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bis(acetylacetonate)oxovanadium | 3153-26-2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bis(acetylacetonate)oxovanadium
英文别名
VO(acac)2;bis(acetylacetonato)oxovanadium;vanadyl acetylacetonate;vanadyl(IV) acetylacetonate;[VO(acetylacetonato)2];oxobis(2,4-pentanedionato)vanadium(IV);vanadium(IV)oxyacetylacetonate;V(IV)-oxyacetylacetonate;VO(pentane-2,4-dione)2;VO(acetylacetonate)2;(Z)-4-oxopent-2-en-2-olate;oxovanadium(2+)
bis(acetylacetonate)oxovanadium化学式
CAS
3153-26-2
化学式
C10H14O5V
mdl
——
分子量
265.16
InChiKey
JFHJZWAQYMGNBE-SUKNRPLKSA-L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235 °C (dec.)(lit.)
  • 沸点:
    140°C 13mm
  • 密度:
    1,4 g/cm3
  • 闪点:
    79 °C
  • 溶解度:
    微溶于丙酮、乙醚和氯仿。溶于乙醇和苯
  • 暴露限值:
    NIOSH: Ceiling 0.05 mg/m3
  • LogP:
    0.4 at 20℃
  • 稳定性/保质期:
    相当稳定和安全。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44
  • 重原子数:
    16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
  • 拓扑面积:
    97.3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5

ADMET

代谢
钒主要通过吸入被吸收,尽管少量可以通过皮肤和消化道吸收。它在血浆中迅速分布,主要分布到肾脏、肝脏、肺、心脏、骨骼等部位,并倾向于在这些部位积累。在细胞色素P-450酶的帮助下,钒可以在其两种氧化态之间相互转化,即钒(IV)(V+4)和钒酸根(V+5)。钒的这两种状态都可以可逆地与血液中的转铁蛋白结合,然后被红细胞摄取。钒主要通过尿液排出。(L837)
Vanadium is absorbed mainly via inhalation, though small amounts can be absorbed through the skin and gastrointestional tract. It is rapidly distributed in the plasma, mainly to the kidney, liver, lungs, heart, bone, where it tends to accumulate. With the help of cytochrome P-450 enzymes, it can interconvert between its two oxidation states, vanadyl (V+4) and vanadate (V+5). Both states of vanadium can reversibly bind to transferrin protein in the blood and then be taken up into erythrocytes. Vanadium is excreted mainly in the urine. (L837)
来源:Toxin and Toxin Target Database (T3DB)
毒理性
  • 毒性总结
钒通过降低巨噬细胞膜的完整性来损害肺泡巨噬细胞,从而影响细胞的吞噬能力和生存能力。钒的五价形式,钒酸盐,是细胞膜上Ca2+-ATP酶和Na+,K+-ATP酶的强效抑制剂,这会降低细胞内ATP的浓度。还认为钒能诱导活性氧种类的产生。这可能损害DNA并导致氧化应激,从而损害生殖系统。钒还能抑制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产生类似胰岛素的效果。
Vanadium damages alveolar macrophages by decreasing the macrophage membrane integrity, thus impairing the cells' phagocytotic ability and viability. The pentavalent form of vanadium, vanadate, is a potent inhibitor of the Ca+-ATPase and Na+,K+-ATPase of plasma membranes, which decreases intracellular ATP concentration. Vanadium is also believed to induce the production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This may damage DNA and also cause oxidative stress, which can damage the reproductive system. Vanadium also inhibits 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s, producing insulin-like effects. (L837, A247, A248, A249, A250, A251)
来源:Toxin and Toxin Target Database (T3DB)
毒理性
  • 致癌物分类
对人类不具有致癌性(未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列名)。
No indication of carcinogenicity to humans (not listed by IARC).
来源:Toxin and Toxin Target Database (T3DB)
毒理性
  • 健康影响
吸入高浓度的钒会影响肺部、喉咙和眼睛。摄入钒可能会导致肾脏和肝脏损伤、出生缺陷或死亡。
Breathing high levels of vanadium affects the lungs, throat, and eyes. Ingestion of vanadium may cause kidney and liver damage, birth defects, or death. (L837)
来源:Toxin and Toxin Target Database (T3DB)
毒理性
  • 暴露途径
口服(L837);吸入(L837);皮肤给药(L837)
Oral (L837) ; inhalation (L837) ; dermal (L837)
来源:Toxin and Toxin Target Database (T3DB)
毒理性
  • 症状
吸入钒会导致肺部刺激、咳嗽、喘息、胸痛、流鼻涕和喉咙痛。
Inhalation of vanadium causes lung irritation, coughing, wheezing, chest pain, runny nose, and a sore throat. (L837)
来源:Toxin and Toxin Target Database (T3DB)

安全信息

  • TSCA:
    Yes
  • 危险等级:
    6.1
  • 危险品标志:
    Xn
  • 安全说明:
    S22,S26,S36,S36/37/39
  • 危险类别码:
    R20/21/22,R36/37/38
  • WGK Germany:
    3
  • 海关编码:
    29420000
  • 危险品运输编号:
    3285
  • 危险类别:
    6.1
  • 包装等级:
    III
  • 危险标志:
    GHS07
  • 危险性描述:
    H302,H315,H319,H335
  • 危险性防范说明:
    P261,P305 + P351 + P338
  • 储存条件:
    请将产品存放在干燥阴凉的地方。

SDS

SDS:6db43ac3cf4d6caf2ddb4514730b4f86
查看
双(2,4-戊二酮酸)合氧化钒(IV) 修改号码:5

模块 1. 化学品
产品名称: Bis(2,4-pentanedionato)vanadium(IV) Oxide
修改号码: 5

模块 2. 危险性概述
GHS分类
物理性危害 未分类
健康危害
急性毒性(经口) 第4级
皮肤腐蚀/刺激 第2级
严重损伤/刺激眼睛 2A类
环境危害 未分类
GHS标签元素
图标或危害标志
信号词 警告
危险描述 吞咽有害。
造成皮肤刺激
造成严重眼刺激
防范说明
[预防] 使用本产品时切勿吃东西,喝水或吸烟。
处理后要彻底清洗双手。
穿戴防护手套/护目镜/防护面具。
[急救措施] 食入:若感不适,呼叫解毒中心/医生。漱口。
眼睛接触:用水小心清洗几分钟。如果方便,易操作,摘除隐形眼镜。继续冲洗。
眼睛接触:求医/就诊
皮肤接触:用大量肥皂和水轻轻洗。
若皮肤刺激:求医/就诊。
脱掉被污染的衣物,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废弃处置] 根据当地政府规定把物品/容器交与工业废弃处理机构。
双(2,4-戊二酮酸)合氧化钒(IV) 修改号码:5

模块 3. 成分/组成信息
单一物质/混和物 单一物质
化学名(中文名): 双(2,4-戊二酮酸)合氧化钒(IV)
百分比: >95.0%(T)
CAS编码: 3153-26-2
俗名: Acetylacetone Vanadium(IV)oxy Salt , Vanadium(IV)oxy Acetylacetonate ,
Vanadyl Acetylacetonate
分子式: C10H14O5V

模块 4. 急救措施
吸入: 将受害者移到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通畅,休息。若感不适请求医/就诊。
皮肤接触: 立即去除/脱掉所有被污染的衣物。用大量肥皂和水轻轻洗。
若皮肤刺激或发生皮疹:求医/就诊。
眼睛接触: 用水小心清洗几分钟。如果方便,易操作,摘除隐形眼镜。继续清洗。
如果眼睛刺激:求医/就诊。
食入: 若感不适,呼叫解毒中心/医生。漱口。
紧急救助者的防护: 救援者需要穿戴个人防护用品,比如橡胶手套和气密性护目镜。

模块 5. 消防措施
合适的灭火剂: 干粉,泡沫,雾状水,二氧化碳
特定方法: 从上风处灭火,根据周围环境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
非相关人员应该撤离至安全地方。
周围一旦着火:如果安全,移去可移动容器。
消防员的特殊防护用具: 灭火时,一定要穿戴个人防护用品。

模块 6. 泄漏应急处理
个人防护措施,防护用具, 使用个人防护用品。远离溢出物/泄露处并处在上风处。
紧急措施: 泄露区应该用安全带等圈起来,控制非相关人员进入。
环保措施: 防止进入下水道。
控制和清洗的方法和材料: 清扫收集粉尘,封入密闭容器。注意切勿分散。附着物或收集物应该立即根据合适的
法律法规处置。

模块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处理
技术措施: 在通风良好处进行处理。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具。防止粉尘扩散。处理后彻底清洗双手
和脸。
注意事项: 如果粉尘或浮质产生,使用局部排气。
操作处置注意事项: 避免接触皮肤、眼睛和衣物。
贮存
储存条件: 保持容器密闭。存放于凉爽、阴暗处。
远离不相容的材料比如氧化剂存放。
包装材料: 依据法律。

模块 8.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工程控制: 尽可能安装封闭体系或局部排风系统,操作人员切勿直接接触。同时安装淋浴器和洗
眼器。
个人防护用品
呼吸系统防护: 防尘面具。依据当地和政府法规。
手部防护: 防护手套。
眼睛防护: 安全防护镜。如果情况需要,佩戴面具。
双(2,4-戊二酮酸)合氧化钒(IV) 修改号码:5

模块 8.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皮肤和身体防护: 防护服。如果情况需要,穿戴防护靴。

模块 9. 理化特性
外形(20°C): 固体
外观: 晶体-粉末
颜色: 蓝色-深蓝色
气味: 无资料
pH: 无数据资料
熔点: 无资料
沸点/沸程 无资料
闪点: 无资料
爆炸特性
爆炸下限: 无资料
爆炸上限: 无资料
密度: 无资料
溶解度:
[水] 无资料
[其他溶剂]
溶于: 氯仿

模块 10. 稳定性和反应性
化学稳定性: 一般情况下稳定。
危险反应的可能性: 未报道特殊反应性。
须避免接触的物质 氧化剂
危险的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模块 11. 毒理学信息
急性毒性: 无资料
对皮肤腐蚀或刺激: 无资料
对眼睛严重损害或刺激: 无资料
生殖细胞变异原性: 无资料
致癌性:
IARC = 无资料
NTP = 无资料
生殖毒性: 无资料

模块 12. 生态学信息
生态毒性:
鱼类: 无资料
甲壳类: 无资料
藻类: 无资料
残留性 / 降解性: 无资料
潜在生物累积 (BCF): 无资料
土壤中移动性
log水分配系数: 无资料
土壤吸收系数 (Koc): 无资料
亨利定律 无资料
constant(PaM3/mol):
双(2,4-戊二酮酸)合氧化钒(IV) 修改号码:5

模块 13. 废弃处置
如果可能,回收处理。请咨询当地管理部门。建议在可燃溶剂中溶解混合,在装有后燃和洗涤装置的化学焚烧炉中
焚烧。废弃处置时请遵守国家、地区和当地的所有法规。

模块 14. 运输信息
联合国分类: 与联合国分类标准不一致
UN编号: 未列明

模块 15. 法规信息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1月26日国务院发布,2011年2月16日修订): 针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使用、
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的规定。


模块16 - 其他信息
N/A



制备方法与用途

概述

乙酰丙酮氧钒[VO(acac)2]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催化剂。在反应体系中,它与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以及其它氧化剂结合,迅速被氧化成均相的五价钒化合物,能有效氧化多种有机官能团,如叔胺氧化为N-氧化物、硫醚氧化成亚砜、烯烃环氧化等反应。尤其能够进行区域选择性和手性氧化。

理化性质

乙酰丙酮氧钒是蓝色晶体,几乎不溶于水,但可溶于甲醇(6.4g/100mL)、乙醇、醚、氯仿、丙酮和苯(0.9g/100mL)。其密度为1.4,UN编号3285,PG级别3。

用途

作为有机金属化合物,乙酰丙酮氧钒广泛用作氧化催化剂、催化剂前躯体、医药、涂料干燥剂及颜料等。作为氧化催化剂时,它可以与叔丁基过氧化氢等氧化剂结合,迅速被氧化成五价钒化合物,有效氧化多种有机官能团如胺、硫醚和烯烃。

合成方法

乙酰丙酮氧钒的合成可以通过以下方式:

  1. 以浓硫酸、乙醇和五氧化二钒为原料。反应过程中需大量使用浓硫酸,设备要求较高且会产生污染,收率为71%。
  2. 四价钒化合物,如硫酸氧钒(IV)制备:[ VOSO4 + 2Hacac \rightarrow VO(acac)2 + H2SO4 ]
  3. 通过五氧化二钒和乙酰丙酮的氧化还原反应制备。但此过程中部分乙酰丙酮会被氧化为乙酸酐。
反应实例

Sharpless等在甲苯或二氯乙烷这类非极性溶剂中报道,叔丁基过氧化氢(t-BuOOH)和乙酰丙酮氧钒[VO(acac)2]生成的过氧钒有机配合物对烯丙醇类化合物具有理想的效果、反应迅速且有立体区域选择性。这证实了该配合物作为氧化助催化剂的优越性能。

用途

乙酰丙酮氧钒可作为催化剂及合成中间体,也可用作涂料干燥剂和颜料,并在有机合成中作为高效的氧化催化剂以及金属表面处理。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bis(acetylacetonate)oxovanadium 在 thionyl chloride 、 CH2Cl2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以95%的产率得到dichlorobis(2,4-pentanedionato)vanadium(IV)*0.25CH2Cl2
    参考文献:
    名称:
    Hambley, Trevor W.; Hawkins, Clifford J.; Kabanos, Themistoklis A., Inorganic Chemistry, 1987, vol. 26, # 22, p. 3740 - 3745
    摘要:
    DOI:
  • 作为产物:
    描述:
    vanadia 在 CH3COCH2COCH3 作用下, 以 甲苯 为溶剂, 生成 bis(acetylacetonate)oxovanadium
    参考文献:
    名称:
    Prepara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reactions of vanadium(IV) β-diketonate complexes
    摘要:
    DOI:
    10.1016/0022-5088(87)90216-5
  • 作为试剂:
    描述:
    叔丁基过氧化氢二氯二茂钛bis(acetylacetonate)oxovanadium1,4-环己二烯2-碘酰基苯甲酸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癸烷二氯甲烷乙腈 为溶剂, 反应 6.0h,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构建呋喃丁烯酸内酯衍生的西松烷和去甲西松烷的 5-5-6 三环核心的系统路线
    摘要:
    在此,我们提出了一种高效的方法,利用分子内狄尔斯-阿尔德反应作为基石,构建具有显着非对映选择性的多环呋喃丁烯内酯衍生的西松烷和降西松烷天然产物家族中常见的复杂的5-5-6稠环系统。值得注意的是,与炔丙酯对应物相比,使用炔丙醚系链作为亲二烯体可显着增强转化过程,正如我们之前的哈弗洛克酯全合成所证明的那样。这一进展对未来的研究具有广阔的前景,为快速组装这一多样化天然产物家族的三环核心特征提供了一条简化的途径。
    DOI:
    10.1021/acs.orglett.4c01820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High Catalytic Activity of Vanadium Complexes in Alkane Oxidations with Hydrogen Peroxide: An Effect of 8-Hydroxyquinoline Derivatives as Noninnocent Ligands
    作者:Izabela Gryca、Katarzyna Czerwińska、Barbara Machura、Anna Chrobok、Lidia S. Shul’pina、Maxim L. Kuznetsov、Dmytro S. Nesterov、Yuriy N. Kozlov、Armando J. L. Pombeiro、Ivetta A. Varyan、Georgiy B. Shul’pin
    DOI:10.1021/acs.inorgchem.7b02684
    日期:2018.2.19
    Five monomeric oxovanadium(V) complexes [VO(OMe)(N∩O)2] with the nitro or halogen substituted quinolin-8-olate ligands were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using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1H and 13C NMR, high-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electrospray ionization as well as X-ray diffraction and UV–vis spectroscopy. These complexes exhibit high catalytic activity toward oxidation of inert alkanes to
    的五个单体氧钒(V)配合物[VO(OME)(N ∩ O)2 ]与硝基或卤素取代的喹啉-8-羟基钠盐配体合成,并使用傅立叶其特征变换红外,1 H和13 C NMR,高分辨率质谱–电喷雾电离以及X射线衍射和UV-可见光谱。这些络合物在乙腈水溶液中对H 2 O 2将惰性烷烃氧化为烷基氢过氧化物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含氧化合物的收率高达39%,周转数1780。实验动力学研究中,C 6 D 12和18 O 2标记实验和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允许提出反应机理,其中包括形成HO·自由基作为活性氧化物质。HO·形成的机理似乎不同于通常被芬顿或类芬顿体系接受的机制。H 2 O 2向均质的活化发生在过氧化氢与催化剂分子的金属中心简单配位时,不需要改变金属氧化态和形成HOO·自由基。这种活化与喹啉8-油酸酯配体的氧化还原活性性质有关。实验确定的用于活化[VO(OCH 3)(5-Cl-quin)配合物的环己烷的活化能2
  • Dinuclear vanadium, copper, manganese and titanium complexes containing O,O,N-dichelating ligands: Synthesis, crystal structure and catalytic activity
    作者:Hassan Hosseini-Monfared、Nasim Asghari-Lalami、Aleksandra Pazio、Krzysztof Wozniak、Christoph Janiak
    DOI:10.1016/j.ica.2013.04.044
    日期:2013.9
    Abstract O,O,N- or O,N-dichelating ligands, H4L1, H4L2, derived from new bis(hydroxybenzylidene)-substituted terephthalo and oxalo hydrazides were prepared and characterized by FT-IR and NMR spectroscopy (H4L1 = dicondensation of salicylaldehyde and terephthalic acid dihydrazide, H4L2 = dicondensation of salicylaldehyde and oxalic acid dihydrazide). [VO2}2(H2L1)] (1), [Cu(CH3OH)}2(L1)] (2), [Mn(CH3OH)}2(L1)]
    摘要制备了由新的双(羟基亚苄基)取代的对苯二甲酰和草酰肼衍生的O,O,N-或O,N-螯合配体H4L1,H4L2,并通过FT-IR和NMR光谱进行了表征(H4L1 =水杨醛和水杨醛的缩聚反应)对苯二甲酸二酰肼,H4L2 =水杨醛和草酸二酰肼的缩聚反应。[VO2} 2(H2L1)](1),[Cu(CH3OH)} 2(L1)](2),[Mn(CH3OH)} 2(L1)](3)和[TiO(H3L1) [2](4)通过适当的金属盐与H4L1的反应合成了潜在的六齿的2 [ONO]供体配体[L1] 4-的配合物。配合物[VO(CH3O)(CH3OH)} 2(L2)](5),[Cu(CH3OH)} 2(L2)](6),[Mn(H2O)2(CH3OH)} 2( L2)](7)和[TiO(CH3OH)} 2(L2)]·2H2O(8)是通过相应的金属盐与H4L2反应合成的。所有复合物均通过显微分析
  • Polymer-grafted and neat vanadium(V) complexes as functional mimics of haloperoxidases
    作者:Mannar R. Maurya、Nikita Chaudhary、Fernando Avecilla
    DOI:10.1016/j.poly.2013.09.021
    日期:2014.1
    characterized by various spectroscopic techniques (IR, electronic, NMR ( 1 H and 51 V) and 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 (EPR)), thermal, field-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graphs (FE-SEM) as well as energy dispersive X-ray (EDX) studies. The crystal and molecular structure of 3 has been determined, confirming the ONN binding mode of I . The polymer-grafted complex 4 has been used for the oxidative bromination
    摘要一元三齿ONN供体配体1-(2-吡啶偶氮)-2-萘酚[Hpan(I)]与[V IV O(acac)2]在干燥的甲醇中反应生成氧化钒(IV)络合物[V IV O (acac)(pan)](1)。二氧化钒(V)络合物[VVO(pan)} 2(μ-O)2](2)通过在甲醇中空中氧化1获得。络合物2也可以直接通过[V IV O(acac)2]与I反应,然后在甲醇中进行空气氧化来直接制备。用H 2 O 2在甲醇中处理1或2,得到氧化单过氧化钒(V)络合物[VVO(O 2)(pan)(MeOH)](3)。在DMF中,5%的二乙烯基苯(PS-im)与2交联的咪唑基甲基聚苯乙烯的反应导致形成了聚合物接枝的二氧化钒(V)络合物PS-im [VVO 2(pan)](4)。所有这些复合物的特征在于各种光谱技术(红外,电子,NMR(1 H和51 V)和电子顺磁共振(EPR),热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照片(FE-
  • Synthesis, Reactivity, and X-ray Crystal Structure of Some Mixed-Ligand Oxovanadium(V) Complexes:  First Report of Binuclear Oxovanadium(V) Complexes Containing 4,4‘-Bipyridine Type Bridge
    作者:Manas Sutradhar、Gurunath Mukherjee、Michael G. B. Drew、Saktiprosad Ghosh
    DOI:10.1021/ic051120g
    日期:2006.6.1
    produce dioxovanadium(V) complexes of general formula BH[VO2L]. Most of these dioxo complexes are structurally characterized, and the complex anion [VO2L]- is found to possess a distorted square pyramidal structure. When a solution/suspension of a BH[VO2L] complex in an alcohol (ROH) is treated with HCl in the same alcohol, it is converted into the corresponding monooxoalkoxo complex [VO(OR)L], where R comes
    在乙醇介质中,三齿ONO 2-羟基苯甲酰肼(H2L)的席夫碱配体2-羟基苯甲酰with与VO(acac)2的反应生成了oxoethoxovanadium(V)络合物[VO(OEt)L](A),它与吡啶反应形成[VO(OEt)L.(py)](1)。配合物1在结构上具有特征。它在V(V)受体中心周围具有扭曲的八面体O4N2协调环境。乙醇介质中的配合物A和1都与中性单齿Lewis碱2-甲基吡啶,3-甲基吡啶,4-甲基吡啶,4-氨基吡啶,咪唑和4-甲基咪唑反应,它们都比吡啶更强碱通式BH [VO2L]的二氧钒钒(V)配合物。这些二氧杂配合物大多数都具有结构特征,并且发现配合物阴离子[VO2L]-具有扭曲的方形锥体结构。当将BH [VO2L]络合物在醇(ROH)中的溶液/悬浮液在同一醇中用HCl处理时,会将其转化为相应的单氧代烷氧基络合物[VO(OR)L],其中R来自所用的醇作为反应介质。配合物A和1均产生4
  • A Doubly Biomimetic Synthetic Transformation: Catalytic Decarbonylation and Halogenation at Room Temperature by Vanadium Pentoxide
    作者:Sujoy Rana、Bhawana Pandey、Aniruddha Dey、Rameezul Haque、Gopalan Rajaraman、Debabrata Maiti
    DOI:10.1002/cctc.201600843
    日期:2016.11.8
    intermediate vanadium‐oxo‐peroxo species, which was characterized by using 51 V NMR, UV/Vis, and resonance Raman spectroscopy. Further detection of formic acid from the reaction mixture confirmed the biomimetic aspects of decarbonylative halogenation. A detailed experimental and DFT study indicated a concerted mechanism for this decarbonylative halogenation performed under simple and mild reaction conditions
    金属-过氧-过氧物种对CH键的卤化和金属-过氧-物种对醛的脱羰是在生物系统中常规进行的。但是,金属介导的脱羰卤化反应本质上是未知的。在这项工作中,我们表明,广泛使用的V 2 O 5和VO(acac)2(acac =乙酰丙酮)可以通过生成中间钒-氧-过氧物质来催化脱羰卤化反应,其特征是使用51 1 H NMR,UV / Vis和共振拉曼光谱。从反应混合物中进一步检测甲酸证实了脱羰基卤化的仿生方面。详尽的实验和DFT研究表明,在简单温和的反应条件下进行该脱羰基卤化反应的协调机制。
查看更多

表征谱图

  • 氢谱
    1HNMR
  • 质谱
    MS
  • 碳谱
    13CNMR
  • 红外
    IR
  • 拉曼
    Raman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mass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 峰位数据
  • 峰位匹配
  • 表征信息
Shift(ppm)
Intensity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Assign
Shift(ppm)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测试频率
样品用量
溶剂
溶剂用量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