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土木香内酯是一种烷化剂,并用作细胞凋亡诱导剂。
靶点Human Endogenous Metabolite
异土木香内酯 (Isoalantolactone) 对 K562 人白血病细胞系表现出良好的细胞毒活性(IC₅₀ =1.2 μM)。该化合物对胰腺癌的细胞毒性作用在 PANC-1、BxPC3 和 HPAC 细胞系中进行了评估。用 Isoalantolactone 处理 24 小时,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 PANC-1 细胞生长;80 μM 浓度下抑制率超过 90%,而达到半数细胞增殖抑制浓度(IC₅₀)的浓度为 40 μM。N-Acetyl Cysteine (NAC,一种特定的 ROS 清除剂) 预处理恢复了细胞活力,表明 Isoalantolactone 的细胞毒性作用是通过 ROS 生成实现的。
异土木香内酯在 CD1 小鼠中的急性及慢性毒理效应通过比较对照组体重变化、血液生化指标和肝脏、肾脏组织病理学评估而进行。在为期 7 天和 30 天的实验期内,即使剂量为 100 mg/kg,小鼠也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并未发现死亡或任何药理毒性症状。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小鼠体重增加和食物消耗相似,在整个实验期内没有观察到药物相关的组织病理学及血液生化参数变化。肝脏和肾脏的组织病理变化通过 HE 染色进行评估并关联相应的肝肾功能生物标志物,未发现控制组和治疗组之间明显形态学差异。治疗组在剂量第 7 天时血清谷丙转氨酶 (ALT) 和谷草转氨酶 (AST) 水平略有升高,但与对照组相比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的总胆红素 (TBIL) 浓度在剂量第 7 天时显著增加 (1.43±0.26 vs 0.76±0.12 在对照组,P<0.05)。同样,在剂量第 7 天时治疗组血清中的肾功能生物标志物变化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当小鼠在剂量为 100 mg/kg 的 Isoalantolactone 中注射 30 天后,AST、ALT 和 TBIL 在血清中水平略有下降,而 BUN 浓度略有增加。
白色粒状结晶,溶于乙醇、乙醚、苯和氯仿,微溶于石油醚,不溶于水。来源于藏木香、土木香、大叶土木香 Inula grandis 、加拿大苍耳 Xanthium canadense 、木香 Saussurea lappa (Svn.Aucklandia lappa) 、土木香 lnula helenium 、喜马旋覆花 Inula royleana 和总状土木香 lnula racemosa。
异土木香内酯具有驱虫和抗菌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