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I值为0~30 mg/g(蔗糖酯类的总ADI值;FAO/WHO,2001)。
LD₅₀值为30 g/kg(大鼠,经口)。
该物质可安全用于食品(FDA,§172.859,2000)。
使用限量 GB 2760-2001(g/kg)以GMF为限。
FAO/WHO (1984,g/kg)蔗糖酯一般为白色至淡黄色粉状或蜡状物或块状物,或无色至微黄色的黏稠液体,无臭或稍带油脂气味,口味微甜和苦。通常无明显熔点,在120℃以下很稳定,145℃以上则分解。
蔗糖单酯易溶于水,二酯和三酯难溶于水,而易溶于油类及非极性溶剂。单酯HLB值为10~16,二酯HLB值为7~10,三酯HLB值为3~7。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加热则会皂化。
大白鼠经口(蔗糖软脂肪酸酯)LD₅₀>30 g/kg,ADI 0~20 mg/kg(暂定,FAO/WHO,1996)。
用途作为食品乳化剂,我国规定可用于乳化天然色素,最大使用量为10.0g/kg;在肉制品、香肠、乳化香精、糖果、面包和冰淇淋中的最大使用量为1.5g/kg;在保鲜剂中用于鸡蛋、水果的保鲜,最大使用量也为1.5g/kg。
生产方法 无溶剂法将硬脂酸乙酯(或甲酯)和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加热至100℃,搅拌,并加入0.15 mm以上的糖粉;待全部水分被真空蒸发完后,加入碳酸钾粉末,在90~160℃下减压反应。生成的乙醇(或甲醇)被蒸出。用15%的食盐水溶解粗蔗糖酯中的蔗糖和催化剂,过滤后再用乙醇除去未反应的硬脂酸乙酯(或甲酯),即得产品。
SNELL法 (DMF 法)将蔗糖与脂肪酸甲酯按3:1的摩尔比混合,以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K₂CO₃为催化剂,在90~95℃下减压回流12小时,不断排出反应生成的甲醇。反应结束后,减压回收DMF,并用石油醚抽提未反应的脂肪酸甲酯。用10%的食盐水溶解未反应的蔗糖,再加入异丁醇抽提蔗糖酯,醇相脱去溶剂后得粗产品。再经丙酮重结晶后得白色粉状产品。
微乳化法将蔗糖溶于丙二醇中制备成蔗糖溶液,加入乳化剂硬脂酸钠和催化剂无水碳酸钾,在100~140℃下与硬脂酸乙酯反应6~8小时。投料比为蔗糖:硬脂酸乙酯:无水碳酸钾:硬脂酸钠:丙二醇(mL)= 1:0.6:0.01:0.5:900。反应过程中不断蒸出乙醇和丙二醇,边反应边脱溶剂。溶剂脱完后继续反应一段时间得蔗糖酯粗品。用丙酮溶解粗产品,过滤滤液酸化冷却至5~10℃析出结晶后再真空干燥即得纯净蔗糖酯,转化率为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