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氯化镍二甲氧基乙烷 | 29046-78-4

中文名称
氯化镍二甲氧基乙烷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2-dimethoxyethane)dichloronickel(II)
英文别名
NiCl2(DME);NiCl2 glyme;nickel(II) chloride ethylene glycol dimethyl ether complex;Ni(DME)Cl2;(DME)NiCl2;nickel(II) chloride ethylene glycol dimethyl ether;NiCl2(1,2-dimethoxyethane);nickel(II) chloride dimethoxyethane;dichloronickel 1,2-dimethoxyethane;dichloro(dimethoxyethane)nickel;nickel (II) chloride dimethoxyethane adduct;nickel chloride dimethoxyethane;NiCl2•glyme;NiCl2•DME;NiCl2·DME;nickel(ll) chloride ethylene glycol dimethyl ether complex;dichloro(1,2-dimethoxyethane)nickel(II);nickel chloride dimethoxyethane adduct;dichloro(dimethoxyethane)nickel(II);Ni(dimethoxyethane)Cl2;[Ni(1,2-dimethoxyethane)Cl2];1,2-dimethoxyethane nickel dichloride;1,2-dimethoxyethane - dichloronickel;dichloro(1,2-dimethoxyethane)nickel;NiCl2.dimethoxyethane;[(DME)NiBr2];[NiBr2(DME)];NiCI2*glyme;dichloronickel;1,2-dimethoxyethane
氯化镍二甲氧基乙烷化学式
CAS
29046-78-4
化学式
C4H10Cl2NiO2
mdl
——
分子量
219.718
InChiKey
OCMNCWNTDDVHFK-UHFFFAOYSA-L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300 °C
  • 稳定性/保质期:
    如果按照规格使用和储存,则不会分解,未有已知危险反应。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66
  • 重原子数:
    9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1.0
  • 拓扑面积:
    18.5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安全信息

  • 危险品标志:
    T,N
  • 安全说明:
    S26,S36/37,S36/37/39,S45,S53,S60,S61
  • 危险类别码:
    R36/38,R36/37/38,R42/43,R43,R45,R50/53,R23/24/25,R25
  • WGK Germany:
    3
  • 危险品运输编号:
    UN 3288
  • 危险标志:
    GHS02,GHS06,GHS08,GHS09
  • 危险性描述:
    H261,H301,H315,H319,H334,H350,H400
  • 危险性防范说明:
    P201,P231 + P232,P261,P273,P301 + P310,P422
  • 包装等级:
    II
  • 危险类别:
    4.3,6.1
  • 储存条件:
    请将贮藏器密封保存,并存放在阴凉干燥处。同时,确保工作环境具有良好的通风或排气设施。

SDS

SDS:413047f3700eb7882f6b9591318cb1b8
查看
1.1 产品标识符
: 氯化镍(II)乙二醇二甲基醚络合物
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
1.2 鉴别的其他方法
NiCl2 glyme
1.3 有关的确定了的物质或混合物的用途和建议不适合的用途
仅供科研用途,不作为药物、家庭备用药或其它用途。

模块 2. 危险性概述
2.1 GHS分类
遇水放出可燃气体的物质 (类别2)
急性毒性, 经口 (类别3)
皮肤刺激 (类别2)
眼刺激 (类别2A)
呼吸敏化作用 (类别1)
致癌性 (类别1B)
急性的水体毒性 (类别1)
2.2 GHS 标记要素,包括预防性的陈述
危害类型象形图
信号词 危险
危险申明
H261 遇水放出易燃气体。
H301 吞咽会中毒
H315 造成皮肤刺激。
H319 造成严重眼刺激。
H334 吸入可能导致过敏或哮喘病症状或呼吸困难。
H350 可能致癌。
H400 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
警告申明
预防
P201 在使用前获取特别指示。
P202 在读懂所有安全防范措施之前切勿操作。
P223 因会发生剧烈反应和可能发生闪燃,需避免任何与水接触的可能。
P231 + P232 在惰性气体下操作。 防潮。
P261 避免吸入粉尘/ 烟/ 气体/ 烟雾/ 蒸汽/ 喷雾。
P264 操作后彻底清洁皮肤。
P270 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P273 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P280 戴防护手套/ 穿防护服/ 戴防护眼罩/ 戴防护面具。
措施
P301 + P310 如果吞下去了: 立即呼救解毒中心或医生。
P302 + P352 如果在皮肤上: 用大量肥皂和水淋洗。
P304 + P341 如误吸入:如呼吸困难,将受害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的休
息姿势。
P305 + P351 + P338 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清洗几分钟。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
隐形眼镜。继续冲洗。
P308 + P313 如接触到或有疑虑:求医/ 就诊。
P321 具体治疗(见本标签上提供的急救指导)。
P330 漱口。
P332 + P313 如发生皮肤刺激:求医/ 就诊。
P335 + P334 掸掉皮肤上的细小颗粒。浸入冷水中/ 用湿绷带包扎。
P337 + P313 如仍觉眼睛刺激:求医/ 就诊。
P362 脱掉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P370 + P378 火灾时: 用干的砂子,干的化学品或耐醇性的泡沫来灭火。
P391 收集溢出物。
储存
P402 + P404 存放于干燥处。存放于密闭的容器中。
P405 存放处须加锁。
P422 内装物存放于惰性气体之下。
处理
P501 将内容物/ 容器处理到得到批准的废物处理厂。
只限于专业使用者。
2.3 其它危害物 - 无

模块 3. 成分/组成信息
3.1 物 质
: NiCl2 glyme
别名
: C4H10O2 · Cl2Ni
分子式
: 219.72 g/mol
分子量
成分 浓度
Nickel(II) chloride ethylene glycol dimethyl ether complex
-
化学文摘编号(CAS No.) 29046-78-4
根据相应法规,无需披露具体组份。

模块 4. 急救措施
4.1 必要的急救措施描述
一般的建议
请教医生。 出示此安全技术说明书给到现场的医生看。
如果吸入
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如果停止了呼吸,给于人工呼吸。 请教医生。
在皮肤接触的情况下
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 立即将患者送往医院。 请教医生。
在眼睛接触的情况下
用大量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并请教医生。
如果误服
切勿给失去知觉者从嘴里喂食任何东西。 用水漱口。 请教医生。
4.2 最重要的症状和影响,急性的和滞后的
据我们所知,此化学,物理和毒性性质尚未经完整的研究。
4.3 及时的医疗处理和所需的特殊处理的说明和指示
无数据资料

模块 5. 消防措施
5.1 灭火介质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干粉 二氧化碳(CO2)
不合适的灭火剂

5.2 源于此物质或混合物的特别的危害
碳氧化物, 氯化氢气体, 镍/氧化镍
5.3 给消防员的建议
如必要的话,戴自给式呼吸器去救火。
5.4 进一步的信息
无数据资料

模块 6. 泄露应急处理
6.1 人员的预防,防护设备和紧急处理程序
戴呼吸罩。 防止粉尘的生成。 防止吸入蒸汽、气雾或气体。 保证充分的通风。 将人员撤离到安全区域。
避免吸入粉尘。
6.2 环境预防措施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采取措施防止进一步的泄漏或溢出。 不要让产物进入下水道。
防止排放到周围环境中。
6.3 抑制和清除溢出物的方法和材料
扫掉和铲掉。
用防电真空清洁器或湿的刷子将溢出物收集起来并放置到容器中去,根据当地规定处理(见第13部分)。
不要用水冲洗。 存放进适当的闭口容器中待处理。
6.4 参考其他部分
丢弃处理请参阅第13节。

模块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7.1 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项
避免曝露:使用前需要获得专门的指导。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 防止粉尘和气溶胶生成。
在有粉尘生成的地方,提供合适的排风设备。切勿靠近火源。-严禁烟火。
7.2 安全储存的条件,包括任何不兼容性
贮存在阴凉处。 容器保持紧闭,储存在干燥通风处。
贮存期间严禁与水接触。
热敏感。
7.3 特定用途
无数据资料

模块 8.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8.1 控制参数
最高容许浓度
没有已知的国家规定的暴露极限。
8.2 暴露控制
适当的技术控制
避免与皮肤、眼睛和衣服接触。 休息以前和操作过此产品之后立即洗手。
人身保护设备
眼/面保护
面罩與安全眼鏡请使用经官方标准如NIOSH (美国) 或 EN 166(欧盟) 检测与批准的设备防护眼部。
皮肤保护
戴手套取 手套在使用前必须受检查。
请使用合适的方法脱除手套(不要接触手套外部表面),避免任何皮肤部位接触此产品.
使用后请将被污染过的手套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有效的实验室规章程序谨慎处理. 请清洗并吹干双手
所选择的保护手套必须符合EU的89/686/EEC规定和从它衍生出来的EN 376标准。
身体保护
全套防化学试剂工作服, 阻燃防护服,
防护设备的类型必须根据特定工作场所中的危险物的浓度和含量来选择。
呼吸系统防护
如危险性评测显示需要使用空气净化的防毒面具,请使用全面罩式多功能微粒防毒面具N100型(US
)或P3型(EN
143)防毒面具筒作为工程控制的候补。如果防毒面具是保护的唯一方式,则使用全面罩式送风防毒
面具。 呼吸器使用经过测试并通过政府标准如NIOSH(US)或CEN(EU)的呼吸器和零件。

模块 9. 理化特性
9.1 基本的理化特性的信息
a) 外观与性状
形状: 固体
b) 气味
无数据资料
c) 气味临界值
无数据资料
d) pH值
无数据资料
e) 熔点/凝固点
熔点/熔点范围: > 300 °C
f) 起始沸点和沸程
无数据资料
g) 闪点
无数据资料
h) 蒸发速率
无数据资料
i) 可燃性(固体,气体)
无数据资料
j) 高的/低的燃烧性或爆炸性限度 无数据资料
k) 蒸汽压
无数据资料
l) 蒸汽密度
无数据资料
m) 相对密度
无数据资料
n) 水溶性
无数据资料
o) 分配系数:n-辛醇/水
无数据资料
p) 自燃温度
无数据资料
q) 分解温度
无数据资料
r) 粘度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0.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10.1 反应性
无数据资料
10.2 化学稳定性
无数据资料
10.3 危险反应的可能性
遇水剧烈反应。
10.4 应避免的条件
暴露在潮湿中。
10.5 不兼容的材料
强氧化剂, 过氧化物
10.6 危险的分解产物
其它分解产物 -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1. 毒理学资料
11.1 毒理学影响的信息
急性毒性
无数据资料
皮肤腐蚀/刺激
无数据资料
严重眼损伤 / 眼刺激
无数据资料
呼吸道或皮肤过敏
会引起过敏性呼吸系统反应。
生殖细胞诱变
无数据资料
致癌性
该产品是或包含被IARC, ACGIH, EPA, 和 NTP 列为致癌物的组分
可能的人类致癌物
IARC:
此产品中没有大于或等于 0。1%含量的组分被 IARC鉴别为可能的或肯定的人类致癌物。
生殖毒性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
无数据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
无数据资料
吸入危险
无数据资料
潜在的健康影响
吸入 吸入可能有害。 引起呼吸道刺激。
摄入 误吞会中毒。
皮肤 如果通过皮肤吸收可能是有害的。 造成皮肤刺激。
眼睛 造成严重眼刺激。
接触后的征兆和症状
据我们所知,此化学,物理和毒性性质尚未经完整的研究。
附加说明
化学物质毒性作用登记: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2. 生态学资料
12.1 毒性
无数据资料
12.2 持久存留性和降解性
无数据资料
12.3 生物蓄积性
无数据资料
12.4 土壤中的迁移
无数据资料
12.5 PBT 和 vPvB的结果评价
无数据资料
12.6 其它不利的影响
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3. 废弃处置
13.1 废物处理方法
产品
在装备有加力燃烧室和洗刷设备的化学焚烧炉内燃烧处理,特别在点燃的时候要注意,因为此物质是高度易燃
性物质 将剩余的和未回收的溶液交给处理公司。 联系专业的拥有废弃物处理执照的机构来处理此物质。
污染了的包装物
作为未用过的产品弃置。

模块 14. 运输信息
14.1 UN编号
欧洲陆运危规: 3134 国际海运危规: 3134 国际空运危规: 3134
14.2 联合国(UN)规定的名称
欧洲陆运危规: WATER-REACTIVE SOLID, TOXIC, N.O.S. (Nickel(II) chloride ethylene glycol dimethyl
ether complex)
国际海运危规: WATER-REACTIVE SOLID, TOXIC, N.O.S. (Nickel(II) chloride ethylene glycol dimethyl
ether complex)
国际空运危规: Water-reactive solid, toxic, n.o.s. (Nickel(II) chloride ethylene glycol dimethyl ether complex)
14.3 运输危险类别
欧洲陆运危规: 4.3 (6.1) 国际海运危规: 4.3 (6.1) 国际空运危规: 4.3 (6.1)
14.4 包裹组
欧洲陆运危规: II 国际海运危规: II 国际空运危规: II
14.5 环境危险
欧洲陆运危规: 否 国际海运危规 海运污染物: 否 国际空运危规: 否
14.6 对使用者的特别提醒
无数据资料


模块 15 - 法规信息
N/A


模块16 - 其他信息
N/A






制备方法与用途

简介

氯化镍二甲氧基乙烷是一种有机中间体,可通过NiCl₂与DME反应制备。文献报道表明,它可用于制备手性α-芳基丙酸酯类化合物和β-芳基胺。

制备

将100克NiCl₂(771.6 mmol)溶解在300 mL甲醇和50 mL原甲酸三甲酯的混合物中,并回流搅拌过夜。反应结束后,过滤除去未反应的NiCl₂,减压蒸除80%的溶剂,得到绿色凝胶状物质。将该凝胶溶解于少量甲醇中,加入300 mL DME。溶液回流搅拌过夜后,黄色粉末沉淀析出,并通过插管过滤分离。随后用戊烷洗涤粉末,在氮气流下干燥即得产品。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氯化镍二甲氧基乙烷1,8-bis(diphenylphosphino)-9,10-ethano-9,10-dihydroanthracene四氢呋喃正戊烷 为溶剂, 生成 (1,8-bis(diphenylphosphino)-9,10-ethano-9,10-dihydroanthracene)NiCl2
    参考文献:
    名称:
    Highly Efficient Nickel-Catalyzed 2-Methyl-3-butenenitrile Isomerization: Applications and Mechanistic Studies Employing the TTP Ligand Family
    摘要:
    A series of sterically and electronically fine-tuned, chelating diphosphine ligands were synthesized. The ligands are analogues of Triptyphos (TTP, 1), all based upon a variably 9,10-two-carbon-bridged 9,10-dihydroanthracene scaffold. These new TTP-type ligands were employed in the Ni(0)-catalyzed isomerization of 2-methyl-3-butenenitrile (2M3BN), one of the key steps of industrial adiponitrile production by the DuPont process. The reaction showed a surprising preference for ligands bearing electron-donating substituents, such as methoxy or methyl groups, in the phenyl para position of the Ni-ligating PPh2 units. Octyltriptyphos (3) afforded the highest 2M3BN-isomerization turnover rate yet reported. A series of deuterium-labeling experiments was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possibility of an isomerization mechanism consisting of a cascade of de- and rehydrocyanation steps, which could be excluded. Using the ethano-bridged ligand 4, complex 16a (4-kappa P:kappa P')Ni(eta(3)-C4H7)CN (supposedly an intermediate of the 2M3BN-isomerization reaction) was isolated, and its solid-state structure was determined by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The complete catalytic cycle of 2M3BN isomerization with ligand 4, as suggested by the available experimental evidence, was modeled using DFT methods.
    DOI:
    10.1021/om200164f
  • 作为产物:
    描述:
    乙二醇二甲醚 、 nickel(II) chloride hexahydrate 在 原甲酸三乙酯 作用下, 反应 2.5h, 以74%的产率得到氯化镍二甲氧基乙烷
    参考文献:
    名称:
    Nickel(II) complexes with imino-imidazole chelating ligands bearing pendant donor groups (SR, OR, NR2, PR2) as precatalysts in ethylene oligomerization
    摘要:
    New imino-imidazole ligands bearing a pendant donor function L were synthesized in excellent yields. The corresponding nickel(II) complexes [NiCl2(imino-imidazole-L)](n) (L - (CH2)(2)SMe (2a), (CH2)(2)OMe (2b), (CH2)(2)NEt2 (2c), (CH2)(2)PPh2 (2d), (C6H4)-p-OMe (2e), (CH2)(3)OMe (2f), (CH2)(3)CH3 (2g); n = 1, 2) were prepared and characterized by FT-IR spectroscopy and elemental analysis. Furthermore, the coordination geometry around the metal center in the dinuclear complex 2a and the mononuclear complexes 2c and 2e was unambiguously established by single 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All complexes have been evaluated for the oligomerization of ethylene in the presence of EtAlCl2 or MAO (methylaluminoxane) as cocatalyst, and mostly dimers and trimers were produced. Better activities were observed with EtAlCl2 as cocatalyst than with MAO. (C) 2012 Elsevier B. V. All rights reserved.
    DOI:
    10.1016/j.jorganchem.2012.07.044
  • 作为试剂:
    描述:
    1-((E)-2-溴乙烯基)-4-甲氧基苯2-chloro-3-methyl-2-phenyl butane 在 magnesium chloride 、 氯化镍二甲氧基乙烷三苯基膦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乙醚 为溶剂, 以56 %的产率得到(E)-1-(3,4-dimethyl-3-phenylpent-1-en-1-yl)-4-methoxybenzene
    参考文献:
    名称:
    Ni 催化的三级格氏试剂与溴苯乙烯的 Kumada-Corriu 交叉偶联反应
    摘要:
    制定拥挤的第四纪中心建设协议备受追捧。在此,我们报告了一种使用现成的镍预催化剂将 C(sp 3 ) 三级格氏试剂与 C(sp 2 ) 苯乙烯基溴交叉偶联的方法。我们确定了几种亲电试剂和亲核试剂组合(包括敏感的 α-镁化格氏试剂)能够以实际产率提供产物的条件。根据其取代基的性质,当使用α-乙烯基溴时观察到区域差异。
    DOI:
    10.1021/acs.orglett.4c02185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Utilisation of new NiSNS pincer complexes in paraffin oxidation
    作者:Lynette Soobramoney、Muhammad D. Bala、Holger B. Friedrich
    DOI:10.1016/j.ica.2018.04.033
    日期:2018.7
    series of closely related SNS pincer ligands (L) were synthesised with the major structural variation on the nitrogen backbone containing either the methyl [L = (RSCH2CH2)2NMe: where R = Me (1), Et (2), Bu (3)] or the phenyl [L = (RSCH2CH2)2NPh: where R = Me (4), Et (5), Cy (6)] functional group. When ligands 1–3 were complexed to Ni by reaction with Ni(DME)Cl2 (DME = dimethoxyethane), they respectively
    摘要合成了两个紧密相关的SNS钳形配体(L),其氮骨架上的主要结构变异包括甲基[L =(RSCH2CH2)2NMe:其中R = Me(1),Et(2),Bu( 3)]或苯基[L =(RSCH2CH2)2NPh:其中R = Me(4),Et(5),Cy(6)]官能团。当配体1-3通过与Ni(DME)Cl2(DME =二甲氧基乙烷)反应与Ni络合时,它们分别产生了三种新的阳离子二聚体[LNi(μ-Cl)3NiL] +络合物(7-9),而配体4与Ni(PPh3)2Br2反应时,–6分别产生中性单核(LNiBr2)络合物10–12。所有新化合物均通过IR,HRMS,元素分析以及9-12配合物的单晶X射线衍射进行了表征。9的X射线结构数据显示,一个不寻常的3个氯桥联的Ni二聚体与SNS配体以面部结合方式与两个伪八面体Ni中心配位。配合物10、11和12的分子结构均在镍(II)金属中心周围显示出五坐标
  • Photoredox Nickel-Catalyzed C–S Cross-Coupling: Mechanism, Kinetics, and Generalization
    作者:Yangzhong Qin、Rui Sun、Nikolas P. Gianoulis、Daniel G. Nocera
    DOI:10.1021/jacs.0c11937
    日期:2021.2.3
    self-sustained productive Ni(I/III) cycle leading to a quantum yield Φ > 1; (ii) found that pyridinium iodide, formed in situ, serves as the dominant quencher for the excited state photocatalyst and a critical redox mediator to facilitate the formation of the active Ni(I) catalyst; and (iii) observed critical intermediates and determined the rate constants associated with their reactivity. Not only do the findings
    光氧化还原介导的镍催化交叉偶联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有效策略,可以形成传统方法难以获得的碳 - 杂原子键。实验机理研究具有挑战性,因为这些反应涉及多种高反应性中间体和令人困惑的反应途径,产生了竞争性但未经证实的底物转化建议。在这里,我们报告了基于时间分辨瞬态吸收光谱、Stern-Volmer 淬灭和量子产率测量的光氧化还原镍催化 CS 交叉耦合的综合机理研究。我们已经 (i) 发现了一个自我维持的生产性 Ni(I/III) 循环,导致量子产率 Φ > 1;(ii) 发现原位形成的碘化吡啶,作为激发态光催化剂的主要猝灭剂和关键的氧化还原介质,以促进活性 Ni(I) 催化剂的形成;(iii) 观察关键中间体并确定与其反应性相关的速率常数。研究结果不仅揭示了 CS 交叉偶联的完整反应循环,而且机理上的见解还允许优化反应效率,并将底物范围从芳基碘扩大到包括芳基溴,从而扩大了适用性。光氧化还原 CS 交叉偶联化学。
  • Reductive Cyclopropanations Catalyzed by Dinuclear Nickel Complexes
    作者:You-Yun Zhou、Christopher Uyeda
    DOI:10.1002/anie.201511271
    日期:2016.2.24
    Dinuclear Ni complexes supported by naphthyridine‐diimine (NDI) ligands catalyze the reductive cyclopropanation of alkenes with CH2Cl2 as the methylene source. The use of mild terminal reductants (Zn or Et2Zn) confers significant functional‐group tolerance, and the catalyst accommodates structurally and electronically diverse alkenes. Mononickel catalysts bearing related N chelates afford comparatively
    萘啶二亚胺(NDI)配体支持的双核Ni络合物以CH 2 Cl 2为亚甲基源催化烯烃的还原环丙烷化。使用温和的末端还原剂(Zn或Et 2 Zn)可赋予显着的官能团耐受性,并且该催化剂可容纳结构和电子形式多样的烯烃。带有相关N螯合物的单镍催化剂提供相对较低的环丙烷收率(≤20%)。这些结果构成了从氧化的亚甲基前体进入催化卡宾转化的进入。
  • Visible-Light-Induced Nickel-Catalyzed Cross-Coupling with Alkylzirconocenes from Unactivated Alkenes
    作者:Yadong Gao、Chao Yang、Songlin Bai、Xiaolei Liu、Qingcui Wu、Jing Wang、Chao Jiang、Xiangbing Qi
    DOI:10.1016/j.chempr.2019.12.010
    日期:2020.3
    Transition-metal-catalyzed cross-coupling reactions between naturally abundant sp3-hybridized carbon centers facilitate access to diverse molecules with complex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s. Organometallic compounds are among one of the most powerful reagents that are broadly used in carbon–carbon bond formations. Although sp2-hybridized organometallic compounds are widely employed in cross-couplings, sp3-hybridized
    自然丰富的sp 3-杂化碳中心之间的过渡金属催化交叉偶联反应有助于获得具有复杂三维结构的各种分子。有机金属化合物是最强大的试剂之一,广泛用于碳-碳键的形成。尽管sp 2-杂化的有机金属化合物广泛用于交叉偶联,但是sp 3-杂化的有机金属偶联剂的开发较少。在这里,我们报告可见光诱导的单个镍催化的C(sp 3)–C(sp 3),C(sp 3)–C(sp 2)和C(sp 3)–C(sp)使用烷基锆茂的交叉偶联反应,该反应很容易从末端或内部未活化的烯烃通过加氢锆和链步反应就地生成。该方法温和,适用于多种底物,包括伯,仲,叔烷基,芳基,烯基,炔基卤化物和各种烯烃。机理研究表明,镍催化的自由基交叉偶联是一种新颖的途径,代表了锆锆茂的首次可见光诱导的转变。
  • Nickel-Catalyzed Monoarylation of Ammonia
    作者:Andrey Borzenko、Nicolas L. Rotta-Loria、Preston M. MacQueen、Christopher M. Lavoie、Robert McDonald、Mark Stradiotto
    DOI:10.1002/anie.201410875
    日期:2015.3.16
    diverse (hetero)aryl chloride, bromide, and tosylate electrophiles were employed in the Ni‐catalyzed monoarylation of ammonia, including chemoselective transformations. The employed JosiPhos/[Ni(cod)2] catalyst system enables the use of commercially available stock solutions of ammonia, or the use of ammonia gas in these reactions, thereby demonstrating the versatility and potential scalability of the reported
    结构多样的(杂)芳基氯,溴化物和甲苯磺酸盐亲电子体被用于Ni催化的氨单芳基化反应,包括化学选择性转化。所采用的JosiPhos / [Ni(cod)2 ]催化剂体系使得能够使用市售的氨气储备溶液,或在这些反应中使用氨气,从而证明了所报道方案的多功能性和潜在的可扩展性。原理验证实验证明,空气稳定的[(JosiPhos)NiCl 2 ]预催化剂可成功用于此类转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