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菌杀虫剂是由半知菌类丛梗孢目丛梗孢科白僵菌属(Beauveria)发酵、加工而成的制剂。1835年,美国科学家Agostino Bassi首次发现白僵菌是引起家蚕白僵病的病原。它属于真菌门,半知菌亚门,丛梗孢科。白僵菌菌落平坦、绒毛状,在形成孢子后呈粉状,表面颜色从白色到淡黄色不等。分生孢子梗瓶状,单生或分枝,产生在小梗上,形态为球形至卵形。
白僵菌寄生于蝗虫科、蝉科、白蜡虫科、蚜虫科等多种昆虫的幼虫、蛹及成虫。其孢子在虫体上萌发后,穿过体壁进入虫体内大量繁殖并吸收营养,导致昆虫死亡。死后僵直呈白茸毛状,因此得名“白僵菌”。寄生于家蚕的称作僵蚕,是一种著名的中药。
目前,在真菌治虫中,白僵菌的应用最为广泛且成效显著。其制剂可以通过糠麸为原料,采用固体发酵法生产,成品孢子量每克可达到100亿到200亿之间。该制剂可用于防治玉米螟、松毛虫、番薯象鼻虫、棉花红蜘蛛等多种农林害虫。
然而,白僵菌萃取液中的节卵孢霉素对脊椎动物幼体有毒性作用,并且会对小麦、烟草、豆科植物等产生明显的药害和抑制生长作用。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注意避免这些潜在的副作用。
在白僵菌制剂生产过程中,如果人体接触或吸入过多的白僵菌孢子可能会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因此建议生产者佩戴手套、口罩,并穿着长袖衣物。
主要应用白僵菌主要用于防治松毛虫、玉米螟、大豆食心虫、高粱条螟、甘薯象鼻虫、马铃薯甲虫、茶叶毒蛾、松针毒蛾、稻苞虫、稻叶蝉和稻飞虱等多种农林害虫。使用方法包括喷雾、喷粉或撒施颗粒剂,浓度为1亿个孢子/毫升或菌粉2亿个孢子/克。最好选择在阴天、雨后或早晚湿度较大的时候进行施用,并且应在害虫孵化盛期使用。此外,在养蚕区不宜使用此制剂。
化学性质白僵菌是一种白色至灰色的粉状物质,依靠孢子随风扩散侵染多种昆虫体表,使其患病死亡。它属于好气性菌类,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充足的氧气和中性或微酸性的环境,在pH值超过8的情况下无法生长。适宜温度为24~28℃,高于50℃时会大量死亡;在0~5℃下生长缓慢甚至进入休眠状态。最适湿度为90%~95%。
用途白僵菌是一种真菌性杀虫剂,能够通过孢子接触到昆虫后,在适宜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萌发形成菌丝,菌丝穿透虫体壁伸入体内繁殖,使昆虫血液充满孢子而死亡。适用于农业或林业防治多种害虫,如防治松毛虫时可将药剂用水稀释至每毫升含活孢子1亿个进行喷雾处理。
与2.5%敌百虫粉剂混用,每克混合粉末含活孢子1亿个,则用药量为112.5~1150g混合粉/100平方米。
用途白僵菌还具有解热、降胆固醇、抗惊厥和祛痰等作用,可用于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和上呼吸道感染等多种病毒性疾病,效果显著。
生产方法白僵菌的生产工艺流程如下:
白僵菌对营养的要求主要包括碳源和氮源,以及少量的微量元素。由于其好气性特性,建议选择质地松散、含糖量较高的原料配制培养基,如米糠皮、麸皮、黄豆饼、葡萄糖、磷酸二氢钾等。
在适宜温度(5~30℃)下,白僵菌均可生长繁殖,以24~28℃最为适宜。通过控制适当的温度和湿度可以有效防止杂菌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