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1'-双(二苯基膦)二茂铁)二氯化镍 | 67292-34-6

中文名称
(1,1'-双(二苯基膦)二茂铁)二氯化镍
中文别名
[1,1'-双(二苯基膦)二茂铁]二氯化镍(II);二氯化[1,1'-双(二苯基膦基)二茂铁]镍l(II);二氯代(1,1'-二(二联苯膦)二茂(络)铁)镍(II);[1,1'-双(二苯基膦基)二茂铁]合二氯化镍(II);(1,1'-双(二苯基膦)二茂铁)二氯;二氯代(1,1’-二(二联苯膦)二茂(络)铁)镍(II);1,1'-双(二苯基膦)二茂铁氯化镍;1,1'-双二苯基膦二茂铁氯化镍;[1,1'-双(二苯基膦)二茂铁)]氯化镍
英文名称
[1,1'-bis(diphenylphosphino)ferrocene]nickel(II) chloride
英文别名
Ni(dppf)Cl2;NiCl2(dppf);NiCl2[1,1'-bis(diphenylphosphino)ferrocene];[1,1'-bis(diphenylphosphino)ferrocene]dichloronickel;[1,1'-bis(diphenylphosphino)ferrocene]dichloronickel(II);(1,1′-bis(diphenylphosphino)ferrocene)NiCl2;1,1'-bis(diphenylphosphanyl)ferrocenenickel(II) chloride;(dppf)NiCl2;cyclopenta-2,4-dien-1-yl(diphenyl)phosphane;dichloroiron;nickel(2+)
(1,1'-双(二苯基膦)二茂铁)二氯化镍化学式
CAS
67292-34-6
化学式
C34H28Cl2FeNiP2
mdl
——
分子量
683.987
InChiKey
YEIOLSIOGKBJAR-UHFFFAOYSA-L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285 °C (dec.)(lit.)
  • 暴露限值:
    NIOSH: IDLH 10 mg/m3; TWA 0.015 mg/m3
  • 稳定性/保质期:
    远离氧化物、强酸、光和热。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33
  • 重原子数:
    40
  • 可旋转键数:
    6
  • 环数:
    6.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0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4

安全信息

  • 危险品标志:
    T
  • 安全说明:
    S22,S36/37/39,S45,S53
  • 危险类别码:
    R45,R42/43
  • WGK Germany:
    3
  • 海关编码:
    29319090
  • 危险品运输编号:
    UN 2811
  • 危险标志:
    GHS08
  • 危险性描述:
    H317,H334,H350
  • 危险性防范说明:
    P201,P261,P280,P308 + P313
  • 储存条件:
    请将物品存放在密封容器中,并置于阴凉、干燥的地方。储藏时务必远离氧化剂,避免阳光直射,在常温条件下保存。

SDS

SDS:c4e0ea8275e3f99f96b166762b0d7355
查看
[1,1'-双(二苯基膦基)二茂铁]合二氯化镍(II)

模块 1. 化学品
产品名称: [1,1'-Bis(diphenylphosphino)ferrocene]nickel(II) Dichloride

模块 2. 危险性概述
GHS分类
物理性危害 未分类
健康危害
呼吸敏感性 第1级
皮肤敏感性 第1级
致癌性 1A类
特异性靶器官毒性 呼吸系统
- 单一接触 [第1级]
环境危害 未分类
GHS标签元素
图标或危害标志
信号词 危险
危险描述 吸入可能导致过敏或哮喘或呼吸困难
可能导致皮肤过敏性反应
可能致癌
可能因延长或接触对器官产生损害: 呼吸系统
防范说明
[预防] 使用前获取特定手册。
处理前必须阅读并理解所有安全措施。
切勿吸入。
使用本产品时切勿吃东西,喝水或吸烟。
受污染的工作服不允许带出工作场所。
处理后要彻底清洗双手。
万一通风不够,佩戴防护面具。
穿戴防护手套/护目镜/防护面具。

模块 2. 危险性概述
[急救措施] 吸入:若呼吸困难,将受害者移到新鲜空气处,在呼吸舒适的地方保持休息。
皮肤接触:用大量肥皂和水轻轻洗。
若皮肤刺激或发生皮疹:求医/就诊。
被污染的衣物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如接触到或相关接触:求医/就诊。
[储存] 存放处须加锁。
[废弃处置] 根据当地政府规定把物品/容器交与工业废弃处理机构。

模块 3. 成分/组成信息
单一物质/混和物 单一物质
化学名(中文名): [1,1'-双(二苯基膦基)二茂铁]合二氯化镍(II)
百分比: >97.0%(T)
CAS编码: 67292-34-6
俗名: [1,1'-Bis(diphenylphosphino)ferrocene]dichloronickel(II) , Dichloro[1,1'-
bis(diphenylphosphino)ferrocene]nickel(II)
分子式: C34H28Cl2FeNiP2

模块 4. 急救措施
吸入: 将受害者移到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通畅,休息。求医/就诊。
皮肤接触: 立即去除/脱掉所有被污染的衣物。用大量肥皂和水轻轻洗。
求医/就诊。
眼睛接触: 用水小心清洗几分钟。如果方便,易操作,摘除隐形眼镜。
求医/就诊。
食入: 求医/就诊。漱口。
紧急救助者的防护: 救援者需要穿戴个人防护用品,比如橡胶手套和气密性护目镜。

模块 5. 消防措施
合适的灭火剂: 干粉,泡沫,雾状水,二氧化碳
特殊危险性: 小心,燃烧或高温下可能分解产生毒烟。
特定方法: 从上风处灭火,根据周围环境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
非相关人员应该撤离至安全地方。
周围一旦着火:如果安全,移去可移动容器。
消防员的特殊防护用具: 灭火时,一定要穿戴个人防护用品。

模块 6. 泄漏应急处理
个人防护措施,防护用具, 使用特殊的个人防护用品(针对有毒颗粒的P3过滤式空气呼吸器)。远离溢出物/泄露
紧急措施: 处并处在上风处。
泄露区应该用安全带等圈起来,控制非相关人员进入。
环保措施: 防止进入下水道。
控制和清洗的方法和材料: 清扫收集粉尘,封入密闭容器。注意切勿分散。附着物或收集物应该立即根据合适的
法律法规处置。

模块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处理
技术措施: 在通风良好处进行处理。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具。防止粉尘扩散。处理后彻底清洗双手
和脸。
注意事项: 如果可能,使用封闭系统。如果粉尘或浮质产生,使用局部排气。
操作处置注意事项: 避免所有部位的接触!
贮存

模块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储存条件: 保持容器密闭。存放于凉爽、阴暗处。
存放于惰性气体环境中。
存放处须加锁。
远离不相容的材料比如氧化剂存放。
气敏
包装材料: 依据法律。

模块 8.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工程控制: 尽可能安装封闭体系或局部排风系统。同时安装淋浴器和洗眼器。
接触极限:
OSHA PEL(TWA): 1 mg(Ni)/m3
个人防护用品
呼吸系统防护: 防尘面具,自携式呼吸器(SCBA),供气呼吸器等。使用通过政府标准的呼吸器。依
据当地和政府法规。
手部防护: 防渗手套。
眼睛防护: 护目镜。如果情况需要,佩戴面具。
皮肤和身体防护: 防渗防护服。如果情况需要,穿戴防护靴。

模块 9. 理化特性
外形(20°C): 固体
外观: 晶体-粉末
颜色: 黄绿色-深绿色
气味: 无资料
pH: 无数据资料
熔点: 259°C (分解)
沸点/沸程 无资料
闪点: 无资料
爆炸特性
爆炸下限: 无资料
爆炸上限: 无资料
密度: 无资料
溶解度:
[水] 无资料
[其他溶剂] 无资料

模块 10. 稳定性和反应性
化学稳定性: 一般情况下稳定。
危险反应的可能性: 未报道特殊反应性。
须避免接触的物质 氧化剂
危险的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磷氧化物, 氯化氢, 氧化铁, 氧化镍

模块 11. 毒理学信息
急性毒性: 无资料
对皮肤腐蚀或刺激: 无资料
对眼睛严重损害或刺激: 无资料
生殖细胞变异原性: 无资料
致癌性:
IARC = 1 (对人类致癌)。
NTP = a(已知致癌物)。
生殖毒性: 无资料

模块 12. 生态学信息
生态毒性:
鱼类: 无资料
甲壳类: 无资料
藻类: 无资料
残留性 / 降解性: 无资料
潜在生物累积 (BCF): 无资料
土壤中移动性
log水分配系数: 无资料
土壤吸收系数 (Koc): 无资料
亨利定律 无资料
constant(PaM3/mol):

模块 13. 废弃处置
如果可能,回收处理。请咨询当地管理部门。建议在可燃溶剂中溶解混合,在装有后燃和洗涤装置的化学焚烧炉中
焚烧。废弃处置时请遵守国家、地区和当地的所有法规。

模块 14. 运输信息
联合国分类: 与联合国分类标准不一致
UN编号: 未列明

模块 15. 法规信息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1月26日国务院发布,2011年2月16日修订): 针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使用、
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的规定。


模块16 - 其他信息
N/A



制备方法与用途

用途

(1,1'-双(二苯基膦)二茂铁)二氯化镍在有机合成领域,可以作为催化剂,促进多种有机反应的进行。例如,在烯烃的氢化、羰基化、偶联等反应中,它都能发挥出色的催化效果。此外,这种催化剂还可以用于合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分子,为新药研发、材料科学等领域提供有力的支持。在催化化学领域,它可以作为均相催化剂,在温和的条件下催化多种重要的化学反应。这种催化剂具有高活性、高选择性、易回收等优点,为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提供了便捷高效的解决方案。

生产方法

将NiCl2·6H2O(8.5 mmol,2.02 g)、乙醇(EtOH,25 mL)和磁力搅拌棒放入50 mL圆底烧瓶中。用橡胶隔膜密封烧瓶,并用氮气喷洒溶液15分钟。拆下隔膜,加入dppf(8.5 mmol,2.14 g)。安装带有回流冷凝器的烧瓶,将混合物加热至80°C,持续30分钟。冷却至室温后,将烧瓶冷却至0°C,持续10分钟后通过真空过滤收集固体。用乙醇(20 mL)洗涤固体两次,再用乙醚(20 mL)洗涤两次。在真空下干燥所得产物(1,1'-双(二苯基膦)二茂铁)二氯化镍。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1'-双(二苯基膦)二茂铁)二氯化镍sodium 、 sodium chlorid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反应 24.0h, 以45%的产率得到NiCl(dppf)
    参考文献:
    名称:
    评估用于合成低价镍络合物的钠在氯化钠中的分散体**
    摘要:
    评估了使用氯化钠中的钠分散体从相应的二氯化镍 (II) 前体合成镍 (I) 配合物。尽管发现一些反应会产生镍 (0) 和镍 (I) 的混合物,但产率变化很大,但获得了多种与膦和联吡啶型配体的配合物。使用各种技术获得并表征了几种新的镍 (I) 配合物。
    DOI:
    10.1002/ejic.202101006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镍膦配合物作为快速高效的制氢催化剂
    摘要:
    在这里,我们报告了通过新型 S2P2 配位镍络合物 [Ni(bdt)(dppf)](bdt = 1,2-苯二硫醇盐,dppf = 1,1'-双(二苯基膦)二茂铁)将质子电催化还原为氢。该催化反应快速有效,周转频率为 1240 s(-1),低酸浓度下半活性的过电位仅为 265 mV。此外,可以使用弱酸进行催化,并且该配合物在酸性溶液中至少可稳定 4 小时。在密度泛函理论水平 (DFT) 上进行的系统计算与催化机制一致,其中两种质子化都发生在镍中心。
    DOI:
    10.1021/ja509779q
  • 作为试剂:
    描述:
    4-甲氧基苄醇4-(4,4,5,5-四甲基-1,3,2-二氧杂硼烷-2-基)氯苯草酸二甲酯1,1'-双(二苯基膦)二茂铁1,10-菲罗啉(1,1'-双(二苯基膦)二茂铁)二氯化镍 作用下, 以 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30.0h, 以70%的产率得到2-(4-(4-methoxybenzyl)phenyl)-4,4,5,5-tetramethyl-1,3,2-dioxaborolane
    参考文献:
    名称:
    一种二芳基甲烷结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二芳基甲烷结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如式I:示,利用廉价金属镍催化剂,以1,1'‑双(二苯基膦)二茂铁和1,10‑菲罗啉为配体,草酸二甲酯为添加剂,锰粉为还原剂,通过苄醇和芳基亲电试剂反应制备目标化合物。本发明具有原料易得、反应条件温和、反应底物宽广、反应官能团兼容性好以及化学选择性独特等优点。该方法不仅能够制备简单的二芳基甲烷化合物,而且能够适用于对具有原料类似结构生物活性分子的修饰。
    公开号:
    CN111548269A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Multimetallic arrays: Symmetrical bi-, tri- and tetrametallic complexes based on the group 10 metals and the functionalisation of gold nanoparticles with nickel-phosphine surface units
    作者:Edward R. Knight、Nina H. Leung、Yvonne H. Lin、Andrew R. Cowley、David J. Watkin、Amber L. Thompson、Graeme Hogarth、James D. E. T. Wilton-Ely
    DOI:10.1039/b821947h
    日期:——
    occurs to yield a mixture of the complexes [M(S2CNC4H8NH2)L2]2+ and [(L2M)2(S2CNC4H8NCS2)]2+. However, the monometallic complexes [L2Ni(S2CNC4H8NH2)]2+ (L2=dppe, dppf) and [(L2Ni)2(S2CNC4H8NCS2)]2+ can be prepared without ready symmetrisation. Starting from the previously reported [(dppm)Ru(S2CNC4H8NH2)]2+, the heterotrimetallic products [(dppm)Ru(S2CNC4H8NCS2)M(dppf)]2+ (M=Pd, Pt) can be prepared without
    镍,钯和铂的同双金属配合物[(L2M)2(S2CNC4H8NCS2)] 2+是在哌嗪双(二硫代氨基甲酸酯)连接基KS2CNC4H8NCS2K与[MCl2L2](M = Ni,L2 = dppe,d ; M = Pd,L2 = dppf; M = Pt,L = PEt3,PMePh2,PPh3,L2 = dppf)。可以以相同的方式获得[Pd(C,N-C6H4CH2NMe2)} 2(S2CNC4H8NCS2)。[MCl2L2](M = Pd,Pt)与两性离子S2CNC4H8NH2反应时,发生对称过程以生成复合物[M(S2CNC4H8NH2)L2] 2+和[(L2M)2(S2CNC4H8NCS2)] 2+的混合物。但是,可以制备单金属络合物[L2Ni(S2CNC4H8NH2)] 2+(L2 = dppe,dppf)和[(L2Ni)2(S2CNC4H8NCS2)] 2+,而无需准备好对称。从先
  • Ultrafast Energy Transfer in Dinuclear Complexes with Bridging 1,10-Phenanthroline-5,6-Dithiolate
    作者:Elisa Erdmann、Matthias Lütgens、Stefan Lochbrunner、Wolfram W. Seidel
    DOI:10.1021/acs.inorgchem.7b02840
    日期:2018.5.7
    femtosecond (fs)-resolution}. All measurements supported by DFT calculations show that the observed effective luminescence quenching by the dithiolate coordinated metal is caused by an ultrafast singlet–singlet Dexter energy transfer.
    我们在本文中报道了在二亚胺部分和Ni(dppe )上带有Ru(bpy)2或Ir(ppy)2的桥联配体1,10-菲咯啉-5,6-二硫盐(phendt 2-)的双核配合物的制备和表征),Ni(dppf),CoCp,RhCp *和Ru(p -Me- i在二硫醇酯单元上的Pr-苯)。与合成中使用的单核前体相比,所有双核配合物的特征均在于吸收和光致发光光谱以及循环伏安法。由于Ir / Co配合物对于光驱动电荷分离具有有益的光谱和电化学性质,因此通过时间分辨发光nanosecond(ns)-resolution}和瞬态吸收光谱法(femtosecond(fs))对这种配合物进行了详细研究。 -解析度}。DFT计算支持的所有测量结果表明,观察到的由二硫醇盐配位的金属进行的有效发光猝灭是由超快速单重态-单重Dexter能量转移引起的。
  • Efficient catalytic transfer hydrogenation reactions of carbonyl compounds by Ni(II)-diphosphine complexes
    作者:Sadhana Venkatesh、Rakesh R. Panicker、Verdhi Lenin Kumar、B. B. Pavankumar、Nukala Viswanath、Shangrila Singh、Rajagopal Desikan、Akella Sivaramakrishna
    DOI:10.1080/00958972.2020.1837784
    日期:2020.11.16
    Abstract The catalytic transfer hydrogenation reactions of a series of aromatic and aliphatic carbonyl compounds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divalent Ni(II)-diphosphine complexes, [L2NiCl2] (where L2 = 1,1-bis(diphenylphosphino)methane (dppm), 1,2-bis(diphenylphosphino)ethane (dppe), 1,3-bis(diphenylphosphino)propane (dppp), 1,1-bis(diphenylphosphino)ferrocene (dppf), and N-butyl-N-(diphenylphosphino)-1
    摘要 使用二价 Ni(II)-二膦配合物 [L2NiCl2](其中 L2 = 1,1-双(二苯基膦)甲烷 (dppm),1,2 -双(二苯基膦基)乙烷 (dppe)、1,3-双(二苯基膦基)丙烷 (dppp)、1,1-双(二苯基膦基)二茂铁 (dppf) 和 N-丁基-N-(二苯基膦基)-1,1 -二苯基膦胺 (dppba))。这是在氢氧化钾和异丙醇存在下的一步反应,得到相应的醇。该协议容忍其他敏感的官能团,如烯烃双键,并且还实现了高化学选择性。所有反应均由 GC 和 GC-MS 监测。还讨论了合理的机制。本文报道的方法简单、经济、并提供出色的转换。镍-二膦配合物似乎是昂贵的过渡金属配合物的潜在替代品。图形概要
  • Dynamic Kinetic Cross-Electrophile Arylation of Benzyl Alcohols by Nickel Catalysis
    作者:Peng Guo、Ke Wang、Wen-Jie Jin、Hao Xie、Liangliang Qi、Xue-Yuan Liu、Xing-Zhong Shu
    DOI:10.1021/jacs.0c12462
    日期:2021.1.13
    Catalytic transformation of alcohols via metal-catalyzed cross-coupling reactions is very important, but it typically relies on a multistep procedure. We here report a dynamic kinetic cross-coupling approach for the direct functionalization of alcohols. The feasibility of this strategy is demonstrated by a nickel-catalyzed cross-electrophile arylation reaction of benzyl alcohols with (hetero)aryl electrophiles
    通过金属催化的交叉偶联反应对醇进行催化转化非常重要,但它通常依赖于多步程序。我们在这里报告了一种用于醇直接官能化的动态动力学交叉偶联方法。该策略的可行性通过苯甲醇与(杂)芳基亲电试剂的镍催化交叉亲电试剂芳基化反应得到证明。反应在两个偶联伙伴的广泛底物范围内进行。富电子、贫电子和邻位/间位/对位取代的(杂)芳基亲电试剂(例如,Ar-OTf、Ar-I、Ar-Br 和惰性 Ar-Cl)均耦合良好。大多数官能团,包括醛、酮、酰胺、酯、腈、砜、呋喃、噻吩、苯并噻吩、吡啶、喹诺酮、Ar-SiMe3、Ar-Bpin 和 Ar-SnBu3,都可以耐受。这种方法的动态特性使苄醇在各种亲核基团(包括未活化的伯/仲/叔醇、酚和游离吲哚)存在下直接芳基化成为可能。因此,它为精确构建二芳基甲烷的现有方法提供了可靠的替代方案。该方法的合成效用通过生物活性分子的简明合成及其在肽修饰和缀合中的应用得到证明。初步机理研究表
  • A Broadly Applicable Strategy for Entry into Homogeneous Nickel(0) Catalysts from Air-Stable Nickel(II) Complexes
    作者:Eric A. Standley、Stacey J. Smith、Peter Müller、Timothy F. Jamison
    DOI:10.1021/om500156q
    日期:2014.4.28
    A series of air-stable nickel complexes of the form L2Ni(aryl) X (L = monodentate phosphine, X = Cl, Br) and LNi(aryl)X (L = bis-phosphine) have been synthesized and are presented as a library of precatalysts suitable for a wide variety of nickel-catalyzed transformations. These complexes are easily synthesized from low-cost NiCl2·6H2O or NiBr2·3H2O and the desired ligand followed by addition of 1
    已经合成了一系列 L 2 Ni(芳基)X(L = 单齿膦,X = Cl,Br)和 LNi(芳基)X(L = 双膦)形式的空气稳定镍配合物,并表示为适用于各种镍催化转化的预催化剂库。这些配合物很容易由低成本的 NiCl 2 ·6H 2 O 或 NiBr 2 ·3H 2合成O 和所需的配体,然后加入 1 当量的格氏试剂。选择的这些配合物通过单晶 X 射线衍射进行了表征,并提供了对其结构特征的分析。介绍了将它们用作镍催化羰基-烯反应的预催化剂的案例研究,与使用 Ni(cod) 2 的反应相比,显示出优异的反应性。此外,由于预催化剂都对空气稳定,因此不需要手套箱或惰性气氛技术来利用这些配合物进行镍催化反应。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