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manganous acetylacetonate | 14024-58-9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manganous acetylacetonate
英文别名
bis(2,4-pentanedionato)manganese(II);bis(acetylacetonato)manganese(II);manganese(II) diacetylacetonate;manganese(II)(acetylacetonate)2;manganase(II) acetylacetonate;manganese(II) acetylacetonate
manganous acetylacetonate化学式
CAS
14024-58-9
化学式
2C5H7O2*Mn
mdl
——
分子量
253.157
InChiKey
KCISUXAEBLJQHO-UHFFFAOYSA-M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248-250 °C (dec.)(lit.)
  • 沸点:
    130.3°C
  • 密度:
    1,6 g/cm3
  • 溶解度:
    水中的溶解度为11.5克/升
  • 暴露限值:
    OSHA: Ceiling 5 mg/m3NIOSH: IDLH 500 mg/m3; TWA 1 mg/m3; STEL 3 mg/m3
  • 物理描述:
    Beige solid; [Sigma-Aldrich MSDS]
  • 稳定性/保质期:
    在常温常压下,该物质是稳定的,但应避免接触水分、潮湿环境以及氧化物。它能够溶解于甲醇、乙醇和丙酮中,并且微溶于水。容易吸潮,在真空中会于90℃升华。它可以与单齿或双齿配体,如胺或含氮杂环化合物反应生成Mn(acac)2L2型络合物。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16
  • 重原子数:
    8.0
  • 可旋转键数:
    1.0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
  • 拓扑面积:
    40.13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2.0

安全信息

  • TSCA:
    Yes
  • 危险品标志:
    Xn
  • 安全说明:
    S26,S36
  • 危险类别码:
    R20/21/22
  • WGK Germany:
    3
  • 海关编码:
    2914 19 90
  • RTECS号:
    OO9350000
  • 包装等级:
    III
  • 危险类别:
    6.1
  • 危险性防范说明:
    P261,P280,P305+P351+P338
  • 危险品运输编号:
    2811
  • 危险性描述:
    H302+H312+H332,H315,H319,H335,H350
  • 储存条件:
    常温下应密闭避光保存,并保持通风和干燥。

SDS

SDS:a1e75c60f145da317bcc3bfe58b1a122
查看
双(2,4-戊二酮)锰(II)二水合物 修改号码:6

模块 1. 化学品
产品名称: Bis(2,4-pentanedionato)manganese(II) Dihydrate
修改号码: 6

模块 2. 危险性概述
GHS分类
物理性危害 未分类
健康危害
急性毒性(经口) 第4级
急性毒性(经皮) 第4级
急性毒性(吸入) 第4级
皮肤腐蚀/刺激 第2级
严重损伤/刺激眼睛 2A类
致癌性 第2级
环境危害 未分类
GHS标签元素
图标或危害标志
信号词 警告
危险描述 吸入或皮肤接触或吞咽有害。
造成皮肤刺激
造成严重眼刺激
怀疑会致癌
防范说明
[预防] 使用前获取特定手册。
处理前必须阅读并理解所有安全措施。
避免吸入。
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的环境下使用。
使用本产品时切勿吃东西,喝水或吸烟。
处理后要彻底清洗双手。
穿戴防护手套/护目镜/防护面具。
双(2,4-戊二酮)锰(II)二水合物 修改号码:6

模块 2. 危险性概述
[急救措施] 吸入:将受害者移到新鲜空气处,在呼吸舒适的地方保持休息。若感不适,呼叫解毒
中心/医生。
食入:若感不适,呼叫解毒中心/医生。漱口。
眼睛接触:用水小心清洗几分钟。如果方便,易操作,摘除隐形眼镜。继续冲洗。
眼睛接触:求医/就诊
皮肤接触:用大量肥皂和水轻轻洗。
若皮肤刺激:求医/就诊。
被污染的衣物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如接触到或相关接触:求医/就诊。
[储存] 存放处须加锁。
[废弃处置] 根据当地政府规定把物品/容器交与工业废弃处理机构。

模块 3. 成分/组成信息
单一物质/混和物 单一物质
化学名(中文名): 双(2,4-戊二酮)锰(II)二水合物
百分比: >97.0%(T)
CAS编码: 14024-58-9
俗名: Acetylacetone Manganese(II) Salt Dihydrate , Manganese(II) Acetylacetonate
Dihydrate
分子式:
C10H14MnO4·2H2O

模块 4. 急救措施
吸入: 将受害者移到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通畅,休息。求医/就诊。
皮肤接触: 立即去除/脱掉所有被污染的衣物。用大量肥皂和水轻轻洗。
求医/就诊。
眼睛接触: 用水小心清洗几分钟。如果方便,易操作,摘除隐形眼镜。
求医/就诊。
食入: 求医/就诊。漱口。
紧急救助者的防护: 救援者需要穿戴个人防护用品,比如橡胶手套和气密性护目镜。

模块 5. 消防措施
合适的灭火剂: 干粉,泡沫,雾状水,二氧化碳
特定方法: 从上风处灭火,根据周围环境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
非相关人员应该撤离至安全地方。
周围一旦着火:如果安全,移去可移动容器。
消防员的特殊防护用具: 灭火时,一定要穿戴个人防护用品。

模块 6. 泄漏应急处理
个人防护措施,防护用具, 使用特殊的个人防护用品(针对有毒颗粒的P3过滤式空气呼吸器)。远离溢出物/泄露
紧急措施: 处并处在上风处。
泄露区应该用安全带等圈起来,控制非相关人员进入。
环保措施: 防止进入下水道。
控制和清洗的方法和材料: 清扫收集粉尘,封入密闭容器。注意切勿分散。附着物或收集物应该立即根据合适的
法律法规处置。

模块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处理
技术措施: 在通风良好处进行处理。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具。防止粉尘扩散。处理后彻底清洗双手
和脸。
双(2,4-戊二酮)锰(II)二水合物 修改号码:6

模块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注意事项: 如果可能,使用封闭系统。如果粉尘或浮质产生,使用局部排气。
操作处置注意事项: 避免所有部位的接触!
贮存
储存条件: 保持容器密闭。存放于凉爽、阴暗处。
存放处须加锁。
远离不相容的材料比如氧化剂存放。
包装材料: 依据法律。

模块 8.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工程控制: 尽可能安装封闭体系或局部排风系统。同时安装淋浴器和洗眼器。
接触极限:
OSHA PEL(CL): 5 mg (Mn)/m3
个人防护用品
呼吸系统防护: 防尘面具,自携式呼吸器(SCBA),供气呼吸器等。使用通过政府标准的呼吸器。依
据当地和政府法规。
手部防护: 防渗手套。
眼睛防护: 护目镜。如果情况需要,佩戴面具。
皮肤和身体防护: 防渗防护服。如果情况需要,穿戴防护靴。

模块 9. 理化特性
固体
外形(20°C):
外观: 晶体-粉末
颜色: 微浅黄色-灰黄色
气味: 无资料
pH: 无数据资料
熔点: 无资料
沸点/沸程 无资料
闪点: 无资料
爆炸特性
爆炸下限: 无资料
爆炸上限: 无资料
密度: 无资料
溶解度:
[水] 微溶于
[其他溶剂]
微溶于: 酒精, 丙酮

模块 10. 稳定性和反应性
化学稳定性: 一般情况下稳定。
危险反应的可能性: 未报道特殊反应性。
须避免接触的物质 氧化剂
危险的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模块 11. 毒理学信息
急性毒性: 无资料
对皮肤腐蚀或刺激: 无资料
对眼睛严重损害或刺激: 无资料
生殖细胞变异原性: 无资料
致癌性:
双(2,4-戊二酮)锰(II)二水合物 修改号码:6

模块 11. 毒理学信息
IARC = 无资料
NTP = 无资料
生殖毒性: 无资料
RTECS 号码: OO9350000

模块 12. 生态学信息
生态毒性:
鱼类: 无资料
甲壳类: 无资料
藻类: 无资料
残留性 / 降解性: 无资料
潜在生物累积 (BCF): 无资料
土壤中移动性
log水分配系数: 无资料
土壤吸收系数 (Koc): 无资料
亨利定律 无资料
constant(PaM3/mol):

模块 13. 废弃处置
如果可能,回收处理。请咨询当地管理部门。建议在可燃溶剂中溶解混合,在装有后燃和洗涤装置的化学焚烧炉中
焚烧。废弃处置时请遵守国家、地区和当地的所有法规。

模块 14. 运输信息
联合国分类: 与联合国分类标准不一致
UN编号: 未列明

模块 15. 法规信息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1月26日国务院发布,2011年2月16日修订): 针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使用、
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的规定。


模块16 - 其他信息
N/A

制备方法与用途

理化性质

乙酰丙酮锰为淡黄色结晶或粉末。

用途

乙酰丙酮锰可用作树脂交联剂和固化促进剂、橡胶添加剂以及燃料油添加剂,能够提高润滑性和燃烧性,但不能阻止碳沉积。此外,它还可作为有机合成催化剂。

类别

有毒物品

可燃性危险特性

不可燃烧;火场会产生有毒含锰化物烟雾。

储运特性

应存放在低温、通风且干燥的库房中。

灭火剂

可用清水、二氧化碳、干粉或砂土进行灭火。

职业标准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TWA)为5毫克/立方米。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与甲醛反应相关的金属乙酰丙酮化物与甲醛的新反应
    摘要:
    金属乙酰丙酮化物与甲醛在水或甲醇中的反应分别得到 4-羟基-3,3-双(羟甲基)-2-丁酮和 5-氧杂-3,3-双(羟甲基)-2-己酮。
    DOI:
    10.1246/cl.1987.1301
  • 作为产物:
    描述:
    manganese(II) chloride tetrahydrate 、 乙酰丙酮ammonium hydroxidesodium acetate 作用下, 以 甲醇 为溶剂, 反应 0.17h, 以85%的产率得到manganous acetylacetonate
    参考文献:
    名称:
    亚氨基二乙酸酯三元配合物的光谱表征、晶体结构和生物活性
    摘要:
    摘要 具有化学计量的三元配合物 [M(imda)(bipy)]·6H2O (M = Cu) 和 [M(imda)(bipy)(H2O)]·4H2O (M = Ni、Co 和 Mn) 其中 H2imda = 亚氨基二乙酸酸和 bipy = 2,2'-联吡啶,被制备和表征以用作新型抗菌剂和 SOD 模拟物。通过IR、FAB-Mass、1H、13C NMR、EPR和光谱技术阐明了化学结构。复合物 (1) 和 (2) 的单晶 X 射线和光谱研究证实了 Cu(II) 离子周围的四角锥几何形状,而 Ni(II)、Co(II) 离子周围的饱和六坐标(扭曲八面体)几何形状) 和 Mn(II) 离子由于来自水的额外配位。超分子网络由复合物 (1) 中的广泛 H 键形成。通过不寻常的环状六聚体水簇的存在,复合物 (1) 中的超分子组装得到了额外的巩固。本复合物对大肠杆菌 (K-12)、枯草芽孢杆菌 (MTC-121)、金黄色葡萄球菌
    DOI:
    10.1016/j.molstruc.2017.06.023
  • 作为试剂:
    描述:
    1-甲基-1H-吲哚-5-甲醛manganous acetylacetonate2-碘酰基苯甲酸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乙醚二甲基亚砜 为溶剂, 反应 14.0h, 生成 1-(1-methyl-1H-indol-5-yl)-7-phenylheptane-1,6-dione
    参考文献:
    名称:
    锰催化的环丙醇与烯酮的开环偶联反应
    摘要:
    描述了锰催化的环丙醇与烯酮的开环偶联反应,用于快速有效地制备1,6-二酮。获得具有歧管官能团的各种各样的合成重要的1,6-二酮,收率高达93%。这些反应具有广泛的底物范围,环境友好的条件,廉价的催化剂和操作简便的特点。
    DOI:
    10.1021/acs.orglett.9b01703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Direct N-heterocyclization of hydrazines to access styrylated pyrazoles: synthesis of 1,3,5-trisubstituted pyrazoles and dihydropyrazoles
    作者:Vunnam Venkateswarlu、Jaspreet Kour、K. A. Aravinda Kumar、Praveen Kumar Verma、G. Lakshma Reddy、Yaseen Hussain、Aliya Tabassum、Shilpi Balgotra、Sorav Gupta、Abhinandan D. Hudwekar、Ram A. Vishwakarma、Sanghapal D. Sawant
    DOI:10.1039/c8ra04550j
    日期:——
    microwave-assisted method has been developed for the synthesis of tri-substituted pyrazoles via direct N-heterocyclization of hydrazines with metal-acetylacetonate and -dibenzylideneacetonate without using any base or additives. Most importantly, the synthesis of 1-aryl-5-phenyl-3-styryl-1H-pyrazoles was achieved in a single step using hydrochloride salt of various phenylhydrazines and this is the first
    开发了一种微波辅助合成三取代吡唑的方法,该方法通过肼与金属乙酰丙酮化物和二亚苄基丙酮化物的直接N-杂环化来合成三取代吡唑,无需使用任何碱或添加剂。最重要的是,使用各种苯肼的盐酸盐一步合成了1-芳基-5-苯基-3-苯乙烯基-1H-吡唑,这是直接构建这些分子的第一份报告。反应介质和微波条件对于反应过程中选择性产物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本反应探索了使用金属二酮配合物作为反应底物,提供乙酰丙酮和二亚苄基丙酮部分直接参与与肼的环化,以优异的产率形成相应的吡唑。本方案在最终结构中引入了重要的 N-杂环部分,从药物化学的角度来看,该反应具有巨大的应用,特别是在药物发现的后期修饰策略中。
  • Synthesis of β-Aminoenones via Cross-Coupling of In-Situ-Generated Isocyanides with 1,3-Dicarbonyl Compounds
    作者:Xingxing Ma、Yao Zhou、Qiuling Song
    DOI:10.1021/acs.orglett.8b01888
    日期:2018.8.17
    An efficient and practical strategy for the synthesis of β-aminoenones from a three-component reaction was developed. Ethyl bromodifluoroacetate serves as a C1 source in this strategy, forming isocyanides in situ with primary amines. This reaction represents the first example of utilization of readily available starting materials to generate isocyanides in situ and sequentially fully converted to β-aminoenones
    提出了一种由三组分反应合成β-氨基烯酮的有效而实用的策略。溴二氟乙酸乙酯在此策略中用作C1来源,与伯胺原位形成异氰化物。该反应代表了利用容易获得的原料就地生成异氰化物并依次完全转化为β-氨基烯酮的第一实例,从而避免了副产物亚胺和过度插入产物的产生。机理研究表明,该方法涉及两个C(sp 3)-F键的活化和异氰酸酯的形成,这可能同时促进异氰酸酯化学和氟化学的发展。
  • Green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ovel Mn-MOFs with catalytic and antibacterial potentials
    作者:Sima Aryanejad、Ghodsieh Bagherzade、Maryam Moudi
    DOI:10.1039/c9nj04977k
    日期:——
    showing the biological potential as an antibacterial agent. Its antibacterial activity was tested against Bacillus cereus and Escherichia coli in vitro by determining the diameter of the inhibition zone in the disc diffusion metho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e acceptable activity of UoB-4 against both Gram-positive and Gram-negative bacteria.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UoB-4 was greater towards Gram-positive
    这项研究的重点是合成新的锰基金属-有机骨架及其应用方面的研究。Mn-MOF纳米结构,即UoB-4,是使用Schiff碱有机连接基(H 2 bbda:4,4'-[苯-1,4-二基双(甲基亚苯基亚乙基)]二苯甲酸)制备的。合成后的UoB-4的结构通过PXRD,TGA,CHNO,ICP,TEM,BET和FTIR技术。在Hantzsch的合成1,4-二氢吡啶和醇氧化反应中评估了UoB-4的催化性能。在绿色条件下以高收率获得两个反应的产物。UoB-4的回收利用研究表明,它可以用作可回收的稳定多相催化剂,而性能没有明显损失。在这项研究的下一步中,评估了UoB-4的效率,显示了其作为抗菌剂的生物学潜力。在体外测试了其对蜡状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的抗菌活性通过在圆盘扩散法中确定抑制区的直径来确定。结果表明UoB-4对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细菌均具有可接受的活性。与对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相比,UoB-4对革
  • Thermal stability of bis(8-hydroxy-5-quinolyl)-methane co-ordination polymers
    作者:E. Horowitz、T.P. Perros
    DOI:10.1016/0022-1902(64)80240-2
    日期:1964.1
    Co-ordination polymers of bis(8-hydroxy-5-quinolyl)-methane have been prepared by reacting the ligand with Mn(II), Co(II), Ni(II), Cu(II), and Zn(II), in solution as well as by thermal polymerization.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each polymer in vacuum was studied by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up to 1000°C, and the decomposition temperature was found to be closely related to such periodic properties of
    通过使配体与Mn(II),Co(II),Ni(II),Cu(II)和Zn(II)反应制备了双(8-羟基-5-喹啉基)-甲烷的配位聚合物,在溶液中以及通过热聚合。通过高达1000℃的热重分析研究了每种聚合物在真空中的热稳定性,并且发现分解温度与并入聚合物主链中的金属的周期性性质如离子电势和电负性密切相关。根据对8-羟基喹诺酮金属盐的现有数据的评估,结果表明,在空气中而非真空中进行测量会得出有关协调系统热稳定性的错误结论。配位聚合物的红外光谱表明,在1100 cm -1处的吸收带频率区域取决于金属离子的离子电势和其他周期性。红外数据提供了有关CO-金属位点上金属-配体键性质的信息。
  • Reaction of the framework 3d-organometallosiloxanes with acetylacetone
    作者:N. V. Sergienko、N. V. Cherkun、V. D. Myakushev、A. A. Korlyukov、B. G. Zavina
    DOI:10.1007/s11172-010-0248-3
    日期:2010.7
    A reaction of acetylacetone with the framework sandwich-type metallosiloxanes (MOS) of general formula [PhSiO2]6M6[PhSiO2]6, where M = Cu, Ni, Mn, was studied by GPC, 1H and 29Si NMR spectroscopy, X-ray diffraction, elemental and functional analysis. The reaction involved replacement of the metal atoms with the hydrogen atoms and is accompanied by the formation of the corresponding chelate complexes M(acac)2. Displacement of the metal from the framework MOS leads to the destruction of molecular skeleton and formation of phenylsiloxanes containing Si-OH groups. The yield and composition of the reaction products considerably depend on the nature of the metal in [PhSiO2]6M6[ThSiO2]6. A selective substitution of the metal leads to the stereoregular hexahydroxyhexaphenylcyclohexasiloxane, [PhSiO(PH)]6, cis-isomer. The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of the crystalline hexahydroxyhexaphenylcyclohexasiloxane obtained were confirmed by 29Si NMR spectroscopy, X-ray diffraction study, and functional analysis, while its TMS derivative was studied with 1H NMR spectroscopy and GPC. Using a framework manganese phenylsiloxane as an example, a reversible character of the process has been established and an alternative synthesis of this compound from hexahydroxyhexaphenylcyclohexasiloxane and Mn(acac)2 has been accomplished for the first time.
    对通式为[PhSiO2]6M6(其中M = Cu, Ni, Mn)的框架夹心型金属硅氧烷(MOS)与乙酰乙酮的反应进行了研究,使用了GPC、1H和29Si NMR光谱、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和功能分析。反应过程涉及金属原子被氢原子取代,并伴随形成相应的配位化合物M(acac)2。从框架MOS中取代金属会导致分子骨架的破坏,并形成含有Si-OH基团的苯基硅氧烷。反应产物的产率和组成显著依赖于[PhSiO2]6M6中金属的性质。金属的选择性取代导致了立体规律性的六羟基六苯基环己硅氧烷[PhSiO(PH)]6的顺异构体的形成。所获得的结晶六羟基六苯基环己硅氧烷的结构和组成通过29Si NMR光谱、X射线衍射研究及功能分析得到了确认,而其TMS衍生物则通过1H NMR光谱和GPC进行了研究。以框架锰苯基硅氧烷为例,确立了该过程的可逆特征,并首次完成了从六羟基六苯基环己硅氧烷和Mn(acac)2合成该化合物的替代合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