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ble under recommended storage conditions.
西洛他唑是一种临床上常用的抗血小板及抗凝血药物,属于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它可以抑制血小板和平滑肌细胞中磷酸二酯酶的活性,从而增加血小板和血管平滑肌内的cAMP浓度。西洛他唑能显著抑制各种聚集诱导剂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并能使聚集块解离;其主要代谢产物环氧化物的活性是原药的3~4倍。该药物对胶原、ADP、花生四烯酸、月桂酸钠等引发的脑循环和末梢循环障碍表现出明显的抗栓作用。动脉注入本品后,可使血流量增加,对末梢血管的作用最强,而对脑血管的作用较弱。
西洛他唑口服后在肠道内迅速被吸收,Tmax约为3小时,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约为95%。连续给药4天、每天2次,未发现血药浓度蓄积上升现象。该药物组织分布良好,胃、肝、肾处的浓度较高。用药72小时后,约有42.75%的剂量通过尿液排泄,61.7%经粪便排出,给药48小时内胆汁中的排泄率为31.7%。其半衰期α约为2.2小时,半衰期β为18小时。
临床应用西洛他唑用于改善因慢性动脉闭塞症引起的溃疡、肢痛、冷感及间歇性跛行等缺血症状。它还辅助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大动脉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以及糖尿病所致的肢体缺血症和大动脉炎。此外,西洛他唑还可作为外科治疗后的补充疗法,帮助缓解症状、改善循环并抑制移植血管内血栓形成。
不良反应偶尔会见到皮疹、荨麻疹、瘙痒感、心悸、脉频、血压低、发热、头晕、头重、眼花、失眠或困倦、浮肿、疼痛、疲倦、乏力、胃部不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上腹部痛、腹部胀满感,以及GOT(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P(血清碱性磷酸酶)、LDH(血清乳酸脱氢酶)、BUN(尿素氮)、肌酐、尿酸的升高。此外,消化道出血、鼻出血、皮下出血、眼底出血、血尿等出血倾向及血小板减少也是可能的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本品禁用于血友病、毛细血管脆弱症、上消化道出血、尿路出血和玻璃体出血等有出血风险的患者。妊娠或可能怀孕的女性应避免使用西洛他唑。对于正在使用抗凝药物(如华法令)或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抵克立得)的患者,必须谨慎使用,并在用药期间定期进行血液凝固性能检查。
月经期妇女、有出血倾向的患者以及严重肝功能或肾功能障碍的患者、老年人应慎用西洛他唑。此外,孕妇和哺乳期女性也应避免使用该药物。
制备方法合成步骤1:
3.2克6-羟基-3,4-二氢-2(1H)-喹啉酮与1.4克氢氧化钾溶于20毫升异丙醇中,在回流下滴加5.7克上述四唑化合物的15毫升异丙醇溶液。继续回流搅拌4小时,然后减压浓缩至干。剩余物用氯仿提取,依次用水、稀碳酸氢钠溶液和水洗,无水硫酸钠干燥。蒸去氯仿后,使用硅胶层析,采用氯仿-甲醇(30:1)洗脱。然后再用甲醇-水重结晶,得到6.0克无色针状结晶的西洛他唑,熔点为158~159℃。
合成步骤2:
将3.2克6-羟基-3,4-二氢-2(1H)-喹啉酮溶于20毫升异丙醇中,在回流下滴加5.7克四唑化合物的15毫升异丙醇溶液。继续回流搅拌4小时后,减压浓缩至干,剩余物用氯仿提取,依次用水、稀盐酸和水洗,无水硫酸钠干燥。蒸去氯仿,使用硅胶层析,采用氯仿-甲醇(30:1)洗脱。然后再用甲醇-水重结晶,得到6.0克无色针状结晶的西洛他唑,熔点为158~159℃。
|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 6-[4-(1-环己基-1H-四唑-5-基)丁氧基]-1-[4-(1-环己基-1H-四唑-5-基)丁基]-3,4-二氢-2(1H)-喹啉酮 | 6-[4-(1-cyclohexyl-1H-tetrazol-5-yl)-butoxy]-1-[4-(1-cyclohexyl-1H-tetrazol-5-yl)-butyl]-3,4-dihydro-1H-quinolin-2-one | 865792-18-3 | C31H45N9O2 | 575.757 |
| 6-羟基-3,4-二氢-2(1H)-喹诺酮 | 3,4-Dihydro-6-hydroxy-2(1H)-quinolinone | 54197-66-9 | C9H9NO2 | 163.176 |
| 1-环己基-5-(4-氯丁基)-四氮唑 | 5-(4-chlorobutyl)-1-cyclohexyltetrazole | 73963-42-5 | C11H19ClN4 | 242.752 |
|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 —— | 4-CIS-HYDROXY CILOSTAZOL | 87153-06-8 | C20H27N5O3 | 385.466 |
| —— | OPC-13326 | 93632-84-9 | C20H27N5O3 | 385.466 |
| 6-[4-(1-环己基-1H-四唑-5-基)丁氧基]-1-[4-(1-环己基-1H-四唑-5-基)丁基]-3,4-二氢-2(1H)-喹啉酮 | 6-[4-(1-cyclohexyl-1H-tetrazol-5-yl)-butoxy]-1-[4-(1-cyclohexyl-1H-tetrazol-5-yl)-butyl]-3,4-dihydro-1H-quinolin-2-one | 865792-18-3 | C31H45N9O2 | 575.7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