鉴别为可能的或肯定的人类致癌物。
生殖毒性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吸入 - 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
无数据资料
吸入危险
无数据资料
潜在的健康影响
吸入 吸入可能有害。 引起呼吸道刺激。
摄入 如服入是有害的。
皮肤 如果通过皮肤吸收可能是有害的。 造成皮肤刺激。
眼睛 造成严重眼刺激。
接触后的征兆和症状
据我们所知,此化学,物理和毒性性质尚未经完整的研究。
附加说明
化学物质毒性作用登记: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2. 生态学资料
12.1 生态毒性
无数据资料
12.2 持久存留性和降解性
无数据资料
12.3 潜在的生物蓄积性
无数据资料
12.4 土壤中的迁移性
无数据资料
12.5 PBT 和 vPvB的结果评价
无数据资料
12.6 其它不利的影响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3. 废弃处置
13.1 废物处理方法
产品
将剩余的和未回收的溶液交给处理公司。 联系专业的拥有废弃物处理执照的机构来处理此物质。
与易燃溶剂相溶或者相混合,在备有燃烧后处理和洗刷作用的化学焚化炉中燃烧
受污染的容器和包装
作为未用过的产品弃置。

模块 14. 运输信息
14.1 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2 联合国(UN)规定的名称
欧洲陆运危规: 非危险货物
国际海运危规: 非危险货物
国际空运危规: 非危险货物
14.3 运输危险类别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4 包裹组
欧洲陆运危规: - 国际海运危规: - 国际空运危规: -
14.5 环境危险
欧洲陆运危规: 否 国际海运危规 海运污染物: 否 国际空运危规: 否
14.6 对使用者的特别提醒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5 - 法规信息
N/A


模块16 - 其他信息
N/A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Bridged Organosilane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申请人:Shimada Toyoshi
    公开号:US20090054649A1
    公开(公告)日:2009-02-26
    Provided is a bridged organosilane, which has a large complex organic group, and which is useful in the synthesis of a mesoporous silica and a light-emitting material, and a production method of the bridged organosilane. The bridged organosilane is expressed by the following general formula (1): [in the formula (1), q represents an integer in a range from 2 to 4, X 1 — represents a substituent selected from the group consisting of substituents expressed by the following general formulae (2) to (5): (in the formulae (2) to (5), R 1 represents alkyl group having 1 to 5 carbon atoms, R 2 represents an allyl group, and n represents an integer in a range from 0 to 3, and m represents an integer in a range from 0 to 6), and A 1 represents an organic group expressed by, for example, the following general formula (6): (in the formula (6), Y 1 < represents a substituent expressed by, for example, O═C<)].
    提供的是一种桥联有机硅烷,其具有一个大的复杂有机基团,可用于合成介孔二氧化硅和发光材料,以及一种桥联有机硅烷的生产方法。该桥联有机硅烷由以下通用式(1)表示:[在式(1)中,q表示一个范围为2到4的整数,X1—表示从由以下通用式(2)到(5)表示的取代基组成的群中选择的取代基(在式(2)到(5)中,R1表示具有1到5个碳原子的烷基,R2表示烯丙基,n表示一个范围为0到3的整数,m表示一个范围为0到6的整数),A1表示由例如以下通用式(6)表示的有机基团(在式(6)中,Y1<表示由例如O═C<表示的取代基)]。
  • Synthesis of oligo(p-phenylene–vinylene–thienylene)s as potential red light-emitting materials
    作者:Cuihua Xue、Fen-Tair Luo
    DOI:10.1016/s0040-4020(03)00783-x
    日期:2003.7
    Several potential red light-emitting oligomers containing alkoxylated phenylene–vinylene–thienylene backbones with and without cyano groups at the olefin moieties have been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The influences of the skeleton as well as the position of the cyano groups in the vinylene moiety to the absorption and emission spectra of these new oligomers are also discussed.
    设计并合成了几种潜在的红色发光低聚物,这些低聚物包含在烯烃部分带有和不带有氰基的烷氧基化亚苯基-亚乙烯基-亚噻吩基骨架。还讨论了骨架以及亚乙烯基部分中氰基的位置对这些新的低聚物的吸收和发射光谱的影响。
  • Tunable Optical Properties of Chromophores Derived from Oligo(<i>p</i>-phenylene vinylene)
    作者:Audrey Guerlin、Frédéric Dumur、Eddy Dumas、Fabien Miomandre、Guillaume Wantz、Cédric R. Mayer
    DOI:10.1021/ol1007263
    日期:2010.5.21
    A series of 11 symmetric push−pull chromophores consisting of electron-accepting groups connected through a central π-conjugated system derived from oligo(p-phenylene vinylene) (OPV) were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Electronic and spectroscopic properties were investigated by UV−visible absorption,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and cyclic voltammetry. By finely tuning the electron-withdrawing ability of
    设计并合成了11个对称的推挽发色团,这些发色团由通过寡聚(对苯亚乙烯基)(OPV)衍生的中心π共轭体系连接的电子接受基组成。通过紫外可见吸收,荧光光谱和循环伏安法研究了电子和光谱性质。通过微调受体的吸电子能力以及π共轭间隔基的长度,获得了表现出强吸收和发射的多种染料。
  • Fluorene compounds containing various functional groups, polymers thereof and el element using the same
    申请人:——
    公开号:US20030091859A1
    公开(公告)日:2003-05-15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fluorene compounds and polymers thereof, having various structures and functional groups, and capable of being used as a luminescent material for organic and polymer-based electro-luminescence (EL) element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 and to an EL element using the same as a luminescent material.
    本发明涉及氟烯化合物及其聚合物,具有各种结构和功能基团,可用作有机和基于聚合物的电致发光(EL)元件以及其他光学元件的发光材料,并涉及使用该发光材料的EL元件。
  •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hotorefractive Polymers Containing Transition Metal Complexes as Photosensitizer
    作者:Zhonghua Peng、Ali R. Gharavi、Luping Yu
    DOI:10.1021/ja970048l
    日期:1997.5.1
    This paper reports detailed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hybridized polymer system which combines the ionic transition metal complexes and a conjugated polymer backbone bearing NLO chromophores to manifest a large photorefractive (PR) effect. In this system, the conjugated polymer backbone was chosen to play the dual role of a transporting channel for the charge carriers and a macroligand to
    本文报告了杂化聚合物系统的详细合成和表征,该系统结合了离子过渡金属配合物和带有 NLO 发色团的共轭聚合物主链,以表现出大的光折变 (PR) 效应。在该系统中,共轭聚合物主链被选择为电荷载流子的传输通道和与过渡金属络合物螯合的大配体的双重作用。Ru(II)-三(双吡啶基)配合物利用其金属到配体的电荷转移特性被选为光电荷发生器。Heck 偶联反应用于合成这些多功能聚合物。在极化样品上观察到零电场下的大净光学增益 (>200 cm-1)。合成方法是通用的,并扩展到含有 Os 配合物的 PR 聚合物的合成。所得聚合物在近红外区域 (780 nm) 的波长下显示出光折变性。这种方法还提供了微调......
查看更多

表征谱图

  • 氢谱
    1HNMR
  • 质谱
    MS
  • 碳谱
    13CNMR
  • 红外
    IR
  • 拉曼
    Raman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cnmr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 峰位数据
  • 峰位匹配
  • 表征信息
Shift(ppm)
Intensity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Assign
Shift(ppm)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测试频率
样品用量
溶剂
溶剂用量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