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乙烯基-1-甲基-2,4-二(丙-1-烯-2-基)环己烷的药理作用主要体现在抗肿瘤活性方面。研究表明,该化合物能够针对多种癌症标志物发挥抗肿瘤作用,包括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抗肿瘤转移和主动免疫保护等直接与间接的作用机制。此外,有研究发现1-乙烯基-1-甲基-2,4-二(丙-1-烯-2-基)环己烷能够通过改善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的干性、分化以及上皮间质转化(EMT)来逆转恶性胶质瘤的恶性表型。
该化合物还能通过线粒体介导的内在凋亡途径诱导细胞凋亡,从而增强化疗效果。值得注意的是,与传统的化疗药物相比,1-乙烯基-1-甲基-2,4-二(丙-1-烯-2-基)环己烷不仅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还具备提高免疫功能的双重效应。
基于其改变或增强免疫原性的特点,当与放疗和化疗协同应用时,该化合物能够防止白细胞下降,并产生免疫保护作用。此外,它还对多药耐药基因高表达的耐药肿瘤细胞株有较强的杀伤作用,特别适用于已对化疗药物产生耐受性的肿瘤治疗。
研究报道显示,在45 mg/kg剂量下,1-乙烯基-1-甲基-2,4-二(丙-1-烯-2-基)环己烷能够增强A549细胞对放疗的敏感性。其抗肿瘤作用还与药物浓度及作用时间有关:随着浓度增加和作用时间延长,细胞凋亡率呈升高趋势;但当药物浓度过高时,细胞坏死率也会相应上升,并且自发死亡率下降。
因此,在治疗癌症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人群和癌症的类别筛选给药浓度,以提高其抗癌效果。
Computer-aided rational design allowed to create variants of the sesquiterpene cyclase BcBOT2 that yielded novel tricyclic presilphiperfolane-type sesquiterpe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