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苯胺紫是最早由人工合成的紫色染料。与传统从骨螺科海螺中提取“贝紫色”相比,人工合成极大地降低了成本。“贝紫色”的生产需要大量采集海螺,成本极高,因此紫色也成为了上流社会身份象征。古希腊语中的"Porphura"即为紫罗兰色,“Purple”的词源亦源于此。
应用 在医药领域,龙胆紫用作局部抗感染药和杀菌药。其10g/L水溶液常用于制作紫药水。工业上,苯胺紫可用作染料,能将羊毛、蚕丝及经鞣酸处理的棉制品染成紫色,并应用于染纸张、皮革、制墨水、打印色、复写纸等。
理化性质 甲紫(龙胆紫)为碱性染料,由氯化四甲基—氯化五甲基—和氯化六甲基—副玫瑰苯胺混合而成。其为深绿紫色粉末或带金属光泽的碎片,略具臭味,溶于水、乙醇及氯仿中,但不溶于乙醚。通过二甲基替苯胺、苯酚、食盐与硫酸铜共热制得。用于染羊毛、蚕丝和经鞣酸处理的棉制品,也可用于染麦秆、纸张、皮革、脂肪、羽毛以及制作墨水、打印色、复写纸等。医药上主要用作消毒防腐剂,其10g/L水溶液即为常用的紫药水。适用于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霉菌感染、粘膜及皮肤溃疡治疗,对烧伤亦有效,内服可治蛲虫病。
药理作用 甲紫阳离子与细菌蛋白质的羟基结合影响细菌代谢,产生抑菌效果。其对革兰阳性菌尤其是葡萄球菌和白喉杆菌作用显著,并对铜绿假单胞菌及白色念珠菌、表皮癣菌等真菌有杀菌作用,同时对蛲虫亦有效。该物质还可与坏死组织结合形成保护膜,起到收敛效果,且无明显刺激性。
主要用途和用法 1%~3%溶液用于治疗皮肤、黏膜创伤及溃疡:取龙胆紫(甲紫或结晶紫)1~3克溶于适量乙醇中,加蒸馏水至100毫升。 2%~10%软膏剂用于治疗烫伤和烧伤:取甲紫(龙胆紫、结晶紫)2~10克与90~98克凡士林均匀混合即可。此外,该药物也可用于足癣继发感染、脓皮病的治疗。 对于念珠菌性口腔炎及外阴阴道炎,采用1%或2%溶液剂涂抹。
用途 用作生物染色剂
用途 还可作为酸碱指示剂以及检定汞、银及锡等金属离子。
生产方法 二甲基苯胺在硫酸铜、苯酚和盐的作用下进行氧化缩合,再经碱性转化、酸性转化、盐析及后处理得到碱性紫5BN,进一步精制得甲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