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葡萄糖醛酸甘草次酸(GAMG)是甘草酸的一种衍生物,仅含有一分子葡萄糖醛酸,其极性介于甘草酸和甘草次酸之间。相较于甘草酸和甘草次酸,GAMG具有更强的细胞内溶解度和跨膜转运能力,因此拥有更好的生物利用度。近20年来,部分外国学者对GAMG的抗炎、抗过敏及抗癌等生理活性进行了系列实验研究,并对其抗癌功效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索,证实了18α-GAMG 和 18β-GAMG 都有较强的抗癌作用。因此,开发GAMG作为一种高效新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由于其较为安全且作为新型高倍甜味剂的特性,GAMG 在食品添加剂方面的应用也颇具潜力。
制备方法由于制备GAMG的工艺较为复杂,限制了其广泛应用。筛选出能将甘草酸(GL)特异性水解生产GAMG的新微生物菌株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后,筛选得到一株蓝状真菌属的有效菌株,并且产率较高,基本上无副产物生成。这不仅为工业化生产GAMG提供了一条新途径,也简化了工艺并降低了生产成本,为后续的放大实验及商业化生产提供了新的思路,为将GAMG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等工业领域奠定了坚实基础。
生物活性甘草甜素(GL)的重要衍生物——单葡萄糖醛酸甘草次酸(GAMG),不仅具有抗过敏活性,还能够作为甜味剂使用。β-葡糖醛酸糖苷酶(β‐GUS)是关键的 GAMG 产生酶,可以直接将 GL 转化为 GAMG。
体外研究单葡萄糖醛酸甘草次酸(GAMG)能显著抑制RBL-2H3细胞中β-半乳糖苷酶的释放,其IC50值为0.28 mM。在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中,GAMG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显著降低硝酸盐浓度,其IC50值为120 μM。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甘草酸 | glycyrrhizin | 1405-86-3 | C42H62O16 | 822.945 |
—— | apioglycyrrhizin | 121709-66-8 | C41H62O14 | 778.935 |
(3beta,20beta)-3-羟基-11-氧代-齐墩果-12-烯-29-酸甲酯 | methyl glycyrrhetinate | 1477-44-7 | C31H48O4 | 484.72 |
甘草次酸 | enoxolone | 471-53-4 | C30H46O4 | 470.693 |
—— | glucuronic acid methyl ester | 533934-74-6 | C7H12O7 | 208.168 |
—— | benzyl glycyrrhetate | 51984-75-9 | C37H52O4 | 560.817 |
D-葡萄糖醛酸甲酯 2,3,4-三苯甲酸酯 | methyl 2,3,4-tri-O-benzoyl-D-glucopyranuronate | 50767-71-0 | C28H24O10 | 520.493 |
2,3,4-三-O-苯甲酰基-alpha-D-吡喃葡萄糖醛酸甲酯三氯乙酰亚胺酯 | methyl 2,3,4-tri-O-benzoyl-1-O-trichloroacetimidoyl-α-D-glucopyranuronate | 169557-99-7 | C30H24Cl3NO10 | 664.88 |
—— | methyl 1,2,3,4-tetra-O-benzoyl-β-D-glucopyranuronate | 150608-11-0 | C35H28O11 | 624.601 |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 | glycyrrhetic acid 3-O-mono-β-D-glucuronide | —— | C36H54O10 | 646.819 |
甘草次酸 | enoxolone | 471-53-4 | C30H46O4 | 470.6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