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己诺林碱(Fangchinoline),又名汉防己或白木香,是防己科植物粉防己干燥的根。它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包括抗炎镇痛、抗氧化、非特异性阻滞钙离子通道、抑制组胺释放、扩张冠状动脉、减少心肌耗氧量、抑制血小板聚集、降血压和降血糖等。在某些细胞中,防己诺林碱能够通过阻滞细胞周期并诱导细胞自噬凋亡来对抗肿瘤。它能显著抑制A375细胞的增殖转移,并可作为治疗黑色素瘤的潜在化疗药物。
防己诺林碱(Fangchinoline,简称FAN)在中医中常用于止痛、抗风湿及抗高血压。近年来,其抗癌作用受到广泛关注。文献指出,它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进程和抑制肿瘤细胞侵袭等途径来抑制肿瘤生长。此外,防己诺林碱是防己科植物防己的主要生物碱之一,具有明显的镇痛、解热、消炎、利尿、扩张冠状动脉、降血压及抗癌作用。然而,大剂量或长期使用可能会对肝肾造成一定毒性,尤其是肝脏损害较为严重,并且损害程度与药物剂量呈正相关关系。
此外,防己诺林碱可能成为前列腺癌治疗的一种潜在药物,它能够显著促进促凋亡蛋白Bax和激活型Caspase-3的表达量上升,同时抑制凋亡蛋白Bcl-2的相应下降。
防己诺林碱(FAN)的测定方法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薄层色谱法(TLC)和毛细管电泳法(CE),近期也报道了化学发光法。该方法基于在酸性条件下,高锰酸钾氧化防己诺林碱产生化学发光,建立了新的化学发光体系来测定防己诺林碱含量。这种方法具有简便、快捷、灵敏度高等特点,已成功用于防己中防己诺林含量的测定。
参考文献防己诺林碱来源于防己科植物粉防己(Stephania tetrandra S. Moore)干燥的根。
用途适用于含量测定、鉴定以及药理实验等。其药理作用包括抗炎镇痛、降压及抗肿瘤作用,同时也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汉防己甲素 | Tetrandrin | 518-34-3 | C38H42N2O6 | 622.761 |
—— | fenfangjine P | —— | C37H40N2O7 | 624.734 |
—— | fenfangjine Q | —— | C38H42N2O8 | 654.76 |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7-O-乙基防己醇灵 | 7-O-ethyl-fangchinoline | 118160-59-1 | C39H44N2O6 | 636.788 |
N-[3-[4-(2-氯乙基-乙基-氨基)苯基]丙基]吖啶-9-胺 | 7-O-isopropyl-fangchinoline | 125247-70-3 | C40H46N2O6 | 650.815 |
—— | 7-propoxy fangchinoline | —— | C40H46N2O6 | 650.815 |
—— | 7-O-benzyl-fangchinoline | —— | C44H46N2O6 | 698.859 |
鹤氏唐松草碱 | Hernandezine | 6681-13-6 | C39H44N2O7 | 652.788 |
—— | 7-O-acetyl-fangchinoline | 83087-75-6 | C39H42N2O7 | 650.772 |
—— | 7-O-propionylfangchinoline | —— | C40H44N2O7 | 664.799 |
—— | 7-O-chloroacetyl-fangchinoline | —— | C39H41ClN2O7 | 685.217 |
—— | 7O-isobutyrylfangchinoline | —— | C41H46N2O7 | 678.825 |
—— | 7-O-nicotinoyl-fangchinoline | —— | C43H43N3O7 | 713.83 |
—— | 7-O-(3,4-dichlorobenzoyl) fangchinoline | —— | C44H42Cl2N2O7 | 781.733 |
—— | 7-O-(4-nitrobenzoyl)-fangchinoline | —— | C44H43N3O9 | 757.84 |
—— | 7-benzenesulfonyl fangchinoline | —— | C43H44N2O8S | 748.8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