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N-生物素己酸 | 72040-64-3

中文名称
N-生物素己酸
中文别名
6-生物素氨基己酸;6-[[5-[(3aS,4S,6aR)-六氢-2-氧代-1H-噻吩并[3,4-d]咪唑-4-基]-1-氧代戊基]氨基]-己酸;N-(+)-生物素酰基-6-氨基己酸
英文名称
N-(+)-biotinyl-6-aminocaproic acid
英文别名
N-(+)-biotinyl-6-aminohexanoic acid;6-(biotinylamino)hexanoic acid;6-biotinylaminocaproic acid;6-[5-(2-Oxo-hexahydro-thieno[3,4-D]imidazol-4-YL)-pentanoylamino]-hexanoic acid;6-[5-[(3aS,4S,6aR)-2-oxo-1,3,3a,4,6,6a-hexahydrothieno[3,4-d]imidazol-4-yl]pentanoylamino]hexanoic acid
N-生物素己酸化学式
CAS
72040-64-3
化学式
C16H27N3O4S
mdl
——
分子量
357.474
InChiKey
CMUGHZFPFWNUQT-HUBLWGQQ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220-230 °C (dec.)
  • 沸点:
    721.3±55.0 °C(Predicted)
  • 密度:
    1.200±0.06 g/cm3(Predicted)
  • 溶解度:
    二甲基亚砜(微溶)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7
  • 重原子数:
    24
  • 可旋转键数:
    11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81
  • 拓扑面积:
    133
  • 氢给体数:
    4
  • 氢受体数:
    5

安全信息

  • 危险品标志:
    F
  • 安全说明:
    S22,S24/25
  • WGK Germany:
    3
  • 危险性防范说明:
    P261,P305+P351+P338
  • 危险性描述:
    H302,H315,H319,H335
  • 储存条件:
    | 室温 |

SDS

SDS:6e106826d883badf9ad94159386ecfea
查看
6-生物素氨基己酸 修改号码:5

模块 1. 化学品
产品名称: 6-Biotinamidohexanoic Acid
修改号码: 5

模块 2. 危险性概述
GHS分类
物理性危害 未分类
健康危害 未分类
环境危害 未分类
GHS标签元素
图标或危害标志 无
信号词 无信号词
危险描述 无
防范说明 无

模块 3. 成分/组成信息
单一物质/混和物 单一物质
化学名(中文名): 6-生物素氨基己酸
百分比: >97.0%(LC)(T)
CAS编码: 72040-64-3
俗名: N-Biotinyl-6-aminohexanoic Acid , N-(5-Carboxypentyl)biotinamide
分子式: C16H27N3O4S

模块 4. 急救措施
吸入: 将受害者移到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通畅,休息。若感不适请求医/就诊。
皮肤接触: 立即去除/脱掉所有被污染的衣物。用水清洗皮肤/淋浴。
若皮肤刺激或发生皮疹:求医/就诊。
眼睛接触: 用水小心清洗几分钟。如果方便,易操作,摘除隐形眼镜。继续清洗。
如果眼睛刺激:求医/就诊。
食入: 若感不适,求医/就诊。漱口。
紧急救助者的防护: 救援者需要穿戴个人防护用品,比如橡胶手套和气密性护目镜。

模块 5. 消防措施
合适的灭火剂: 干粉,泡沫,雾状水,二氧化碳
特殊危险性: 小心,燃烧或高温下可能分解产生毒烟。
6-生物素氨基己酸 修改号码:5

模块 5. 消防措施
特定方法: 从上风处灭火,根据周围环境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
非相关人员应该撤离至安全地方。
周围一旦着火:如果安全,移去可移动容器。
消防员的特殊防护用具: 灭火时,一定要穿戴个人防护用品。

模块 6. 泄漏应急处理
个人防护措施,防护用具, 使用个人防护用品。远离溢出物/泄露处并处在上风处。
紧急措施: 泄露区应该用安全带等圈起来,控制非相关人员进入。
环保措施: 防止进入下水道。
控制和清洗的方法和材料: 清扫收集粉尘,封入密闭容器。注意切勿分散。附着物或收集物应该立即根据合适的
法律法规处置。

模块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处理
技术措施: 在通风良好处进行处理。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具。防止粉尘扩散。处理后彻底清洗双手
和脸。
注意事项: 如果粉尘或浮质产生,使用局部排气。
操作处置注意事项: 避免接触皮肤、眼睛和衣物。
贮存
储存条件: 保持容器密闭。冷冻储存。
远离不相容的材料比如氧化剂存放。
热敏
包装材料: 依据法律。

模块 8.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工程控制: 尽可能安装封闭体系或局部排风系统,操作人员切勿直接接触。同时安装淋浴器和洗
眼器。
个人防护用品
呼吸系统防护: 防尘面具。依据当地和政府法规。
手部防护: 防护手套。
眼睛防护: 安全防护镜。如果情况需要,佩戴面具。
皮肤和身体防护: 防护服。如果情况需要,穿戴防护靴。

模块 9. 理化特性
固体
外形(20°C):
外观: 晶体-粉末
颜色: 白色类白色
气味: 无资料
pH: 无数据资料
熔点:
230°C
沸点/沸程 无资料
闪点: 无资料
爆炸特性
爆炸下限: 无资料
爆炸上限: 无资料
密度: 无资料
溶解度:
[水] 无资料
[其他溶剂] 无资料
6-生物素氨基己酸 修改号码:5

模块 10. 稳定性和反应性
化学稳定性: 一般情况下稳定。
危险反应的可能性: 未报道特殊反应性。
须避免接触的物质 氧化剂
危险的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氮氧化物 (NOx), 硫氧化物

模块 11. 毒理学信息
急性毒性: 无资料
对皮肤腐蚀或刺激: 无资料
对眼睛严重损害或刺激: 无资料
生殖细胞变异原性: 无资料
致癌性:
IARC = 无资料
NTP = 无资料
生殖毒性: 无资料

模块 12. 生态学信息
生态毒性:
鱼类: 无资料
甲壳类: 无资料
藻类: 无资料
残留性 / 降解性: 无资料
潜在生物累积 (BCF): 无资料
土壤中移动性
log水分配系数: 无资料
土壤吸收系数 (Koc): 无资料
亨利定律 无资料
constant(PaM3/mol):

模块 13. 废弃处置
如果可能,回收处理。请咨询当地管理部门。建议在可燃溶剂中溶解混合,在装有后燃和洗涤装置的化学焚烧炉中
焚烧。废弃处置时请遵守国家、地区和当地的所有法规。

模块 14. 运输信息
联合国分类: 与联合国分类标准不一致
UN编号: 未列明

模块 15. 法规信息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1月26日国务院发布,2011年2月16日修订): 针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使用、
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的规定。
6-生物素氨基己酸 修改号码:5


模块16 - 其他信息
N/A

制备方法与用途

用途

N-(+)-生物素-6-氨基己酸用作一种活性生物素化试剂。

生物活性

N-Biotinyl-6-氨基己酸 (N-(+)-Biotinyl-6-氨基己酸) 可用于进行生物素化。具体来说,可以利用 β-D-半乳糖苷酶合成 p-硝基苯甲酰-N-乙酰半乳糖胺,通过化学还原 p-硝基苯基团并用唾液酸转移酶进行唾液酸化,然后与 N-(+)-生物素-6-氨基己酸偶联,从而获得带有氨基己酸基和苯环作为生物素与糖链之间间隔物的生物素化寡糖。

体外研究

通过银纳米粒子表面修饰 N-(+)-生物素-6-氨基己酸并与环己基异氰酸酯结合,在独立生物素化的底物上锚定 SERS(表面增强拉曼散射)信号。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1
    • 2
    • 3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N-生物素己酸sodium hydroxide 、 WSC*HCl 、 1-(3-二甲基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甲醇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25.0h, 生成 (2S,3S,4R)-1-O-(β-D-galactopyranosyl)-2--1,3,4-octadecanetriol
    参考文献:
    名称:
    Syntheses of Biotinylated α-Galactosylceramides and Their Effects on the Immune System and CD1 Molecules
    摘要:
    A representative alpha-galactosylceramide (alpha-GalCer), KRN7000, has strong immunostimulatory and antitumor activity. Recent studies demonstrated that KRN7000-pulsed antigen-presenting cells (APC) can activate natural killer T (NKT) cells, a novel T-cell lineage, and CD1d molecules on APC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activation of NKT cells. However, it remains unclear whether alpha-GalCers actually bind to CD1d molecules. To address this question, we synthesized three kinds of biotinylated alpha-GalCer and a biotinylated beta-GalCer and found that the biotinylated alpha-GalCers significantly stimulate the proliferation of murine spleen cells, but the biotinylated beta-GalCer does not and that all biotinylated compounds bind to CD1d molecules.
    DOI:
    10.1021/jm990054n
  • 作为产物:
    描述:
    D-生物素N-羟基丁二酰亚胺碳酸氢钠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 作用下, 以 N,N-二甲基甲酰胺丙酮 为溶剂, 反应 20.0h, 生成 N-生物素己酸
    参考文献:
    名称:
    用于探测Nur77蛋白诱导途径的生物素化强心苷的设计与合成。
    摘要:
    孤儿核受体Nur77(也称为TR3或神经生长因子诱导的克隆B NGFI-B)在调节靶基因表达中起核转录因子的作用,并且在分化,增殖,凋亡,和许多不同细胞类型的存活率 最近的研究表明,Nur77还涉及许多重要的生理和病理过程,包括癌症,炎症和免疫力,心血管疾病和骨骼疾病。我们以前的研究表明强心苷可以诱导Nur77蛋白的表达及其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转运,然后靶向线粒体,从而导致癌细胞凋亡。为了探测Nur77蛋白的诱导途径,我们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的生物素化的强心苷,它们分别来自β-安提香和α-安提香,这是两种来自安提阿里斯毒株的典型强心苷。评价了这些生物素化强心苷Nur77蛋白表达的诱导及其对NIH-H460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一些生物素化的强心苷可以显着诱导Nur77蛋白的表达,与它们的母体化合物β-Antiarin和α-Antiarin相当。而且,评估了它们的抗生蛋白链菌素结合
    DOI:
    10.1016/j.bmcl.2019.01.015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and antitumor activity of biotinylated camptothecin derivatives as potent cytotoxic agents
    作者:Cheng-Ting Zi、Liu Yang、Feng-Qing Xu、Fa-Wu Dong、Rui-Jing Ma、Yan Li、Jun Zhou、Zhong-Tao Ding、Zi-Hua Jiang、Jiang-Miao Hu
    DOI:10.1016/j.bmcl.2018.11.049
    日期:2019.1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The key to the synthesis was achieved by employing an esterification reaction and click chemistry. All of the new derivatives were tested for cytotoxicity against five human tumor cell lines, including HL-60, SMMC-7721, A-549, MCF-7, and SW480 with IC50 values ranging from 0.13 to 21.53 μM. Most of the derivatives exhibited potent cytotoxicity, especially compound 17 (IC50 = 0
    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生物素化喜树碱衍生物。合成的关键是通过酯化反应和点击化学来实现的。测试了所有新衍生物对五种人类肿瘤细胞系的细胞毒性,包括HL-60,SMMC-7721,A-549,MCF-7和SW480,IC 50值为0.13至21.53μM。大多数衍生物表现出强的细胞毒性,尤其是化合物17(IC 50  = 0.13–3.31μM)和化合物18(IC 50  = 0.23–1.48μM),具有最高的细胞毒性。讨论了生物素化喜树碱衍生物的结构-活性关系(SAR),以探索新型抗癌药。
  • Applying Small Molecule Microarrays and Resulting Affinity Probe Cocktails for Proteome Profiling of Mammalian Cell Lysates
    作者:Haibin Shi、Mahesh Uttamchandani、Shao Q. Yao
    DOI:10.1002/asia.201100523
    日期:2011.10.4
    present in the sample. The brightest microarray hits were converted to affinity‐based probes (AfBPs) using convenient, 1‐step “click” chemistry with benzophenone from the relevant building blocks. Pull‐down/mass spectrometric analysis with these probes (individuals or cocktail) yielded putative protein targets that include well‐known aspartic proteases, such as cathepsin D which is a clear marker for
    事实证明,小分子微阵列(SMM)越来越成为评估蛋白质与配体相互作用以及以高通量方式筛选酶底物和抑制剂的重要工具。我们之前描述了一种SMM辅助的筛选策略,用于快速鉴定针对天冬氨酸蛋白酶γ-分泌酶的探针。在本文中,我们将扩展使用羟乙基胺衍生的抑制剂的扩展库,该抑制剂非排他性地针对天冬氨酸蛋白酶。我们的库在P 2,P 1,P 1 '和P 2 '上是多样化的职位。因此,使用组合固相合成方法合成了86种新抑制剂,使总文库大小达到284种生物素化化合物,并排列在抗生物素蛋白载玻片上。为了阐明复杂生物样品中的酶活性和特性,使用荧光标记的哺乳动物细胞裂解液进行了筛选。这产生了可再现的图谱或结合指纹,与天冬氨酸蛋白酶或辅助蛋白以及样品中存在的其他相互作用靶标的相互作用相对应。最亮的芯片命中率转换为基于亲和力的探针(A fBP)使用便捷的第一步“点击”化学反应,并使用来自相关构件的二苯甲酮。使用这些探针(个人
  • Diels–Alder Ligation of Peptides and Proteins
    作者:Aline Dantas de Araújo、Jose M. Palomo、Janina Cramer、Oliver Seitz、Kirill Alexandrov、Herbert Waldmann
    DOI:10.1002/chem.200600148
    日期:2006.8.7
    For ligation to proteins the hexadienyl group was attached to avidin and streptavidin noncovalently by means of complex formation with a biotinylated peptide or by covalent attachment of a hexadienyl ester-containing label to lysine side chains incorporated into the proteins. Site-specific attachment of the hexadienyl unit into a Rab protein was achieved by means of expressed protein ligation followed
    报道了在温和条件下,Diels-Alder环加成反应作为肽和蛋白质的位点特异性化学选择性连接的新方法的发展。配备有2,4-己二烯基酯和N末端马来酰亚胺的肽在水性介质中反应,以高收率和取决于氨基酸序列的立体选择性,以高价得到环加合物。除半胱氨酸SH基团外,转化与所有氨基酸侧链官能团均相容。为了与蛋白质连接,通过与生物素化肽的复合物形成或通过将含有己二烯基酯的标记与掺入蛋白质中的赖氨酸侧链共价连接,将己二烯基非共价地连接至抗生物素蛋白和抗生蛋白链菌素。通过表达的蛋白质连接,然后通过Ellman's试剂保护生成的半胱氨酸SH,实现了己二烯基单元到Rab蛋白的位点特异性连接。该蛋白质在温和的条件下与不同的马来酰亚胺基修饰的肽反应,以高收率得到全功能的环加合物。结果表明,Diels-Alder连接为具有进一步功能基团和​​标记的多肽和蛋白质的位点特异性设备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技术上简单明了的新机会。它
  • Small molecule microarray-facilitated screening of affinity-based probes (AfBPs) for γ-secretase
    作者:Haibin Shi、Kai Liu、Ashley Xu、Shao Q. Yao
    DOI:10.1039/b910611a
    日期:——
    A small molecule microarray (SMM) platform is developed herein, which enables high-throughput discovery of affinity-based probes (AfBPs) against γ-secretase.
    本文开发了一种小分子微阵列(SMM)平台,能够实现基于亲和力的探针(AfBPs)对γ-分泌酶的高通量发现。
  • COMPOSITION AND METHODS FOR IMAGING CELLS
    申请人: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
    公开号:US20200009271A1
    公开(公告)日:2020-01-09
    A composition for imaging a cell includes a first imaging probe and a second imaging probe that include respectively a first reporter moiety and a second reporter moiety. The first reporter moiety and the second reporter moiety form a signaling complex that produces a detectable signal when the first imaging probe and second imaging probe complex with first and second biomarkers of the cell.
    用于成像细胞的组合物包括第一成像探针和第二成像探针,它们分别包含第一报告基团和第二报告基团。第一报告基团和第二报告基团形成一个信号复合物,当第一成像探针和第二成像探针与细胞的第一和第二生物标记结合时,产生可检测信号。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顺式-(-)-1,3-二苄基六氢-2-氧代-1H-噻吩并[3,4-d]咪唑-4-戊酸 荧光素醋酸 芴甲氧羰基-谷氨酰胺酸(生物素基-聚乙二醇) 脲氨基酸氧羰基肼-d-生物素 联锡酰氨基己酰-6-氨基己酸N-羟基琥珀酰亚胺酯 磺基琥珀生物素 磺基琥珀生物素 磺基琥珀亚氨基-6-(生物素胺)乙酸 碳杂浅蓝菌素 甲基硫代磺酸2-{N2-[N6-(4-叠氮基-2,3,5,6-四氟苯甲酰基)-6-氨基己酰基]-N6-(6-生物素氨基己酰基)-L-赖氨酰氨基}乙基 甲基硫代磺酸2-[Nα-苯甲酰基苯甲酰氨基-N6-(6-生物素氨基己酰基)-L-赖氨酰胺基]乙基 甲基硫代磺酸2-[N2-(4-叠氮基-2,3,5,6-四氟苯甲酰基)-N6-(6-生物素氨基己酰基)-L-赖氨酰]乙基酯 生物胞素酰胺基乙基甲烷硫代磺酸酯三氟乙酸盐 生物素酰肼 生物素酰基-4-氨基丁酸 生物素杂质27 生物素基酰胺基乙基-3-(3-碘-4-羟基苯基)丙酰胺 生物素基酰胺基乙基-3-(3,5-二碘-4-羟基苯基)丙酰胺 生物素基酪氨酰胺 生物素基-6-氨基喹啉 生物素化-epsilon-氨基己酸-N-羟基丁二酰亚胺活化酯 生物素五聚乙二醇乙基叠氮 生物素二酸 生物素XX酰肼 生物素4-氨基苯甲酸钠盐 生物素-普萘洛尔类似物 生物素-二聚乙二醇 生物素-乙二胺氢溴酸盐 生物素-七聚乙二醇-胺 生物素-七聚乙二醇-叠氮化物 生物素-PEG6-羟基 生物素-PEG4-胺 生物素-PEG3-羧酸 生物素-PEG3-琥珀酰亚胺酯 生物素-PEG2-C6-叠氮 生物素-PEG2-C4-炔 生物素-PEG12-羧酸 生物素-PEG12-琥珀酰亚胺酯 生物素-PEG12-四氟苯酚酯 生物素-N-羟基磺酸基琥珀酰亚胺酯 生物素 尿囊素生物素盐 光生物素 五氟苯酚生物素酯 二亚乙基三胺五乙酸Α,Ω-双(生物胞素酰胺) 丙酸,3-[(3-氨基-2-吡啶基)硫代]-(9CI) [3aS-(3aalpha,4beta,6aalpha)]-六氢-2-氧代-1,3-二(苯基甲基)-1H-噻吩并[3,4-d]咪唑-4-戊酸苯甲酯 [3AS-(3AALPHA,4BETA,6AALPHA)]-N-[3-[2-[2-(3-氨基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丙基]六氢-2-氧代-1H-噻吩并[3,4-D]咪唑-4-戊酰胺单(三氟乙酸)盐 WSDBCO-BIOTIN,DBCO-SULFO-LINK-BIOTIN,磺基-二苯并环辛炔-生物素共轭物 O-(2-氨基乙基)-O'-[2-(生物素基氨基)乙基]八聚乙二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