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普瑞酮,别名施维舒,是一种萜烯衍生物,作为新型的胃黏膜保护药。该药物可促进胃黏膜、胃黏液中主要的再生防御因子——高分子糖蛋白和磷脂的合成与分泌,提高胃黏液中的重碳酸盐含量。由于其可以改善氢化可的松诱发溃疡中胃黏膜增生区细胞增生能力的降低,维持粘膜增生细胞区的平衡,替普瑞酮可促进胃黏膜损伤的治愈。主要应用于急、慢性胃炎及胃溃疡治疗,尤其对活动性炎症有显著疗效。
目前市面上施维舒胶囊的主要成分就是替普瑞酮,每粒含50mg替普瑞酮。日本卫材公司对此药物的研究和制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药理作用促进高分子糖蛋白及磷脂的生物合成:通过促进胃黏膜微粒体中糖脂质中间体的生物合成,加速高分子糖蛋白的合成,并提高黏液中的磷脂质浓度,从而增强黏膜防御功能。
促进内源性前列腺素的合成:改变磷脂流动性激活磷脂酶A2,加快花生四烯酸的合成,进而促进内源性前列腺素的生成。
胃黏膜保护作用:通过促进胃黏液分泌,维持黏液和疏水层的正常结构与功能,增强上皮细胞复制能力,减轻胃黏膜损伤。同时通过增加前列腺素合成,发挥全面的保护作用。替普瑞酮可与H2受体阻滞药联合使用以加速胃溃疡愈合。
以香叶醇(1)和乙酸香叶酯(4)为原料,经以下步骤生成全反式替普瑞酮:
图1为替普瑞酮的合成路线。
药代动力学口服吸收良好,给药后5小时内血药浓度达峰值,并在10小时后再次达到最大值,呈现双相性即血药浓度出现双峰现象。药物在组织中的分布浓度高于血液中,在溃疡部位的平均浓度较周围组织高约10倍。少量经肝脏代谢,大部分以原型随尿液排出。
用法与用量成人每日3粒胶囊,分三次饭后30分钟内口服。可根据年龄、症状调整剂量。通常,成人一次50mg,一日2次,于餐前0.5小时服用。
不良反应孕妇及儿童使用时应谨慎,建议咨询医生后遵医嘱。
安全性替普瑞酮作为治疗胃溃疡的常用药物,其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头痛、皮疹、瘙痒、便秘、腹泻、呕吐和口渴等,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肝功能障碍及黄疸症状。因此,在用药期间应定期复查肝功能(谷草转氨酶GOT及谷丙转氨酶GPT),若持续升高需减量或替换药物,并视情况服用护肝药。
注意事项化学性质:黄色液体。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6,10,14-三甲基十五碳-5,9,13-三烯-2-酮 | 6,10,14-trimethyl-5,9,13-pentadecatrien-2-one | 762-29-8 | C18H30O | 262.436 |
—— | 6,10,14,18-tetramethyl-nonadeca-5,9,13,17-tetraen-1-yne | 22842-12-2 | C23H36 | 312.539 |
(2E,6E,10E)-1-溴-3,7,11,15-四甲基-2,6,10,14-十六碳四烯 | 2E,6E,10E-geranylgeranyl bromide | 50848-64-1 | C20H33Br | 353.386 |
中文名称 | 英文名称 | CAS号 | 化学式 | 分子量 |
---|---|---|---|---|
—— | 6.10.14.18.22-Pentamethyl-tricosapentaen-(5.9.13.17.21)-on-(2) | 66309-85-1 | C28H46O | 398.6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