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柏酮主要来源于黄柏、白鲜皮等植物,为柠檬苦素类三萜化合物,具有多样药理活性。
图1为黄柏酮结构式。
信息由Chemicalbook的黄珺编辑整理。
植物来源 1. 主要来源——黄柏原名檗木,《神农本草经》始载,列为上品。《中国药典》1963年版一部收载于黄柏项下。因树皮呈黄色,故名黄柏。别名关柏、檗木、黄檗、檗皮、川柏。
白鲜皮在中医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黄柏酮是其主要成分之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中新增了黄柏酮的含量测定方法。规定白鲜皮药材“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黄柏酮不得少于0.15%”。
药理作用 1. 黄柏的功效微生物转化是指利用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酶催化底物发生化学反应。近年来,对天然产物进行微生物转化成为结构修饰的辅助手段,也是获取新化合物从而筛选具有生物活性化合物的一种方法。
黄柏酮的转化试验黑曲霉等真菌可以催化黄柏酮的C-11位羟基化,形成香肉果素(zapoterin)。
化学性质与用途此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应用广泛。
Some compounds exhibited more promising insecticidal activity than toosendanin (a positive control). QSAR model suggested that five descriptors (RDF100v, RDF105u, Dm, Mor15m and R1u) were likely to affect the insecticidal activity of these compou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