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culmorin | 18374-83-9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culmorin
英文别名
1,4-Methanoazulene-3,9-diol, decahydro-1,5,5,8a-tetramethyl-, (1S,3R,3aS,4R,8aR,9R)-;(1S,2R,7R,8R,9S,11R)-2,6,6,9-tetramethyltricyclo[5.4.0.02,9]undecane-8,11-diol
culmorin化学式
CAS
18374-83-9
化学式
C15H26O2
mdl
——
分子量
238.37
InChiKey
VWMGBHVRRNKOAE-ZLSAFIHN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175 °C
  • 沸点:
    321.2±10.0 °C(Predicted)
  • 密度:
    1.088±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3
  • 重原子数:
    17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1.0
  • 拓扑面积:
    40.5
  • 氢给体数:
    2
  • 氢受体数:
    2

安全信息

  • 海关编码:
    2906299090

SDS

SDS:e00ae6fb9c03188803a5bcbae15e4515
查看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culmorin吡啶 作用下, 以 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32.0h,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库尔莫林代谢产物的化学合成及其在库尔莫林和乙酰库尔莫林处理的小麦细胞中的生物学作用†
    摘要:
    该镰刀菌代谢物culmorin(1)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新兴霉菌毒素”。它与单端孢霉毒素真菌毒素同时出现,并可能影响其毒性。它在植物中的生态作用和命运尚不清楚。我们合成了硫酸化和葡萄糖基化的culmorin共轭物,作为潜在的代谢物,预期在植物中形成,并将其用作参考化合物。开发了一种合成硫酸库尔莫林的有效方法。当使用不同的葡萄糖基供体时,通过开发或防止意外的酰基转移,实现了culmorin(1)的非对映和区域选择性糖基化。用culmorin处理小麦悬浮培养(1)揭示了一种植物激素将culmorin转化为culmorin-8-葡萄糖苷(6)和culmorin乙酸酯,但未发现硫酸盐或culmorin-11-葡萄糖苷(7)。用真菌代谢产物11-乙酰基古菌素(2)处理小麦细胞显示其快速脱乙酰化,但也显示出11-乙酰基古菌素-8-葡糖苷的形成(8)。这些结果表明植物能够广泛代谢库尔莫林。
    DOI:
    10.1039/c7ob02460f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使用功能化樟脑策略全合成九种长冰片醇倍半萜类化合物
    摘要:
    天然产物全合成激发了合成策略的发展,以获取重要的分子类别。在 1960 年代,Corey 和同事展示了一种富有远见的萜类长叶烯制备方法,使用“战略键分析”来制定合成路线。该方法建议应制定有效的桥接多环结构合成路线,以在后期引入大部分目标的拓扑复杂性。随后,类似的策略已被证明适用于各种桥接多环分子的合成。在这里,我们证明了在开始时引入拓扑复杂性的正交策略导致长叶烯相关萜类长冰片的短合成。为了实施这个策略,我们访问了一个 bicyclo[2.2.S )-香芹酮。我们还在许多长冰片同系物的不同合成中采用了各种后期 C-H 官能化策略。我们的策略对于制备其他包含双环[2.2.1] 框架的拓扑复杂的天然产物可能是有效的。
    DOI:
    10.1038/s41557-021-00870-4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trategy Evolution in a Skeletal Remodeling and C–H Functionalization-Based Synthesis of the Longiborneol Sesquiterpenoids
    作者:Robert F. Lusi、Goh Sennari、Richmond Sarpong
    DOI:10.1021/jacs.2c08136
    日期:2022.9.21
    Detailed herein are our synthesis studies of longiborneol and related natural products. Our overarching goals of utilizing a “camphor first” strategy enabled by skeletal remodeling of carvone, and late-stage diversification using C–H functionalizations, led to divergent syntheses of the target natural products. Our initial approach proposed a lithiate addition to unite two fragments followed by a Conia-ene
    本文详细介绍了我们对长冰片和相关天然产物的合成研究。我们的总体目标是利用通过香芹酮骨架重塑实现的“樟脑优先”策略,以及使用 C-H 功能化的后期多样化,导致目标天然产物的不同合成。我们最初的方法提出了一种锂化物加成以结合两个片段,然后是 Conia-ene 或 Pd 介导的环烷基化反应序列,以安装长冰片烷核心的七元环标志。这种方法不成功,并演变成一个修订计划,该计划采用 Wittig 偶联和自由基环化来建立核心。首先探索的还原性自由基环化导致合成了椰油冰片,它是长冰片的一种结构异构体。或者,金属氢化物氢原子转移引发的环化对于长冰片的合成是有效的。长冰片烷核心的后期 C-H 官能化导致许多羟基化的长冰片同系物。需要对所采用的策略以及 C-H 功能化方法进行显着优化以实施这些策略,这突出了应用这些强大反应的持续挑战。尽管如此,所报道的方法能够实现长冰片烷骨架中每个与天然产物相关的 C-H 键的功能化。需要对所采用的策略以及
  • Stereocontrolled Total Synthesis of (±)-Culmorin via the Intramolecular Double Michael Addition
    作者:Kiyosei Takasu、Sayaka Mizutani、Miho Noguchi、Kei Makita、Masataka Ihara
    DOI:10.1021/ol9900562
    日期:1999.8.1
    [GRAPHICS]We have accomplished the total synthesis of (+/-)-culmorin from the readily available ketone (11 steps, 46% overall yield). The tricyclo[6.3.0.0(3,9)]undecan-10-one skeleton, the culmorin framework, was constructed via the intramolecular double Michael addition of the cyclopentenone having an alpha beta-unsaturated ester moiety by using LHMDS, The stereochemistry of newly generated four stereogenic centers was perfectly controlled by the reaction.
  • Ashley; Hobbs; Raistrick, Biochemical Journal, 1937, vol. 31, p. 385,396
    作者:Ashley、Hobbs、Raistrick
    DOI:——
    日期:——
  • Total synthesis of nine longiborneol sesquiterpenoids using a functionalized camphor strategy
    作者:Robert F. Lusi、Goh Sennari、Richmond Sarpong
    DOI:10.1038/s41557-021-00870-4
    日期:2022.4
    inspires the development of synthesis strategies to access important classes of molecules. In the 1960s, Corey and coworkers demonstrated a visionary preparation of the terpenoid longifolene, using ‘strategic bond analysis’ to craft a synthesis route. This approach proposes that efficient synthesis routes to bridged, polycyclic structures should be formulated to introduce the bulk of the target’s topological
    天然产物全合成激发了合成策略的发展,以获取重要的分子类别。在 1960 年代,Corey 和同事展示了一种富有远见的萜类长叶烯制备方法,使用“战略键分析”来制定合成路线。该方法建议应制定有效的桥接多环结构合成路线,以在后期引入大部分目标的拓扑复杂性。随后,类似的策略已被证明适用于各种桥接多环分子的合成。在这里,我们证明了在开始时引入拓扑复杂性的正交策略导致长叶烯相关萜类长冰片的短合成。为了实施这个策略,我们访问了一个 bicyclo[2.2.S )-香芹酮。我们还在许多长冰片同系物的不同合成中采用了各种后期 C-H 官能化策略。我们的策略对于制备其他包含双环[2.2.1] 框架的拓扑复杂的天然产物可能是有效的。
  • Chemical synthesis of culmorin metabolites and their biologic role in culmorin and acetyl-culmorin treated wheat cells
    作者:Julia Weber、Marta Vaclavikova、Gerlinde Wiesenberger、Maximilian Haider、Christian Hametner、Johannes Fröhlich、Franz Berthiller、Gerhard Adam、Hannes Mikula、Philipp Fruhmann
    DOI:10.1039/c7ob02460f
    日期:——
    procedure for the synthesis of culmorin sulfates was developed. Diastereo- and regioselective glucosylation of culmorin (1) was achieved by exploiting or preventing unexpected acyl transfer when using different glucosyl donors. The treatment of a wheat suspension culture with culmorin (1) revealed an in planta conversion of culmorin into culmorin-8-glucoside (6) and culmorin acetate, but no sulfates or
    该镰刀菌代谢物culmorin(1)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新兴霉菌毒素”。它与单端孢霉毒素真菌毒素同时出现,并可能影响其毒性。它在植物中的生态作用和命运尚不清楚。我们合成了硫酸化和葡萄糖基化的culmorin共轭物,作为潜在的代谢物,预期在植物中形成,并将其用作参考化合物。开发了一种合成硫酸库尔莫林的有效方法。当使用不同的葡萄糖基供体时,通过开发或防止意外的酰基转移,实现了culmorin(1)的非对映和区域选择性糖基化。用culmorin处理小麦悬浮培养(1)揭示了一种植物激素将culmorin转化为culmorin-8-葡萄糖苷(6)和culmorin乙酸酯,但未发现硫酸盐或culmorin-11-葡萄糖苷(7)。用真菌代谢产物11-乙酰基古菌素(2)处理小麦细胞显示其快速脱乙酰化,但也显示出11-乙酰基古菌素-8-葡糖苷的形成(8)。这些结果表明植物能够广泛代谢库尔莫林。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5β,6α,8α,10α,13α)-6-羟基-15-氧代黄-9(11),16-二烯-18-油酸 (3S,3aR,8aR)-3,8a-二羟基-5-异丙基-3,8-二甲基-2,3,3a,4,5,8a-六氢-1H-天青-6-酮 (2Z)-2-(羟甲基)丁-2-烯酸乙酯 (2S,4aR,6aR,7R,9S,10aS,10bR)-甲基9-(苯甲酰氧基)-2-(呋喃-3-基)-十二烷基-6a,10b-二甲基-4,10-dioxo-1H-苯并[f]异亚甲基-7-羧酸盐 (+)顺式,反式-脱落酸-d6 龙舌兰皂苷乙酯 龙脑香醇酮 龙脑烯醛 龙脑7-O-[Β-D-呋喃芹菜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 龙牙楤木皂甙VII 龙吉甙元 齿孔醇 齐墩果醛 齐墩果酸苄酯 齐墩果酸甲酯 齐墩果酸乙酯 齐墩果酸3-O-alpha-L-吡喃鼠李糖基(1-3)-beta-D-吡喃木糖基(1-3)-alpha-L-吡喃鼠李糖基(1-2)-alpha-L-阿拉伯糖吡喃糖苷 齐墩果酸 beta-D-葡萄糖酯 齐墩果酸 beta-D-吡喃葡萄糖基酯 齐墩果酸 3-乙酸酯 齐墩果酸 3-O-beta-D-葡吡喃糖基 (1→2)-alpha-L-吡喃阿拉伯糖苷 齐墩果酸 齐墩果-12-烯-3b,6b-二醇 齐墩果-12-烯-3,24-二醇 齐墩果-12-烯-3,21,23-三醇,(3b,4b,21a)-(9CI) 齐墩果-12-烯-3,11-二酮 齐墩果-12-烯-2α,3β,28-三醇 齐墩果-12-烯-29-酸,3,22-二羟基-11-羰基-,g-内酯,(3b,20b,22b)- 齐墩果-12-烯-28-酸,3-[(6-脱氧-4-O-b-D-吡喃木糖基-a-L-吡喃鼠李糖基)氧代]-,(3b)-(9CI) 鼠特灵 鼠尾草酸醌 鼠尾草酸 鼠尾草酚酮 鼠尾草苦内脂 黑蚁素 黑蔓醇酯B 黑蔓醇酯A 黑蔓酮酯D 黑海常春藤皂苷A1 黑檀醇 黑果茜草萜 B 黑五味子酸 黏黴酮 黏帚霉酸 黄黄质 黄钟花醌 黄质醛 黄褐毛忍冬皂苷A 黄蝉花素 黄蝉花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