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防己诺林碱 | 436-77-1

中文名称
防己诺林碱
中文别名
汉防已乙素;汉防己乙素;粉防己乙素;去甲粉防己碱
英文名称
fangchinoline
英文别名
(1β)-6,6'-12-trimethoxy-2,2'-dimethylberbaman-7-ol;(1S,14S)-9,20,25-trimethoxy-15,30-dimethyl-7,23-dioxa-15,30-diazaheptacyclo[22.6.2.23,6.1 8,12.114,18.027,31.022,33]hexatriaconta-3(36),4,6(35),8,10,12(34),18,20,22(33),24,26,31-dodecaen-21-ol;Fan;(1S,14S)-9,20,25-trimethoxy-15,30-dimethyl-7,23-dioxa-15,30-diazaheptacyclo[22.6.2.23,6.18,12.114,18.027,31.022,33]hexatriaconta-3(36),4,6(35),8,10,12(34),18,20,22(33),24,26,31-dodecaen-21-ol
防己诺林碱化学式
CAS
436-77-1
化学式
C37H40N2O6
mdl
——
分子量
608.734
InChiKey
IIQSJHUEZBTSAT-VMPREFPW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240~242℃
  • 沸点:
    709.7±60.0 °C(Predicted)
  • 密度:
    1.204±0.06 g/cm3(Predicted)
  • 溶解度:
    溶于氯仿、甲醇;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6.1
  • 重原子数:
    45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8.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5
  • 拓扑面积:
    72.9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8

安全信息

  • WGK Germany:
    3
  • 储存条件:
    2-8°C

SDS

SDS:919e31ac2a966935fee6b54f62e37251
查看

制备方法与用途

概述

防己诺林碱(Fangchinoline),又名汉防己或白木香,是防己科植物粉防己干燥的根。它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包括抗炎镇痛、抗氧化、非特异性阻滞钙离子通道、抑制组胺释放、扩张冠状动脉、减少心肌耗氧量、抑制血小板聚集、降血压和降血糖等。在某些细胞中,防己诺林碱能够通过阻滞细胞周期并诱导细胞自噬凋亡来对抗肿瘤。它能显著抑制A375细胞的增殖转移,并可作为治疗黑色素瘤的潜在化疗药物。

药理作用

防己诺林碱(Fangchinoline,简称FAN)在中医中常用于止痛、抗风湿及抗高血压。近年来,其抗癌作用受到广泛关注。文献指出,它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进程和抑制肿瘤细胞侵袭等途径来抑制肿瘤生长。此外,防己诺林碱是防己科植物防己的主要生物碱之一,具有明显的镇痛、解热、消炎、利尿、扩张冠状动脉、降血压及抗癌作用。然而,大剂量或长期使用可能会对肝肾造成一定毒性,尤其是肝脏损害较为严重,并且损害程度与药物剂量呈正相关关系。

此外,防己诺林碱可能成为前列腺癌治疗的一种潜在药物,它能够显著促进促凋亡蛋白Bax和激活型Caspase-3的表达量上升,同时抑制凋亡蛋白Bcl-2的相应下降。

测定方法

防己诺林碱(FAN)的测定方法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薄层色谱法(TLC)和毛细管电泳法(CE),近期也报道了化学发光法。该方法基于在酸性条件下,高锰酸钾氧化防己诺林碱产生化学发光,建立了新的化学发光体系来测定防己诺林碱含量。这种方法具有简便、快捷、灵敏度高等特点,已成功用于防己中防己诺林含量的测定。

参考文献
  1. 郭冰玉, 张宇, 回蔷, 等. (2016). 防己诺林碱抑制黑色素瘤的增殖转移. 实用药物与临床, 19(10), 1219-1223.
  2. 许雪琴, 欧海玲, 王渊福, 等. (2008). 化学发光法测定防己中的防己诺林碱. 福州大学学报(5), 763-766.
  3. 郭冰玉, 张宇, 回蔷, 等. (2015). 防己诺林碱增强吉西他滨诱导的黑色素瘤细胞凋亡. 临床军医杂志, 43(10), 1026-1030.
  4. 吴秋华, 王春, 王志, 等. (2007). 防己诺林碱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7(12), 2498-2501.
  5. 黄建国. (2010). 防己诺林碱抑制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论文.
化学性质

防己诺林碱来源于防己科植物粉防己(Stephania tetrandra S. Moore)干燥的根。

用途

适用于含量测定、鉴定以及药理实验等。其药理作用包括抗炎镇痛、降压及抗肿瘤作用,同时也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1
    • 2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防己诺林碱 在 sodium hydride 、 一水合肼三乙胺 作用下, 以 乙醇二氯甲烷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7.0h, 生成 7O-o-furamidepropylfangchinoline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灭活炎症小体作为抗炎药的防螨灵衍生物的合成和生物学评价
    摘要:
    合成了 28 种 7 取代的防螨碱类似物,其中 22 种是新型的,并评估了它们在 5 μM 浓度下抑制脂多糖/尼日利亚菌素 (LPS/NIG) 诱导的 IL-1β 释放的效果. 其中,化合物 6 对 IL-β 活化表现出有希望的抑制效力,IC50 值为 3.7 μM。初步机制研究表明,6 可能靶向 NLRP3 蛋白,然后与-NLRP3 阻断 ASC 焦亡体形成,而不是作用于 NLRP3 炎症小体(NF-κB 和 MAPK 通路)或 caspase-1 蛋白的激活。我们目前的研究支持了化合物 6 对 IL-β 活化的潜在作用,并为将防己胺衍生物开发成一类新型抗炎药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
    DOI:
    10.3390/molecules24061154
  • 作为产物:
    描述:
    fenfangjine P盐酸 作用下, 以 为溶剂, 反应 2.0h, 生成 防己诺林碱
    参考文献:
    名称:
    来自Stephania tetrandra的根的生物活性双苄基异喹啉生物碱。
    摘要:
    十个新的双苄基异喹啉生物碱(1-10)和八个已知的类似物(11-18)从Stephania tetrandra的根中获得。这些化合物的结构通过光谱法,单晶X射线衍射,电子圆二色性分析和化学方法确定。化合物1、15和16表现出更好的抗炎活性,IC50值分别为15.26±2.99、6.12±0.25和5.92±1.89μM。化合物18具有对MCF-7,HCT-116和HepG2细胞系的细胞毒活性,IC50值分别为2.81±0.06、3.66±0.26和2.85±0.15μM。
    DOI:
    10.1016/j.bioorg.2020.103697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EN] PRODRUGS OF 4'-C-SUBSTITUTED-2-HALO-2'-DEOXYADENOSINE NUCLEOSID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THE SAME<br/>[FR] PROMÉDICAMENTS DE NUCLÉOSIDES DE 4'-C-SUBSTITUÉ-2-HALO-2'-DÉSOXYADÉNOSINE ET LEURS PROCÉDÉS DE FABRICATION ET D'UTILISATION
    申请人:GILEAD SCIENCES INC
    公开号:WO2021188959A1
    公开(公告)日:2021-09-23
    The present disclosure provides prodrugs of 4'-C-substituted-2- halo-2'-deoxyadenoside nucleosides, and compositions, methods and kits thereof. Such compounds can be useful for treating viral infections including,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he compounds have the following formula (I).
    本公开提供了4'-C-取代-2-卤-2'-脱氧腺苷核苷的前药,以及其组合物、方法和试剂盒。这些化合物可用于治疗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在内的病毒感染。这些化合物具有以下化学式(I)。
  • 一种海兰地嗪盐及其制备方法
    申请人:华东理工大学
    公开号:CN110964024B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兰地嗪盐,是由海兰地嗪与酸制备得到,所述酸为盐酸、氢溴酸、碳酸、硫酸、磷酸、硝酸、马来酸、富马酸、丁二酸、草酸、三氟乙酸、酒石酸、抗坏血酸、N‑苯甲酰基甘氨酸、L‑焦谷氨酸、L‑脯氨酸、2‑羟基乙磺酸、乙酸、苯甲酸、甘氨酸、赖氨酸、精氨酸、天冬氨酸、没食子酸、乳酸、乳清酸、苹果酸、柠檬酸、甲基磺酸、苯磺酸、对甲基苯磺酸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提供的海兰地嗪盐以汉防己乙素为原料,经过溴代、甲氧基化、甲基化反应制备海兰地嗪,反应收率高,中间体和产物易于纯化,可以用于海兰地嗪盐的工业制备。
  • Phenolderivate des Bisbenzylisochinolin-alkaloids Tetrandrin durch selektive Etherspaltung
    作者:Peter Pachaly、Maria Praest
    DOI:10.1002/ardp.19823150705
    日期:——
    Unter kontrollierten Reaktionsbedingungen lassen sich aus Tetrandrin (1) selektiv Fangchinolin (3) bzw. Atherospermolin (5) und 6′,7,12‐Tris‐(O‐demethyl)‐tetrandrin (7) gewinnen. Als Nebenprodukte werden Pendulin (2) und 6′,7‐Bis‐(O‐demethyl)‐tetrandrin (6) identifiziert.
    在受控的反应条件下,可以从粉防己碱 (1) 中选择性地获得芳喹啉 (3) 或动脉精胺 (5) 和 6', 7,12-三-(O-去甲基)-粉防己碱 (7)。Pendulin (2) 和 6', 7-bis-(O-demethyl) - 粉防己碱 (6) 被确定为副产物。
  • Design, synthesis and biological activities of tetrandrine and fangchinoline derivatives as antitumer agents
    作者:Dechao Li、Haizheng Liu、Yufa Liu、Qikun Zhang、Chao Liu、Shuhua Zhao、Bo Jiao
    DOI:10.1016/j.bmcl.2016.12.029
    日期:2017.2
    and synthesized, and their antiproliferative activities against HepG2, MCF-7 cells were evaluated and described. From the activity result obtained, high to very high activity in vitro has been found, one of the tested compounds (compound 5d) exhibited the most significant cytotoxic effects. Compound 5d increased 29.2, 7.37 times anti-proliferative activity for HepG2 cells and MCF-7 cells compared to
    天然产物的分离和修饰一直是抗肿瘤药物的重要资源。因此,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新的粉防己碱和防己诺林碱衍生物,并评估和描述了它们对HepG2,MCF-7细胞的抗增殖活性。从获得的活性结果,已经发现高至非常高的体外活性,其中一种测试化合物(化合物5d)表现出最显着的细胞毒性作用。与舒尼替尼(IC 50  = 16.06μM和25.41μM)相比,化合物5d对HepG2细胞和MCF-7细胞的抗增殖活性提高了29.2、7.37倍。最终流式细胞仪确定化合物5d 确实可以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来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
  •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of the partially purified extract of radix stephaniae tetrandrae
    申请人:TCM Biotech International CORP.
    公开号:US20040105907A1
    公开(公告)日:2004-06-03
    This invention relates to inflammatory responses in isolated peripheral human neutrophils that studied in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specially processed Radix Stephaniae tetrandrae (SPRST). We conclude that SPRST exerts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by interfering with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production and calcium (Ca 2+ ) influx through G-protein modulation to prevent Mac-1 up-regulation and firm adhesion by neutrophils during activation.Thns, SPRST may be clinical beneficial in the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or other diseases related to over activation of neutrophil.
    本发明涉及在孤立的外周人类中性粒细胞中研究炎症反应,其在有或无经过特殊处理的四棱防风(SPRST)的情况下进行。我们得出结论,SPRST通过干扰反应性氧化物(ROS)的产生和钙(Ca2+)通量通过G蛋白调节来发挥抗炎作用,以防止激活期间中性粒细胞的Mac-1上调和牢固粘附。因此,SPRST在预防心血管疾病或其他与中性粒细胞过度激活有关的疾病方面可能具有临床益处。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