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3,5-二(4-氨基苯氧基)苯甲酸 | 195189-45-8

中文名称
3,5-二(4-氨基苯氧基)苯甲酸
中文别名
3,5-双(4-氨基苯氧基)安息香酸;3,5-双(4-氨基苯氧基)苯甲酸
英文名称
3,5-bis(4-aminophenyloxy)benzoic acid
英文别名
3,5-bid(4-aminophenoxy)benzoic acid;3,5-bis(4-aminophenoxy)benzoic acid
3,5-二(4-氨基苯氧基)苯甲酸化学式
CAS
195189-45-8
化学式
C19H16N2O4
mdl
——
分子量
336.347
InChiKey
KPKOSOUTWDOOIW-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240 °C
  • 沸点:
    583.2±50.0 °C(Predicted)
  • 密度:
    1.357±0.06 g/cm3(Predicted)
  • 溶解度:
    在丙酮中几乎完全溶解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1
  • 重原子数:
    25
  • 可旋转键数:
    5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108
  • 氢给体数:
    3
  • 氢受体数:
    6

安全信息

  • 海关编码:
    2922509090

SDS

SDS:fb3c5fa5f883e71ed0e5de88fb280e4a
查看
3,5-双(4-氨基苯氧基)苯甲酸 修改号码:5

模块 1. 化学品
产品名称: 3,5-Bis(4-aminophenoxy)benzoic Acid
修改号码: 5

模块 2. 危险性概述
GHS分类
物理性危害 未分类
健康危害
皮肤腐蚀/刺激 第2级
严重损伤/刺激眼睛 2A类
环境危害 未分类
GHS标签元素
图标或危害标志
信号词 警告
危险描述 造成皮肤刺激
造成严重眼刺激
防范说明
[预防] 处理后要彻底清洗双手。
穿戴防护手套/护目镜/防护面具。
[急救措施] 眼睛接触:用水小心清洗几分钟。如果方便,易操作,摘除隐形眼镜。继续冲洗。
眼睛接触:求医/就诊
皮肤接触:用大量肥皂和水轻轻洗。
若皮肤刺激:求医/就诊。
脱掉被污染的衣物,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模块 3. 成分/组成信息
单一物质/混和物 单一物质
化学名(中文名): 3,5-双(4-氨基苯氧基)苯甲酸
百分比: >96.0%(LC)
CAS编码: 195189-45-8
分子式: C19H16N2O4
3,5-双(4-氨基苯氧基)苯甲酸 修改号码:5

模块 4. 急救措施
吸入: 将受害者移到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通畅,休息。若感不适请求医/就诊。
皮肤接触: 立即去除/脱掉所有被污染的衣物。用大量肥皂和水轻轻洗。
若皮肤刺激或发生皮疹:求医/就诊。
眼睛接触: 用水小心清洗几分钟。如果方便,易操作,摘除隐形眼镜。继续清洗。
如果眼睛刺激:求医/就诊。
食入: 若感不适,求医/就诊。漱口。
紧急救助者的防护: 救援者需要穿戴个人防护用品,比如橡胶手套和气密性护目镜。

模块 5. 消防措施
合适的灭火剂: 干粉,泡沫,雾状水,二氧化碳
特殊危险性: 小心,燃烧或高温下可能分解产生毒烟。
特定方法: 从上风处灭火,根据周围环境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
非相关人员应该撤离至安全地方。
周围一旦着火:如果安全,移去可移动容器。
消防员的特殊防护用具: 灭火时,一定要穿戴个人防护用品。

模块 6. 泄漏应急处理
个人防护措施,防护用具, 使用个人防护用品。远离溢出物/泄露处并处在上风处。
紧急措施: 泄露区应该用安全带等圈起来,控制非相关人员进入。
环保措施: 防止进入下水道。
控制和清洗的方法和材料: 清扫收集粉尘,封入密闭容器。注意切勿分散。附着物或收集物应该立即根据合适的
法律法规处置。

模块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处理
技术措施: 在通风良好处进行处理。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具。防止粉尘扩散。处理后彻底清洗双手
和脸。
注意事项: 如果粉尘或浮质产生,使用局部排气。
操作处置注意事项: 避免接触皮肤、眼睛和衣物。
贮存
储存条件: 保持容器密闭。存放于凉爽、阴暗处。
存放于惰性气体环境中。
远离不相容的材料比如氧化剂存放。
气敏
包装材料: 依据法律。

模块 8.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工程控制: 尽可能安装封闭体系或局部排风系统,操作人员切勿直接接触。同时安装淋浴器和洗
眼器。
个人防护用品
呼吸系统防护: 防尘面具。依据当地和政府法规。
手部防护: 防护手套。
眼睛防护: 安全防护镜。如果情况需要,佩戴面具。
皮肤和身体防护: 防护服。如果情况需要,穿戴防护靴。

模块 9. 理化特性
固体
外形(20°C):
外观: 晶体-粉末
3,5-双(4-氨基苯氧基)苯甲酸 修改号码:5

模块 9. 理化特性
颜色: 微浅黄色-灰黄色
气味: 无资料
pH: 无数据资料
熔点:
240°C
沸点/沸程 无资料
闪点: 无资料
爆炸特性
爆炸下限: 无资料
爆炸上限: 无资料
密度: 无资料
溶解度:
[水] 无资料
[其他溶剂] 无资料

模块 10. 稳定性和反应性
化学稳定性: 一般情况下稳定。
危险反应的可能性: 未报道特殊反应性。
须避免接触的物质 氧化剂
危险的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氮氧化物 (NOx)

模块 11. 毒理学信息
急性毒性: 无资料
对皮肤腐蚀或刺激: 无资料
对眼睛严重损害或刺激: 无资料
生殖细胞变异原性: 无资料
致癌性:
IARC = 无资料
NTP = 无资料
生殖毒性: 无资料

模块 12. 生态学信息
生态毒性:
鱼类: 无资料
甲壳类: 无资料
藻类: 无资料
残留性 / 降解性: 无资料
潜在生物累积 (BCF): 无资料
土壤中移动性
log水分配系数: 无资料
土壤吸收系数 (Koc): 无资料
亨利定律 无资料
constant(PaM3/mol):

模块 13. 废弃处置
如果可能,回收处理。请咨询当地管理部门。建议在可燃溶剂中溶解混合,在装有后燃和洗涤装置的化学焚烧炉中
焚烧。废弃处置时请遵守国家、地区和当地的所有法规。

模块 14. 运输信息
联合国分类: 与联合国分类标准不一致
3,5-双(4-氨基苯氧基)苯甲酸 修改号码:5

模块 14. 运输信息
UN编号: 未列明

模块 15. 法规信息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1月26日国务院发布,2011年2月16日修订): 针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使用、
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的规定。


模块16 - 其他信息
N/A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3,5-二(4-氨基苯氧基)苯甲酸氯化亚砜 作用下, 以 N-甲基吡咯烷酮 为溶剂, 反应 7.5h, 生成 3,5-Bis[4-[[3,5-bis[4-(1-hydroxyethylideneamino)phenoxy]benzoyl]amino]phenoxy]benzoic acid
    参考文献:
    名称:
    从不受保护的AB 2结构单元轻松合成聚酰胺树状聚合物:哑铃形树状聚合物,星形树状聚合物和以羧酸为核心的树状聚合物
    摘要:
    已经开发了不需要保护和脱保护步骤的快速,廉价和高效的芳族聚酰胺树枝状大分子的合成方法。树枝状结构和各种类型的聚酰胺树枝状聚合物很容易通过收敛方法制备,该方法包括使用少量过量的亚硫酰氯作为活化剂在焦点处活化羧酸,然后与未保护的AB 2结构单元3,5缩合。-双(4-氨基苯氧基)苯甲酸。使用1,3,5-tris [ N-(4-氨基苯基)]苯三甲酰胺为核心分子。可以从以3,5-双(3,5-二氨基苯甲酰基氨基)苯甲酸为核心分子的第三代树枝状分子制备在其核心(分子量:10 700 Da)处具有羧酸基的树枝状聚合物。仅通过沉淀纯化的所有上述产物显示出高纯度,使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进行评估。
    DOI:
    10.1021/ma0478456
  • 作为产物:
    描述:
    3,5-二羟基苯甲酸 在 palladium on activated charcoal 氢气potassium carbonate 作用下, 以 N-甲基吡咯烷酮乙醇丙酮 为溶剂, 120.0~140.0 ℃ 、448.16 kPa 条件下, 反应 32.0h, 生成 3,5-二(4-氨基苯氧基)苯甲酸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新型的含二苯基喹喔啉的超支化芳族聚酰胺在室温下自由基诱导的1,1'-(亚甲基二-1,4-亚苯基)双马来酰亚胺聚合
    摘要:
    两种新的含二苯基喹喔啉的AB 2单体2,3-双(4-氨基苯基)喹喔啉-6-羧酸5和2,3-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喹喔啉-6-羧酸,9,制备并通过山崎反应形成的超支化芳香族聚酰胺(指定为聚合II和III,分别地)与-NH 2作为反应性链端的基团。尽管这些AB 2单体及其各自的超支化聚合物在结构上相似,只是在9和9中喹喔啉和对氨基苯基链段之间存在对苯氧基间隔基。第三,单体和超支化聚合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明显不同。据信5和II中的互变异构可能是这些差异的基础。由于III仅微溶于易溶于II的极性非质子溶剂中,因此从3,5-双(4-氨基苯氧基)苯甲酸制备已知的可溶性超支化聚酰胺(I),以用于随后的共混物研究中的比较目的。超支化聚酰胺I和II的固化行为和热性能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研究了0.75-3.75 wt%的普通双马来酰亚胺[1,1'-(亚甲基二-4
    DOI:
    10.1021/ma030039z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Facile Synthesis of Polyamide Dendrimers from Unprotected AB<sub>2</sub> Building Blocks:  Dumbbell-Shaped Dendrimer, Star-Shaped Dendrimer, and Dendrimer with a Carboxylic Acid at the Core
    作者:Isao Washio、Yuji Shibasaki、Mitsuru Ueda
    DOI:10.1021/ma0478456
    日期:2005.3.1
    AB2 building block, 3,5-bis(4-aminophenoxy)benzoic acid. A third generation dendrimer with a molecular weight of 8197 Da was prepared in a high yield, using 1,3,5-tris[N-(4-aminophenyl)]benzenetricarboxamide as a core molecule. A dendrimer with a carboxylic acid group at its core (molecular weight:  10 700 Da) could be prepared from the third generation dendron with 3,5-bis(3,5-diaminobenzoylamino)benzoic
    已经开发了不需要保护和脱保护步骤的快速,廉价和高效的芳族聚酰胺树枝状大分子的合成方法。树枝状结构和各种类型的聚酰胺树枝状聚合物很容易通过收敛方法制备,该方法包括使用少量过量的亚硫酰氯作为活化剂在焦点处活化羧酸,然后与未保护的AB 2结构单元3,5缩合。-双(4-氨基苯氧基)苯甲酸。使用1,3,5-tris [ N-(4-氨基苯基)]苯三甲酰胺为核心分子。可以从以3,5-双(3,5-二氨基苯甲酰基氨基)苯甲酸为核心分子的第三代树枝状分子制备在其核心(分子量:10 700 Da)处具有羧酸基的树枝状聚合物。仅通过沉淀纯化的所有上述产物显示出高纯度,使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进行评估。
  •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DIFUNCTIONAL COMPOUNDS
    申请人:Odell Peter G.
    公开号:US20070255071A1
    公开(公告)日:2007-11-01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diacryl-functional compounds are provided. Processes include reacting AB 2 monomers with acryloyl halides, and then further reacting with long-chain, mono-functional aliphatic compounds to form long-chain diacrylates. Further processes include reacting difunctional tic compounds with acrylic acid to form difunctional diacrylate, and diacrylamide compounds
    提供制备双丙烯酰基化合物的过程。这些过程包括将AB2单体与丙烯酰卤反应,然后进一步与长链单官能基脂肪化合物反应,形成长链双丙烯酸酯。进一步的过程包括将二官能腈化合物与丙烯酸反应,形成二官能双丙烯酸酯和双丙烯酰胺化合物。
  • Controlled Zn-Mediated Grafting of Thin Layers of Bipodal Diazonium Salt on Gold and Carbon Substrates
    作者:Mabel Torréns、Mayreli Ortiz、Anthony P. F. Turner、Valerio Beni、Ciara K. O'Sullivan
    DOI:10.1002/chem.201405121
    日期:2015.1.7
    A controlled, rapid, and potentiostat‐free method has been developed for grafting the diazonium salt (3,5‐bis(4‐diazophenoxy)benzoic acid tetrafluoroborate (DCOOH)) on gold and carbon substrates, based on a Zn‐mediated chemical dediazonation. The highly stable thin layer organic platforms obtained were characterized by cyclic voltammetry, AFM, impedance, XP, and Raman spectroscopies. A dediazonation
    已经开发了一种受控,快速且无恒电位仪的方法,用于基于锌介导的化学脱氮作用,将重氮盐(3,5-双(4-重氮苯氧基)苯甲酸四氟硼酸盐(DCOOH))接枝在金和碳基质上。通过循环伏安法,原子力显微镜,阻抗,XP和拉曼光谱学对获得的高度稳定的薄层有机平台进行了表征。提出了一种基于自由基形成的去重氮机理。最终,DCOOH被证明是胺化电活性探针的连接体。
  • Liquid-Crystal Aligning Agent, Liquid-Crystal Alignment Film Comprising the Same, and Liquid-Crystal Element
    申请人:Tsutsui Kimiaki
    公开号:US20070224370A1
    公开(公告)日:2007-09-27
    It is to provide a liquid crystal aligning agent capable of forming a liquid crystal alignment film having favorable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excellent in the storage stability and the productivity. A liquid crystal aligning agent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member selected from a polyamic acid obtained by polymerization of a diamine component with a tetracarboxylic dianhydride component, and a polyimide obtained by cyclodehydration of the polyamic acid,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diamine component contains at least one of diamines represented by the following formula [1]: H 2 N-A-R—NH 2 [1] wherein A is a bivalent organic group comprising a benzene ring or an aromatic condensed ring, provided that one or more optional hydrogen atoms in the benzene ring or the aromatic condensed ring may be substituted by a monovalent organic group other than an amino group, and R is a C 1-10 bivalent saturated hydrocarbon group.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液晶取向剂,能够形成具有良好电学特性、储存稳定性和生产率优异的液晶取向膜。液晶取向剂包括至少一种由二胺组分与四羧酸二酐组分聚合得到的聚酰胺酸和由聚酰胺酸环状脱水得到的聚酰亚胺,其特征在于二胺组分中包含下式[1]所表示的二胺之一:H2N-A-R—NH2[1]其中,A是一个双价的有机基团,包括苯环或芳香环,并且苯环或芳香环中的一个或多个可选氢原子可以被除氨基以外的一价有机基团取代,R是一个C1-10双价饱和碳氢基团。
  • Unsaturated Group-Containing Polyimide Resin, Photosensitive Resin Composition Containing Same, And Cured Product Thereof
    申请人:Uehara Ryuji
    公开号:US20080146692A1
    公开(公告)日:2008-06-19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photosensitive resin which is rich in heat resistance and flexibility.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unsaturated group-containing polyimide resin obtained through a reaction between a polyimide resin, which is obtained by polyimidization of a polyamide acid obtained through a reaction between a diamino-6-hydroxypyrimidine (diamine component (A)) and an aromatic tetrabasic acid dianhydride (C), and an unsaturated group-containing compound, preferably a compound having a reactive group such as an acid anhydride group or isocyanate group and an unsaturated group; relates to a photosensitive resin composition containing such resin, a crosslinking agent and photopolymerization initiator; and relates to a cured product of such a resin composition. The photosensitive resin composition containing such an unsaturated group-containing polyimide resin has good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 and photosensitivity, and enables to form the polyimide resin cured film without requiring a heat treatment step. The cured film has flexibility and is excellent in solvent resistance as well.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耐热性和柔韧性的光敏树脂。本发明涉及通过聚酰亚胺化反应获得的不饱和基含量的聚酰亚胺树脂,该聚酰亚胺树脂通过将一种二氨基-6-羟基嘧啶(二胺组分(A))和芳香族四酸酐(C)的二酸酐反应得到的聚酰胺酸进行聚酰亚胺化而获得,并与一种含有反应性基团(例如酸酐基团或异氰酸酯基团)和不饱和基团的化合物反应;涉及到包含这种树脂、交联剂和光聚合引发剂的光敏树脂组合物;以及这种树脂组合物的固化产物。含有这种不饱和基含量的聚酰亚胺树脂的光敏树脂组合物具有良好的显影特性和感光性,并且能够在不需要热处理步骤的情况下形成聚酰亚胺树脂固化膜。固化膜具有柔韧性并且耐溶剂性也很好。
查看更多

表征谱图

  • 氢谱
    1HNMR
  • 质谱
    MS
  • 碳谱
    13CNMR
  • 红外
    IR
  • 拉曼
    Raman
hnmr
mass
cnmr
ir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 峰位数据
  • 峰位匹配
  • 表征信息
Shift(ppm)
Intensity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Assign
Shift(ppm)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测试频率
样品用量
溶剂
溶剂用量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同类化合物

(βS)-β-氨基-4-(4-羟基苯氧基)-3,5-二碘苯甲丙醇 (S)-(-)-7'-〔4(S)-(苄基)恶唑-2-基]-7-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2,2',3,3'-四氢-1,1-螺二氢茚 (S)-盐酸沙丁胺醇 (S)-3-(叔丁基)-4-(2,6-二甲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磷杂环戊二烯 (S)-2,2'-双[双(3,5-三氟甲基苯基)膦基]-4,4',6,6'-四甲氧基联苯 (S)-1-[3,5-双(三氟甲基)苯基]-3-[1-(二甲基氨基)-3-甲基丁烷-2-基]硫脲 (R)富马酸托特罗定 (R)-(-)-盐酸尼古地平 (R)-(+)-7-双(3,5-二叔丁基苯基)膦基7''-[((6-甲基吡啶-2-基甲基)氨基]-2,2'',3,3''-四氢-1,1''-螺双茚满 (R)-3-(叔丁基)-4-(2,6-二苯氧基苯基)-2,3-二氢苯并[d][1,3]氧杂磷杂环戊烯 (R)-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咯烷 (N-(4-甲氧基苯基)-N-甲基-3-(1-哌啶基)丙-2-烯酰胺) (5-溴-2-羟基苯基)-4-氯苯甲酮 (5-溴-2-氯苯基)(4-羟基苯基)甲酮 (5-氧代-3-苯基-2,5-二氢-1,2,3,4-oxatriazol-3-鎓) (4S,5R)-4-甲基-5-苯基-1,2,3-氧代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溴苯基)-[2-氟-4-[6-[甲基(丙-2-烯基)氨基]己氧基]苯基]甲酮 (4-丁氧基苯甲基)三苯基溴化磷 (3aR,8aR)-(-)-4,4,8,8-四(3,5-二甲基苯基)四氢-2,2-二甲基-6-苯基-1,3-二氧戊环[4,5-e]二恶唑磷 (2Z)-3-[[(4-氯苯基)氨基]-2-氰基丙烯酸乙酯 (2S,3S,5S)-5-(叔丁氧基甲酰氨基)-2-(N-5-噻唑基-甲氧羰基)氨基-1,6-二苯基-3-羟基己烷 (2S,2''S,3S,3''S)-3,3''-二叔丁基-4,4''-双(2,6-二甲氧基苯基)-2,2'',3,3''-四氢-2,2''-联苯并[d][1,3]氧杂磷杂戊环 (2S)-(-)-2-{[[[[3,5-双(氟代甲基)苯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基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S)-2-[[[[[[((1R,2R)-2-氨基环己基]氨基]硫代甲基]氨基]-N-(二苯甲基)-N,3,3-三甲基丁酰胺 (2-硝基苯基)磷酸三酰胺 (2,6-二氯苯基)乙酰氯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基)硼酸 (1S,2S,3S,5S)-5-叠氮基-3-(苯基甲氧基)-2-[(苯基甲氧基)甲基]环戊醇 (1-(4-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1-(3-溴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氯苯基)环丁基)甲胺盐酸盐 (1-(2-氟苯基)环丙基)甲胺盐酸盐 (-)-去甲基西布曲明 龙胆酸钠 龙胆酸叔丁酯 龙胆酸 龙胆紫 龙胆紫 齐达帕胺 齐诺康唑 齐洛呋胺 齐墩果-12-烯[2,3-c][1,2,5]恶二唑-28-酸苯甲酯 齐培丙醇 齐咪苯 齐仑太尔 黑染料 黄酮,5-氨基-6-羟基-(5CI) 黄酮,6-氨基-3-羟基-(6CI) 黄蜡,合成物 黄草灵钾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