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乙氧醇铌 | 3236-82-6

中文名称
乙氧醇铌
中文别名
乙醇铌(V);乙醇铌;五乙氧基铌;五乙醇铌
英文名称
ethanol;niobium
英文别名
——
乙氧醇铌化学式
CAS
3236-82-6
化学式
C2H6NbO
mdl
——
分子量
138.97
InChiKey
ZNULOBXNTNSWBE-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6 °C(lit.)
  • 沸点:
    140-142 °C0.1 mm Hg(lit.)
  • 密度:
    1.268 g/mL at 25 °C(lit.)
  • 闪点:
    97 °F
  • 溶解度:
    与H2O反应;溶于石油醚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0
  • 重原子数:
    4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1.0
  • 拓扑面积:
    20.2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1

安全信息

  • TSCA:
    No
  • 危险等级:
    3
  • 危险品标志:
    C
  • 安全说明:
    S26,S36/37/39,S45
  • 危险类别码:
    R10
  • WGK Germany:
    3
  • 海关编码:
    29319090
  • 危险品运输编号:
    UN 2920 8/PG 2
  • 危险类别:
    3
  • 包装等级:
    III
  • 危险标志:
    GHS02,GHS05
  • 危险性描述:
    H226,H314
  • 危险性防范说明:
    P280,P305 + P351 + P338,P310

SDS

SDS:32f05143de11955b0e098a77d47601ce
查看

制备方法与用途

乙氧醇铌是极具发展前景的阴极着色薄膜,乙氧醇铌具有优异的压电、热电、光电、光弹性、电光和非线性光学特性,广泛用于集成光学、光通信、光学波导等领域,如集成光路(IntegratedOptics)、表面声波(SurfaceAcousticWave,SAW)装置的铁电陶瓷材料。乙氧醇铌还用于Sol-Gel法制备活性好、弥散度和纯度高的超微细球形Nb2O5。乙氧醇铌主要用作金属有机化合物气相沉积技术(MOCVD)制备大面积Nb2O5电致变色薄膜和铌酸盐(LiNbO3、KNbO3等)薄膜材料的原料。电化学合成在装有冷凝回流管的密封无隔膜电解槽中进行,电解槽采用硬质PVC板,槽体尺寸为95mm×115mm×125mm,体积约1.3L。铌阳极板有效面积为10.0cm×6.0cm;不锈钢板有效面积为10.0cm×8.0cm。每次固定无水乙醇1.3L,导电剂浓度为0.04mol/L,电流1.8~2.0A(电流密度300~330A/m2),极距2.5cm。在合成过程中,电解液温度快速升高至沸点80℃,要想控制合成在低于电解液沸点的温度下进行很难实现。考虑到温度升高对提高电解液的导电率非常有效,如:导电剂浓度为0.04mol/L,电解液在25℃时的电导率是0.08×104µS·cm-1;80℃时,电导率升高至0.2×104µS·cm-1。此外,沸腾形成的搅拌作用对降低阳极的浓差极化有利。因此,没有采用降温措施,整个合成过程中电解液都处在沸腾状态,产生的已醇气体经冷凝管回流入电解槽,合成时间76~80h。合成得到乙氧醇铌和乙醇的混合溶液,在80℃蒸馏出多余的乙醇,将温度升高至190℃,再进行减压蒸馏得到淡黄色粘稠状液体产物乙氧醇铌。

同类化合物

([2-(萘-2-基)-4-氧代-4H-色烯-8-基]乙酸) (R)-斯替戊喷酯-d9 (E,Z)-他莫昔芬N-β-D-葡糖醛酸 (E)-3-(4-(叔丁基)苯基)丙烯酸乙酯 (E)-3-(2-(三氟甲基)苯基)丙烯酸乙酯 (E)-3-(2,4-二甲氧基苯基)丙烯酸乙酯 (E/Z)-他莫昔芬-d5 (5Z)-7-氧杂烯醇 (4S,5R)-4,5-二苯基-1,2,3-恶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5R,5''R)-2,2''-(1-甲基亚乙基)双[4,5-二氢-4,5-二苯基恶唑] (4R,5S)-4,5-二苯基-1,2,3-恶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R,4''R,5S,5''S)-2,2''-(1-甲基亚乙基)双[4,5-二氢-4,5-二苯基恶唑] (4-甲氧基-6-[(E)-2-(3-甲氧基苯基)乙烯基]-5,6-二氢-2H-吡 (2Z)-1,3-二苯基-2-丙烯-1-酮,2-丙烯-1-酮,1,3-二苯基-,(2Z)- (2E)-N-[2-(3-羟基-2-氧代-2,3-二氢-1H-吲哚-3-基)乙基]-3-苯基丙-2-烯酰胺 (1R,2R)-2-(二苯基膦基)-1,2-二苯基乙胺 (11aR)-3,7-双(3,5-二甲基苯基)-10,11,12,13-四氢-5-羟基-5-氧化物-二茚基[7,1-de:1'',7''-fg][1,3,2]二氧杂膦酸 龙血素D 龙血素C 龙血素A 龙血素 B 龙血树脂红血树脂 鼠李素 鼠李柠檬素3-O-beta-D-鼠李三糖苷 鼠李柠檬素 鼠李亭3-O-beta-吡喃葡萄糖苷 鼓槌石斛素 黄麦格霉素 黄金树苷 黄酮醇-2-磺酸钠盐 黄酮胺 黄酮榕碱 黄酮地洛 黄酮哌酯 黄酮 黄豆黄苷 黄豆黄素 黄豆苷元-D6 黄豆苷元-4,7-二葡糖苷 黄诺马甙 黄苏木素 黄花夹竹桃黄酮 黄芪总皂甙 黄芪异黄烷苷,7,2'-二羟基-3',4'-二甲氧基异黄烷 黄芩黄酮II 黄芩黄酮I 黄芩黄酮 黄芩苷甲酯 黄芩苷 黄芩素磷酸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