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吡啶-2-基)-5-羟甲基-吡啶 | 146581-87-5

中文名称
2-(吡啶-2-基)-5-羟甲基-吡啶
中文别名
5-羟甲基-2,2'-联吡啶
英文名称
5-(hydroxymethyl)-2,2'-bipyridine
英文别名
[2,2'-bipyridin]-5-ylmethanol;5-(hydroxymethyl)-2,2′-bipyridine;2-(pyrid-2-yl)-5-hydroxymethyl-pyridine;[6-(Pyridin-2-yl)pyridin-3-yl]methanol;(6-pyridin-2-ylpyridin-3-yl)methanol
2-(吡啶-2-基)-5-羟甲基-吡啶化学式
CAS
146581-87-5
化学式
C11H10N2O
mdl
——
分子量
186.213
InChiKey
AUEVCGLBJJJDAP-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374.6±37.0 °C(Predicted)
  • 密度:
    1.201±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8
  • 重原子数:
    14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9
  • 拓扑面积:
    46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3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1
    • 2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吡啶-2-基)-5-羟甲基-吡啶N-溴代丁二酰亚胺(NBS)三苯基膦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以26 %的产率得到5-(溴甲基)-2-吡啶-2-基吡啶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分子内电子转移起作用的光催化 C-O 偶联酶
    摘要:
    将光能高效且环保地转化为直接用于化学生产一直是酶设计的长期目标。在此,我们通过将 Ir 光催化剂和 Ni(bpy) 复合物引入最接近的最佳蛋白质支架来合成人工光催化酶。因此,该酶通过收集可见光并在两种催化剂之间进行分子内电子转移,生成产率高达 96% 的 C-O 偶联产物。我们通过调整催化组分的电化学性质、它们的位置和蛋白质内的距离,系统地调节了人工光催化交叉偶联酶的催化活性。因此,我们发现了在优化条件下表现出广泛底物范围的最佳表现突变体。
    DOI:
    10.1021/jacs.2c12226
  • 作为产物:
    描述:
    2-(三甲基甲锡烷基)吡啶 在 bis-triphenylphosphine-palladium(II) chloride 、 lithium aluminium tetrahydrid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间二甲苯 为溶剂, 反应 7.0h, 生成 2-(吡啶-2-基)-5-羟甲基-吡啶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分子内电子转移起作用的光催化 C-O 偶联酶
    摘要:
    将光能高效且环保地转化为直接用于化学生产一直是酶设计的长期目标。在此,我们通过将 Ir 光催化剂和 Ni(bpy) 复合物引入最接近的最佳蛋白质支架来合成人工光催化酶。因此,该酶通过收集可见光并在两种催化剂之间进行分子内电子转移,生成产率高达 96% 的 C-O 偶联产物。我们通过调整催化组分的电化学性质、它们的位置和蛋白质内的距离,系统地调节了人工光催化交叉偶联酶的催化活性。因此,我们发现了在优化条件下表现出广泛底物范围的最佳表现突变体。
    DOI:
    10.1021/jacs.2c12226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Use of a Compact Tripodal Tris(bipyridine) Ligand to Stabilize a Single-Metal-Centered Chirality: Stereoselective Coordination of Iron(II) and Ruthenium(II) on a Semirigid Hexapeptide Macrocycle
    作者:Yuka Kobayashi、Masaru Hoshino、Tomoshi Kameda、Kazuya Kobayashi、Kenichi Akaji、Shinsuke Inuki、Hiroaki Ohno、Shinya Oishi
    DOI:10.1021/acs.inorgchem.8b00416
    日期:2018.5.7
    the Fe(II)–peptide complex has an apparent C3-symmetric conformations on the NMR time scale, while the peptide backbone is subject to dynamic conformational exchange between three asymmetric β/γ conformations and one C3-symmetric γ/γ/γ conformation. The semirigid cyclic hexapeptide preferentially arranged these conformations of the small octahedral Fe(II)–bipyridine complex, as well as the Ru(II) congener
    设计并合成了含有三个2,2'-联吡啶部分作为侧链的Fe(II)配位六肽。具有三个[(2,2'-联吡啶)-5-基]甲环六肽- d -丙氨酸(d -Bpa5)残基,其中ð -Bpa5和甘氨酸交替排列用3重旋转对称,具有铁协调(II)形成具有金属中心手性的单个面部-Λ构型的1:1八面体Fe(II)-肽复合物。NMR光谱和分子动力学模拟表明,Fe(II)-肽配合物具有明显的C 3在NMR时标上具有对称的构象,而肽主链则在三个非对称的β/γ构象和一个C 3对称的γ/γ/γ构象之间进行动态构象交换。半刚性环状六肽优先排列小八面体Fe(II)-联吡啶配合物以及Ru(II)同源物的这些构象,以支撑以金属为中心的手性的单一构型。
  • Regulation of a cerium(<scp>iv</scp>)-driven O<sub>2</sub> evolution reaction using composites of liposome and lipophilic ruthenium complexes
    作者:Tomomi Koshiyama、Nao Kanda、Koki Iwata、Masayuki Honjo、Sana Asada、Tatsuru Hatae、Yasuhiro Tsuji、Masaki Yoshida、Masaya Okamura、Reiko Kuga、Shigeyuki Masaoka、Masaaki Ohba
    DOI:10.1039/c5dt00793c
    日期:——
    A composite containing a liposome and a lipophilic ruthenium complex was synthesized to regulate an O2 evolution reaction using cerium(IV) ammonium nitrate as an oxidizing reagent. We found that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of the reaction centre is an important factor for controlling the O2 evolution catalytic reaction. We successfully regulated the reaction activity using the linker length of the
    以硝酸铈(IV)铵为氧化剂,合成了含有脂质体和亲脂性钌配合物的复合物,以调节O 2的析出反应。我们发现反应中心的周围环境是控制O 2析出催化反应的重要因素。我们成功地利用亲脂性配体的接头长度和磷脂成分的首基调节了反应活性。
  • DIPYRIDINIUM DERIVATIVES
    申请人:Stewart John Charles Marshall
    公开号:US20140066449A1
    公开(公告)日:2014-03-06
    Compounds of Formula (I): α-x-β (I) and pharmaceutically acceptable salts and solvates thereof, wherein α, x, and β have the meanings as indicated in the specification, are useful for treating a disease or disorder characterised by pathologically proliferating cells, particularly cancer.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s that contain the compounds and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the compounds are also described.
    式(I)的化合物:α-x-β(I)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和溶剂,其中α、x和β的含义如规范中所示,可用于治疗由病理性增殖细胞特征的疾病或紊乱,特别是癌症。还描述了含有这些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和制备这些化合物的方法。
  • 卟啉芳基钌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申请人:广西师范学院
    公开号:CN106632494B
    公开(公告)日:2019-04-26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卟啉芳基钌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本发明所述的卟啉芳基钌配合物可用于制备治疗癌症的药物,可制成注射剂、片剂、丸剂、胶囊剂、悬浮剂或乳剂的形式使用。本发明所述的卟啉芳基钌配合物的制备方法简单,原料易得,具有成本低的优势。
  • Folding of a poly(oxyethylene) chain as probed by photoinduced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Ru– and Os–polypyridine termini
    作者:Simon J. A. Pope、Craig R. Rice、Michael D. Ward、Angeles Farran Morales、Gianluca Accorsi、Nicola Armaroli、Francesco Barigelletti
    DOI:10.1039/b104637n
    日期:——
    The extent of photoinduced energy-transfer between [Ru(bipy)3]2+ and [Os(bipy)3]2+ units attached to either end of a deca(oxoethylene) 33-atom chain can be used to show how the distribution of end-to-end distances in the ensemble of conformations changes in different solvents.
    在不同溶剂中,[Ru(bipy)3]2+ 和 [Os(bipy)3]2+ 单元附着在一个 33 个原子的十(氧乙烯)链的两端之间的光诱导能量转移程度可以用来展示构象集中的端对端距离分布是如何变化的。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S)-氨氯地平-d4 (R,S)-可替宁N-氧化物-甲基-d3 (R)-N'-亚硝基尼古丁 (5E)-5-[(2,5-二甲基-1-吡啶-3-基-吡咯-3-基)亚甲基]-2-亚磺酰基-1,3-噻唑烷-4-酮 (5-溴-3-吡啶基)[4-(1-吡咯烷基)-1-哌啶基]甲酮 (5-氨基-6-氰基-7-甲基[1,2]噻唑并[4,5-b]吡啶-3-甲酰胺) (2S)-2-[[[9-丙-2-基-6-[(4-吡啶-2-基苯基)甲基氨基]嘌呤-2-基]氨基]丁-1-醇 (2R,2''R)-(+)-[N,N''-双(2-吡啶基甲基)]-2,2''-联吡咯烷四盐酸盐 黄色素-37 麦斯明-D4 麦司明 麝香吡啶 鲁非罗尼 鲁卡他胺 高氯酸N-甲基甲基吡啶正离子 高氯酸,吡啶 高奎宁酸 马来酸溴苯那敏 马来酸左氨氯地平 顺式-双(异硫氰基)(2,2'-联吡啶基-4,4'-二羧基)(4,4'-二-壬基-2'-联吡啶基)钌(II) 顺式-二氯二(4-氯吡啶)铂 顺式-二(2,2'-联吡啶)二氯铬氯化物 顺式-1-(4-甲氧基苄基)-3-羟基-5-(3-吡啶)-2-吡咯烷酮 顺-双(2,2-二吡啶)二氯化钌(II) 水合物 顺-双(2,2'-二吡啶基)二氯化钌(II)二水合物 顺-二氯二(吡啶)铂(II) 顺-二(2,2'-联吡啶)二氯化钌(II)二水合物 非那吡啶 非洛地平杂质C 非洛地平 非戈替尼 非尼拉朵 非尼拉敏 阿雷地平 阿瑞洛莫 阿培利司N-6 阿伐曲波帕杂质40 间硝苯地平 间-硝苯地平 锇二(2,2'-联吡啶)氯化物 链黑霉素 链黑菌素 银杏酮盐酸盐 铬二烟酸盐 铝三烟酸盐 铜-缩氨基硫脲络合物 铜(2+)乙酸酯吡啶(1:2:1) 铁5-甲氧基-6-甲基-1-氧代-2-吡啶酮 钾4-氨基-3,6-二氯-2-吡啶羧酸酯 钯,二氯双(3-氯吡啶-κN)-,(SP-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