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Rotenonon | 4439-62-7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Rotenonon
英文别名
16,17-dimethoxy-6-prop-1-en-2-yl-2,7,20-trioxapentacyclo[11.8.0.03,11.04,8.014,19]henicosa-1(13),3(11),4(8),9,14,16,18-heptaene-12,21-dione
Rotenonon化学式
CAS
4439-62-7
化学式
C23H18O7
mdl
——
分子量
406.392
InChiKey
CWZIPBGXMLRVIC-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298 °C
  • 沸点:
    615.6±55.0 °C(Predicted)
  • 密度:
    1.43±0.1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1
  • 重原子数:
    30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5.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2
  • 拓扑面积:
    80.3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7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Rotenonon 生成 alkaline earth salt of/the/ methylsulfuric acid
    参考文献:
    名称:
    Takei, Biochemische Zeitschrift, 1925, vol. 157, p. 9
    摘要:
    DOI:
  • 作为产物:
    描述:
    ethyl 3-(3,4-dimethoxyphenyl)-7-hydroxy-4-oxo-4H-chromen-2-carboxylate吡啶 、 dipotassium peroxodisulfate 、 palladium(II) trifluoroacetate 、 lithium hydroxide monohydrate 、 Lindlar's catalyst 、 氢气sodium carbonatepotassium carbonatesilver nitrate 、 potassium iodid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甲醇二氯甲烷N,N-二甲基甲酰胺丙酮甲苯乙腈 为溶剂, 20.0~200.0 ℃ 、1.21 MPa 条件下, 反应 40.0h, 生成 Rotenonon
    参考文献:
    名称:
    一种简单的直接去氧氧化羰基脱氢类胡萝卜素的方法,其合成方法包括甾烷酮,​​鱼藤酮,6-羰基脱氢椭圆烯和6-羰基-6a,12a-脱氢deguelin
    摘要:
    据报道,有一种通过异黄酮2-羧酸直接内酯化来构建羰基-脱氢类胡萝卜素的方法。演示了该方法在天然产物首次合成中的应用,该合成物为马酮酮,6-氧代-脱氢Elliptone,鱼藤酮和6-氧代-6a,12a-脱氢deguelin。还评估了一系列氧-脱氢类胡萝卜素的生物活性。
    DOI:
    10.1002/ejoc.201900078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Takei; Miyajima; Ono, Chemische Berichte, 1932, vol. 65, p. 1041,1046
    作者:Takei、Miyajima、Ono
    DOI:——
    日期:——
  • Butenandt, Justus Liebigs Annalen der Chemie, 1928, vol. 464, p. 274
    作者:Butenandt
    DOI:——
    日期:——
  • Wright,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1928, vol. 50, p. 3359
    作者:Wright
    DOI:——
    日期:——
  • Butenandt; McCartney, Justus Liebigs Annalen der Chemie, 1932, vol. 494, p. 17,39
    作者:Butenandt、McCartney
    DOI:——
    日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