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属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miltiorrhizaBunge)的干燥根及根茎,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其味苦、性微寒,具有活血祛瘀、安神宁心的传统功效。植物化学研究显示,丹参主要含有脂溶性和水溶性两种类型的化学成分。其中,丹参酮类为主要的脂溶性成分,是具有橙黄色或橙红色特征的松香烷型二萜类化合物。药理研究表明,丹参酮类化合物在抗氧化、抗菌及抗肿瘤方面有显著作用。二氢丹参酮I(DihydrotanshinoneI,简称DHT)是丹参酮大家族的一员,其分子式为C18H14O3,分子量为278.3。研究表明,DHT在抗肿瘤、心血管保护方面具有显著药理活性。
应用二氢丹参酮I是从丹参根茎中提取的成分,而丹参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活血化瘀中药之一。相关文献报道显示,丹参能增加冠脉血流量、扩张冠状动脉,并防止心肌缺血等心血管作用;此外,它还用于治疗胃癌、肝癌及宫颈癌等多种疾病。实验表明,二氢丹参酮I(DHT)能够有效改善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一般状态,显著减轻炎症反应和降低血浆炎症因子水平,显示其具有明显的抗溃疡性结肠炎作用。此外,二氢丹参酮I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优点在于其迅速、确切且良好的药效,并且在实验过程中未发现明显副作用及毒性反应,证明它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生物活性Dihydrotanshinone I是从丹参中分离出的天然产物,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科学研究。研究表明,DHT还具有抑制MERS-CoV的作用。
体外研究在脂多糖(LPS)刺激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中,10 nM DHT可减少lectin-like ox-LDL受体-1(LOX-1)和NADPH氧化酶4(NOX4)的表达、活性氧(ROS)生成、NF-κB核转位、ox-LDL内吞作用以及单核细胞黏附。DHT诱导了HCT116细胞中依赖caspase的凋亡,且这种凋亡依赖于浓度和ROS水平的变化。通过Z-VAD-fmk完全阻断了由DHT诱导的细胞凋亡,而Z-LEHD-fmk仅部分抑制,Z-IETD-fmk则几乎没有影响。此外,敲低caspase-2显著增加了DHT诱导的细胞凋亡。
体内研究10和25 mg/kg剂量的DHT显著减轻了ApoE -/-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改善了血清脂质谱、减少了氧化应激并缩小了坏死核心区域。在1, 2, 4 mg/kg剂量下,DHT治疗显著抑制了主动脉中LOX-1、NOX4和NF-κB的增强表达,并改善了心肌再灌注损伤大鼠的心脏功能,减小了梗死面积,调节了心肌酶谱和组织病理学变化,降低了20-HETE生成并调控了凋亡相关蛋白。
化学性质DHT为红色针状结晶,可溶于甲醇、乙醇及DMSO等有机溶剂,来源于丹参。
用途抗菌活性:抑制溶血性链球菌。改善心脏功能:用于含量测定/鉴定/药理实验等。 药理药效:具有抗菌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209 P 的抑菌圈直径为23mm(滤纸片法),对人型结核杆菌H₃7RV的最低抑菌浓度为1.5μg/ml,对溶血性链球菌也有一定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