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4H-环戊并[2,1-B:3,4-B']二噻吩-4-酮 | 25796-77-4

中文名称
4H-环戊并[2,1-B:3,4-B']二噻吩-4-酮
中文别名
4H-环戊[1,2-b:5,4-b']二噻吩-4-酮;4H-环戊并[2,1-B:3,4-B]二噻吩-4-酮
英文名称
4H-cyclopenta[2,1-b:3,4-b']dithiophen-4-one
英文别名
4H-cyclopenta[1,2-b:5,4-b']dithiophen-4-one;cyclopenta(2,1-b;3,4-b')dithiophen-4-one;cyclopenta[2,1-b:3,4-b’]dithiophen-4-one;cyclopenta[2,1-b:3,4-b']dithiophene-4-one;Cyclopenta[2,1-b:3,4-b']dithiophen-4-one;3,11-dithiatricyclo[6.3.0.02,6]undeca-1(8),2(6),4,9-tetraen-7-one
4H-环戊并[2,1-B:3,4-B']二噻吩-4-酮化学式
CAS
25796-77-4
化学式
C9H4OS2
mdl
——
分子量
192.262
InChiKey
HFIUHKXJUKKOIZ-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134.0 to 138.0 °C
  • 沸点:
    349.6±17.0 °C(Predicted)
  • 密度:
    1.553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5
  • 重原子数:
    12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73.6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3

安全信息

  • 危险性防范说明:
    P261,P280,P305+P351+P338
  • 危险性描述:
    H302,H315,H319,H332,H335

SDS

SDS:89dc94a8c7d458c7962af8ded000ae04
查看
4H-环戊[1,2-b:5,4-b']二噻吩-4-酮 修改号码:5

模块 1. 化学品
产品名称: 4H-Cyclopenta[1,2-b:5,4-b']dithiophen-4-one
修改号码: 5

模块 2. 危险性概述
GHS分类
物理性危害 未分类
健康危害 未分类
环境危害 未分类
GHS标签元素
图标或危害标志 无
信号词 无信号词
危险描述 无
防范说明 无

模块 3. 成分/组成信息
单一物质/混和物 单一物质
化学名(中文名): 4H-环戊[1,2-b:5,4-b']二噻吩-4-酮
百分比: >98.0%(GC)
CAS编码: 25796-77-4
分子式: C9H4OS2

模块 4. 急救措施
吸入: 将受害者移到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通畅,休息。若感不适请求医/就诊。
皮肤接触: 立即去除/脱掉所有被污染的衣物。用水清洗皮肤/淋浴。
若皮肤刺激或发生皮疹:求医/就诊。
眼睛接触: 用水小心清洗几分钟。如果方便,易操作,摘除隐形眼镜。继续清洗。
如果眼睛刺激:求医/就诊。
食入: 若感不适,求医/就诊。漱口。
紧急救助者的防护: 救援者需要穿戴个人防护用品,比如橡胶手套和气密性护目镜。

模块 5. 消防措施
合适的灭火剂: 干粉,泡沫,雾状水,二氧化碳
特殊危险性: 小心,燃烧或高温下可能分解产生毒烟。
4H-环戊[1,2-b:5,4-b']二噻吩-4-酮 修改号码:5

模块 5. 消防措施
特定方法: 从上风处灭火,根据周围环境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
非相关人员应该撤离至安全地方。
周围一旦着火:如果安全,移去可移动容器。
消防员的特殊防护用具: 灭火时,一定要穿戴个人防护用品。

模块 6. 泄漏应急处理
个人防护措施,防护用具, 使用个人防护用品。远离溢出物/泄露处并处在上风处。
紧急措施: 泄露区应该用安全带等圈起来,控制非相关人员进入。
环保措施: 防止进入下水道。
控制和清洗的方法和材料: 清扫收集粉尘,封入密闭容器。注意切勿分散。附着物或收集物应该立即根据合适的
法律法规处置。

模块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处理
技术措施: 在通风良好处进行处理。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具。防止粉尘扩散。处理后彻底清洗双手
和脸。
注意事项: 如果粉尘或浮质产生,使用局部排气。
操作处置注意事项: 避免接触皮肤、眼睛和衣物。
贮存
储存条件: 保持容器密闭。存放于凉爽、阴暗处。
远离不相容的材料比如氧化剂存放。
包装材料: 依据法律。

模块 8.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工程控制: 尽可能安装封闭体系或局部排风系统,操作人员切勿直接接触。同时安装淋浴器和洗
眼器。
个人防护用品
呼吸系统防护: 防尘面具。依据当地和政府法规。
手部防护: 防护手套。
眼睛防护: 安全防护镜。如果情况需要,佩戴面具。
皮肤和身体防护: 防护服。如果情况需要,穿戴防护靴。

模块 9. 理化特性
固体
外形(20°C):
外观: 晶体-粉末
颜色: 黄红色-深黄红色
气味: 无资料
pH: 无数据资料
熔点:
136°C
沸点/沸程 无资料
闪点: 无资料
爆炸特性
爆炸下限: 无资料
爆炸上限: 无资料
密度: 无资料
溶解度:
[水] 无资料
[其他溶剂] 无资料
4H-环戊[1,2-b:5,4-b']二噻吩-4-酮 修改号码:5

模块 10. 稳定性和反应性
化学稳定性: 一般情况下稳定。
危险反应的可能性: 未报道特殊反应性。
须避免接触的物质 氧化剂
危险的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硫氧化物

模块 11. 毒理学信息
急性毒性: 无资料
对皮肤腐蚀或刺激: 无资料
对眼睛严重损害或刺激: 无资料
生殖细胞变异原性: 无资料
致癌性:
IARC = 无资料
NTP = 无资料
生殖毒性: 无资料

模块 12. 生态学信息
生态毒性:
鱼类: 无资料
甲壳类: 无资料
藻类: 无资料
残留性 / 降解性: 无资料
潜在生物累积 (BCF): 无资料
土壤中移动性
log水分配系数: 无资料
土壤吸收系数 (Koc): 无资料
亨利定律 无资料
constant(PaM3/mol):

模块 13. 废弃处置
如果可能,回收处理。请咨询当地管理部门。建议在可燃溶剂中溶解混合,在装有后燃和洗涤装置的化学焚烧炉中
焚烧。废弃处置时请遵守国家、地区和当地的所有法规。

模块 14. 运输信息
联合国分类: 与联合国分类标准不一致
UN编号: 未列明

模块 15. 法规信息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1月26日国务院发布,2011年2月16日修订): 针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使用、
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的规定。
4H-环戊[1,2-b:5,4-b']二噻吩-4-酮 修改号码:5


模块16 - 其他信息
N/A

制备方法与用途

应用广泛,4H-环戊并[2,1-B:3,4-B']二噻吩-4-酮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和医药中间体,主要用于实验室研发及化工生产过程。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1
    • 2
    • 3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4H-环戊并[2,1-B:3,4-B']二噻吩-4-酮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2.0h, 以82.9%的产率得到2-Bromo-4H-cyclopenta[1,2-b:5,4-b']dithiophen-4-one
    参考文献:
    名称:
    一种二噻吩并环戊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噻吩并环戊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所述二噻吩并环戊酮类化合物,具有式I所示的结构:其中,L1、L2分别独立的表示氢原子或R,且L1、L2至少有一个为R。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二噻吩并环戊酮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化合物引入的二芳胺基团呈枝状,可使分子具有空间三维结构,避免材料结晶;引入的二噻吩并环戊酮可以大大提高材料的热稳定性。
    公开号:
    CN108148074A
  • 作为产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对称芳基酮和咪唑常温熔融盐的便捷合成
    摘要:
    描述了一种合成2,2-di(3-thienyl)-1,3-dioxolan的简短过程。开发的路线方便(仅需两个合成步骤和一个色谱步骤)且高效(从3-bromothiophene的总产率为66%)。该化合物通过已知过程转化为酮,cyclopenta[2,1-b:3′,4′-b′]dithiophen-4-one。还报告了对称芳基酮、1-烷基-3-甲基咪唑盐和1-烷基-2-甲基-3-甲基咪唑盐的优化合成。
    DOI:
    10.1055/s-2000-6416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An effective strategy to enhance the dielectric constant of organic semiconductors – CPDTTPD-based low bandgap polymers bearing oligo(ethylene glycol) side chains
    作者:Jeroen Brebels、Evgenia Douvogianni、Dries Devisscher、Raghavendran Thiruvallur Eachambadi、Jean Manca、Laurence Lutsen、Dirk Vanderzande、Jan C. Hummelen、Wouter Maes
    DOI:10.1039/c7tc05264b
    日期:——
    dielectric constant (up to εr 6.3) with respect to the reference polymer. Upon applying these materials in bulk heterojunction polymer solar cells, an efficiency of 4.4% is obtained for the best-performing device, with a particularly higher short-circuit current and improved fill factor compared to the pristine alkyl-substituted polymer. Importantly, a non-halogenated solvent – beneficial toward ‘green’
    在有机电子施加的共轭聚合物(特别是光伏和光电检测器)通常表现出相对低的介电常数(ε - [R到光生激子的显著重组损失3-4),其引线。直接的结果是,所产生的设备的性能固有地受到限制。一些努力已指向增加ε - [R光活性有机化合物,但在特定的结构变化对介电常数的影响,并最终装置输出保持的一般知识相当有限。在这项研究中,解决了这个问题。基于4 H-环戊[2,1- b:3,4-合成了一系列的推挽式交替共聚物b ']二噻吩(CPDT)和4 H-噻吩并[3,4- c ]吡咯-4,6(5 H)-二酮(TPD)亚基,目的是通过低聚乙二醇侧提高介电常数链。逐渐增加聚合物主链上乙二醇取代基的数量,以系统地研究其对介电性能的影响。阻抗测量揭示介电常数(高达加倍到ε - [R6.3)相对于参考聚合物。将这些材料应用于本体异质结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后,与原始烷基取代的聚合物相比,性能最佳的器件的效率为4.4%,具有特
  • Thermolysis of thiophenedicarboxylic acid anhydrides as a route to five-membered hetarynes
    作者:Manfred G. Reinecke、James G. Newsom、Lao-Jer Chen
    DOI:10.1021/ja00400a046
    日期:1981.5
    Diels-Alder adduct of the diene traps and the aryne 2,3-didehydrothiophene (8). A similar rationale explains the formation of dibenzothiophene from 7 and thiophene, the four monomethylthianaphthenes 22-25 from 5 and cyclopentadiene, 5,6-dimethylthianaphthene (150 from 5 and 2,3-dimethylbutadiene, and a mixture of hydroxythianaphthenes ( 1 9 ) from 5 and furan. The latter reaction also produces a mixture
    在噻吩的存在下,噻吩-2,3(5) 和 -3,4-二羧酸 (6) 和噻吩-2,3-二羧酸 (7) 的酸酐的流动真空热解 (FVT),1, 3-环己二烯或苯得到噻吩 (Ma),推测是通过二烯捕集器的中间体 Diels-Alder 加合物和芳炔 2,3-二脱氢噻吩 (8) 的芳构化作用产生的。类似的原理解释了由 7 和噻吩形成的二苯并噻吩、来自 5 的四种单甲基噻吩 22-25 和环戊二烯、5,6-二甲基噻吩(来自 5 和 2,3-二甲基丁二烯的 150,以及来自 1 9 的羟基噻吩的混合物) 5 和呋喃。后一反应也产生异构环戊烯噻吩 (19) 的混合物,这可能是由 15d 的脱羰产生的。5 与丙炔作为陷阱的 FVT 反应得到了丙炔基 (28) 和丙炔基噻吩 29 的混合物,这可能是由陷阱和芳炔 8 的烯反应产生的。酸酐 5 和 6 在熔融蒽中的分解仅导致弗里德尔- 工艺产品,例如来自 5 和
  • Molecular engineering of face-on oriented dopant-free hole transporting material for perovskite solar cells with 19% PCE
    作者:Kasparas Rakstys、Sanghyun Paek、Peng Gao、Paul Gratia、Tomasz Marszalek、Giulia Grancini、Kyung Taek Cho、Kristijonas Genevicius、Vygintas Jankauskas、Wojciech Pisula、Mohammad Khaja Nazeeruddin
    DOI:10.1039/c7ta01718a
    日期:——
    Through judicious molecular engineering, novel dopant-free star-shaped D–π–A type hole transporting materials coded KR355, KR321, and KR353 were systematically designed,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KR321 has been revealed to form a particular face-on organization on perovskite films favoring vertical charge carrier transport and for the first time, we show that this particular molecular stacking
    通过明智的分子工程,系统地设计,合成和表征了新型无掺杂星形D–π–A型空穴传输材料,其编码为KR355,KR321和KR353。已经发现KR321在钙钛矿薄膜上形成了一个特定的面朝上的组织,这有利于垂直电荷载流子的传输,并且我们首次证明了这种特殊的分子堆叠功能与混合钙钛矿组合使用时可导致功率转换效率超过19%( FAPbI 3)0.85(MAPbBr 3)0.15。使用没有任何化学添加剂或掺杂的原始空穴传输层获得的19%的效率是最高的,这证明了平面施主核,π间隔基和外围受体的分子工程学导致了高迁移率,并且该设计提供了对以下方面的有用见解用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和光电应用的下一代HTM的合成。
  • Ligand Engineering for the Efficient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 with Ruthenium Sensitizers and Cobalt Electrolytes
    作者:Sadig Aghazada、Peng Gao、Aswani Yella、Gabriele Marotta、Thomas Moehl、Joël Teuscher、Jacques-E. Moser、Filippo De Angelis、Michael Grätzel、Mohammad Khaja Nazeeruddin
    DOI:10.1021/acs.inorgchem.6b00842
    日期:2016.7.5
    because of the poor compatibility between the ruthenium(II) sensitizer and the cobalt redox species. To address this problem and achieve higher 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ies (PCEs), we introduce here six new cyclometalated ruthenium(II)-based dyes developed through ligand engineering. We tested DSCs employing these ruthenium(II) complexes and achieved PCEs of up to 9.4% using cobalt(3+/2+)-based electrolytes
    在过去的20年中,基于钌(II)的染料在将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C)转变为第三代光伏产品的成熟技术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但是,经典的I 3 – / I –氧化还原对限制了该技术的性能和应用。由于钌(II)敏化剂与钴氧化还原物质之间的相容性差,仅用新型的钴(3 + / 2 +)络合物取代基于碘的氧化还原对就不成功。为了解决此问题并实现更高的功率转换效率(PCE),我们在此介绍通过配体工程开发的六种新的基于环金属化钌(II)的染料。我们测试了使用这些钌(II)配合物的DSC,并使用基于钴(3 + / 2 +)的电解质实现了高达9.4%的PCE,这是迄今为止基于钌的染料的记录效率。鉴于复杂的液体DSC系统,在不同表征之间发现的分歧使我们意识到了TiO2上敏化剂负载的重要性2,这是敏化剂电子特性中的一个微妙但同样重要的因素。
  • 一种二噻吩并环戊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申请人:中节能万润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号:CN108148074A
    公开(公告)日:2018-06-12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噻吩并环戊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所述二噻吩并环戊酮类化合物,具有式I所示的结构:其中,L1、L2分别独立的表示氢原子或R,且L1、L2至少有一个为R。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二噻吩并环戊酮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化合物引入的二芳胺基团呈枝状,可使分子具有空间三维结构,避免材料结晶;引入的二噻吩并环戊酮可以大大提高材料的热稳定性。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