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4,4,4-三氟-1-(4-甲苯基)-1,3-丁二酮 | 720-94-5

中文名称
4,4,4-三氟-1-(4-甲苯基)-1,3-丁二酮
中文别名
4,4,4-三氟-1-(对甲苯基)丁烷-1,3-二酮;(塞来昔布,三氟甲苯丁二酮);1-(4-甲苯)-4,4,4,-氟丁基-1,3-二酮;吡西卡尼中间体1;4,4,4-三氟-1-(对甲苯基)-1,3-丁二酮;4-三氟-1-(4-甲基苯基)-1,3-丁二酮;三氟甲苯丁二酮;对甲苯甲酰三氟丙酮;4,4,4-三氟-1-(4-甲基苯基)-1,3-二酮
英文名称
4,4,4-trifluoro-1-(4-methylphenyl)butane-1,3-dione
英文别名
4,4,4-trifluoro-1-(p-tolyl)butane-1,3-dione;4,4,4-trifluoro-1-(4-methylphenyl)-1,3-butanedione;1-(4-methylphenyl)-4,4,4-trifluorobutane-1,3-dione;4-(4-methylphenyl)-1,1,1-trifluoro-2,4-butanedione;4,4,4-trifluoro-1-(4-tolyl)-1,3-butanedione;1,1,1-trifluoro-4-(4`-methylphenyl)-2,4-butanedione;tfmb
4,4,4-三氟-1-(4-甲苯基)-1,3-丁二酮化学式
CAS
720-94-5
化学式
C11H9F3O2
mdl
MFCD00517909
分子量
230.186
InChiKey
WRZMHTIRFOFFPY-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44-46°C
  • 沸点:
    269.9±35.0 °C(Predicted)
  • 密度:
    1.252±0.06 g/cm3(Predicted)
  • 溶解度:
    氯仿(微溶)、甲醇(微溶)
  • LogP:
    1.95 at 20℃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9
  • 重原子数:
    16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72
  • 拓扑面积:
    34.1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5

安全信息

  • 危险等级:
    IRRITANT
  • 危险类别码:
    R36/37/38
  • 海关编码:
    2914700090
  • 安全说明:
    S26,S36/37/39
  • 危险性防范说明:
    P261,P305+P351+P338
  • 危险性描述:
    H315,H319,H335
  • 储存条件:
    -20°C 冰箱

SDS

SDS:b089f79d3dd9a2c21ab21a8a85ce3c5b
查看
4,4,4-三氟-1-(对甲苯基)-1,3-丁二酮 修改号码:5.3

模块 1. 化学品
产品名称: 4,4,4-Trifluoro-1-(p-tolyl)-1,3-butanedione
修改号码: 5.3

模块 2. 危险性概述
GHS分类
物理性危害 未分类
健康危害 未分类
环境危害 未分类
GHS标签元素
图标或危害标志 无
信号词 无信号词
危险描述 无
防范说明 无

模块 3. 成分/组成信息
单一物质/混和物 单一物质
化学名(中文名): 4,4,4-三氟-1-(对甲苯基)-1,3-丁二酮
百分比: >98.0%(GC)
CAS编码: 720-94-5
俗名: 4,4,4-Trifluoro-1-(4-methylphenyl)-1,3-butanedione
分子式: C11H9F3O2

模块 4. 急救措施
吸入: 将受害者移到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通畅,休息。若感不适请求医/就诊。
皮肤接触: 立即去除/脱掉所有被污染的衣物。用水清洗皮肤/淋浴。
若皮肤刺激或发生皮疹:求医/就诊。
眼睛接触: 用水小心清洗几分钟。如果方便,易操作,摘除隐形眼镜。继续清洗。
如果眼睛刺激:求医/就诊。
食入: 若感不适,求医/就诊。漱口。
紧急救助者的防护: 救援者需要穿戴个人防护用品,比如橡胶手套和气密性护目镜。

模块 5. 消防措施
合适的灭火剂: 干粉,泡沫,雾状水,二氧化碳
特殊危险性: 小心,燃烧或高温下可能分解产生毒烟。
4,4,4-三氟-1-(对甲苯基)-1,3-丁二酮 修改号码:5.3

模块 5. 消防措施
特定方法: 从上风处灭火,根据周围环境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
非相关人员应该撤离至安全地方。
周围一旦着火:如果安全,移去可移动容器。
消防员的特殊防护用具: 灭火时,一定要穿戴个人防护用品。

模块 6. 泄漏应急处理
个人防护措施,防护用具, 使用个人防护用品。远离溢出物/泄露处并处在上风处。
紧急措施: 泄露区应该用安全带等圈起来,控制非相关人员进入。
环保措施: 防止进入下水道。
控制和清洗的方法和材料: 清扫收集粉尘,封入密闭容器。注意切勿分散。附着物或收集物应该立即根据合适的
法律法规处置。

模块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处理
技术措施: 在通风良好处进行处理。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具。防止粉尘扩散。处理后彻底清洗双手
和脸。
注意事项: 如果粉尘或浮质产生,使用局部排气。
操作处置注意事项: 避免接触皮肤、眼睛和衣物。
贮存
储存条件: 保持容器密闭。存放于凉爽、阴暗处。
远离不相容的材料比如氧化剂存放。
包装材料: 依据法律。

模块 8.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工程控制: 尽可能安装封闭体系或局部排风系统,操作人员切勿直接接触。同时安装淋浴器和洗
眼器。
个人防护用品
呼吸系统防护: 防尘面具。依据当地和政府法规。
手部防护: 防护手套。
眼睛防护: 安全防护镜。如果情况需要,佩戴面具。
皮肤和身体防护: 防护服。如果情况需要,穿戴防护靴。

模块 9. 理化特性
固体
外形(20°C):
外观: 晶体-粉末
颜色: 极淡的黄色-浅红黄色
气味: 无资料
pH: 无数据资料
熔点:
47°C
沸点/沸程 无资料
闪点: 无资料
爆炸特性
爆炸下限: 无资料
爆炸上限: 无资料
密度: 无资料
溶解度:
[水] 无资料
[其他溶剂]
溶于: 甲醇
4,4,4-三氟-1-(对甲苯基)-1,3-丁二酮 修改号码:5.3

模块 10. 稳定性和反应性
化学稳定性: 一般情况下稳定。
危险反应的可能性: 未报道特殊反应性。
须避免接触的物质 氧化剂
危险的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氟化氢

模块 11. 毒理学信息
急性毒性: 无资料
对皮肤腐蚀或刺激: 无资料
对眼睛严重损害或刺激: 无资料
生殖细胞变异原性: 无资料
致癌性:
IARC = 无资料
NTP = 无资料
生殖毒性: 无资料

模块 12. 生态学信息
生态毒性:
鱼类: 无资料
甲壳类: 无资料
藻类: 无资料
残留性 / 降解性: 无资料
潜在生物累积 (BCF): 无资料
土壤中移动性
log水分配系数: 无资料
土壤吸收系数 (Koc): 无资料
亨利定律 无资料
constant(PaM3/mol):

模块 13. 废弃处置
如果可能,回收处理。请咨询当地管理部门。建议在可燃溶剂中溶解混合,在装有后燃和洗涤装置的化学焚烧炉中
焚烧。废弃处置时请遵守国家、地区和当地的所有法规。

模块 14. 运输信息
联合国分类: 与联合国分类标准不一致
UN编号: 未列明

模块 15. 法规信息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1月26日国务院发布,2011年2月16日修订): 针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使用、
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的规定。
4,4,4-三氟-1-(对甲苯基)-1,3-丁二酮 修改号码:5.3


模块16 - 其他信息
N/A

制备方法与用途

用途:该产品用于制造医药中间体,主要应用于合成赛利可西。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镍催化的CS交叉偶联合成空气稳定的无臭硫代苯酚代用品
    摘要:
    硫酚是通用的合成中间体,其空气敏感性,毒性和极强的恶臭损害了其实用的吸引力。本文中,我们报告了一种制备S-芳基异硫脲鎓盐的有效催化方法,并证明了这些空气稳定,无味的固体可作为用户友好的合成中硫酚的来源。镍催化的(杂)芳基碘化物和硫脲的CS交叉偶联易于获得具有合成有用功能的异硫脲盐。这些盐的便捷,无色谱分离是通过沉淀实现的,从而使该方法可以直接大规模应用。用弱碱处理后,硫酚会从相应的异硫脲盐中释放出来,从而实现原位释放/S功能化策略完全不需要分离,纯化或处理这些有害试剂。
    DOI:
    10.1002/chem.201901874
  • 作为产物:
    描述:
    1,1,1-三氟-4-甲氧基-4-(4-甲基苯基)-3-丁烯-2-酮硫酸 作用下, 以 为溶剂, 反应 16.0h, 以77%的产率得到4,4,4-三氟-1-(4-甲苯基)-1,3-丁二酮
    参考文献:
    名称:
    合成1-叔丁基-3(5)-三氟甲基-1H-吡唑的区域选择性和反应介质的比较研究
    摘要:
    介绍了从 4-烷氧基-1,1,1-三氟-3-烯烃-2 反应合成一系列 1-叔丁基-3(5)-(三氟甲基)-1H-吡唑的研究-ones [CF3C(O)CH=C(R1)(OR),其中 R = Et 且 R1 = H 或 R = Me 且 R1 = Me、Ph、4-Me-C6H4、4-MeO-C6H4、4- F-C6H4、4-Cl-C6H4、4-Br-C6H4、4-I-C6H4、fur-2-yl、thien-2-yl或naphth-2-yl]与叔丁基肼盐酸盐。当[BMIM][BF4](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和吡啶用作反应介质时,我们得到了1-叔丁基-3(5)-三氟甲基吡唑的混合物。当反应在乙醇中的 NaOH 中进行时,会形成具有高区域选择性的 5-三氟甲基-1-叔丁基-1H-吡唑。4-烷氧基-1,1水解后,生成1-叔丁基-3-三氟甲基-1H-吡唑,
    DOI:
    10.1002/ejoc.201201111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Nickel-Catalyzed Reversible Functional Group Metathesis between Aryl Nitriles and Aryl Thioethers
    作者:Tristan Delcaillau、Philip Boehm、Bill Morandi
    DOI:10.1021/jacs.1c00529
    日期:2021.3.17
    We describe a new functional group metathesis between aryl nitriles and aryl thioethers. The catalytic system nickel/dcype is essential to achieve this fully reversible transformation in good to excellent yields. Furthermore, the cyanide- and thiol-free reaction shows high functional group tolerance and great efficiency for the late-stage derivatization of commercial molecules. Finally, synthetic applications
    我们描述了芳基腈和芳基硫醚之间的新官能团复分解。催化系统镍/dcype 对于实现这种完全可逆的转化,以良好的收率至关重要。此外,不含氰化物和硫醇的反应显示出高官能团耐受性和商业分子后期衍生化的高效率。最后,合成应用证明了它在多步合成中的多功能性和实用性。
  • 一种制备1-对甲基苯基-4,4,4-三氟-1,3-丁 二酮的方法
    申请人:浙江蓝天环保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号:CN106892806B
    公开(公告)日:2021-04-02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1‑对甲基苯基‑4,4,4‑三氟‑1,3‑丁二酮的方法,在有机溶剂中,在催化剂作用下,三氟乙酰卤和对甲基苯乙酮反应得到1‑对甲基苯基‑4,4,4‑三氟‑1,3‑丁二酮和/或其烯醇式异构体。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具有原料成本低、反应条件温和、环境污染小和适合工业化生产的优点。
  • Synthesis, Fungicidal Activity and Mode of Action of 4-Phenyl-6-trifluoromethyl-2-aminopyrimidines against Botrytis cinerea
    作者:Chunhui Liu、Zining Cui、Xiaojing Yan、Zhiqiu Qi、Mingshan Ji、Xinghai Li
    DOI:10.3390/molecules21070828
    日期:——
    Anilinopyrimidines are the main chemical agents for management of Botrytis cinerea. However, the drug resistance in fungi against this kind of compounds is very serious. To explore new potential fungicides against B. cinerea, a series of 4-phenyl-6-trifluoromethyl-2-amino-pyrimidine compounds (compounds III-1 to III-22) were synthesized, and their structures were confirmed by 1H-NMR, IR and MS. Most of these compounds possessed excellent fungicidal activity. The compounds III-3 and III-13 showed higher fungicidal activity than the positive control pyrimethanil on fructose gelatin agar (FGA), and compound III-3 on potato dextrose agar (PDA) indicated high activity compared to the positive control cyprodinil. In vivo greenhou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activity of compounds III-3, III-8, and III-11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fungicide pyrimethanil. Scanning electron micrography (SEM)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graphy (TEM) were applied to illustrate the mechanism of title compounds against B. cinerea. The title compounds, especially those containing a fluorine atom at the ortho-position on the benzene ring, could maintain the antifungal activity against B. cinerea, but their mechanism of action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cyprodinil. The present study lays a good foundation for us to find more efficient reagents against B. cinerea.
    苯胺嘧啶类是防治灰葡萄孢的主要化学药剂。然而,真菌对此类化合物的耐药性非常严重。为了探索新的防治灰葡萄孢的潜在杀菌剂,合成了一系列4-苯基-6-三氟甲基-2-氨基嘧啶类化合物(III-1至III-22),并通过1H-NMR、IR和MS确认了其结构。这些化合物大多具有优异的杀菌活性。化合物III-3和III-13在果糖明胶琼脂(FGA)上的杀菌活性高于阳性对照嘧菌胺,化合物III-3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上的活性表明其与阳性对照环丙酰菌胺相比具有高活性。温室试验结果表明,化合物III-3、III-8和III-11的活性显著高于杀菌剂嘧菌胺。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说明了这些化合物对灰葡萄孢的作用机制。这些化合物,特别是含有苯环上邻位氟原子的化合物,能够维持对灰葡萄孢的抗真菌活性,但其作用机制与环丙酰菌胺不同。本研究为我们寻找更高效的防治灰葡萄孢的药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Merging Electrosynthesis and Bifunctional Squaramide Catalysis in the Asymmetric Detrifluoroacetylative Alkylation Reactions
    作者:Xihao Chang、Jiayin Zhang、Qinglin Zhang、Chang Guo
    DOI:10.1002/ange.202006903
    日期:2020.10.12
    enantioselective bifunctional squaramide‐catalyzed detrifluoroacetylative alkylation reaction has been developed under electrochemical conditions. The unified strategy based on this key tandem methodology has been divergently explored for the asymmetric synthesis of fluorine‐containing target molecules with good stereocontrol (up to 95 % ee). Furthermore, this asymmetric catalytic reaction combines the
    摘要在电化学条件下开发了对映选择性双功能方酰胺催化的脱三氟乙酰化烷基化反应。基于这一关键串联方法的统一策略已经被不同程度地探索用于不对称合成具有良好立体控制的含氟目标分子(高达 95%伊)。此外,这种不对称催化反应结合了电合成和有机催化的优点,可用于制备含有 C-F 三级立体中心的生物相关产品。
  • Design and synthesis of novel celecoxib analogues as selective cyclooxygenase-2 (COX-2) inhibitors: replacement of the sulfonamide pharmacophore by a sulfonylazide bioisostere
    作者:Md.Jashim Uddin、P.N.Praveen Rao、Edward E. Knaus
    DOI:10.1016/j.bmc.2003.07.005
    日期:2003.11
    NH(2) of Arg(513) in the secondary pocket of COX-2. These observations indicate that an appropriately positioned SO(2)N(3) moiety is a novel alternative bioisostere to the traditional SO(2)NH(2) and SO(2)Me pharmacophores present in selective COX-2 inhibitors, that are only capable of H-bonding interactions with the COX-2 isozyme, for use in drug design.
    一组塞来昔布类似物,其中N(1)-苯环上的对-SO(2)NH(2)取代基被对磺酰基叠氮基(SO(2)N(3))4或间位取代-SO(2)N(3)8,取代基被设计为评估作为选择性环加氧酶2(COX-2)抑制剂。体外COX-1和COX-2抑制研究表明,4- [5-(4-甲基苯基)-3-三氟甲基-1H-吡唑-1-基]苯磺酰叠氮化物(4)与对-SO(2)N (3)取代基是选择性的COX-1抑制剂。相反,具有间-SO(2)N(3)取代基的3- [5-(4-甲基苯基)-3-三氟甲基吡唑-1-基]苯磺酰叠氮化物(8a)(COX-1 IC(50)> 100microM ; COX-2 IC(50)= 5.16microM; COX-2选择性指数> 19.3)是一种选择性的COX-2抑制剂。分子建模(对接)研究表明,SO(2)N(3)组的8a插入在COX-2结合位点的第二个口袋的深处。8a的SO(2)N(3)
查看更多